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滅九族已經是重罪,被滅十族的他,為何得到後人的讚賞

2020-12-19 聽小懶講美食

在中國長達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有這樣一條大罪,不僅僅是處罰當事人,還有牽連整個家族,這個就是「誅九族」,這個詞我們應該不陌生,在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中我們都聽過這個詞,特別是針對那些想謀反的人,會和這個詞綁在一起。株連之罪,從秦朝就開始了,像當時的荊軻,他就是因為刺殺秦王,而被秦始皇誅滅了七族,這是多麼嚴重的罪,能讓皇帝下令誅殺那麼多人,等於自己及稍微近的人都要被處死。至於誅九族估計一大家族基本上就被殺光了吧,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這九族分別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反正就是把最近人都殺掉。這也是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起到威懾作用的一個方法。當然,歷史上也沒大家看到的作品中那樣,動不動就是誅九族,能夠真的被誅滅九族的人還是非常少的,除非犯了最大的罪,比如謀反才會有這樣嚴重的處罰。否則也會被後人冠上殘暴君主的名聲。不過在歷史上,卻有一個被誅殺了十族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他就是方孝孺。提起這個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即使知道的人恐怕也是因為這件事,他是寧海人,自小就比較聰明,後來跟著宋濂學習,可以說宋濂的門生中最有才的一位,是明朝的文學家和散文家。朱元璋時期,開始步入仕途,最主要的仕途經歷是在朱允炆建文帝當上皇帝以後,按照朱元璋的建議,將他招進南京給予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後來根據官位制度,他的官職為文學博士,可想而知他的知識非常淵博,也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決策之前都要聽聽他的意見。

不過,不就由於撤藩問題,朱棣起兵,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在這過程中,方孝孺多次給建文帝提出建議,在討伐朱棣的時候寫下不少振奮士氣的交文和告示,成為朱允炆在這一時期最大的幫手,他對建文帝是非常衷心的,皇帝對他也是很敬重,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才為後來被誅殺埋下了根由。

命運還是偏向了朱棣那一方,隨著他不斷南下,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下,在他攻破城池的那天,建文帝也放火自焚。朱棣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當然也開始了為他的名正言順而開始了清除反對者和穩定朝政的步驟。方孝孺就是在南京城被攻破的那一天被逮捕的。當時有個人曾對朱棣說過,你攻破南京取得皇位之後,有一個人一定不會歸附但是絕對不能殺,他就是方孝孺,因為殺了他就等於讀書的種子,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方孝孺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特別在南方,讀書人都是很尊崇他的,殺了他就等於得罪了這些讀書人,對於朝廷以後用人非常不利。

本來朱棣也答應了,在得到皇位之後並沒有處死方孝孺,而是把他招到大殿來準備讓他起草即位詔書,以顯示自己合法取得了皇位,而方孝孺怎麼做的,他居然披麻戴孝,到了大殿內為建文帝哭喊,還罵朱棣是亂臣賊子,但是朱棣想讓通過他起草詔書來顯示自己的合法和昭告天下,但方孝孺偏偏不吃這套,一步步的緊逼和謾罵,讓朱棣最後氣的實在受不了,質問方孝孺,難道你不怕牽連家人,被誅九族嗎?方孝孺卻一臉鎮靜的回到,即使你誅我十族又如何,反正我是不是替你起草的。這可真是把朱棣激怒了,對他說這是你說的,那我就誅你十族。其中增加的那一族就是老師學生一族。

就這樣,朱棣真的下令誅殺了方孝孺的十族,牽涉其中的足足有八百多人,將近九百人,整個行刑持續了七天之久,不難想像當時的情況有多麼殘忍,大幾百人的生命說沒就沒有了,皇帝的一個命令,居然要了這麼多人命。而方孝孺本人則受到了凌遲處死之刑,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殘酷的,由於最後才輪到他,他是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被處死,連自己的朋友也牽涉其中,整個家族都因為這件事而失去了性命,對他來說該是怎樣的一種殘酷,據說他直到死還保持著大氣凌然,無所畏懼,那是怎麼的一種境界。

現在在南京的明故宮遺址那裡還有一塊石頭被稱為「血跡石」,據說是方孝孺的血跡沾染而得名的石頭,當然不排除後人為了紀念他而給這塊石頭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方孝孺的慷慨赴死精神和捨生取義的境界令人佩服,代表了讀書人的最高氣節,他的視死如歸,他的大氣凌然,他的信仰和氣節,無不在顯示著他的精神,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幾百人因為他才被殺的,這值得嗎?

其實沒法去衡量值不值,試想如果所有人都這樣考慮畏懼的話,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海怎麼可能出現那麼多的烈士和偉人,正因為有方孝孺這樣的人,中華民族才會長久。歷史早已對朱棣和方孝孺都做出了評價,朱棣總有不少功績但是在方孝孺事情上終有一個汙點,而方孝孺則被後人不斷稱讚,成為具有氣節的代表人物。

相關焦點

  • 你只知道有「滅九族」,你不知道歷史上還有兩個人被「滅十族」!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對「滅九族」這個詞語不會陌生,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種殘酷的連坐刑罰。「滅九族」指的是將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全部誅殺殆盡。「滅九族」已經算是最頂級、最殘忍的刑罰了,然而歷史還有比這個更慘的「滅十族」,幾千年歷史上承受這個刑罰的人只有兩個人,他們分別是明朝的方孝孺和景清。第一個被「滅十族」的人是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從小就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長大後拜了大儒宋濂為師。明太祖朱遠航駕崩後,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方孝孺於是被召進京城委以重任。
  • 咩九族?滅九族?
    看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要滿門抄斬。怎麼抄斬呢?一般是誅滅九族。誅滅九族究竟是哪九族?其實很多人有各種說法。誅滅九族實際上是非常殘暴而非常不人道的。一種說法是嶽父一族、嶽母一族,就是把嶽父的兄弟姐妹和嶽母的兄弟姐妹全部進來,這樣就是九族。父四、母三妻二。九族被滅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歷史上造成了很多冤案,而且在歷史上還有過一個特例,特別殘暴的滅十族的例子。為什麼滅十族呢?我們知道在明朝的時候,燕王朱棣奪了皇位,他奪了皇位以後,就請出了當時聲望很高的一個叫方孝孺的儒生,要方孝孺給他寫詔書。
  • 有史以來,被「滅十族」的只有這二人,又是哪位皇帝滅他們十族?
    歷史中的刑罰有「滅三族」「滅六族」「滅九族」的酷刑,株連九族這項刑罰在古代給人們不小的壓力,因為他們很有可能在平安度日之時,因族人的連累而被判處死刑,而今天說的「滅十族」是非常少見的。九族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自己的直系親屬;另一種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 人人都知滅九族,慘遭朱棣滅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犯了什麼罪?
    導語:人們都知道,還是燕時候的朱棣就已經有了雄心壯志。即使他的侄子朱允炆在背的時候,他也絲毫不畏懼,依然揮師南下,奪取朱允炆的權利。這也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件事情——靖難之役。但是朱棣登基之後,他的猜忌心也越來越強。所以他身邊的人都提心弔膽,生怕自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方孝孺作為一介臣子,竟然會被朱棣滅十族,滅九族已經是比較高的刑罰,可見朱棣對方孝儒之恨,為什麼方孝孺會經此一劫?一、誰為方孝孺?
  • 歷史上被誅滅十族的兩個人——方孝孺、景清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當大臣對皇上不忠,或犯上作亂危及到皇權時,就會被誅九族。誅滅九族是古代的酷刑,「九族」泛指親屬。「九族」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可歷史上卻有兩個人被誅滅十族,他就是明朝方孝孺和景清;何為十族就是上述九族加上朋友門生。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歷史上常說的極其恐怖的「滅九族」,被滅的人為什麼不逃?
    「滅九族」開始是秦朝時的「夷三族」,即實行「抄家」滅門,然後再滅其「三族」,後來又發展到「誅五族、七族」,最後才是「滅九族」。所謂「滅九族」,歷史上並沒有統一的定論,一種說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另一種說法是從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稱為「九族」。九代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 中國歷史上到底發生過幾次「滅九族」?歷史太可怕了!
    中國歷史上到底發生過幾次「滅九族」,歷史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中國人重視故土、鄉情、親情,所以針對於中國人的情感關係,從古代開始便有了滅族這麼一種刑罰。所以你可以想像,誅滅九族所涉及的範圍到底有多廣。把禍及族人作為一種刑罰,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最早始於秦國。史記裡記載秦文公二十年,開始實行誅三族之罪。從誅滅三族如何發展到七族呢?秦始皇統一六國,荊軻刺殺始皇帝失敗。皇帝龍顏大怒決定以最嚴酷的刑罰處理荊軻以為天下榜樣,所以就族滅了他七族。
  • 慘烈莫如「夷三族」「滅九族」,但卻偏偏發生過「誅十族」的奇案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大臣違法,往往是實行殘酷的「夷三族」「誅九族」的株連法,但在大明王朝,卻出現了「滅十族」的事件,可謂是千古奇聞這個這個記錄的創造者,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根據史料,我們現在還原整個事件的過程------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攻餡南京,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地奪取了皇位,如願當上了皇帝。南京陷落後,方孝孺閉門不出,日日為建文帝穿喪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強迫他來謁見自己。
  • 他因與皇上頂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滅十族的人,873人無辜慘死
    這項殘酷的刑罰最早起源於秦國的夷三族,而後可能歷代統治者都認為三族不足以洩憤,於是漸漸將三族擴大成了九族。那么九族是哪九族呢?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等於是幾乎把犯人生前的一切有關聯的親友圈全部一網打盡。歷史上受過這項刑法的不勝枚舉,往往一次行刑就是滅門慘案。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秦統一七國之後,下令「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而關於族誅最著名的人就是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失敗、燕國被滅之後,荊軻全家被處以誅七族的懲罰,這也是關於誅三族演變為誅七族的第一次記載。既然誅七族有了,那麼誅九族、誅十族也就在民間應運而生了,但事實上,從中國歷史上被皇帝誅九族的只有一人,而誅十族在目前的史料來看,也是一檔荒唐的傳聞。
  •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的刑法非常殘酷,一人犯法,導致家族被株連,遭受滅頂之災,這就是最讓人害怕的「誅滅九族」,這就意味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春秋時期伍子胥與吳伐楚就是滅族不徹底導致的楚國之災,所以,秦始皇統治之時,採納商鞅的「連坐」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九族」這個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堯典》裡就有「以罪九族」的說法。「族滅」這樣的刑罰也是很早就出現了。
  • 方孝孺真的被滅十族?朱棣殺方孝孺是對還是錯,他到底該不該殺?
    關於方孝孺被滅十族一說,暫時無法確定,多數史學家認為這只是後人為了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誇大事實所產生的謊言,比如清代名詩人朱彝尊就說:「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之說,乃士人傳說之過,有所誇張」,這就是讀書人以訛傳訛,純粹胡說八道而已;晚清的一位明史學家也曾說:「當日或加三為四,或加九為十,傳聞異詞不足辨」,朱棣誅方孝孺幾族
  • 方孝孺,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為了名節值還是不值?
    中國古代刑罰中有滅九族之說,所謂的九族一般意義上認為是: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兒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媽一族)、妻二族(嶽父一族、嶽母一族)。九族五服圖在明朝之前,是沒有十族這一說法的,株連十族是明成祖朱棣發明的,方孝孺是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
  • 「誅九族」誅的是哪些人?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
    當然,歷史上也有被「誅十族」的例子,唯一一個被滅過十族的人就是方孝孺,所謂的「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加上自己的師友。我們知道有一個歷史故事叫「趙氏孤兒」,權臣屠岸賈殺了趙氏一族,想要斬草除根,但趙氏遺孤被義士程嬰以自己的兒子相易。這樣,趙氏一族的血脈得以保存。這個孩子長大後,在眾人的幫助下為自己的父母報了仇。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斬草除根的後果,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實早在三代時,是沒有「滅九族」這麼殘酷的刑罰的,即便是敵國,將對方打敗以後也是「滅其國不絕其祀」。
  •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文|明明讀歷史「上查三代,下查己身。」中國有著淵源悠久的株連歷史,古時候剛開始是株連三族,到後來慢慢的演變成了株連九族,株連十族,並且將其學生也當成其中一族遭受株連。在古裝影視劇中相信大家對「誅九族」「滅九族」這種字眼不陌生吧,但大家知道歷史上「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嗎?又為何會有「誅十族」的故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古代被誅滅九族的人,為何他的家屬不逃之夭夭呢?原因很簡單
    誅九族來自於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一直到清末後才結束。九族說法不同,但是歷史上公認誅九族是極其殘酷的刑罰。漢代儒家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異姓親族。在各大影視劇中,皇帝動不動就要誅別人九族,「誅滅九族」,其目的就是斬草除根,徹底除去子報父仇、孫報祖仇的實力和人脈。顯然「滅族」之舉就在於不為自己留下一絲一毫的後患。這不禁讓小編有了新的疑問,都被判誅滅九族了,那他的家屬為何不敢跑呢?
  • 歷史上第一個被血洗十族的人,究竟因為什麼?十族又是哪些
    朱棣這次通過地方兵力進行爭奪權力的戰爭,贏取了全國性的勝利,最終攻入京城登基為帝,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他攻入京城時許多的前朝大臣都投降了他,對於那些不服從他勢力的人進行了殺戮血洗。在當時有位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名字叫做方孝孺,被朱棣滅掉十族,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大家都知道封建王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刑罰就是誅滅九族。
  • 株連九族指的是哪九族?那十族又增加了哪一族呢?
    株連九族,是古代一項極其殘忍的刑罰制度,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這個有違人性,卻又能斬草除根的方法歷來都是統治者剷除罪臣愛用的手段。那麼,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呢?九族:通俗意義上講包括父親母親,父親的兄弟姐妹,母親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妻子的兄弟姐妹。以鄭玄等為首的古文經學家認為九族是「上至高祖下及玄孫」,父、子、孫三代為三族,所以九代就是九族,其核心理論是異姓不在族中。
  • 古代被滅九族的人,家人為何不逃跑?說起原因很簡單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宗法觀念濃厚,個人之於家族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人若是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那麼你就可以提攜你的 一大家子;反之若是言行之間出了差池,可能會牽連整個家族的人為你陪葬。但是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小心得罪了皇帝或者是被牽涉進什麼大案子中,被滅九族的人可是比比皆是。有些人可能會疑問,在一大家子人被判處滅九族之後,難道他們不會逃跑的嗎?畢竟天下之大,只要有手有腳,掙口飯吃還不容易。但是奇怪的是,古代被滅九族的人,家人大多數都不會逃跑,不是古人太傻,其實說起來,原因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