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年代延續至今的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

2020-12-15 騰訊網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澎湃新聞通過尋訪各地革命歷史博物館,尋找70年來的」紅色史跡「,梳理博物館的歷史沿革和紅色文物收藏,回望七十年前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大地的風雲際變。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的新址開放不過一年多。很多人困惑於新館開放後為何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個稱謂並列而置,上歷博(上革博)副館長裘爭平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5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舍,結束了上歷博漫長的有館無址局面,同時決定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

上歷博作為反映城市歷史的博物館可追溯至1950年,但是作為反映這個城市革命歷史機構的存在才不到兩年,當下正迎來「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全新的發展期。

上海歷史博物館南京西路入口

澎湃新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沿革?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又叫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將這兩個稱謂並列而置是因為什麼,其相應的定位有何不同?

裘爭平:我們館的歷史沿革講起來還是有那麼一些曲折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早在1950年代就有建制的,那時是仿蘇聯模式,叫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下文簡稱史建館),所以它其實是國內最早關於地方歷史的博物館之一。而且這個館當年有編制,有展陳設計,有文物徵集和選址,當時的籌備處設在現在的虎丘路亞洲文會大樓。而且史建館的陳列是準備設置在原來的陝西南路文化廣場,陳列也已經做好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1959年被撤銷了。所以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而言,其前身歷史從1950年代就開始了。建制被撤銷後,有一部分人員就回到了原來的文化局,後來到了上海博物館專門有一個上海史組這樣一個機構。文物也被拆分了,分到了其它博物館和相應的單位,包括上海圖書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現在在其他單位的庫房裡看到有「史建館」的,都是我們館前身的一些東西。

到了1983年,相關部門覺得上海還是需要這樣一個介紹上海地方歷史的機構,對於城市來說,地方歷史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在1983年重新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當時是暫借西郊上海市農業展覽館第五館作為臨時館址。

1991年,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正式改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當時也是借的館舍辦展覽。所以說實話,在搬到這裡之前,館裡一直就沒有自己的家,館裡退休的老同志經常開玩笑說,我進館的時候沒有家,我退休了還是沒有家,一直是租借別人家的場地。展覽我們一直在辦,而且我們1994年策劃的近代上海城市發展歷史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首次「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我們的展覽還是蠻成功的,但就是一直沒有館舍。所以上海在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裡面,都提到要解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館舍問題。

上歷博的館舍歷年選址選過很多地方,有西藏南路、延安東路交叉口的上海大世界、有我們後來的辦公地漢口路的工部局大樓、有龍華烈士陵園對面現在的上海朵雲軒藝術中心以及七寶、閔行等。2015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舍,同時確定我們館的定位和命名,決定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建築原身為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早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資料圖片

多年來,人大、政協一直都有提案,認為上海需要一個講述革命歷史的博物館,之前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的牌子一直掛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但是一大會址紀念館以及即將建設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其定位還是聚焦中共一大,不把它擴大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最後上海市委市政府確定把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功能落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所以,南京西路325號就是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館舍所在地。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城市史裡面應該涵蓋革命史,但是既然把革命史博物館這個稱謂同步地提出來,那就要求我們做展陳設計的時候,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

澎湃新聞:1950年代在作為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建時,有沒有把革命史納入規劃?

裘爭平:這是1950年代的事情,可能當時還是比較強調城市的歷史與建設,因為當年上海市還計劃要建一個革命史博物館的,所以一直都有一塊「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籌」的牌子,這塊牌子也是從1950年代延續至今,後來就一直掛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直到上歷博館舍確定,兩館合一。

澎湃新聞:上歷博(上革博)在館藏中反映1949年上海解放前後的館藏文物有哪些,可以與哪些重要歷史事件相關聯,可否詳細介紹?

裘爭平:坦率地講,因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之前並未料到會跟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所以我們的館藏,包括之前對於藏品的徵集目標,都沒有將革命史文物作為一個收藏重點。過去市文物局、市文管委對文物進行調撥,也都是將城市史相關文物劃撥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革命史相關文物劃撥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所以,在我們館的收藏體系裡面,革命史文物不是特別豐富,是我們一個比較薄弱的方面。新館開放後,在我們的基本陳列裡涉及的很多革命史文物都是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借展的。所以這兩年我們也在通過各種途徑,重新開始加強對革命歷史文物的徵集工作。

解放日報 第二號

我們館的革命史文物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我們今年在5月27日舉辦的「重大的轉折 偉大的勝利——慶祝上海解放七十周年暨紀念南京杭州上海戰役勝利七十周年特展」就展出了70餘件實物原件,包括解放軍戰士遺物、人民保安隊,人民宣傳隊的臂章、《上海概況》、《上海各種公用事業概況》、隨軍記者採訪證、趙祖康回憶稿、1949年5月28日發行的《解放日報》等展品,為觀眾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解放上海時的艱辛歷程和接管城市的重要史實。總體而言我們還是以文獻類或平面文物為主,在實物這一塊還是比較欠缺。

人民保安隊臂章

《上海概況》

澎湃新聞:當初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一直掛牌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所以相關的革命史文物很大部分劃撥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上革博」和「上歷博」兩館合併後,文物的權屬還有沒有可能改變?

裘爭平 :從我們館的角度來說,肯定希望這些文物我們有所有權,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覺得能夠使用也不錯,目的都是為觀眾服務!對於基本陳列中我們借展的文物,都會標註是借展自哪家博物館。除了上海博物館(大量的古代文物)、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革命文物),我們也跟劉海粟美術館、上海越劇院等機構借展。一方面我們在展示上海的歷史,另一方面,對於其他館也是一種宣傳,這其實也是一個雙贏的舉動。

澎湃新聞:你們在展陳設計方面有沒有重點突出上海革命這段時期,你們的布展思路是怎麼樣的?如何突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和上海解放前夕的風雲際變?

裘爭平:我們東樓的基本陳列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組成。一樓設「序廳」、特展廳;二樓有歷博長廊和「古代上海」廳,三樓、四樓為近代上海廳和尾廳。因為我們畢竟還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展陳,所以基本上還是按歷史的脈絡來展示我們重要歷史節點的重要文物。但是既然把革命歷史博物館這個稱謂同步地提出來,那就要求我們做展陳設計的時候,也要著重突出革命史。

基本陳列,近代上海

基本陳列 近代上海

我們設置展陳體系的時候,把一些上海歷史中重要的革命史實,比如中共創建,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四大、中共中央在上海這些內容,作為一級標題、二級標題單列出來了。因為這些時間節點,在上海城市發展歷史上有比較特殊的位置,這也是我們對「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這樣一種展陳思路的應對。所以這是我們的展陳當中比較有特色的地方。

從博物館策展角度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用文物說話,所以重要的歷史節點,能夠展示相應的文物那是最好的。比如在講述中共創建時,我們展出了《共產黨宣言》,但是我們館並沒有《共產黨宣言》的實物收藏,就向魯迅紀念館借了一本錯版的1920年8月份的《共產黨宣言》,還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借了一本1920年9月版的正版《共產黨宣言》,這兩件文物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能借到這兩件文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對於一些沒有典型性的文物,我們也會採用多媒體的展示方式,或者用其它輔助手段進行展示。比如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時,並沒有留下照片,但是通過留下的文字記載,我們能夠還原出當年代表們開會時的場景,上歷博曾經就請了一批上海的畫家來畫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用畫作來展示一些重大歷史題材,這也是其中一種方式。

上海歷史博物館內部陳列

澎湃新聞:當時都邀請了哪些滬上畫家,創作了哪些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

裘爭平:1997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實施了「上海史系列油畫收藏計劃」,邀請了一批滬上畫家對上海重要歷史題材進行創作,這些畫作以人物、事件、風俗、建築為切入點,創作了諸如描繪上海重要歷史節點的譚根雄的《解放者》;重要歷史人物的張祖英的《陳毅市長》;上海重要景觀的如趙葆康的《十裡洋場南京路》、唐嘯谷的《龍華廟會》等,這些作品後來都由上歷博收藏。基本陳列當中也用了幾幅諸如描繪中共一大代表開會、上海市民迎解放等題材。2018年3月在我們新館開放之際,專門還就這些上海歷史題材的作品舉辦了一個《上海城市記憶》館藏油畫展。

《松滬抗戰》

《解放上海》

澎湃新聞:剛才您也談及,因為上歷博、上革博的特殊沿革,你們在革命歷史文物方面的館藏並不豐富,你們也相當於在新館開放後剛剛開始這一塊的工作,之後對於這一塊藏品的徵集、藏品體系的構建有什麼規劃?

裘爭平:我們肯定是通過各種途徑來加大徵集,增加對藏品的補充力度。有時候也是可遇不可求,這幾年都是「紅色大年」,所以市場上紅色文物的價格也是非常昂貴,所以在我們有限的經費範圍裡,儘量地徵集徵購。

今年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後,我們發布了一個「文物徵集令」,是對新中國成立後在上海發生的比較重要的事件、跟上海社會政治、經濟、民生密切相關、尤其是改革開放相關,或者是跟上海城市建設有關的典型物品進行徵集。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擴大收藏範圍,這部分物品也是可以納入我們收藏的。這個「文物徵集令」發布以後,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注,所以在今年的國慶檔,我們會專門辦一個特展,叫「同心築夢70年」。其實就是迎國慶的市民捐贈展。

三級解放勳章

《上海各種公用事業概況》

澎湃新聞:「同心築夢70年市民捐贈展」會展示什麼內容?

裘爭平:一方面是作為我們發布「文物徵集令」以後,向市民對我們回饋的一個答謝,展品包括南京路上好八連早期電影放映機、鳳凰自行車、無敵牌縫紉機,從50年代至80年代潘阿耀等勞動模範的榮譽獎章等,還有上海畫家張弛為上海解放70周年專門創作的《海上攬勝·七十長卷》。

從體制上來說,我們過去只收藏解放前的文物,現在包括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場館都開始收藏現當代的東西。在現當代的物品中革命文物還是佔了比較重要的一個位置,所以我們館也是要擴大這部分收藏。我們在「文物徵集令」發布以後,徵集到了很多相關物品,如上海第一代勞模的一些證章、獎品等,儘管這些獎品看上去也許是很簡陋的一條毛巾,但是非常能反映當時的時代特色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

澎湃新聞:當下你們館在革命歷史這一塊正好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包括新藏品的徵集、展陳設置、紅色文物的研究,你們館在革命史研究方面有沒有相應人才儲備?

裘爭平:確實我們館之前只有一個研究部,沒有專門為革命史來設部門,上個月我們剛剛重新劃定了我們館的職能部門,把研究部拆成兩個部門,研究一部主要是城市史的研究,研究二部是革命史的研究。以後研究二部的同事可能比較多的以研究上海革命史為他們主要的職責範圍。現在這個部門有一位研究館員,兩位副研究館員。

相關焦點

  • 紅色史跡70年| 籌備50年的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背後
    上歷博作為反映城市歷史的博物館可追溯至1950年,但是作為反映這個城市革命歷史機構的存在才不到兩年,當下正迎來「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全新的發展期。上海歷史博物館南京西路入口澎湃新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沿革?
  • 建議儘快促成已籌備六十年的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
    為了全面還原上海現代革命風雲,生動反映早期黨的光輝業績,清晰展示各位偉人的閃光足跡,應該建立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使之在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然而,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卻籌備60年尚無結果。   早在1950年初秋,上海市委根據陳毅的提議,經過討論決定對建黨初期史跡進行調查,並以此為基礎在滬建立一座大型革命歷史紀念館。
  • 2018精品展覽回眸——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
    一說到上海,往往給大家一種錯覺,它仿佛是一座「沒有歷史」的城市,於是諸如「上海在民國之前就是小漁村」呀,「上海就是一座殖民城市」呀之類的觀點就一直廣泛「流傳」著。所以,無論是新建成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還是這一基本陳列,都似乎成為了上海對於自身歷史的宣言書。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11月1日起內部試運行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介紹,新建成的「上歷博」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9800平方米。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常設展廳,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000餘件/套,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傳承歷史 再創輝煌
    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是一所長期展出我國歷史與革命文物史跡的大型博物館。3 改造與創新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併,合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名稱正式暫告一段落。
  • 上海的過去都在這裡!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國慶起開放
    最近傳出消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將承擔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功能,兩館合一,坐落於南京西路原上海美術館原址,建築改建完成後是綜合反映上海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包括上海革命歷史)的城市博物館,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與休閒於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博物館。從今年10月1日起,建築部分將逐步對外開放。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結對共建
    當天,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宣布結對共建,雙方表示將共同推進廣佛紅色資源挖掘、研究等工作,推動廣佛市民對紅色文化認知。同時,《廣州日報·佛山新聞》廣佛小記者俱樂部實踐基地也在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授牌,為廣佛青少年打造一個紅色教育學習、傳播的平臺。
  • 上海歷史博物館開館
    資料圖片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   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全面梳理目前上海行政區劃下6000餘平方公裡內的近6000年歷史脈絡,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快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11月1日起內部試運行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歷博)」自1953年開始籌建,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更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2015年年底,經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式批覆,位於南京西路325號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得以完好修繕的前提下,作為「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上海市級重大文化設施之一「上歷博」建設項目得以正式啟動。
  • 「護航計劃-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暑期研學營」正式開營
    7月4日,「護航計劃」走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讓即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同學們聚焦上海近代史,能夠在「出國前立志求學、出國中學有所成、歸國後報效祖國」這一成長階段中,擔當「文化使者」,爭做上海文化的宣傳者,華夏文明的傳播者,從而建立文化自信,永葆「中國心」,承擔新時代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於2018年3月26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
  • 通訊:上海博物館裡「延續」生命的年輕人
    通訊:上海博物館裡「延續」生命的年輕人 2016-05-17 13:03:435月17日電 題:上海博物館裡「延續」生命的年輕人  作者 王笈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廳裡,正在灰狼標本前忙碌的三個身影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圍觀。
  • 已知年代最早金縷玉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已知年代最早金縷玉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2017-01-23 12:,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製作工藝最精的一件金縷玉衣亮相此間。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從哪裡來?誰是「上海第一人」?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上歷博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板塊,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武漢革命博物館半個世紀打造紅色名片
    原標題:武漢革命博物館半個世紀打造紅色名片 半個多世紀中,我們不僅見證了武漢文博事業的發展壯大,也將武漢革命博物館打造成一張亮麗的『紅色名片』。」武漢革命博物館館長高萬娥昨日告訴記者。   上世紀20年代初,羅亦農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前,到山上砍下一根結實的茶樹枝,親手做成拐杖送給母親。1928年4月21日,羅亦農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後被敵人殺害,年僅26歲。   上世紀60年代,羅亦農的母親去世了,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羅亦農的侄子羅曦將拐杖收藏起來。
  • 「50多歲」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完成第一次改擴建
    中新網8月1日電 日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如期完成改擴建,露出真容,預示著這座擁有50多年歷史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終於完成了第一次改擴建,也預示著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建總公司旗下中建八局歷時三年的改擴建任務圓滿完成。  坐落在地鐵一號線沿線、北京西站附近的軍事博物館,是很多來北京的遊客必經的一站,也是許多老軍迷最愛去的地方。
  • 鐵路博物館:緬懷滬寧滬甬鐵路革命史跡
    如今,這裡成了上海科普旅遊示範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人們可以通過文圖史料、實物,即可觸摸到鐵路發展的歷史。    上海鐵路老北站建於1909年,2004年在此基礎上建成上海鐵路博物館。老北站與眾多辛亥革命志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1912年元旦,上午10時許,上海鐵路老北站彩旗飛揚、軍樂雄壯。上海各界代表、民眾及軍人數千人聚集在此,歡送革命黨領袖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維修改造工程順利完工
    12月17日,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維修改造工程通過初步驗收。驗收會議由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中心組織,我局作為使用單位參加了驗收會議。 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維修改造工程是2019年經市政府批准,由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中心具體負責實施的一項惠民性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總投資618.35萬元。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訴說213位華僑愛國情懷
    位於金淘佔石村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  走進金淘鎮佔石村,在這裡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坐落其中,這就是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該館是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南安市委、市政府為追思、弘揚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泉州華僑革命精神、崇高品德發起建設的。­  館內設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泉州華僑革命史專題陳列兩大展區,記錄了213位泉籍愛國華僑的革命事跡。讓我們走進該博物館,重溫崢嶸歲月的感人故事。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000年歷史脈絡
    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歷博」)26日在上海正式開館。作為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上歷博全面梳理了上海目前約6000平方公裡行政區劃內,上下6000年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