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貨害曹操冤殺兩員大將?別聽三國演義胡扯,那倆人壓根沒死

2020-12-25 騰訊網

《三國演義》裡描寫了不少蠢貨,比如袁紹、袁術兄弟,比如劉表父子爺仨,比如蜀地的劉璋,他們不是昏庸就是懦弱,要麼就是鼠目寸光。不過這些蠢貨裡,最蠢的那一隻我覺得應該是蔣幹。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真的不是一點點傻,簡直傻到冒煙。他在曹操面前拍胸脯,說自己一定能說服周瑜歸降,結果剛見到周瑜,就被識破了真實目的。

老版三國中的周瑜和蔣幹(右)

蔣幹臉皮厚,硬著頭皮在周瑜軍營中呆下來,學007當間諜,結果還真的偷到一封書信,內容是荊州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與周瑜密謀裡應外合的事情。蔣幹連夜溜回曹操身邊匯報,曹操盛怒之下,殺了蔡瑁、張允。

這段故事還有個名字,叫蔣幹盜書。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這段故事不可信的地方在於,它把曹操都寫成了一個蠢貨。

蔣幹盜書

要知道,蔡瑁不僅是劉表的小舅子,還是襄陽的豪門大族,當初劉表在平定荊州地區時,就非常倚仗蔡瑁。

不僅劉表看重蔡瑁,曹操也非常看重他。根據《襄陽耆舊記》記載,曹操奪取荊州地盤之後,曾經親自登門,請蔡瑁出山。

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曹操怎麼可能因為一封莫名其妙的書信就不問緣由,輕易斬殺。當時的曹操剛剛入主荊州,屁股還沒坐穩,急需拉攏本地豪強,輕易殺掉蔡瑁這個在荊州舉足輕重的人物,只會動搖他在當地的統治根基。

曹操在三國裡智商、謀略、眼光都是第一流的,他不會幹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他沒那麼傻。

曹操

那麼蔣幹盜書這個故事到底怎麼來的呢?我們從正史上可以尋到一些端倪。

《資治通鑑》記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不僅長得帥,還是個一流的辯手,江淮一帶,誰都說不過他,放在今天,絕對可以上奇葩說。

根據《三國志》援引《江表傳》記載,蔣幹在投靠曹操以後,曹操曾經跟他說,自己想把周瑜招入麾下。蔣幹覺得自己辯才一流,自告奮勇承包了這個任務。

周瑜

誰知道,蔣幹跟周瑜剛一見面,周瑜就揶揄蔣幹是來替曹操當說客的。蔣幹極力狡辯,周瑜只說,自己聞弦音而知雅意,你可別扯淡了。

之後幾天,蔣幹陪著周瑜喝酒吃肉,周瑜讓蔣幹檢閱了自己的軍隊,查看了軍營裡的兵器甲冑,向他展示軍威,還把孫權賞賜給他的僕人、金銀珠寶讓蔣幹過目,藉此表明,孫權跟周瑜君臣一心,自己是不會跟曹操混的。蔣幹一看,沒轍,只好撤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蔣幹的故事,沒有盜書,沒有反間計,曹操也沒殺蔡瑁、張允。但是《三國演義》就根據這麼一段簡單的故事,鋪陳出了一大段蔣幹盜書的情節,不僅侮辱了蔣幹,還侮辱的曹操。

蔡瑁和張允

這還不算完,小說還讓蔣幹做引薦人,把龐統推薦給曹操。後來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騙曹操把所有戰船連在一起,方便周瑜放火,最終導致赤壁大戰曹軍大敗。可以說,《三國演義》把赤壁大戰曹軍失利的這口大鍋也扣在蔣幹頭上。這純粹是沒影的事。

還有一件事可以證明蔣幹的冤屈。其實,蔡瑁和張允根本沒死在曹操手裡。蔡瑁在赤壁大戰之後,官位不降反升,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還封了個漢陽亭侯的爵位,跟關羽的漢壽亭侯平起平坐。另一位大將張允雖然歷史上記載不多,但是也一直在曹操軍隊服役,一直到曹丕當皇帝的時候,張允還健在。

唉,蔣幹啊,冤死了。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解說」第11回 劉備救孔融 呂布破曹操
    今天我們繼續解析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孔融見那人英勇無敵,趕忙開門放入城裡來,相見之後才知道,這人原來是太史慈。原來孔融並沒見過太史慈,但也素知他是位英雄好漢。因太史慈遠在遼東,太史慈的母親又離城不遠,於是孔融經常命人帶著衣物、糧食去接濟太史慈的老母。近日太史慈回家探親,聽老母說起孔融恩德,又北海現在被賊寇圍剿,所以才單槍匹馬前來助戰。
  • 關羽放走曹操?《三國演義》描寫的赤壁之戰到底忽悠了多少人?
    官渡之戰後曹操在北方站穩腳跟,赤壁之戰後劉備死地而後生,夷陵之戰後東吳化險為夷稱雄江東。而這三大戰役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用了9個章節濃墨重彩地來描述這場戰爭,赤壁之戰更是一次又一次被搬上熒幕。其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情用事放走了曹操的橋段更是被人津津樂道。那麼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當年被張繡偷襲都沒有這樣狼狽,說起來,當是損失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和典韋,那麼赤壁之戰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讓曹操很丟臉,是他心裡永遠的痛點。曹操擊敗袁紹,將袁紹的殘餘勢力清除乾淨後,便立刻讓手下大將在玄武池練兵了,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為了打水戰做準備,畢竟士兵都是在中原陸地上交戰,沒有在水上戰鬥過。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上)三江口曹操折兵
    勞煩先生與關羽、張飛、子龍等辛苦一趟,我再支援你們一千兵馬,你們連夜去聚鐵山斷曹操糧道。咱們各為其主,您千萬別推辭。」諸葛亮暗想:「這是因為沒說動我,就設計害我。我如果推辭,一定被他嘲笑。不如答應他,再想別的辦法。」於是欣然答應。周瑜大喜,諸葛亮告辭退出。魯肅偷偷問周瑜:「您讓孔明去劫糧,是什麼意思?」
  • 「三國演義解說」第6回 董卓焚金闕 孫堅藏玉璽
    我這麼仗義,你竟然聽信讒言斷我軍糧導致我吃敗仗?你什麼意思?袁術一時間連個能答得上來的理由都沒有,只能斬了之前進讒言的小人謝罪。沒等孫堅算完帳呢,有人來報說關上有一人下關來拜見孫堅,孫堅回去一看,竟然是董卓手下的李傕,來勸孫堅投靠董卓的。估計又是李儒給出的主意,覺得孫堅是個人才,想用聯姻的方式把孫堅挖過去。
  • 為何《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雄,劉備被稱為梟雄?
    我們看《三國演義》,都知道人們稱曹操為奸雄,劉備為梟雄。但是這兩位為啥有了這麼個名號,卻是沒人能說明白,今天我給絮叨絮叨。為啥曹操是奸雄?曹操名叫曹阿瞞,名字中就有個瞞字,生性奸詐狡猾,鬼點子特別多。曹操說,我叔看我不順眼,經常批評我,我都沒跟你說,認為他是為我好。沒想到今天他竟然詛咒我,您也看到了,我有啥事啊。曹操老爸於是再不聽他叔打他小報告了。曹操十幾歲跟袁紹一起道上混,高大帥氣的袁紹總被相貌平平的曹操壓一頭,就想弄死曹操。有一天晚上,曹操睡著,袁紹從外面刷就是一飛劍,恰好擲到曹操頭前一尺。
  • 細數三國演義中的十大著名叛將
    三國演義中,不乏忠義之士,他們各有自己的理想和壯志。如一心扶漢的王允,再如千裡走單騎的關羽。同樣,也有一批反叛之人,他們在各個陣營跳來跳去,他們或胸有大志,留有用之軀建功立業;或懷才不遇,期待明主見青天;亦或貪生怕死,重視生命之可貴。那麼,今天就一起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叛將。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許都必然空虛,何不趁機派輕騎前去偷襲,這樣一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是我們了,就算沒得手,也可以讓曹操腹背受敵兩頭難顧,這確實是一條妙計,不過一根筋的袁紹並不欣賞,沒見我每人三尺繩子都發下去了嗎?
  • 縱觀曹操一生,真正忌憚的武將只有3位,其餘的都是浮雲
    曹操在三國時期,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成就最高的那個人。在《三國演義》中所側重的是以劉備還有諸葛亮為代表的蜀國陣營。所以將曹操描寫成了一個手段毒辣。關羽被迫投於曹操門下,還曾為曹操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文丑,幫助曹操解了白馬之圍。怎奈關羽和劉備情深義重,再知道劉備的消息之後,更是過五關斬六將,找尋劉備而去。關於回到了蜀漢之後,又多次的領兵進攻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戰中, 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七軍,然後乘船攻之,進而逼降于禁、擒獲龐德。曹仁駐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
  • 袁紹手下最強大將:官渡之戰大難不死,得曹操賞識,是劉備頭號大敵
    在三國局勢形成之前,此人的地盤,兵力,城池,遠要比曹操,劉備,甚至是東吳孫家多得多!只可惜,他不善經營,不善於利用人才,更不體恤手下大將,最終導致戰敗,致使自己血本無歸,留臭名於千古,這位之前的大老闆就是袁紹。
  • 《三國演義》鬼才郭嘉與奇才諸葛亮,將死之際都想殺一人卻沒殺成
    私下他們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也是最了解曹操的一個,為曹操貢獻過很多良機妙策。曹操在郭嘉的傾心輔助下,成功的打敗了袁紹,接著一步步統一了北方,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在郭嘉死後的赤壁之戰當中,曹操大敗。還曾對著天空大喊說,如果奉孝沒死的話,這場戰爭誰輸誰贏還說不準呢。再來談談諸葛亮,他是劉備最為信賴的謀士,劉備曾經多次前往深山拜訪他。
  • 三國演義張飛喝斷當陽橋,嚇死了誰?他真的這麼厲害?
    三國時期那是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也留給我們後人很多著名的有趣故事。就拿劉備帳下的大將來說,那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劉備前期主要的就是依靠關羽、張飛和趙雲這幾員大將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為他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
  • 《三國演義》帥氣多金的曹操為什麼對此事諱莫如深
    東漢末年是三國,說起這段歷史故事非三國演義莫屬,記得小時候看這部三國演義電視劇,對裡面的人物故事非常感興趣,長大後再看就似乎覺得有了新發現,縱觀其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傳奇的故事。一直以來曹操這個名字似乎成了一個固定的名片,而實際上來講曹操並不姓曹,這點也不是什麼秘密,但是至於他為什麼不姓曹這個問題說法就很多了,單從史料書籍中查找這個問題,也是很模糊,在這裡本編大膽估計當時曹操和曹丕父子可能是在這裡進行過刪減了。
  • 《三國演義》袁闊成評書全集 ​第083回 趙子龍單騎救阿鬥,《三國演義》原文全集免費聽
    「啊不好~~」淳于導把大刀往起這麼一舉還沒等把這個刀託起來呢,子龍的槍就到了。就順著他右邊兒那肋巴骨那兒~~呋~~~~~~~~就給攮進去了,嘣兒~~由打他的鞍橋上把淳于導給挑起來了,滴流~~在半空轉了個圈兒,吡啊~~~~~死屍摔那兒了。淳于導手下的那些軍校這麼一看,我的天吶,這位大將怎麼這麼厲害,拿我們將軍當風車兒耍啊?譁~~~~~跑了有多一半兒。
  • 為何正史裡面,很少有大將陣前PK記錄?三國演義裡的橋段信不得
    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將出陣挑釁,找人單挑。隨著謾罵、辱罵的不斷升級,最後對方陣營裡總有不長眼、不服的小哥上來迎戰,雙方你來我往,交戰幾個回合後,己方大將「唰」一刀劈下之後,對方便被劈落塵埃。GAMEOVER。
  • 神秘數字「三」與《三國演義》,你注意到了嗎?
    雖然說,討伐東吳是劉備以私代公的錯舉,但卻不枉關公當年無視曹操的優待而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尋兄之情。當再聞張飛亦死的耗之時,劉備更加悲慟欲絕:「二弟俱亡,朕安忍獨生」,誓為兩弟報仇。此時,兄弟之情早已超越其它的一切,甚至是蜀漢基業。這些不僅是《三國志》中所沒有記載的,恐怕在整個朝代更替的歷史中,也是很難找到類似的案例。
  • 《三國演義》讀後感個人心得5篇【精選大全】
    《三國演義》讀後感個人心得1寒假中,我閒著無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經讀過幾十遍的《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三國演義裡有很多趣味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韋、仁義的劉備、奸詐的曹操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學習其中的好處,為將來打下基礎。《三國演義》讀後感個人心得2《三國演義》記敘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為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亂時期。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袁紹在《三國演義》中,多為負面形象,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原話出自曹操、劉備的煮酒論英雄,羅貫中改編自《三國志》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我曾說過,這話不過是曹操的自我吹噓,曹操自己都不信的。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各位讀友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三國志》,就算正史沒有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大家肯定耳熟能詳吧。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郭嘉說:「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 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沒有大將犧牲,這背後有什麼原因
    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特意去查了資料,發現這兩場大戰死了不少人,戰況甚是驚險,令我驚訝的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基本都活著。即使是在赤壁大敗時,在劉備和周瑜的聯軍緊追不捨情況下,曹操依然率領了自己手下的大將回到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