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橋車站復建蒸汽機車水塔

2020-12-16 青瞳視角

青龍橋車站復建的蒸汽機車水塔近日亮相 已拆除半個多世紀的青龍橋車站水塔近日在原址復建。

這座復建的蒸汽機車水塔雖然不具備給水功能,僅是一座景觀建築,但有助於市民了解青龍橋車站的原貌。

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之初,全線共計築造蒸汽機車水塔11座。但由於內燃機車取代蒸汽機車等原因,與之配套的水塔逐漸荒廢,其中9座被拆除。倖存下來的兩座水塔,分別位於延慶區的康莊車站附近、張家口市下花園車站附近。

鐵道邊的水塔是蒸汽機車時代的標誌性建築,但隨著科技進步,很多蒸汽機車水塔被淘汰。近日,在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內,文物部門原址復建起一座蒸汽機車水塔,水塔不具備給水功能,僅限於景觀建築。鐵路文化學者王嵬認為,復建老水塔有助於市民直觀了解青龍橋車站的原貌。他同時表示,京張鐵路還有很多歷史遺蹟亟待保護。

復建水塔基本形似

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青龍橋車站是京張鐵路原貌保存最為完整的車站,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近日,一座蒸汽機車水塔在站臺上拔地而起,引起了鐵路文化學者王嵬的關注。

王嵬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青龍橋車站歷史上確有一座水塔,用來為蒸汽機車補水。但水塔已經被拆多年、僅存遺址,想不到文物部門會進行復建。

北青報記者在青龍橋車站看到,距離老站房約200米的站臺上,矗立起一座灰磚碼砌的梯形建築,兩側為坡頂,建築中央升高,水櫃置於平頂上,水櫃下為水鶴開一長圓形豁口,但並未安裝水管。建築兩側裝有瘦長的木門,面向鐵軌一側開兩扇木窗。復建的水塔和老照片中的水塔基本形似,但內容上還是存在一些差異。

王嵬介紹說,在當年的水塔中安裝有水泵,鐵路工人將地下水抽至水櫃、形成水壓,再通過水鶴探出的水管為蒸汽機車加水。在水塔內部還有一個爐子,冬天燒火防止水櫃結冰。

但在復建的水塔內外,北青報記者並未看到水泵、火爐、水鶴。也就是說,復建的水塔並不具備給水功能。

水塔被拆半個多世紀

王嵬通過歷史照片發現,青龍橋車站水塔1909年建成,系京張鐵路早期建築,上世紀四十年代後半段至五十年代被拆除。當時京張鐵路配備了馬萊3、馬萊4型蒸汽機車,相比早期蒸汽機車,煤水車的水櫃容量加大,只要在南口或康莊加足水,沒必要中途(青龍橋)再補水。「利用率降低,是水塔被拆的主要原因。」王嵬分析說。

王嵬認為,復建的水塔相比老照片更加立體,便於人們直觀了解車站原貌。但景觀復建很難做到原功能、原尺寸、原工藝,新水塔明顯高於老水塔,用磚尺寸存在差異。他希望文物部門能製作說明牌,標明這是復建景觀而非真跡,以便觀眾區分。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延慶青龍橋火車站水塔、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於今年5月20日開工,預計2020年5月19日竣工,建設單位是北京市延慶區文物管理所。

北青報記者致電該項目負責人了解到,復建的水塔不算是文物。水塔是青龍橋火車站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到車站的整體風貌,他們根據老照片將其修築起來。

北京僅一座水塔獲文物認定

據王嵬統計,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之初,全線共計築造蒸汽機車水塔11座。但由於內燃機車取代蒸汽機車等原因,與之配套的水塔逐漸荒廢,其中9座被拆除。倖存下來的兩座水塔,分別位於延慶區的康莊車站附近、張家口市下花園車站附近。

2018年至2019年,王嵬向兩座老水塔所在地的文物主管部門分別遞交《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文物部門接訴即辦,兩座老水塔先後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王嵬指出,作為線狀工業文化遺產,京張鐵路並未獲得整體保護,沿途老建築的文保級別參差不齊、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沒有文物身份,很多真跡亟待保護。

王嵬還發現,就北京地區而言,現存3座蒸汽機車水塔,而僅有延慶康莊蒸汽機車水塔獲得文物認定,另外兩座位於門頭溝區,均處於荒置狀態。

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專家觀點

修繕經費應更多投向文物本體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姚遠介紹說,復建在程序上須經過專家論證、依法審批,有充分必要的情況下再做這個工作。

姚遠指出,京張鐵路不同於中東鐵路、滇越鐵路,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修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對這樣的線狀工業文化遺產應該有明確的認知。京張鐵路沿途的老車站、橋梁、附屬建築等都應當納入文物保護的本體,形成整體保護。

姚遠強調說,國家重視文物保護,修繕經費越來越多,僅就青龍橋車站這一點位,復建水塔也存在一定積極意義,但從京張鐵路全盤考量,還是應對亟待保護的建築物加以搶救,將更多修繕經費用於現存的文物本體上。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相關焦點

  • 「百年車站」青龍橋 父子守望69年
    當火車穿過一片樹林,「青龍橋車站」六個繁體字赫然在目,字下面配著現在已很少使用的韋氏拼音,而老站臺的建築仍然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風格,灰色的磚牆,紅色的木門。當年,詹天佑為解決關溝段坡度大、機車牽引力不足的問題,創造性地採用了兩臺機車掉頭相互推挽的辦法,使列車進青龍橋東溝後回頭,依山腰作「人」字形,再倒向後折返穿越八達嶺隧道。
  • 長城腳下的百年車站:青龍橋火車站見證時代變遷
    (原標題:長城腳下的百年車站:青龍橋火車站見證時代變遷) 京張鐵路由
  • 火車 · 悅讀 | 這裡有一個至今保存完好的蒸汽機車轉盤!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伴隨著機車的不斷發展,蒸汽機車和它的附屬設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些蒸汽機務段的遺蹟還在訴說著一段段往事。1986年1月1日,伴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兗石鐵路正式開通,結束了沂蒙山區沒有鐵路的歷史。萬眾矚目中,披紅掛花的火車像一條威武的鋼鐵巨龍,在撼天動地的轟鳴聲中緩緩駛出車站。
  • 酒仙橋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搭乘」100年前的蒸汽機車
    鐵道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的機車陳列室,就能看見一臺臺型號各異的火車頭整齊地停放在軌道上,其中既有古老的蒸汽機車,也有建國後國產的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展現出一組中國鐵路列車的發展歷史。其實,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鐵路機車基本是舶來品,據1949年底統計,全國存世的4000餘臺蒸汽機車中,型號就達200多種。在這些眼花繚亂的機車、車輛裡,最為出名的當屬堪稱鎮館之寶的0號蒸汽機車。這臺機車1881年在英國製造,機車構造時速為20公裡。這輛機車曾經在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上使用,是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古老的蒸汽機車。
  • 青龍橋火車站煥發新生機
    圖為煥然一新的青龍橋火車站 席文俊攝本報訊(記者 張宏民 通訊員 時麗霞)殘破的水塔恢復了曾經的面貌,褪色的抗戰文物重現光輝。近日,延慶青龍橋火車站的水塔、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整體竣工,這座建於清未民初的百年老站重現舊時風貌。
  • 西直門-八達嶺開行蒸汽機車旅遊專列,你會去坐嗎?
    日本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博物館,每日動態展示蒸汽機車,並利用數公裡長的舊線路供蒸汽機車牽引旅遊客車運行。此地擁有十餘臺的動態保存蒸汽機車。(攝影 張煥)此旅遊客車為早上由伊爾庫茨克發車,由電力機車牽引至斯柳江卡之後,換掛蒸汽機車牽引。傍晚,蒸汽機車將旅遊列車牽引回斯柳江卡,再由電力機車牽引回伊爾庫茨克。京張鐵路可運用此種模式,待京張鐵路既有線恢復後,北京北-南口使用東風4型內燃機車牽引,南口-青龍橋-八達嶺-康莊使用蒸汽機車牽引。此地擁有2臺的動態保存蒸汽機車。
  • 走近開灤,與「龍號」蒸汽機車零距離
    ——題記圖文/子衿坐落在中國鐵路源頭——唐胥鐵路起始處的「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則是集三個悠久記憶於一體的城市文化新地標。它成為集中國鐵路、蒸汽機車歷史展示、城市文脈追憶、激發中國夢於一體的紅遊文化園區,一處集科普研學、旅遊休憩、外景拍攝於一身的工業遊休閒勝地,一處印記家鄉情懷、感懷鄉土風情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 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
    退役後廢棄廠區,因城市開發面臨「無家可歸」——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據了解,1958年,原鐵道部都勻橋梁廠修建湘黔鐵路時建廠,廠區修建有5條鐵路專業線,外接黔桂鐵路線清泰坡車站。1960年,唐山機車廠為滿足廠礦企業的需要,在MA6型機車的基礎上改造設計並試製出第一臺上遊型機車(又稱為上遊型工礦用小型蒸汽機車),代號SY,即「力爭上遊」之意,共製造了1769臺。都勻橋梁廠從唐山機車廠購進了兩臺(SY0192和SY1268型號)蒸汽機車。
  • 尋找蒸汽機車(圖)
    1998年元月,我去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途中發現在高速公路左側有一條老式的窄軌鐵路,大家都以為它已被廢棄了,沒想到,問售票員才知道這是附近林場運木材的森林小鐵路,不僅一直在用,而且還都跑著蒸汽機車。  說起蒸汽機車,便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五六歲時母親帶我回姥姥家,在火車站等車時遠遠看去,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拖著長長的濃煙,喘著粗氣,向車站駛來。
  • 最後的蒸汽機車 內蒙古蒸汽火車攝影攻略
    內蒙古集通鐵路(集寧—通遼)西起集二線(集寧—二連浩特)賁紅車站,東接通霍線(通遼一霍林河)的通遼北站。全長997公裡,途經內蒙古自治區四個盟(市)、13個旗縣。集通鐵路原是一條以蒸汽機車為動力的地方鐵路,1990年6月開工,1995年交付使用,2005年改為內燃機車。赤峰境內全長460公裡,其中克旗段長140公裡。
  • 蒸汽機車的記錄者——赤峰攝影家劉樹山
    在世界蒸汽機車協會總部德國漢堡的博物館內,收藏著全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攝影家們拍攝的頂級作品。其中,下面這張拍自克什克騰旗境內集通鐵路蒸汽機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裡的蒸汽機車正翻越高高的興安嶺,火車盤旋在塞外寒冷的大地上,噴薄而出的蒸汽衝向藍天,機車龐大鋥黑的身影與周圍冰天雪地形成了巨大的色彩反差,給人強烈的震撼。
  • 鐵嶺第十一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節
    1月19日,遼寧省調兵山市的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3攝氏度,可寒冷並沒有阻擋1000多位蒸汽機車愛好者和蒸汽機車攝影愛好者趕到這裡參加中國鐵嶺第十一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節,感受第一代工業革命標誌--蒸汽機車的風採。
  • 電傳動蒸汽機車?這兩款機車是美國蒸汽機車的絕唱
    上兩個章節我們介紹了通用電氣的電力機車發展歷程,從整個發展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美國鐵路的發展時間線是從蒸汽時代到電力機車再到內燃時代,這和我們國家是截然不同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獨立於這三種機車的一種機車,雖然說獨立,但是這兩款機車在本質上又和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有著一定的聯繫,接下來我們將逐一對這兩款機車進行介紹。
  • 蒸汽機車的好夥伴
    本期瀋陽晚報邀請瀋陽鐵道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機車陳列館館長郭寶權為讀者權威介紹瀋陽機車陳列館。蒸汽機車是以蒸汽機為原動力的機車。它利用煤將水燒成蒸汽,將蒸汽引入汽缸,推動活塞,帶動搖杆進而帶動車輪轉動。
  • 前進型蒸汽機車
    本期瀋陽晚報邀請瀋陽鐵道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機車陳列館館長郭寶權為讀者權威介紹瀋陽機車陳列館。瀋陽鐵路陳列館不僅珍藏了許多外國製造的蒸汽機車,也收藏了對於新中國鐵路作出重要貢獻的國產不同型號的蒸汽機車。
  • 「毛澤東號」蒸汽機車:國家一級文物
    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從此這臺以偉人名字命名的機車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在解放戰爭炮火中誕生的「毛澤東號」機車組在支援前線的運輸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執行了很多急難險重任務。
  • 致敬傳奇——永遠的青龍橋火車站
    它的名字——青龍橋火車站。而我。恰恰。於這裡有著深遠而綿長的故事……牽掛一:時光回溯到1980年。爸爸媽媽,帶著未及齬年的我與兄弟,陪初來帝都的阿娘(魔都方言,即奶奶)遊玩八達嶺長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沒有國道,何尋高速。能夠確保當天往返帝都的,唯可藉助一列前後兩個蒸汽機車牽引拉拽,停靠於八達嶺山下的綠皮火車。此間。
  • 高雄港火車站開放蒸汽機車開放民眾搭乘
    進入《中國新聞》欄目頁面>>>>點擊觀看視頻>>>>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 12月16日播出)由於高雄港火車站即將轉型為火車博物館,高雄市政府於15號舉辦了一系列的懷舊活動,不但有各式火車的展覽,還安排古董級的蒸汽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