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百善孝為先,按照古禮,無論文臣武將,再大的官,當父母去世都需要去職回家守喪三年(丁尤),《連平州志》的選舉部分曾記載進士何深一次丁外艱,一次丁母尤,服除後再補新職,本文記載了普通老百姓的孝行。續上一篇,州志第七卷人物部分接著記載明崇禎到清雍正這一百年間連平州內的孝行、方正、耆碩、善行、耆壽。
耆碩是高年碩德者,而耆壽泛指高壽之人,人生七十古來稀,翻閱族譜州志會看到很多英年早逝的悲劇。州志人瑞部分單獨記載百歲公顏秉元,本文記載了明清兩朝連平州9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98歲的楊俊貴攜80歲的長子過橋的故事簡潔有趣。
【孝行】
明朝
江桂德,長吉人,庠生。事父與繼母曲盡孝道,父卒哀毀盡禮,既葬廬墓三年,朝夕哭奠。越明年,繼母病,躬侍湯藥不倦,及卒慟惻一如父喪,仍廬墓哭奠。有司詳表其門,督學使廉察桂孝行,充本年歲貢,人皆謂其孝思之所致也。
謝復培(1601-1680年?),字啟初,惠化上坪人。賦性直義,孺慕天成,事父母愉順,老且益篤。父卒拊心飲血,哀毀幾絕,既葬廬墓哭奠。有司申詳旌其門,巡按御史張x檄州坊表,培固辭以止。母邱氏九十三歲卒,號慟如禮,培年已七十八歲,居廬不能嬰疾臥苫,衰絰未嘗一息。少離,至易簣日,服尚未除,遺言囑子「當以衰服歛吾體」雲。年八十歲卒。
據《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第1275頁記載,復培公是上坪開基始祖復淵公的十一世孫,瑄祖的七世孫,繼誠公第三子,具體世系源流為:【復淵-福珍-仲玄-俊茂-瑄-廷植-本遠-浩然-嘉蓁-繼誠-復培-呈芳/呈蘊/呈茂】。公性孝友,內外無閒,有司申詳旌門,一曰:「行原天申」,一曰:「能孝於親」。巡按御史張檄州坊表,公固辭以止。後合族舉公族長三任族事,尊祖敬宗剏祠修譜,立綱陳紀族式仰焉,生平事績實錄詳載州、府、省三志。歿葬內莞小洞子,丙山壬向。既而族人思公之德,請公入祠配享公男呈芳。配周氏,生三子:呈芳、呈蘊、呈茂。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記載的謝復培
光緒版《惠州府志》記載的謝復培和謝特銓
賴之存,字參唯,州學生。菽水事親,孝養彌篤。父母卒,哀毀號慟,扶而後起。賦性耿介,處貧困適如也,自籍諸生足不履,公門為有司所器,而義氣侃侃有古俠士風。歲試卒於郡,貧無以殮,同人醵錢營葬西湖朝雲墓側,表曰:"孝義之墓"。
以上載舊志。
謝特銓(1636-?年),字簡卿,州庠生,上坪謝仕瑋子。素行端方,學正屢申優行,性醇厚,尤篤天親。母周氏卒,哀哭嘔血,形毀骨立,欲廬墓,父命而止。及事繼母一如所生,飲食必親,出入必告。父疾,親調湯藥,焚香禱天,願以身代。及葬,廬於墓左,蓬茅苫塊,不蔽風雨,終制三年,哀泣不輟。州守於廷弼廉其行,旌曰:"純孝可風"。
據《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第1493頁記載,特銓公是上坪開基始祖復淵公的十一世孫,琪祖的七世孫,具體世系源流為:【復淵-福珍-仲玄-俊茂-琪-廷株-本大-浩貢-嘉儼-士瑋-特銓】。特銓公的孝行,《連平州志》和族譜的記載基本一致,不知是志抄譜還是譜抄志,個別字有差異疑為七修譜之誤。特銓公歿葬馬蹄山,座東向西。配周氏、劉氏,生六子:君枚、君周、君振、君佑、君霖、君勝。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記載的謝特銓
吳日寬,考經歷。康熙辛未(1691年)丁母徐氏尤,廬墓茅苫,衰麻不脫,三年哭奠,哀痛如初,蔬菜饘粥,不問家事,服闋哀慕不衰。鄉人舉於官,署州事和平尹邵大成旌曰:"孝行可風"。壽八十一歲卒。
【方正】
陳命新,字佐人,府學生。幼即嶽立懷方,不屑與群兒伍。稍長刻苦讀書,屢試前矛,於時黌序漸興,命新文日有名,教授弟子條式凜然,衣冠步履儀度不失尺寸。有隷人子欲受業恐拒不納,凂新執友敦懇而後許,其父經年未敢陪一飯焉。其風規峻整如此,惜事久多帙未及列傳,年僅四十六卒。
【耆碩】
何有麟,字昇鳳,庠生,贈文林郎(何)嵩之父。善星象,明崇正初嘗從賴參戎徵九連諸賊,參謀有力。州守佟國瑞甫任詢知麟壽德冠州閭,敦請宴筵,辭不就。焚券施藥,周急濟危,皆為後法。豫卜數終,自定殮葬日藏篋中,及期晨起櫛沐整冠帶坐逝,壽八十歲卒。已載前志。
曾得志,字伯唯,儀表豐碩。少習舉業,稍長痛親歿,絕意進取,勤課諸弟,叔弟(曾)得一成明經多由伯兄之訓。壯營家塾,專於教授,塵釜屢空,處之淡然。年將五十卻掃養高,足跡不涉街市,雖戚屬亦稀相見,時已耄耋,猶坐床朗誦訓孫。曾閉關四十餘年,與世無爭,於人無求,允稱太平耆碩。壽九十歲考終。
王問臣,字秉虔。少有膂力,能曳奔牛,稍長折節讀書,尤解藥理,數試不售,遂一藏身,構選名藥,口不二價。垂簾寂坐,戶外衣冠過者皆聳起拱立,二子侍養每饌詢所由,無疑斯舉箸焉。弟肩貨為業,往來出入迎送,親洽如童子。時居肆數十年,恬淡裡市,古稱韓康。殆其倫與,老而钁鑠,壽七十六歲卒。
【善行】
傅陶鎔,庠生,廷相父。順治甲午(1654年),捐貲百兩開猴子額孔道,躬勞督率,鑿險二十餘裡,凡六閱月始竣,來往坦途,行人德之。
賴天賦,監生,廷謨祖。順治己亥(1659年),呈赴本州自捐銀一百二十兩,闢砌銀梅巖坡路,行人便之。又捐貲施棺。
謝上琮,貢生,慈愷友愛。順治十六年(1659年),捐貲開牛嶺水路一千六百餘丈。康熙壬子(1672年),義給牛種口糧,招集貧民三十餘家,墾開黃茅輋、三坑地方荒蕪糧田二頃餘,糧稅賴之。又倡捐貲七十三兩、谷一百三十五石,募發工匠修砌大路二千三百五十餘丈。
據連平陂頭《謝氏復澈公宗譜》第103頁記載,謝上琮是復澈公第十世孫,德應公四世孫,具體世系源流為:【復澈-麗寶-以信-謝斌-孟虎-雲崖-德應-懷軒-鼎玄-謝上琮-含光/含文】。謝用見,諱上琮,於崇禎癸酉年拔貢。善行慈愷,友愛和睦,詳載州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上琮公又募修,移路山腰較前徑捷,種種功德載譜垂遠。歿葬三坑帳山窩,乾山巽向。配沈氏、黃氏、餘氏,生二子。
《謝氏復澈公宗譜》記載的謝上琮
張宗善,長吉人。康熙壬戌(1682年),捐貲一百二十兩築造大田橋,橫丈餘,直六丈餘,往來甚使。又捐貲五十兩助建永安縣(紫金)城隍廟。天奪之速,輿論惜之。
謝元鑑,家不甚豐,每樂施。遇年歉賑粥鄉裡,冬寒雨溼施衣履以百千計。茹長素,雖所捐未經冊報,然連人所共見聞者。見年七十有餘。
以上載舊志
謝呈茂(1641-1705年),惠化人,字爾臣,州庠生。老成練達,樂於仗義。康熙丁丑歲(1697年)飢,仔肩賑粥,鄉裡賴之。捐修古坑三多橋,有記,詳《津梁》門。
據《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第1291頁記載,呈茂公是繼誠公第三子,補州庠生。自幼常稟孝友之行,壯讀詩書益加奮勵,遇事當前謀而能斷,且古道照人而和柔可挹,故高朋滿座。清淡如晉,凡子侄親疏者如入芝蘭室焉。康熙丁丑大飢,倡率殷戶仔肩賑粥,鄉裡賴之,州守旌曰:「共體天德」。辛巳(1701年)復修古坑三多橋,以及善行嘖嘖並詳載州志。享年六十有五,歿葬麻陂鐃鈸湖美女照鏡形,醜山未向。配周氏,生二子:廷軒、廷軾。呈茂公的長子廷軒,以才德被推選為1722年三修上坪謝氏大宗祠的總理。謝氏與忠信何家也有過門當戶對的聯姻(呈茂公的長女嫁給何多略,呈茂公之孫上安公娶何多為的長女,其進士長兄何深題字,多略和多為是親兄弟)。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記載的謝呈茂
何多為,贈公(何)嵩第四子,監生。性豪俠,樂行善事。康熙癸巳年(1713年)飢,忠信尤甚,為倡率殷戶捐米賑粥,一方得以全活。另造石橋,詳《津梁》門。
顏子信,鄉飲冠帶,慕義好善,敬神樂施。每寒食節郭無祀墳塋,攜雞酒酹焉。晚年納一妾,司鑽鑰入門有柔媚態,即閉戶獨宿,迨明還其父不責償,人多其遠慮雲。
鄭四敬,老農頂帶,樂善好施,捐貲舍田設渡造橋,鄉人敬之。見譽於州守胡,詳《津梁》門。壽八十五歲卒。
補錄
周連居,明之麻陂人,性慷慨仗義,遇年飢捐米賑粥。念麻陂一鄉高田乏水,歲若旱,慨舍己田一十畝易他姓水,次田開渠灌潤,至今人享其利,已捐田二畝為遞年修渠費。和平令旌以:"上義施若",壽八十二歲率。
【耆壽】
明朝
謝嘉作(1562-1653?),字養性。生三月父歿,節母卓氏撫訓成人。好行善事,能體母心,有司旌祝。壽九十二歲卒。
據《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第853頁記載,嘉作公是上坪開基始祖復淵公的九世孫,琪祖的五世孫,具體世系源流為:【復淵-福珍-仲玄-俊茂-琪-廷株-本大-浩資-嘉作-繼宇/繼梅/繼楊/繼榴/繼桃】。昂臧丈夫襟懷脫灑,失父髻年挺然特立,德隆望重冠帶大賓,肯構肯堂素封鄉邑,尊賢禮士好善樂施,喜造橋梁名垂萬載,獨建梵剎給租膳僧。壽享遐齡八旬有奇。宗族子侄並外姓有家貧而鬻其身者,後長大而復之歸宗,公仁愛也!天啟五年(1625年),和平縣主劉諱漸旌以:「齒德並茂」。崇禎辛酉(?)春,奉直大夫牟應受奉欽差提督政、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魏x匾云:「品重寶延,為冠帶耆民謝嘉作立」。崇禎八年(1635年),和平縣主高士第匾獎:「月旦推賢」。崇禎十年,連平州儒學正堂邱見誠匾贈:「三膺賓薦」,學正黃甲瑛匾贈:「望隆盛典」。康熙四年(1665年),奉直大夫掌德慶州知州事林諱英題贈:「徽顏雲公之賦性淵涵澄瑩,公之偉度雋拔崢嶸。業創統垂大振家聲,捐田立祀以嘗以蒸,遺德賑貧胥休胥寧,孝事孀母實遒歡承,著節有嘉疊蒙表旌,蘭孫桂子奕葉飆馨,百歲眉壽永耀南星,史筆採風待贈明廷。」實錄詳載州志。歿葬古坑圍對面蜻蜓點水形,申山寅向。配劉氏、馮氏、楊氏,生五子。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記載的謝嘉作
溫啟玉,童顏不杖,壽九十九歲率。
顏則湳,壽九十七歲卒,州守劉宏祚旌以:"齒德齊芳"。
王前山,壽九十六歲卒。
黃茂登,見年九十五歲,猶壯健不仗。
曾孫化,貢生(曾)敏之父,存心長厚,鄉裡推服。壽九十四歲卒。
卓金鳳,貢生運開之祖,有司致祝。壽九十四歲卒。
劉承祥,壽九十一歲卒,族裡推重。
邱賁園,庠生,見年八十一歲。夫婦齊眉,甘貧守素。
謝大恩(1581-1673年),見年八十八歲。捐田一十五畝施大埠渡,尤好濟貧,貸不責償,輿論稱之。
據《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第1067頁記載,大恩公是上坪開基始祖復淵公的九世孫,朝應公的曾孫,具體世系源流為:【復淵-福顒-仲輝-俊瑋-生-朝應-明三-一化-大恩-世球/世珍/世瑋】。一化之子大恩,字維寰,析居內莞烏石頭。自建屋宇,創業裕後,樂善好施,貸不債償。邑侯敦請鄉飲冠帶大賓,匾獎「仁義可風」,享壽九十二歲而終。復膳大埠橋渡一所。其田自坪山張家門首地塘勘下起至窯頭路止,又及棋盤下楓杵壩,又大路唇及雷家門首湖洋田,五處共田種一石五鬥,坵數不計,界址契內載明,作為渡夫工食之資。又及園塘鎮壩地一大塊,又壩面山嶺一塊,自牛鼻空埂起直至山頂天水為界,至酒缸湖埂直下河止,其壩地山嶺作為渡夫歷年代完長吉、長寧、連平三處糧米。歿葬內莞塘子崗坐北向南。配周氏、潘氏,生子三:世球、世珍、世瑋。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記載的復淵公九世孫謝大恩
以上載舊志
楊俊貴,忠信人,壽九十八歲卒。步履健躍,長男八十歲隨行,遇溪橋顫縮,俊返攜之過焉。州守徐旭旦有"太平人瑞"旌匾。
卓禹九,惠化麻陂人,壽九十六歲卒。
藍秀魁,壽九十四歲卒,勤儉性成。
陳永初,壽九十四歲卒,州守胡功成有旌匾。
丁承熙,壽九十四歲卒。
陳玉英,壽九十四歲卒。
鄭永莊,壽九十三歲卒。
吳節文,壽九十三歲卒。
謝玉麟,見年九十四歲。
馬耀,年九十四歲卒。
周文英,見年九十四歲。
張足容,見年九十四歲。
魏九華,見年九十三歲。
注釋:廬墓【父母或師長死後,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拊心飲血【拊心泣血,形容內心悲痛之極】,嬰疾【觸,纏繞】,臥苫【古代禮教,子從父母之喪起至入葬,不住寢室,臥於草蓆,以土塊為枕,謂之「臥苫枕塊」】,衰絰【喪服】,易簣【簣kuì,是將屍遷於廳堂,地上鋪上竹蓆或床單。此外,還有一個詞叫易簀,「簀」zé的本意是竹蓆,春秋時魯國曾參,臨終前發現用的竹蓆太過奢華,就讓兒子給換掉,等換過未及躺好,曾參就去世了,後來人們就用「易簀」來表示臨終將死的委婉說法】,歛【liǎn,同「斂」】,菽水【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不履【不穿鞋子,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公門【官署,衙門】,天親【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饘粥【稠粥,饘zhān】,服闋【守喪期滿除服】,哀慕【因父母、君上之死而哀傷思慕】,隷人【舊時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凂【měi,同「浼」,懇託】,執友【十分親密的朋友】,峻整【嚴肅莊重】,參戎【明清武官參將】,櫛【zhì,梳頭】,卻掃【閉門謝客】,養高【閒居不仕】,耄耋【mào dié高齡】,床【chuáng,同「床」】,膂力【lǚ lì,力氣】,折節【改變平時的志趣行為】,不售【考試不中】,【chán,同「廛」,古代城市平民的】。
韓康【東漢人,因賣藥三十多年從不接受還價而為世人得知。遂以「韓康」借指隱逸高士。亦泛指採藥、賣藥者】,貲【zī,同「資」】 ,輋【shē,古同「畲」】,長素【長年素食】,仔肩【承擔】,酹【lèi,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芝蘭室【助人從善的環境,孔子認為與賢人相處,好比入芝蘭之室,時間一長雖聞不到香味,卻潛移默化受到了感染】,素封【無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遐齡【高壽】,遒【qiú,強健】,照牛排【連平上坪 謝添泉】。
參考資料:新華字典,百度百科;
《連平州志》,盧廷俊、何深、顏希聖,1730年;
《連平上坪謝氏族譜》,照牛排考古,1993年;
《謝氏復澈公宗譜》,2001年首編;
《惠州府志·人物·孝弟》,劉溎年、鄧掄斌,18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