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也是一位翻譯?他談到,相比寫小說,我更享受翻譯

2020-12-24 廣州八熙翻譯有限公司

大家好!這裡是廣州八熙翻譯的《好文精選》欄目,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村上春樹幾年前在一家書店的講座上談關於翻譯的事兒。話說回來,我也算是半個村上迷,沒畢業以前,他出的書我都是必追的,直到出來工作了,沒啥時間,也就沒再讀過了。再看到他的書時,總感覺是:這位好朋友又出新書了啊!

哈哈~小時候還覺得,要是能和村上見一面,必定是拿著我這個看得發黃的書讓他幫我籤個字。但有這麼一天,看到一篇文章,寫著,你喜歡的可能不是村上春樹的文字,而是翻譯後的文字。那時還頗有同感。

原來村上也是一位很出名的翻譯。

他說,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做翻譯工作,「幾乎成為最愛的活動了」,「遊走於兩個不同的經驗(翻譯與寫作),有助帶動思潮能量。」村上春樹極少在公眾場合演說,能邀得他出動,是因為當時要推他的新書《村上春樹的翻譯作品》(村上春樹 翻訳(ほとんど)全仕事)。

村上迷都知道村上春樹愛翻譯,他曾經談起「相比寫小說,我更享受翻譯」,「三十歲我寫了《聽風的歌》拿下新人獎,當時最高興的莫過於從此可以放心翻譯了」。他早已說過要出版一本談自己翻譯生涯的書,在2000年出版的《翻譯夜話》(村上春樹、柴田元幸合著),以及早前出版的《翻譯教室》,收錄了村上春樹與翻譯家柴田元幸的對談,而這次的《村上春樹 翻訳(ほとんど)全仕事》則是村上春樹回顧自己36年的翻譯生涯,詳細道出70個翻譯作品的想法,同時也收錄跟柴田元幸的訪談。

可能因為是談自己喜愛的事,村上在座談會上表現得輕鬆幽默。

村上春樹在會上說:「身為小說家,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當我做翻譯時,必須以謙卑的態度,尊重所有限制,經常覺得要把那個自我(ego)。」

「通過翻譯,我認識到那些優秀的作家,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而且是繼續不斷地發掘、不斷地學習。對於創作者來說,可怕的是成為井底之蛙。翻譯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向外面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通過小說創作與翻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村上春樹形容是很好的平衡與互動。

村上春樹又在會上朗讀自己翻譯Raymond Chandler(雷蒙.錢德勒)的短篇作品。他說,錢德勒讓他知道「自己還是一個成長中的小說家」。

這段話跟村上春樹多年前的話是一致的,他說過小說創作耗掉很多時間精神體力,以至完成後,必須要休養一段時間,以補充體力,尤其是腦力。那靠什麼補充?就是翻譯(《翻譯夜話》,文藝春秋)。

又說:「『翻譯的神』一定真的存在什麼地方,我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盡心盡力,一部部一直珍惜地翻譯過來。就算還很不夠完美,雖然進步很少,但我想技巧應該在逐漸提升。翻譯的神可能在天上一直盯著,心想『村上也相當努力地在翻譯著。在這裡應該給他一點獎賞』也不一定。為了不辜負翻譯的神,我天天自戒今後也必須努力做優秀的翻譯。」(2008年)

相關焦點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這也是林少華單獨翻譯的第42部村上春樹作品。受此影響,記者和林少華的對談還是從翻譯本身開始的。「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從未把他的作品當成是通俗小說。我覺得村上的作品還是嚴肅文學。」林少華說,就以剛上市的《刺殺騎士團長》來說,「你也只能說它是其中有通俗和推理小說的要素。」林少華來渝開講。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他對村上作品的熟悉,可以算得上如數家珍。讀林少華翻譯的村上作品,讓人愛上村上;讀林少華的村上作品書評,有一種揭開面紗的通透感。任何深挖主題的書評,必然是以對作品的了解為基礎。這裡所說的作品,並不僅僅是某一部作品,而是一位作家的系列作品。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無論是在日本、亞洲還是歐美,村上春樹都吸引著無數年輕人,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什麼能火這麼多年?御用翻譯林少華說:村上春樹的小說有四個特點,是普通日本作家難以模仿的,也寫不出來,正是這4點成就了他。即使是川端康成這樣的文學大家來講,讀來也是這種感覺,特別是看翻譯作品時,那種囉囉嗦嗦、絮絮叨叨的感覺總有一種自戀的味道,讓人很受不了,這大概也是早期的日本文學中很難出大家的原因。當然,也可能是翻譯水品的原因。
  • 村上春樹為何不把神社往深處寫
    村上春樹小說的丹麥語翻譯家Mette Holm發來一封郵件,說她這個月底會抵達東京,與村上春樹的英語翻譯家Jay Rubin見面,然後一起見村上春樹和他的太太,再之後打算到神戶與西宮地區做一次小旅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是村上春樹成長了19年的地方,是他渡過了自己少年時代的故鄉。
  • 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學什麼水準,林少華翻譯的中文是否過於華麗
    大家好,又見面了,我是老潘,村上春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寫的《挪威的森林》。其他作品一直沒讀過,第一不懂日語,第二感覺翻譯的好些地方雖然詞句華麗卻總感覺沒太明白意思。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已經有了很多研究。
  • 林少華榮休後欲寫新《圍城》 迄今已翻譯42部村上春樹作品
    這讓林少華很受感動,於是提議大家一起喝酒去,他請客。師生圍著餐桌一邊吃喝一邊聊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兩個多小時。林少華和學生們之間一直情誼深厚,除了課內的教學內容之外,彼此還經常就日文翻譯尤其是村上春樹的作品展開交流。因為自己不太會上網,他在翻譯時偶爾也會請學生幫忙查找一般詞典裡查不到的爵士樂用語等外來語。他曾說過:「沒有學生,沒有讀者,我的人生可能是久久封鎖在寂寞的荒原。」
  • 村上翻譯門羅小說 網友:友誼第一 比賽第二
    原標題:村上翻譯門羅小說 網友:知己知彼 喜感十足   村上春樹用文字對芒羅進行了一次悄無聲息的問候。   村上翻譯、芒羅的書在日本熱賣。   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昨日在微博中透露,「路過大阪梅田的紀伊國屋書店,看見今年諾獎得主芒羅的小說正在熱賣,而最大的廣告是村上春樹翻譯了她的一篇小說,顯得喜感十足。」毛丹青的爆料,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喜感十足」,幽默表示:「知己知彼,村上真是熟知『對手』呀!」「村上雖然今年沒獲獎,但品位不凡,哈哈!這才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啊」「獲獎熱門人,選翻譯獲獎者的作品,有意思!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今年9月剛剛過世的李德純老先生那時把林少華拉到灕江出版社一位小編輯面前極力推薦《挪威的森林》。告訴他,如果翻譯出來,市場前景將會有多麼「美妙」。「接觸了《挪威的森林》,才覺得『呀唉呦日本還有這麼好玩兒的小說』。這挺合我的心思。」這樣,林少華才開始和村上春樹的「二十年長跑」。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臺灣時報出版社依然是《身為職業小說家》繁體中文版的出版方,選擇在1月12日預售該書,也是向作者表示生日慶祝。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 村上春樹不是「村上春色」\嚴輝文
    作為小說家,他的小說無疑很受女人喜歡。他在拼?老命寫小說、跑步、聽爵士、搞翻譯之餘,也不像一般的大作家那樣厭棄隨筆。只要有空,他就樂滋滋地「量產一批」。比如《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就是為一家女性雜誌《an.an》之「村上收音機」專欄所量身定製。這麼說起來,你大概聽明白了,村上春樹為討好女讀者,各方面都是蠻拼的。  村上春樹受女讀者喜歡,他自己也是毫不隱諱的。
  • 村上春樹新書發售,《刺殺騎士團長》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因其作品中大量描繪西式生活方式,村上春樹也成為不那麼傳統的日本作家。近年來,村上的名字也一直與諾貝爾文學獎密切相關,「一直陪跑的熱門人選」似乎成了他的一個新標籤。但是,村上在意的不是獎項,因為作品才是永遠的。那麼,《刺殺騎士團長》又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呢。小說的日文名稱「騎士団長殺し」,來自小說中的一幅畫作。
  • 村上春樹最初登陸中國是以「豔俗」的面目出現的
    小說主人公無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大城市過著單身生活,原來的觀念和都市發生衝突,透露出一種孤獨感。沈維蕃說,怎麼去面對大都市帶來的孤獨感,村上提出可以享受孤獨。中國年輕人從中找到心靈雞湯式的慰藉,而這是國內小說所無法提供的,讓村上的小說乘虛而入。中國作家的作品大多迷戀田園生活,鄉村題材寫得比較好,像莫言、賈平凹就寫不出村上這類具有現代都市感的小說。
  • 村上春樹:廚房中誕生的作家
    村上春樹是一位對美國現代文學完全認同、幾近臣服的日本作家,費茨傑拉德、卡弗的影響痕跡甚重,是村上最有價值的老師和文學同道。持續地把美國小說作為自己的文學資源,創造了以譯養文的「特別格式」,在戰後日本文學翻譯史上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存在。村上在自己創作的第二個十年回歸日本,美國因素的淡出和日本文學傳統的浮現,由是成為村上小說的重要改變。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如果你撐不下去了,就想想當年躲在後廚寫小說的村上春樹
    所以寫作這事,我們向來過度臆想,最後變成自我憐憫乃至怨恨——都生而為人,憑啥老天爺偏親吻他的腦袋。作家將「黑匣子」展露人前並非樂事,就像明星看見自己的素顏照一樣。不過也有坦蕩之人,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書中,就打開了其秘密花園。
  • 村上春樹小說特質與「美國因素」——特質之一:大眾性
    村上春樹的小說藝術複雜而多元。有的學者認為,他是一位美國流行文化影響下的作家,還有人認為他的小說具有較濃的小資意識,具有後現代文化的種種特徵。村上創作的深刻性、複雜性和多元性正是說明了其價值所在,研究者應該以理性審思的態度和寬闊的眼光來審視其文學創作。既要看到其戲仿、幽默的元素,又要看到其追求真理、渴望光明和祈盼自由的內在精神。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
  • 30年翻譯43部作品 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
    他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主要譯者,在30年的時間裡先後翻譯了村上春樹43部作品,包括風行至今的《挪威的森林》。由「小資」的風生水起到「小確幸」的廣為人知,「林譯本」影響了不少年輕人。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
  • 村上春樹:「在到達光明之前,你必須穿過黑暗」
    他的超現實故事被數以百萬計的人閱讀,但這位日本小說家卻對他的名人感到困惑。這位永恆的諾貝爾獎愛好者揭示了為什麼他的書在混亂時期具有吸引力。在我們在曼哈頓見面的前一天,一位女士在中央公園停下了村上春樹的腳步,在那裡他是在清晨跑步的。「對不起,」她說,「但你不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日本小說家嗎?」
  • 村上春樹新譯錢德勒《湖底之女》
    「翻譯家」村上春樹最近接連有全新譯作問世,所譯雷蒙德·錢得勒的《湖底之女》(TheLadyintheLake)被評論界稱為,將硬派偵探小說譯成了「準古典文學作品」。2月1日上櫃的埃爾莫爾·倫納德的早期傑作《野狼》(Hom bre)之村上譯本,則被讚譽為「痛快無比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