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盜寶人「哈徹」,砸了百萬件中國文物,逼迫專家花3億元考古

2020-12-26 奔走的文史

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

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區域是由海水組成的,因此許多的貿易需要通過航海的方式。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人去到世界上的各個地方。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說法到如今依然是不能完全定論的,有的人提出過鄭和率先發現美洲大陸的說法。因此,海運從古至今都是極為發達的。

一、考古

在海上,一旦出現事故,生還的機會幾乎渺茫,在過去,每個國家通過海運來進行交易或者維持邦交。不過總有許多的船隻會因為不可控的因素而沉沒。到如今,因為國家法規的不同,所以在各自國家發現的別國古沉船,最後的文物歸屬問題也一直都是沒有達成一致性意見的。在一些國家中,發現者就是古代遺物的主人。

而這對於考古界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因為海上古沉船的文物歸屬問題始終存疑,因此許多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關於海上考古最慘的一次就是「南京號」。在「南京號」中,中國損失了將近百萬件文物。

二、海底盜寶人

在上個世紀的中國,海外盜寶者十分的猖獗,他們會將我國文物瘋狂地盜掘、販賣。在這些人中,最猖獗的就是英國的海底盜寶人「哈徹」,他甚至砸了百萬件中國文物,還逼迫專家花3億考古!給中國的考古界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940年出生的哈徹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從小就對財富有著巨大的欲望,如何最大化的斂財尋寶就成了他的人生目標。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對財富有著高度敏銳的人。在1980年的時候,哈徹留意到了一條新聞,新聞上面稱有新加坡漁民在中國南海打撈到了一些瓷器。正是這一條信息讓哈徹預感到新加坡很有可能有中國的古城船。

三、砸中國文物

事實證明,哈徹的猜想是正確的,他的團隊真的尋找到了一艘中國的古沉船。這是1752年中國南京駛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商船「南京號」。當時為了尋找到這一艘古代的沉船,哈徹尋找到了許多古籍資料,甚至於當時的航海路線圖他都找到了。在這一艘商船上有上百萬件中國的文物。

尤其是中國的瓷器,非常的精美,或許是因為沉沒的原因,這些瓷器基本都保存完好。後來哈徹卻做出了一個讓中國考古界十分震驚的舉動。他將幾十萬件中國文物砸得粉碎。而哈徹雜碎的原因就是想將這一批文物按照物以稀為貴的理論賣出高價。為了順利的私吞這一批文物,哈徹直接將它們拖到了公海,謊稱自己在公海打撈,以此來鑽國際規定的空子。

四、抬價拍賣

後來哈徹委託佳士得拍賣行拍賣這一批文物。當時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刻震驚了國內整個考古界,由於沒有哈徹的罪證,中國只能用錢將這一批文物儘可能的買回來。那時候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擺滿了兩層樓的瓷器吸引了許多的全世界的買家。也正是因為如此,拍品的價格一路飆升。

讓人痛心的事,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中國前去買文物的專家成為了拍賣場的看客,在現場壓根就沒有舉牌的機會。至此,哈徹一夜成名,賺翻了。這件事情也成為了中國考古界永久的恥辱。13年後,依然賊心不死的哈徹又一次找到了中國的古沉船,他故伎重施再次砸壞中國的幾十萬件文物。但是他卻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

拍賣會上,買家排起的長隊

結語

也正是因為哈徹的存在,所以中國的考古工作者下定決定在提升海上考古的能力。於是中國的「南海一號」就在這種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打撈成功了。但這一次的打撈耗費了將近3億,換句話說這3億元的打撈費,是海底盜寶人「哈徹」逼出來的。

相關焦點

  • 水下沉船,解密不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
    此後試探發現,船上載有文物6萬至8萬件,且有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1987年以前中國對水下考古概念基本是零,而激起中國努力填補這一空白的是這樣一件事:1985年英國商人哈徹在中國南海打撈出一艘商船,船上的瓷器各個精美無比,均出自於清朝康熙年間的官窯。在海底由於和外界形成天然的隔絕,這些瓷器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 村民海底發現古沉船,販賣4900件文物,被抓後說:為何專家能撈寶
    村民海底發現古沉船,販賣4900件文物,被抓後說:為何專家能撈寶沉船,顧名思義就是船隻因其他因素而沉落在水底。從古至今,每年都會發生幾起因事故而導致的船隻沉沒事件。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件事就是和沉船有關的。
  • 中國海域打撈出英國沉船,滿載圓明園寶物,英國喊話:請立即歸還
    不過這也催生了我國的水下考古和水下打撈兩種事業的發展,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們的文物,我國大力發展水下考古,培養潛水人才,近些年終於小有成就,能夠實現自主打撈了。1970年30歲的英國商人邁克哈徹成立了一家海洋商業打撈公司,本來的主業是打撈二戰期間被擊沉的商船和軍艦,回收商船上運載的錫、橡膠和廢舊金屬,直到1980年偶然打撈出一艘載有2.2萬件中國明代瓷器的古沉船,船上的文物讓他獲利數百萬美元,嘗到甜頭以後一發不可收拾,把公司的重點放到中國古沉船。
  • 中國境內發現寶藏,出土3件古羅馬文物,考古家:都是我們的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50年代中國境內發現了一處寶藏,寶藏出土了非常多的稀世珍寶,其中有3件是古羅馬文物,當時考古家便說「管它什麼古羅馬文物,現在都是我們的了,是我們國家的財產了」。在這1000多件珍貴文物中,有3件最令考古家、文物專家疑惑,這三件文物分別是薩珊風格玻璃杯、白水晶八曲長杯以及古羅馬風格金碗;因為這三件文物並非是中土之物,而是古羅馬風格之物,因而考古家推測這是古羅馬帝國的文物。
  • 印尼海底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我國想索要回來,對方:一口價3.5億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轟動,並不是因為他滿載而歸的不是魚。但是大量的金銀珠寶,這在第一次報導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的考古界。一些探險者,人出於好奇,組織了隊伍去島上詢問和搜尋。 寶藏的數量高達7萬件,是中國唐朝的文物 在這些探險者,人中,有一個叫瓦特法的德國探險者,他也是這個故事被報導後第一個探索的人。
  • 一個英國人要錢不要命來中國尋寶,最終得到了100萬件文物
    到如今,廣闊的海洋裡積蓄著人類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產,很多國外的專家就曾揚言,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其實就在海底之下。這樣的論調其實還真是不無道理,我們知道,遠在漢代的時候,中國就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而南海就是這條貿易線上的重要航道。據專家推測,南海的海底沉睡著大量的古代商船,其數量應該不少於2000艘以上,這些商船中包括無數精美的瓷器和各類金銀珠寶。
  • 一英國人打撈中國沉船,偷了100件文物,砸了65萬件用於炒作
    然而,在20世紀末發現的一艘中國沉船上,一個英國人竟從船上偷走了100萬件文物,甚至為了炒作而砸掉其中的65萬件,實在令人痛惜。「泰興」號商船是1822年1月從廈門港出發前往印尼的為數不多的中國巨型帆船之一。由於船上裝滿了價值連城的貨物,為了避免沿途遭到海盜的洗劫,泰興號從西沙繞道而行。
  • 中國海域發現英國沉船,滿載圓明園珍寶,英媒:別撈,它屬於我們
    在500多年的歷史中,在海上不知有多少船隻遇難沉沒,帶著無盡的財富永遠沉睡在了漆黑的海底。正因如此,在一段時間裡還出現了一波尋寶熱,專門打撈沉船裡的貴重物品。 而在2018年時,在福建沿海,就有一眾中國漁民發現了一條沉船。他們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政府也快速響應,立即開展沉船打撈工作。最後,這條沉船確認是英國沉船,而裡面則載滿了上千件中國文物。
  • 廣東小夥繼承姨媽英國遺產,在地窖發現十萬件故宮文物,價值數億
    哈徹在我國沿海各大圖書館中尋找資料,尋找攜帶寶物出海的海船的消息,然後帶領自己的快艇前往目標海域打撈。30年來哈徹打撈了80多艘沉船,將我國大量文物偷運到海外,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泰星號」沉船,哈徹帶走了36萬件珍貴的清代瓷器,獲利3000多萬美元。
  • 專家百萬「搶買」青銅器,有人卻說他「老馬失蹄」,今成國寶文物
    當然,華夏五千年瑰寶無數,雖然大部分進了博物館,但仍有文物被土夫子拐帶到了海外;1992年,當時的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在香港發現了14件「編鐘」,並以百萬高價帶回上海。乍一看似乎「國寶回家」是件大好事,可這14件編鐘出現在眾人眼前時卻引發了諸多非議,甚至有人說他「老馬失蹄」;直到另外兩隻編鐘出土,不僅證明了馬老「慧眼識珠」,而且還成了「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3萬餘件,聽專家解密發掘經過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發掘工作已結束,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取得重大突破。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新華社成都4月1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陳健 童方 左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13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通報會上表示,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發掘工作已結束,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
  • 漁民發現海底古沉船,撈出文物價值100億,韓國:都是我們的了
    一年後弟弟來到家中做客,看到哥哥所說的海上撈出的文物後,認為這件文物很可能是古代時期與商船一起沉沒海底的文物,應該要上報文物局才對。經過專家檢測發現,這件瓷器竟然是珍貴的宋元青瓷,在市場上的價值非常高。崔享根得知文物的價值後也嚇了一跳,連忙將自己所知的都告知專家。而兄弟二人也因為主動上交文物,提供重要信息,獲得了文物局100萬人民幣的獎勵。
  • 中國一艘寶船沉入海底,一老外翻閱古籍找到位置,撈出2億的寶物
    因為,一艘古代的沉船,上面的文物數量可能比十座古墓裡的東西還要多。可以說,沉船十分具有研究價值。然而,沉船在考古學家眼中是文物價值,可在盜墓賊眼中只有利益。有一個英國的職業尋寶人,因為翻閱了中國的一本古籍,發現上面記載有一艘商船沉沒在中國的南海。於是,他便組織人去進行打撈。沒想到,竟然被他撈出了價值2億的寶物!
  • 考古專家在越海域尋找「沉船密碼」 與尋寶者賽跑
    越南中部海域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古老航線之一,那裡的海底沉睡著大量沉船和寶藏。近年來,一些海外考古專家開始與越南當局合作,在這片海域展開水下考古工作。    他們像偵探一樣搜集線索,探尋海底沉船和文物,然後通知越南方面,由後者決定是否打撈或加以保護。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展品多為2012年鄴城北吳莊藏坑出土文物據介紹,此次開館共展出文物178件(組),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
  • 300件羅馬帝國文物武漢展出 3件文物有缺損(圖)
    記者 高寶燕攝  (記者管菁 通訊員楊理勝 孫夏)在中國的秦漢帝國雄踞東方時,羅馬帝國正稱霸西方,當時的羅馬是啥模樣?9月28日起,湖北省博物館推出的「輝煌時代羅馬帝國文物特展」,將為觀眾解答這個疑問。昨日,該展覽展品開箱布展,3件珍貴文物率先亮相。
  • 清代沉船「小白礁Ⅰ號」發掘完成 145件新出水文物
    林國聰說,這次發掘工作,新出水船載文物有145件,按質地可分為瓷、陶、木、銅、銀、錫、鉛等類,其中青花瓷碗78件、豆12件、盤4件、勺3件、杯3件;五彩瓷碗4件、器蓋17件、罐1件;青瓷瓶1件;醬釉陶罐4件、壺2件、器蓋1件;木硯臺1隻;毛筆1支;銅質砝碼1件;銅釘4件;乾隆通寶、道光通寶銅錢4枚;銀幣2枚;錫盒1件;測深鉛錘1隻,另出水有寧波鄞州特產石板材約300塊。
  • 考古新疆古墓,挖出一件詭異文物,專家:看到了2040年9月9日
    其中出土便自帶傳奇色彩的文物也是非常多,比如埃及法老墓中的「詛咒文物」,還有瑪雅預言「水晶頭骨」等等都極具神秘感。但是今天要說的是中國考古出土的一件「預言」文物,專家在上面看到了未來的2040年。1995年,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尼雅遺址發現了一個驚天的考古發現,挖出國寶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
  • 這3件夏朝文物,一件與三星堆文明有關,一件至今無法定名
    夏朝始終是一個爭議的朝代,雖然教科書已經明確介紹夏朝,國內博物館的文物也貼上了夏朝標籤,但仍有一些專家和民間考古愛好者,以夏朝沒有出土文物為理由,堅決否認夏朝曾經存在。我們暫且拋開考古話題,介紹3件博物館收藏的夏朝文物。這些國寶級文物造型詭異,紋飾神秘,具有藝術特徵和穿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