吉隆鎮古村落平政村

2020-12-19 騰訊網

吉隆平政村位於惠東吉隆蓮花山脈邊,緊鄰鵝埠鎮,自古以來都是從歸善縣進入海豐縣的交通要道。明朝初年歸善縣在此設驛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郵遞鋪,清乾隆(1736一1796年)後期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一直為集市圩場,清至民初曾設尊正約。平政村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建築,在2015年12月1日,獲得了認定為:「廣東省古村落」。

平政古橋全長約50米,橋面用12塊花崗巖長條石架設,石寬在0.4至0.5米間,厚約0.3至0.4米間,長條石下以單石為橋墩承託石條連接處,並以楠木樁固定橋墎,橋的兩端對岸與彼岸各有用石條鋪設的階級。據村民所說,在明代在平政設驛站時就有此橋,由於此處為古代海豐經惠東各地必經之路,古時海豐往來經惠東各地必過之橋。無古不成今,真是年代久遠、現故稱此橋為平政古橋。

平政南門始建於清鹹豐年間,門為方框,花崗巖石條框邊,花崗巖石條皆有孔洞,凹槽,以設柵欄。門的厚度約有1.25米,上部建築己毀,門兩旁己剩石徹殘牆約2米。走進南門,你己經來到了平政村最大的居民建築群,平政圍村。圍內的村裡巷道以南門至列聖宮開闢一巷為中軸,形成一縱八橫巷道,巷道筆直一望到底,路面和古老的下水道均用花崗麻石條鋪就。圍內的村裡房子排列整齊,建築格式基本相同,基本是三間二進二廊樣式,不同的只是房頂有些許不同,如有的房頂是懸山,有的是硬山,有的是鍋耳。房子的牆身有的是夯築,有的是泥坯,有的是青磚配粘土,有的是下部石角砌上部青磚砌。圍內村裡現存有鍾,賴,李,葉,張,陳六姓祖詞堂。

平政東門硬山建築,陰陽瓦夯土牆,面闊,進深6米,平面呈正方形,內中地面以山石鋪砌,門分內外,外門拱頂方框,有門鬥花崗巖框邊,寬1.25米。內門花崗巖卷拱頂,比外門捎寬。東門的門前有一口古井挖建於清代,叫做東門古井。井臺圓形,灰沙臺面微凸,井臺以花崗巖石鑲邊,直徑5米,井口方形,井水清徹,現仍是村民日常生活使用之水。

平政村四角樓,建於清同治年間,為賴氏平政開基六世祖蘭芳,桂芳兄弟歷時五年建成。最充滿古色古香典雅大氣的建築,是惠州市重點保護文物。該建築為「四點金」圍式建築,門匾上題「佩寶含華」四字,坐東北向西南,通面寬36.64米,進深20.40米,磚木夯土二層結構,布瓦硬山項,四角處置二層碉樓,外向置外射擊孔,外牆簷口飾卷草灰紋塑,上置女兒牆。主體建築,由門廳,中廳,上廳組成,各建築之間有用麻石鋪設的天井相隔,天井兩側有右左走廊,右橫屋後天井有一口八角形的水井,大前門用圍牆隔出一個院子,圍牆前方中央置一鬥門。

1940年5月時,該房屋局部遭日本侵略軍燒毀。據聞在抗日戰爭中期,進佔海豐的日軍途經平政村,遭到當然平政國軍領導賴耀庭的伏擊,惱羞成怒的日軍對平政村進行報復打擊,並燒毀了四角樓局部建築。近看四角樓外牆部分牆體,你是否能看見當年國民在此抗日戰爭的痕跡?

平政村部分姓氏祖祠

來自西子湖畔:楊木欽

如果你想了解了惠東更多新聞

相關焦點

  • 古驛道上的平政村
    吉隆鎮平政村是古時候廣(州)潮(州)官道上的要塞、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賈雲集的圩市,村中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隨著我市加大古驛道的保護和開發,走過滄桑歲月的平政古村,將獲得新的生命體驗,煥發出新的容顏。
  • 惠東吉隆平政村: 環境整治與鄉賢文化齊頭並進 推動城鄉擴容提質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之一的惠東縣吉隆鎮平政村,積極配合縣文明城市創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打造具有惠東特色的實踐亮點。垃圾清理 整治村容村貌平政村位於惠東縣吉隆鎮東北部,毗鄰海豐縣鵝埠鎮,總面積約20.75平方公裡,下轄10個村小組和4個黨支部,常住人口10000餘人。
  • 惠東吉隆平政村入選廣東省文明村鎮
    在公示的78個村鎮中,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平政村榮譽廣東省文明村鎮稱號。 走進吉隆鎮平政村,乾淨整潔的硬底化村道映入眼帘,村規民約和諧地布局在村頭巷尾,愛國、敬業、明理、誠信等標語畫入壁畫,村道乾淨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現在有村規民約,對每個村民都是監督和約束,大家共同遵守和維護,生活才會更美好。」年近70歲的平政村村民賴火石說。
  • 吉隆鎮漢塘村保護傳統村落 讓鄉愁有「鄉」可尋
    1月7日,由中國民協副主席、廣東省民協主席李麗娜率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惠東縣吉隆鎮漢塘村,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普查認定工作,對漢塘村進行了實地考察。漢塘村是廣東省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的申報單位,也是我市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唯一一個申報單位。該村從明嘉靖三十九年始築城,至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廿五日完成,總佔地面積約31000平方米。漢塘圍內建築較密集整齊,基本為客家民居,其中清代建築約佔全圍的百分之六十,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大的搶救、保護價值。
  • 惠州發布「規劃」對37個傳統村落進行分類保護
    仲愷陳江街道的東樓村。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4月初,龍門王屋村等8村落入列第二批城市傳統村落名單,使得全市層面的古村落數量達到15個,這也讓如何更為有效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25日,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獲悉,該局組織編制的《惠州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基礎研究》(以下簡稱《規劃》)就對此作出回應,將有效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全覆蓋。
  • 吉隆縣吉隆鎮:走進「人間第二天堂」
    圖為站在政府投資新建的吉隆鎮達曼新村安居房前,村委會主任洛桑笑逐顏開。  達曼人的幸福生活  車行在吉隆溝內,在快到吉隆鎮時,可看到這樣一個村落:青山綠水之間,幾十棟房屋排列成行,顏色相近,造型類似。拉確介紹,這是政府出資為達曼人建起的新村。  「達曼」藏語意為「騎兵」。相傳,1791年,清朝政府軍進藏討伐入侵的廓爾喀軍。戰後,數百名失蹤的廓爾喀騎兵滯留邊境地區,一直沒能回到故土。
  • 漢塘古村:蟹形古村落期待涅槃
    1月7日,由中國民協副主席、廣東省民協主席李麗娜率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惠東縣吉隆鎮漢塘村,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普查認定工作,對漢塘村進行實地考察。漢塘村是廣東省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的申報單位,也是我市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唯一一個申報單位。該村從明嘉靖三十九年始築城,至康熙二十八年完成,總佔地面積約31000平方米。
  • 廣西古村落文化 II 全州古村落
    所謂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古村落是我國農耕文化留下的最大遺產,是不可移動的珍貴文物。古村落又是在人與自然、社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承載著歷史文化記憶,反映著文明的進步與變遷。因此不管時代的如何變化都具有其存在的價值的。
  • 廣州十大最美古村落及十大特色古村落揭曉
    梅縣雁洋鎮橋溪村  中國園林網12月25日消息:古村落最能體現當地的人文景觀,體現文化特色。近日,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在佛山西樵山揭曉,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黃埔村等十個古村落獲得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稱號。本次評選活動共有132個古村落參加評選活動,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華。評委會表示,今後將進一步研究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事宜,為「美麗廣東」再添「美麗畫卷」。
  • 古村落的新生
    十餘年來,在地方政府和古村落村民們的努力下,保存著全國最為完整的「古城古鎮古村」體系的蘭谿市,成為「古村落拯救行動」的典範。9月19日,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論壇在蘭谿市召開。他們呼籲,共同破解當下古村落保護和傳承中遇到的難點和痛點,做好古村落保護與產業融合發展文章。在破解難點痛點上,先行一步的「蘭溪經驗」如同古村落建築的木雕一樣,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 探尋古村落
    靳家街古遺址的發現,證明了該縣已有5000年的歷史,可與中華文明同步;西關塔坡水庫西周古墓的發掘,又證明該地曾是古黎國。本著探幽尋古的理念,我涉足部分古村落,用鏡頭紀錄了它的昨天與今日……步入山澗、溝壑,石板頂、石頭牆、石砌院、石鋪路,木門樓、磚大牆、土坯、石雕、磚刻、老井;瓜果古樹、條塊梯田。它們見證了先民們的勤勞、智慧與豁達,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文明。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古村落是人類邁向工業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文化遺存,是鄉土中國的重要象徵。馮驥才曾表示,古村落文化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堪稱中國文化中的萬裡長城。然而在快速的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據統計,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自然村落從360萬銳減到270萬,平均每年消失9萬個村落。這意味著每天就有200個村落連同在村落中紮根、成長、傳承的文化與文化資源在流失。
  • 溫州楠溪江古村落破壞嚴重 憂傷古村落
    這位曾出版過三本楠溪江古村落書籍,滿懷深情地描述過楠溪江古村落——「滲透在村落和房屋裡的,是濃鬱的耕讀文化的書卷氣和鄉民們淳厚樸實的性格,以及青山綠水長年陶冶出來的對自然的親和感」的中國著名鄉土建築專家,這次卻在市圖書館籀園講壇上無限傷感地說:「楠溪江古村落被破壞得太厲害了……鄉土建築很美,但是看到它們在眼前永遠地逝去,是一件令人多麼痛心的事……」一在殘磚斷瓦的廢墟中
  • 百年古村落的蝶變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位於黃果樹旅遊區石頭寨村的普叉古村落,只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古色古香的庭院,一棟棟老石屋已經修復完成,一間間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吧、茶室……這個古村落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通過保護和修繕,賦予了古村落新的生命,不僅將古村落重新利用起來,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百年古村落實現了涅槃重生。
  • 古村落「雙水村」
    古村落「雙水村」郭家溝村郭家溝是綏德縣滿堂川鄉的一個古村落,因拍攝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中的雙水村而被大家熟知。這個村落建村時間久遠,據記載:綏德郭家溝村落建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距今已有210年的歷史,已被住建部等七部委列入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 古村落旅遊拍攝
    以前我喜歡古村落,但是手機不行,拍攝照片不清楚,自從有了你今日頭條的陪伴,也算是一種減壓方式吧,2020年,今年的旅遊不一樣,有抖音記錄生活,有今日頭條發表自己旅遊的作品,真是高興,今年我去啦井陘古村落大王幫村古村落,我特別喜歡這個古村落,小山村,希望大家多去看看井陘古村落,原始古村落旅遊,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中國古村落代表
    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西遞和宏村這兩個安徽古村落奇蹟般地保留了這種已近消失或者已經發生改變的中國傳統農村聚居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