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心草被告當庭認罪認罰
很久前一起案件就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案件主角叫李心草,與同學一起去酒吧喝酒,期間一直被灌醉,然後還被人壓在身下,等她表明自己想回宿舍時拉住她,不讓她回宿舍。
後來她坐上計程車後,從計程車左側開門,因情緒激動到江邊跳江而亡。這個女孩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就此畫上了句號,而在前幾天她還訂好了國慶節要回家的車票,還和媽媽道別晚安,讓同學幫她把書帶去教室,準備第二天直接去上課。
這件事情將近一年的發酵,終於快要落下帷幕,李心草被告在今天當庭認罪認罰,也算圓了李媽媽的一個心願。這件事情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孩子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遇見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學會及時拒絕並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別人的盛情邀請或是一些請求時,會不好意思去拒絕,這也與中國傳統有關,總不想給別人難堪,但是有時候也要考慮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李心草不勝酒力,卻面對一杯一杯遞過來的酒,沒有拒絕。
作為同學,讓李心草喝酒卻沒有管控好李心草的行為,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卻沒有給予安慰,反而施以暴力,這也是他們的失職。
而李心草沒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在花一樣的年紀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也從側面反映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
二、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孩子的傷害
或許是因為童話故事裡面描述了世界太過美好,而且家長也不願意讓孩子接觸黑暗的東西,所以很多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並不夠。很多時候存在的潛在危險都會影響孩子,輕則給父母家長和孩子一個警告,重則會讓孩子丟失生命。那麼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1)不懂得拒絕別人
好像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明確的拒絕,而是委婉的推脫。或許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直接拒絕別人是不禮貌的,而家長有時候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身份,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黑白分明,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明確的拒絕。
那麼在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之下,孩子可能也無法拒絕別人,在危險到來的時候不懂得及時保護自己,任由別人傷害自己。李心草在意識模糊,也要一杯一杯的喝過別人遞過來的酒,這就從側面反映李心草不懂得拒絕,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2)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這個世界是未知的,所以很多事情自己也無法預料是否會發生。那麼我們要做到的就是未雨綢繆,仔細考慮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而在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心裡並沒有考慮這麼多,所以很多時候可能會面臨未知的危險。
比如有些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面對陌生的善意或是莫名的請求表示拒絕,很多拐賣案件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還有小朋友在做遊戲或是出去玩的時候,因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讓自己受到傷害。
三、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其實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就要學習很多自我保護意識以及一些安全常識。但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開始的啟蒙應當是父母,所以很多東西父母要提前教會小朋友學會自我保護。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呢?
(1)教會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識
很多小朋友不懂事,在路過一些圍欄的時候,看見狹窄的縫隙把頭或者手往外伸,但是有時候預判失敗,將頭或者手都卡在裡面,還麻煩消防叔叔幫他們解決。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基本的安全意識,在狹窄的地方,讓他們不要輕易的將身體去嘗試,而且要學會基本的逃生知識。很多新聞放出一些小朋友在家裡面著火或者發生其他意外事件時安全逃出來,這些都歸功於父母的教導。
(2)擁有性別意識
古話說過,男女七歲不同席,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還是要教會孩子男女性別有差異。在一個綜藝節目中,有一個小男孩試圖將芭比娃娃的裙子掀起來,但是被一旁的家長及時制止住,並告訴他不可以侵犯女孩子的隱私所以不要隨便掀起小朋友的衣服。作為父母也要教會小朋友一些隱私部位,不要被其他人看到,並學會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請求。
(3)拒絕不合理請求
韓劇中常常會看見父母教導小孩子,一個大人是不會上孩子尋求幫助的,所以要告訴孩子善良的同時須得帶些鋒芒,要仔細辨別別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還是懷揣惡意尋求幫助。
或許有些大人是真的需要幫助,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人只會尋找和自己一樣大的人解決,而不是找一個比自己弱小的小孩尋求幫助,所以要讓孩子仔細辨別。在遇到別人不合理的請求或是強硬的態度時,誰會拒絕並跑向安全地帶,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作為小朋友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太懂,那麼作為父母應當教會孩子基本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面對未知情況下,需要自己仔細辨別並作出最優選擇。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向孩子教授自我保護意識,傳授安全意識,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