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遭破壞 眾多古文物被棄荒野(圖)

2020-12-25 河北新聞網

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遭破壞 眾多古文物被棄荒野(圖)

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遭破壞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王天譯)據《遵化州志》記載:「禪林寺,州東北25裡,五峰山瑞雲峰下,姚秦宏治(公元399年)年建」。這個坐落於遵化市東北13公裡處的千年古剎,至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在經歷了歷代興衰以及日寇焚毀後,禪林寺於近代得以新建。然而,2008年,位於禪林寺西北角的祖師靈塔舊址在施工中遭到破壞,古塔地宮中眾多文物被毀於一旦,時至今日,仍有眾多石刻碑文暴露於荒野當中,而當年從地宮中挖出的歷代住寺法師的骨灰以及舍利子,更是無法入土供奉。

    7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遵化市侯家寨鄉禪林寺村北側的禪林寺。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車輛在進入禪林寺寺院之前,需要先過一道休閒度假區的關卡。「如果不是信徒或有皈依證的居士帶領,進入禪林寺之前,就先要在這道關卡交50元錢門票費。」信徒們告訴記者,而在此之前,前來進香的人是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的。

【責任編輯:丁寧】

相關焦點

  • 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遭破壞,眾多古文物被棄荒野
    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遭破壞 據《遵化州志》記載:「禪林寺,州東北25裡,五峰山瑞雲峰下,姚秦宏治(公元399年)年建」。在經歷了歷代興衰以及日寇焚毀後,禪林寺於近代得以新建。然而,2008年,位於禪林寺西北角的祖師靈塔舊址在施工中遭到破壞,古塔地宮中眾多文物被毀於一旦,時至今日,仍有眾多石刻碑文暴露於荒野當中,而當年從地宮中挖出的歷代住寺法師的骨灰以及舍利子,更是無法入土供奉。 2012年7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遵化市侯家寨鄉禪林寺村北側的禪林寺。
  • 遵化禪林寺古塔地宮破壞 古文物無處安放
    在經歷了歷代興衰以及日寇焚毀後,禪林寺於近代得以新建。然而,2008年,位於禪林寺西北角的祖師靈塔舊址在施工中遭到破壞,古塔地宮中眾多文物被毀於一旦,時至今日,仍有眾多石刻碑文暴露於荒野當中,而當年從地宮中挖出的歷代住寺法師的骨灰以及舍利子,更是無法入土供奉。  7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遵化市侯家寨鄉禪林寺村北側的禪林寺。
  • 唐山遵化禪林寺景區舉辦古銀杏旅遊文化節(圖)
    開幕式現場剪彩儀式禪林寺銀杏科普館揭牌儀式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李巖 周宏武 毛賀方)5月4日上午,唐山遵化禪林寺古銀杏園風景區花團錦簇、彩旗飄揚,首屆遵化古銀杏旅遊文化節在這裡拉開帷幕。  此次旅遊文化節以「弘揚古銀杏文化」為主題,以鄉村生態遊、文化科普為主要內容,期間將舉辦古銀杏呵護行動等系列活動。  禪林寺位於遵化侯家寨鄉境內長城腳下,距今已有1580餘年的歷史,景區現存的13株古銀杏樹為漢代所植,已有2000年左右。悠久的禪文化、獨具特色的千年古銀杏資源和淳樸的民俗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 遵化禪林寺的石構件
    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區 1、五峰禪林 禪林寺為五峰禪林寺簡稱,處在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區內,其位於河北省遵化市侯家寨鄉禪林寺村北群山之中
  • 唐山:遵化禪林寺景區舉辦首屆古銀杏旅遊文化節
    遵化禪林寺景區舉辦首屆古銀杏旅遊文化節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李巖、周宏武、毛賀方、李豔輝)5月4日上午,遵化禪林寺古銀杏園風景區花團錦簇、彩旗飄揚,首屆古銀杏旅遊文化節在這裡拉開帷幕。  禪林寺位於遵化侯家寨鄉境內長城腳下,已有1580餘年的歷史,景區現存的13株古銀杏樹為漢代所植,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悠久的禪文化、獨具特色的千年古銀杏資源和淳樸的民俗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近年來,景區先後投資8000餘萬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
  • 唐山周末丨遵化:銀杏葉黃時 迎客賞秋來
    在遵化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區遵化禪林寺秋色迷人禪林寺景區位於遵化東北部,五峰山中,長城之畔。遵化禪林寺悠久的禪文化、獨具特色的千年古銀杏資源和淳樸的民俗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 禪林寺銀杏,馬蹄峪長城
    禪林寺原名雲昌寺 禪林寺始建年代不詳 在遼代重修時,得到一塊古碑 匾額寫上了它的名字 當地人省略去五峰稱其為「禪林寺」
  • 唐山「五峰禪林寺」:歷史或超過1600年,唐山最古老的寺院
    五峰禪林寺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候家寨鄉禪林寺村,坐落在村北的五峰山上。據《五峰山志》稱之為「五峰禪林」,當地人俗稱其為「禪林寺」。該寺始建年代不詳,但在遼代重修時,得到一塊古碑。
  • 白天開飯店,深夜盜文物,一團夥盜走三座古塔地宮裡的珍貴文物
    他們瞄準陝西、山西等地一些縣城的古塔,在附近租房開飯店,白天假裝做生意,晚上在店裡朝著古塔方向挖地道,企圖找到地宮盜取文物。 白天開飯店 深夜盜文物 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文物 黃河兩大支流——汾河、渭河流域水深土厚,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明,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 趣遊河北:遵化72小時全域攻略
    遵化,不僅藏著最豐滿的秋色,還有敲好玩的路線滿足不同喜好、不同旅行時長的人群。下面是小編吐血整理的72小時趣遊遵化攻略,請笑納!陵園內有清代最長的神道——長達6千米的孝陵神道;清代規模最大的石像生——數量多達18對的孝陵石像生;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清東陵憑藉著獨特的魅力,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石牌雲湧 攝影:王建)眼前這座五間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石牌坊是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面闊31.35米、高12.48米。
  • 趣遊河北 : 遵化72小時全域攻略
    遵化,不僅藏著最豐滿的秋色,還有敲好玩的路線滿足不同喜好、不同旅行時長的人群。下面是小編吐血整理的72小時趣遊遵化攻略,請笑納!陵園內有清代最長的神道——長達6千米的孝陵神道;清代規模最大的石像生——數量多達18對的孝陵石像生;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清東陵憑藉著獨特的魅力,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遵化施工現場挖出古文物!專家鑑定竟然是......
    挖掘現場古石件被挖出以後,有網友猜測這幾個石件很可能是文廟魁星樓西側門的抱鼓石,如下圖左側圓圈圈出的部分。施工挖出的文物與老照片的對比圖那麼這四塊古石件到底是什麼呢?據遵化市文管所的萬所長介紹,從外形和結構上看,這四塊古石件很可能是石牌坊底座之上的夾杆石(如下圖紅線標出的部分)。
  • 禪林寺六百年舍利塔「搬家」遇阻(圖)
    9月27日上午,趙縣文物旅遊局來到該村,準備把這部分塔身及塔座移到縣文物局的文物庫房內,待文物專家選址後復立此塔,然而因為該村村民的阻攔,遷移工作被迫停止。部分舍利塔留在村裡27日下午,記者聞訊趕到趙縣高村鄉西大裡寺村,在村民帶領下,記者在村東見到了禪林寺舍利塔的部分塔身和塔座。
  • 四川百年洄瀾塔底部現大洞 疑有地宮被盜挖(圖)
    崇州百年洄瀾塔底部被挖個洞 疑被人盜挖  「是誰對這個清代的古塔下了毒手?」昨(8)日,市民甘先生氣憤地打來熱線反映,位於崇州懷遠鎮文井江畔的洄瀾塔遭人為破壞,底部被挖了個大洞,掏出的石塊散落一地,疑似被人盜挖。
  • 遵化紅色旅遊路線丨愛國教育你我同行
    傳統礦業是一個「吃地」的產業,十年以前當地礦山無序開採,對環境破壞非常大。鐵礦礦山開採的剝離巖土(復蓋在礦體上部及其周圍的浮土和圍巖)的處理一直是個世界級難題。這類尾礦基本沒有利用價值,堆積如山,不僅佔地面積大,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到了大風季節還容易造成空氣汙染,危害非常大。
  • 上萬輛共享單車被棄荒野 深圳地鐵女士車廂設立
    上萬輛共享單車被棄荒野 當共享經濟遭遇城市管理   上萬輛共享單車被棄荒野,杭州上萬輛共享單車被棄之荒野令人震驚,有關部門為了城市交通和城市形象,耗費人力物力將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疊羅漢似的疊放在一起。
  • 毀於戰亂時期的「浙江第一塔」地宮出土文物60年後首展
    而60年前,一次偶然的發現,在被拆毀的萬佛塔舊址下面發現地宮,經考古發掘出土了180多件珍貴的佛教文物。適逢萬佛塔地宮文物出土60周年之際,浙江省博物館、金華市博物館聯合舉辦「越地佛韻——金華萬佛塔地宮文物出土60周年暨兩浙佛教文化藝術特展」,展覽於4月18日在金華市博物館開展,共展出183件佛教文物,其中有87件是萬佛塔地宮出土的珍貴文物,系統展示三國至明清時期的金佛造像、銅鏡、石刻等精美文物,展覽同時展示浙江地區佛教從三國佛教最初在越地流行一直到元代之後佛教不斷世俗化、宗教文化不斷融合的歷史。
  • 秋遊禪林寺
    10月29日,唐山舉行馬拉松比賽,我與妻躲開了喧囂,自駕赴遵化禪林寺一遊。「五峰」所「拱」之「翠」就是眼前的禪林寺。寺門匾額上書「五峰禪林」四個金字。寺門之左是號為「龍種」的古銀杏樹,據說禪林寺周圍有一雄十二雌共十三株古銀杏樹,雄樹「龍種」是其中最為高大的。銀杏樹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很神奇,雌樹不開花但結果,而雄樹開花卻不結果。關於這些古樹,素有「先有禪林後有邊(邊關,即長城),銀杏還在禪林前」的說法。有人說這些銀杏植於秦漢,生長了兩千年左右。
  • 「十一」黃金周最後一天,快來遵化遊山賞美景吧
    與國同慶,為愛團圓,當國慶遇上中秋,便是人間最美的相逢,國慶中秋長假馬上結束了,快來遵化遊山賞美景吧!長城在遵化境內綿延138華裡,途經小廠、侯家寨、興旺寨、湯泉、馬蘭峪、東陵6個鄉鎮。有敵樓246座,原為燕國所築,經歷代修葺,現存多為明代修建。其中較好的16座,圮殘的19座,僅存殘址的二百零九座。原為燕國所築,經歷代修葺,現存多為明代長城。
  • 北京市海澱區四處山野史跡獲文物認定
    大工村古橋,建於明代  「家鄉又多了四處文物,心裡很是興奮,自豪!」近日,張文大收到海澱區文旅局四張《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歷時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收穫回報。  張文大從附近村莊了解到,距「鳳窩」二字約100米遠,曾經是傅增湘的家族墓,1937年遭破壞。傅增湘本人並未葬於此地。  「鳳窩」的含義是什麼?張文大判斷,是因墓中葬有傅增湘家族中多位女眷,但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他認為,「鳳窩」見證了民國時期文人的友情以及寄託哀思的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