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現在還有這種「重慶屬四川」的認知現象,這讓很多重慶的90、00後心裡多少不是滋味,甚至在網上一些兩地年輕人經常打「川渝口水大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了解兩地淵源和歷史,多看看兩地發展和未來,也就不至於爭長論短了!
我們從以下幾個很現實的問題了解下,也許就明白緣由了:
一、永恆的鄰居,民俗文化血脈相連
1、重慶人到全國各地,你告訴別人自己說的是「重慶話」,估計大多數人會瞪大眼睛:重慶話和四川話有什麼區別?如果說有什麼區別,那四川每一個地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俚語,重慶也不例外,但總體在方言、民俗上是相通相近的。
2、重慶人在全國各地開餐館,基本是以川菜名義招睞顧客,若你估到說是「重慶菜」,別人一定會笑起來。提這個重慶人也不要生氣,現實就是如此,中國幾大菜系中,川菜名揚世界,其實也包括重慶。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重慶菜要自成一體很困難,始終會並在川菜體系中。
3、在歷史研究、文化研究、學術文獻、地理概念中,極少出現巴文化或渝文化的獨立提法,基本都是以「巴蜀大地」、「巴蜀文化」為統稱,體現了巴蜀一家親。當然,現在重慶也在研究「巴文化」,但研究巴文化同時,也離不開蜀文化的影子。
二、歷史因素構成
重慶在古代巴國時期,就與古蜀國長期唇齒相依、互為兄弟般,遇外敵時也共同禦敵相幫。雖然巴蜀兩地在行政治轄上也有分分合合,但總體上,重慶地區大部分時間處於四川的治轄,直到1997年重慶再次剝離四川為直轄市。因此川渝一家的概念是由歷史形成的。
三、川渝分開時間不久,「大四川」記憶猶深1997年重慶脫離四川成為直轄市後,至今才過去二十多年。1997年前出生的重慶人,戶口薄、身份證,以及其他證明文件上,都曾有「四川省」的印記,這部分人心底裡那個「四川人」是永遠都存在的。同樣,國內1997年之前出生的人(包括四川),通過地理教材和其他知識學習,「重慶是四川省的一個城市」的印象已置入心底。重慶分開後,這種概念也會一直伴隨著這部分人群。
四、成渝一體化發展是大趨勢另外,在西部大發展的規劃中,國家一直在打造成渝經濟圈、成渝城市群落,讓成渝經濟一體化發展,構建西部經濟動力板塊。加之成渝兩地也制定和實施了系列的聯動合作機制,從官方到企業和合作極為緊密,目的就是相互借力、資源融合、共同發展。因為同文同俗,兩地上班族奔波兩地,互動頻繁,彼此不分,這也會對外界造成一些錯覺,下意識中認為重慶屬四川管轄。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重慶人還是四川人,不必糾結這些非本質的概念現象,而是應該停下「口水戰」,攜手共進,看到川渝兩地合作發展帶來的利好。川渝一家,共同傳承和發揚「巴蜀文化」,有什麼不好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的侵權請通知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