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描寫了不少蠢貨,比如袁紹、袁術兄弟,比如劉表父子爺仨,比如蜀地的劉璋,他們不是昏庸就是懦弱,要麼就是鼠目寸光。不過這些蠢貨裡,最蠢的那一隻我覺得應該是蔣幹。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真的不是一點點傻,簡直傻到冒煙。他在曹操面前拍胸脯,說自己一定能說服周瑜歸降,結果剛見到周瑜,就被識破了真實目的。
老版三國中的周瑜和蔣幹(右)
蔣幹臉皮厚,硬著頭皮在周瑜軍營中呆下來,學007當間諜,結果還真的偷到一封書信,內容是荊州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與周瑜密謀裡應外合的事情。蔣幹連夜溜回曹操身邊匯報,曹操盛怒之下,殺了蔡瑁、張允。
這段故事還有個名字,叫蔣幹盜書。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這段故事不可信的地方在於,它把曹操都寫成了一個蠢貨。
蔣幹盜書
要知道,蔡瑁不僅是劉表的小舅子,還是襄陽的豪門大族,當初劉表在平定荊州地區時,就非常倚仗蔡瑁。
不僅劉表看重蔡瑁,曹操也非常看重他。根據《襄陽耆舊記》記載,曹操奪取荊州地盤之後,曾經親自登門,請蔡瑁出山。
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曹操怎麼可能因為一封莫名其妙的書信就不問緣由,輕易斬殺。當時的曹操剛剛入主荊州,屁股還沒坐穩,急需拉攏本地豪強,輕易殺掉蔡瑁這個在荊州舉足輕重的人物,只會動搖他在當地的統治根基。
曹操在三國裡智商、謀略、眼光都是第一流的,他不會幹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他沒那麼傻。
曹操
那麼蔣幹盜書這個故事到底怎麼來的呢?我們從正史上可以尋到一些端倪。
《資治通鑑》記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不僅長得帥,還是個一流的辯手,江淮一帶,誰都說不過他,放在今天,絕對可以上奇葩說。
根據《三國志》援引《江表傳》記載,蔣幹在投靠曹操以後,曹操曾經跟他說,自己想把周瑜招入麾下。蔣幹覺得自己辯才一流,自告奮勇承包了這個任務。
周瑜
誰知道,蔣幹跟周瑜剛一見面,周瑜就揶揄蔣幹是來替曹操當說客的。蔣幹極力狡辯,周瑜只說,自己聞弦音而知雅意,你可別扯淡了。
之後幾天,蔣幹陪著周瑜喝酒吃肉,周瑜讓蔣幹檢閱了自己的軍隊,查看了軍營裡的兵器甲冑,向他展示軍威,還把孫權賞賜給他的僕人、金銀珠寶讓蔣幹過目,藉此表明,孫權跟周瑜君臣一心,自己是不會跟曹操混的。蔣幹一看,沒轍,只好撤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蔣幹的故事,沒有盜書,沒有反間計,曹操也沒殺蔡瑁、張允。但是《三國演義》就根據這麼一段簡單的故事,鋪陳出了一大段蔣幹盜書的情節,不僅侮辱了蔣幹,還侮辱的曹操。
蔡瑁和張允
這還不算完,小說還讓蔣幹做引薦人,把龐統推薦給曹操。後來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騙曹操把所有戰船連在一起,方便周瑜放火,最終導致赤壁大戰曹軍大敗。可以說,《三國演義》把赤壁大戰曹軍失利的這口大鍋也扣在蔣幹頭上。這純粹是沒影的事。
還有一件事可以證明蔣幹的冤屈。其實,蔡瑁和張允根本沒死在曹操手裡。蔡瑁在赤壁大戰之後,官位不降反升,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還封了個漢陽亭侯的爵位,跟關羽的漢壽亭侯平起平坐。另一位大將張允雖然歷史上記載不多,但是也一直在曹操軍隊服役,一直到曹丕當皇帝的時候,張允還健在。
唉,蔣幹啊,冤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