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鎮館之寶」——北宋文府墨

2020-12-19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文府墨受到嚴格保護。(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供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說徽文化少不了要說徽州的歙硯、徽墨等文房四寶。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黃山市的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探訪該館的「鎮館之寶」。該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章望南稱,對於博物館而言,其收藏的每件藏品都十分珍貴,如果一定要按「鎮館之寶」來評定藏品,該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北宋「文府」墨錠,可以算是鎮館之寶了。

積水中發現文府墨

「『文府』墨是目前國內考古發現出土唯一的北宋時期墨錠。」黃山市的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章館長用這句話涵蓋了「文府」墨的歷史價值。

這錠墨長8.3 釐米,寬2.7 釐米,厚0.9 釐米,重18.2 克。看起來不起眼,卻是從千年前的北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是在文物界聞名遐邇的徽墨珍品。

據知,1978 年,祁門縣城區的茶科所基建工地施工中,施工人員發掘出了一座古墓葬,立即層層上報,引起省文物部門高度重視,省考古所、省博物館及徽州地區博物館及時派員趕到祁門縣,立即對這座古墓進行勘察和清理。

在墓葬清理中發現了金絲楠木棺槨,說明了墓主的身份非同一般,不是官宦就是富貴人家。清理中,發現了一枚「崇寧重寶」大錢,兩枚「太平通寶」小平錢,一把木尺,這些文物能基本確定該墓葬大致是北宋時期的。

最後,挖掘人員在棺底積水裡竟發現了一錠墨。墨呈扁長方形,墨的上端殘缺五分之二,中部裂為兩截,由於正面殘留楷書「文府」二字,故命名「文府」墨。

經專家考證,這錠「文府」墨為北宋時期製作,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而墨歷經千年並在水中浸泡而不損,形狀大體未變,堪稱罕見,同時作為水中出土文物,在我國墨業也是首例。

年代久遠更顯珍貴

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是安徽省內繼省博物館之後的第二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安徽省內目前地市級唯一的一家一級博物館。目前收藏有國家一級文物34 件、二級文物144 件、三級文物3913 件,件件都是「寶物」。那麼,文府墨在這些珍寶之中,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章館長稱,目前國內出土的墨最早的應該是漢代的,在新疆地區有發現,墨呈條狀,曾在安徽博物院新館展出過。而我省收藏的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徽墨。文府墨作為徽州本地出土的北宋時期墨錠,年代久遠而顯其珍貴,更因其具有地方代表性,特色鮮明。而且,這也是目前為止國內考古發現出土的唯一的北宋時期墨錠,稀有而獨特。

「文府」墨出土時,因墨上的字跡難以辨識,曾有人認為是「大府」墨。後來,專家經過仔細鑑別後認定「大」字應該是「文」字,於是正名。

據《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始創於唐末,河北著名墨工奚氏因避戰亂帶全家逃至歙州(徽州前身),看到這裡有茂密松樹林和清澈的新安江,在這定居,重新開始制墨,不久制出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視為珍寶,賜奚廷圭為墨務官,賜奚氏一家為李姓,從那以後世間便流傳著「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1121 年歙州更名為徽州,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更名為徽墨,徽墨之名相傳至今。北宋開寶八年,南唐後主李煜被宋軍俘獲押往開封時,他隨身只攜帶兩件物品,一件是歙硯,一件就是徽墨。

曾經東渡日本展出

1985 年4 月,安徽省文房四寶東渡日本展出,徽州的「文府」墨因為其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引起了日本文化界的極大興趣, 同時也萌發出諸多疑問,尤其是千年不變的徽墨究竟是如何生產、製作出來的。

章館長介紹,徽墨在選材和製作技藝上都達到了極致。最早的松煙墨是從松枝中提取松煙,加入動物膽、純皮膠、珍珠粉、冰片、純金銀箔等十幾種名貴藥材,所以徽墨又可入藥。製作出來的徽墨「堅如玉、紋如犀、色如漆」,「落筆如漆,萬載存真」。「文府」墨能在積水裡保存千年的奧妙,也就在於精選了上等材料和採用了精湛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正因為有了墨,我國歷代書法名家的珍貴書畫品得以保存,光耀千年,奠定了中國書畫的特殊風格和地位,眾多的典籍和拓片得以流傳於世,才有了我國雕版印刷術的普及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可以說,徽墨以其堅挺的身軀和純正的墨彩,書寫了中華文明的人文歷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相關焦點

  • 黃山的北宋「文府」墨,被積水浸泡,出土時仍如故
    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黃山市的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探訪該館的「鎮館之寶」。該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章望南稱,對於博物館而言,其收藏的每件藏品都十分珍貴,如果一定要按「鎮館之寶」來評定藏品,該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北宋「文府」墨錠,可以算是鎮館之寶了。
  •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夢裡徽州此處尋
    但2008年開館的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卻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徽州文化的窗口。「博物館館藏豐富,收藏有陶瓷、硯臺、徽墨、書畫、徽州三雕、青銅器、玉器、雜項、古籍圖書、徽州文書等各種文物近10萬件(冊)」,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姚昱波說。
  • 「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說到江西,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文化可以說是江西的一大特色。再就是「瓷器」,景德鎮的瓷器,現在依然流行於世。但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文明卻可以追溯到商代,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的「新幹大洋洲商墓」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別具特色的青銅文化。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作品,生動地記錄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但唯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堪稱書畫文物中當之無愧的「國寶」。NO.2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可見其地位),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快去打卡 探訪青島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青島這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有很多傑出的寶物:如青島市博物館的北魏石佛像、明萬曆《道藏》、宋代鈞窯鼓式洗,即墨市博物館的宋版《妙法蓮華經》、漢「諸國侯印」,萊西市博物館的西漢木偶人等,都是珍品。讓我們走進這些青島本地的博物館,看看這些鎮館之寶。青島市博物館北魏「丈八佛」:險被日本人偷走
  •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家喻戶曉,你知道幾件?
  • 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文章《每個博物館都有一個「靈魂」,稱得上鎮館之寶的,絕非等閒之物》系百家號冰河拾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魚蛋7777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的當地博物館,其珍藏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每個博物館都有真正能夠成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它們也是大有來頭的。今天小編羅列十大縝館文物。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 探訪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節
    原標題:探訪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節:經商持金節 通關可免稅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節目再次讓文物走進大眾視野,多件國寶重器的前世今生展示在世人面前。
  • 中國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鼎作為國家祭祀的禮器,是國之重器,在眾多文物中就屬於「貴族」一般的存在,這是選擇它作為筆者心目中的鎮館之寶的原因。
  • 圍觀|中國博物館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華 夏 瑰 寶探秘中國博物館界十大「鎮館之寶」全世界的博物館,都擁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不僅牽引了人們最多的目光,既是文博小白直奔的重點,也是所在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驕傲。究竟什麼樣的藏品,才擔得起「鎮館之寶」的名號?在燦若繁星的珍寶中脫穎而出,它們都懷揣哪些流轉千年的故事?這個暑期,就讓我們一起開啟博物館裡的「尋寶之旅」吧!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78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目前館內藏品共有1862690件/套。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
  • 官方認證的安徽省十家最美博物館,你打卡了嗎?
    、宿州市博物館、蚌埠市博物館、壽縣博物館、滁州市博物館、蕪湖市博物館、銅陵市博物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為安徽省第二大綜合性博物館,沿革於黃山市博物館,新館於2008年1月8日開館,也是國內唯一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 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二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解說】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2月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中國30 個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漲知識!
    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上海電影博物館:「鎮館之寶」繁多 重現電影歷程
    上海電影博物館:「鎮館之寶」繁多 重現電影歷程   中新社上海6月13日電 題:探訪上海電影博物館:「鎮館之寶」繁多 重現百年電影歷程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上海電影博物館即將於本月17日對公眾正式開放。
  • 山大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有哪些「鎮館之寶」?
    仙人臺遺址出土的編鐘和禮器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山大博物館從國家二級博物館躋身一級博物館僅用時兩年,哪些過人之處讓它成為全國「唯一」?這裡有哪些值得細數的「鎮館之寶」?普通市民如何才能一睹其風採?
  • 無錫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就說咱無錫,各大博物館裡藏著好些「有故事的女同學」,件件鎮館之寶都與我們愛著的這塊土地聯繫深遠。你若能讀懂,也就通曉了咱無錫的文化脈絡。   鴻山遺址博物館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非邱承墩出土的戰國玉飛鳳莫屬。玉飛鳳長3.2釐米,寬2.6釐米,厚0.5釐米,白玉,受沁呈白色,微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