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下的女人》,女人需要牌坊表貞潔嗎?牌坊都是男人要的罷了

2020-12-20 百家號

貞節牌坊是封建時代為表彰守節、殉節的婦女建立的牌坊。說得好聽是給女人頒發的榮譽,用來讚頌女子的貞潔。

為了這份光榮,卻葬送的是一個女人的一生。一個女人在如花的年紀沒有盼頭的煎熬的活著直至生命的凋零。

對於她們來說,活著沒盼頭,死又無可奈何。長壽的更是煎熬。何時是個頭,何時能解脫,估計是一生的自我追問。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苦苦的守候,才能得到一塊牌坊。沒人會記得她活著有多痛苦。世人只會知道這個家族或者這座小鎮有塊牌坊。

今天推薦一部以貞節牌坊為主題的電視劇《牌坊下的女人》,翻拍自臺灣電視劇《貞女烈女豪放女》。對於這部劇還是很有爭議的,很多人覺得翻拍的並沒有原版的好,不知道你們認為哪部好呢?

這部劇講述的是:民國六年,在江南清河鎮裡有兩個封建的大家庭:一是號稱「佟半朝」的佟家和「暴發戶」季家。兩家一向不對頭,劇開頭前朝當紅太監單公公假借聖諭頒發的貞節牌坊給季寡母,季家一時風光無限。

而佟家族長佟善群因心生嫉妒,便要自家女人也守回個貞節牌坊、烈女碑來,以彰顯門庭,致使三個無辜女人陷入了愛不能愛、恨不能恨的人間地獄……

而經過了種種家庭變故,佟大太太素蓉服毒自殺,二太太鳳琴瘋了並且離開了這座小鎮,佟善群精神失常,守寡的弟媳其貞依然愛著曾經傷她很深的佟善群,陪在他的身邊。

這部劇相信很多人也有看過。我印象最深的是片頭曲一句話:「誰願美夢中醒來,可是還是要醒來。」我想這句話放在各個場合下都是適用的。

我們都希望活在美夢中,但現實又是那麼殘忍地將我們從夢中抽離出來。而這部劇佟善群這個偽善迂腐的形象更是封建禮教下絕大多數思想陳舊的大男子代表。寬待己嚴於人就是這些男子的處事方式。既能收穫面子又不需要付出。

從這部劇的小人物出發去闡述整個故事,以小見大,如果拍得不好,就會惹得眾人唾罵。實際上這部劇確實把封建禮教下對女子的剝削和殘害拍出來了。這值得讚揚。

現代人這麼看這塊牌坊,只能感嘆,這是封建制度下,泯滅人性的愚昧思想。是漫長歷史長河中禍害女性的枷鎖。古人難道不知道嗎?她們知道,卻無力改變。所處的時代不同,看待事情的態度也不同。如此不公,摧殘人性。就因為女子無處可發聲,女子只能當男人的附庸。

如今女子有了發聲的渠道,女子也能自強獨立,女子終於不再只是別人的附庸了。

時至今日,我們應該以尊重的態度去看待古代願意和夫君一同尋死的烈婦和那些一輩子從一而終的貞潔女子。寬容地對待那些丈夫不幸去世,再嫁的女子。

用一輩子去等待一個不歸人,只為換得一塊冰冷的牌坊,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私慾,女人要求的只是幸福罷了。

劇荒,不知道看什麼?

關注飄雪不迷路,看飄雪嘮嗑嘮嗑。

煲劇不斷,快樂加倍。下次見。

相關焦點

  • 牌坊下的女人
    □撰文/鄒伯科 攝影/朱輝峰    「那時守寡的女人在夜裡睡不著,會往地上撒一大片黃豆,撿了再扔、扔了再撿,累了就睡了」,在郴州尋訪貞節牌坊時,汝城文管所陳副所長談及的這個故事,流傳甚廣。關於守寡女人的生活,另一種更為人熟知的形象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 【棗園趣話】貞潔牌坊下的古代內黃女性
    貞潔牌坊是封建社會賦予終生守寡婦女的一種象徵性的榮譽。
  • 豐都貞潔牌坊:忠於愛情的見證
    在守寡期間,彭氏不僅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服侍公公婆婆,為了撐起這個家庭,她辛勞了一生。春來秋去,花落花開,彭氏終身不改嫁,如同這座牌坊一樣,默默地等待著丈夫的凱旋歸來,這一等,竟然是一百多年。朝廷得知彭氏的故事後,光緒皇帝下旨為其修建貞節牌坊,胡家後世子孫聽聞後,也十分感動,紛紛捐資修建了彭氏貞節牌坊。
  • 《牌坊下的女人》看點 家族爭鬥狠寡婦要瘋狂
    《牌坊下的女人》看點揭秘  年代大劇《牌坊下的女人》目前正在廣州綜合頻道《七點合家歡劇場》熱播。該劇講述的是民國六年,地處偏遠的江南清河鎮,號稱「佟半朝」的佟家和「暴發戶」季家本就勢不兩立,而季寡母守得了前朝當紅太監單公公假借聖諭頒發的貞節牌坊,風光一時,佟家族長佟善群便要自家女人也守回個貞節牌坊、烈女碑來,以彰顯門庭,致使三個無辜女人陷入了愛不能愛,恨不能恨的人間地獄。
  • 古巷幽深話牌坊
    不明就裡的人以為是金色黍米的光芒,而黍米山百姓最為清楚,金光出自村中的一座牌坊啊,黃色的砂石在陽光的照耀下,恰是一座黃金鑄造的天門,形成了這聞名澤州府,輝耀南太行的「夕照金坊」一景。其實所謂金坊,就是黍米山村立於幽街深巷裡的牛家李氏貞潔牌坊。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點睛】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早期牌坊的功能,也不像後來有了表彰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作用,就是一個大門而已,只不過它是一個街道的大門,而不是院子的大門。
  • 重慶新牌坊的牌坊如今何在?一同走進古代牌坊的歷史故事
    貞節牌坊,對於古代節婦的重要性,或者說是對於整個家族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發展到貞節牌坊這個階段,已經是牌坊發展歷程中非常成熟的階段。而關於牌坊的發展歷程,則要從頭講起。在封建統治越發成熟和完備之後,牌坊也變成了一種統治工具。這也就使得牌坊的修建,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可以。首當其衝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 生死訟鄧萃雯劇照氣質不凡,演繹《牌坊下的女人》演技獲讚賞
    廣州頻道熱播的電視劇《牌坊下的女人》,以平均7.3的收視穩居本土頻道劇集收視率第一,為了修飾鄧萃雯年齡偏大的缺陷,在拍攝她的戲份時,專門為雯女多打了一道光。廣州綜合頻道熱播的電視劇《牌坊下的女人》,以平均7.3的收視穩居本土頻道劇集收視率第一,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原劇《貞女、烈女、豪放女》。據製片人介紹,為了修飾鄧萃雯年齡偏大的缺陷,在拍攝她的戲份時,專門為雯女多打了一道光,儘量將視覺效果調節至最美。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烏頭門
    牌坊與牌樓都是由梁柱構成的平面呈一字形的二維空間的單片結構的「門」形,柱間的上下橫梁間都有可題字的板即「牌」。若細別二者,牌坊是在一排的若干柱之間連結橫梁(枋),結構成平面呈一字形的框門形狀;牌樓是由牌坊進一步發展而來,是在牌坊上做「屋」:柱間橫仿上架鬥拱,鬥拱上承兩坡或四坡的屋蓋。
  •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後來不幸又發生了在女子的兒子身上,他意外身亡,一邊是傷心難過,一邊是日子更加難熬,此刻,女兒又適逢成婚年齡,在把女兒送上花轎以後,這位貞潔烈女便開始了全身心的成為一個「好女人」了,最後為自己爭取了一塊貞節牌坊。貞潔牌坊是什麼呢?
  • 小牌坊 大文化——吉首文化旅遊地標乾州節孝牌坊探訪記
    牌坊舊址在人民南路田家園,當地百姓習慣稱其為田家園牌坊。「文化大革命」期間,牌坊慘遭毀滅;2007年9月,在乾州古城東部,觀音閣旁按原貌進行重建。現在的乾州古城節孝牌坊高9.6米、寬8.9米,石質構造,三間四柱三樓建築式樣,坐東朝西,每天觀日出守日落,歷經百年滄桑。初次與之近距離接觸,你就會為其精美設計、精湛工藝發出感嘆。
  • 佛山孝德牌坊古蹟一瞥
    有的一直矗立在原址未動,有的則根據時局變遷或者保護文物的需要,搬遷了位置。 這些牌坊,建成並一直保護至今,不但彰顯了歷史文化價值,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代藝術家精美絕妙的手工工藝和獨到的雕刻製作技藝,揭示了一段歷史時期人們審美觀念的傳統文化現象。 倘若你有興趣或者喜歡追根究底的話,你都可以從每個牌坊了解到屬於這個牌坊和那個時代的人物故事,他們的影像就在其中。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祭靈星
    從明清遺存至今所謂欞星門的形制來看,大多都是牌坊或牌樓的形式,只是有的加有直權條的門扉,又與《營造法式》中的烏頭門十分接近。《法式》明確說烏頭門又叫權星門或俗稱欞星門,《宋史》中「欞星門」與「欞星門」並見,極可能是事。
  • 縉雲往事之 不花一分錢的貞節牌坊
    你為這個家實在是付出了太多,既當爹又當娘,既要掙錢養家又要打掃內外,家裡大大小小事物都是你在操心,我們實在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啊。」馬氏如此貞潔高尚的品行,地誌上也有所記載,根據光緒《縉雲縣誌·烈女》所載:「馬氏陶爾泰妻,年二十五,夫亡,子幼,扶養成立,守節六十餘年。」
  • 英都的牌坊
    歙縣現在保留有各類古牌坊82座,是我國著名的「牌坊之鄉」。英都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少的牌坊。霞溪村現在的「格林坊」「坊腳」兩個地名,就是這裡曾經有牌坊的明證。可惜的是,這兩處牌坊群都毀於1958年的破除迷信運動中。牌坊因其具有表彰性質和教化功能,都建於村頭、路口車馬通行的必經之處,跨路跨街而建。
  • 關於貞節牌坊你不知道的事,最初是讚揚女性,後來變成女性的牢籠
    貞節牌坊,這個現在還能看到的東西。對於貞節牌坊,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在太多的影視作品裡都有這種東西的存在。所以大家對這種東西並不覺得新奇,不過貞節牌坊到底是什麼,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與其說貞節牌坊是對女性的讚揚,不如說是對女性的壓制。
  • 安徽一座古村裡,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前二坊為卷草型紋頭脊式,後一坊為沖天柱 式3坊,都是4柱3間3樓。四座清坊則包括:鮑文齡妻節孝坊、鮑瀨芳樂善好施坊、鮑文淵妻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四坊都是沖天柱 式,結構類似,但雕刻比明坊精緻,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這裡的牌坊群摒棄了傳統牌坊的木質結構,而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說,潮州應一如既往地注重保留各時代的印記,讓古城保持活態,延續文脈,和諧共生。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隔著透明玻璃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大三巴牌坊下的鴿群
    澳門大三巴牌坊下的鴿群格外勇敢,這些鴿子是和平的象徵。它們時而在牌坊上落腳,時而踩著牌坊上的某一塊紋飾俯衝下來覓食。無論捕食還是振翅,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遊人的目光。大三巴牌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既有中國牌坊的影子,又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徵,作為「澳門八景」之一,大三巴牌坊2005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 貞節牌坊從何而來?始於秦始皇,唐宋朝不知為何物,明清最嚴苛
    貞節牌坊從何而來?始於秦始皇,唐宋朝不知為何物,明清最嚴苛有一句俗話,叫「當了B子還要立牌坊。」 通俗一些就是形容一個人做了壞事了卻還要宣傳自己的好名聲。這句話背後的故事發生在明朝成化年間,那時候有個僧人名為繼曉,深得憲宗的寵信,想要讓朝廷給他媽立牌坊,憲宗在他的蠱惑下還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