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我國為建設三峽工程,為了有效管理三峽工程主區域和解決三峽工程沿岸移民安置問題,提出「三峽省」的設想,但最終三峽省方案被否定,轉而重慶直轄解決三峽問題,如果三峽省成立,重慶不直轄,重慶和四川的經濟發展會是什麼樣的呢?
三峽省流產的原因
眾所周知,三峽省的設想是為了服務三峽這項世紀工程而量身定製的。
三峽大壩
三峽省流產的原因分析:
過早曝光,鬧得沸沸揚揚,三峽省設立的消息過早透露,導致世人皆知,三峽省涉及四川東部、湖北西部,使得四川和湖北對川東、湖西的投資急速下降,甚至要直接不管了,給別人做嫁妝的事,估計誰也不會幹。導致過渡期內涉及三峽區域沒人管,很尷尬。
三峽省面積約8萬平方公裡,與當今重慶市基本相當,三峽省會當時暫定為宜昌,整個三峽範圍內約1700萬人,區域內極度缺乏一個強市,沒有任何經濟支撐點,千萬貧困人口,幾十個貧困縣市,這樣的組合很難發展,即使強行成立,放到如今也是經濟墊底的省級行政區。
重慶市
基於種種因素,三峽最終流產,繼而重慶帶走川東部分地市縣升格為如今的重慶直轄市。
重慶不直轄的發展會如何
如果重慶不直轄,發展肯定沒有如今快,老重慶2.3萬平方公裡,經濟總量破萬億是絕對的。雖然沒有現在2.3億好看,但人均相對而言可以比肩成都,不會讓人說「窮慶」這句戲言。
不直轄重慶也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在川內地位與成都基本相當。
重慶
重慶工業基礎強大,自抗戰以來,全國工業都往內陸遷移,而當時重慶正是陪都,自然全國工業都有一定程度聚集在了重慶身上,但在60-80年代,四川不太重視工業發展,農業是當時備受關注的傾斜,這也是當時形勢所迫,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的進行,內陸地區也逐漸以工業為主,此時重慶的優勢彰顯,正是這種優勢才使得重慶成為首批計劃單列城市,享受極高的自主權和省級財政(現在的副省級)
無論重慶直轄與否,重慶的基礎在那擺著的很難動搖重慶的基礎,但不直轄重慶的經濟總量恐在1.4萬億區間,在前十城之間搖擺。
重慶不直轄四川的經濟格局
如果重慶不直轄,四川將會以成都、重慶為核心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全省發展都會相對均衡,不會出現一城獨大的格局,也不會讓現在的四川費盡心思的打造經濟副中心。
四川的GDP超越河南是肯定的,但超越浙江較難,可能落後浙江3000億左右。
2019四川經濟總量約4.6萬億,而浙江約6.2萬億,重慶約2.3萬億,直接算加法有失偏頗,要知道重慶直轄後才有這個體量。
但不直轄,四川人口也會和河南一樣,本就不是經濟強省,有限的資源更難協調發展,教育資源也會捉襟見肘,四川擁有的雙一流和本科院校雖在全國來看,相對較多,但人一多,就很難分了,看看今天河南的教育局面就可以看出端倪。
對四川來講:重慶不直轄,四川的經濟數據會很好看,但是人均資源就相對少很多了,四川有沒有重慶都是西部第一大省,但是有重慶四川的發展不會有什麼改變,沒有重慶,四川的資源相對均衡。
對重慶而言:還在四川,必定有一定的限制和束縛,而且沒有國家扶持的政策和資金髮展自然沒有現在快,但是重慶的經濟質量相對而言會高許多,重慶也會集中資源發展自身,而不用像現在要去照顧8萬多平方公裡的區縣。
你覺得重慶直轄更好還是三峽直轄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