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航運服務業如何為港口城市「賦能」

2020-12-15 浙江新聞

  寧波日報2月15日訊(記者 包凌雁 通訊員 施薈 江姬)「集聚區入駐企業超過百家;企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春節剛過,寧波市口岸辦傳來喜訊。

  十年磨一劍,位於東部新城的寧波國際航運物流產業集聚區已然踏上拓展港航基礎功能、優化航運服務結構、形成航運服務優勢的重要平臺,成為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集聚新「楷模」。

  回望2018,成績斐然

  128家航運企業在這裡找到了活躍的舞臺,近萬從業人員在此奮鬥;

  全國唯一的境內海運費網上支付試點業務,境內海運費網上支付結算額累計近6.3億美元;航運訂艙平臺2018年共完成交易量156.04萬標準箱,交易額63億元;推出了國內首創的航運金融產品海運費應收款保險,「物貿匯」累計為平臺客戶投保近80.78億元。本地物流綜合服務總部企業寧波港東南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躋身全國海運業15強。

  囊括環球航運大廈、寧波港東南物流大廈等新興、優質航運樓宇的現代航運物流集聚區初具規模,集聚度達到90%。

  ……

寧波國際航運物流產業集聚區。(受訪者供圖)

  2018年,航運物流產業集聚區成績斐然。這裡不僅是航運服務功能主導下的物流鏈上下遊企業空間集聚的產業集群,更是航運服務與城市經濟功能相互交融促進的特定空間。

  寧波舟山港集團及相關附屬公司,中遠海、臺灣長榮、東海航運保險等總部企業相繼落戶。其中,世界第五大船公司赫伯羅特船務、韓國最大的船公司現代商船等國內外航運巨頭,以及世界第一大船級社——挪威船級社大中華南區檢驗中心、世界第二大船旗國賴比瑞亞海事局、全球著名諮詢服務機構——德路裡航運諮詢公司、全球海運貨代排名前十的Hellmann相繼落戶。

  「我們選擇入駐寧波國際航運服務中心,主要是因為這裡的產業集聚功能,物流、貨代、金融、服務等平臺一應俱全,這個區域囊括了航運全產業鏈。」去年辦理入駐手續的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負責人說。

  在不到0.1平方公裡的集聚區內,涵蓋了貨運、報關代理,運輸和船舶代理、班輪公司、船級社及航運物流配套服務等傳統的各個細分領域,及航運諮詢、航運金融保險、供應鏈管理等高端、新興的航運服務功能,形成了完整的航運服務產業鏈。

  從這裡發出的「權威播報」更代表「中國聲音」。去年,航運交易所推出了海上絲路指數品牌,先後兩次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任務之一;海上絲路航運大數據中心項目入選2018年「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項目,成為全國唯一的航運領域的大數據項目;對外發布了16+1貿易指數(CCTI),並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引用,為宏觀政策調整提供重要依據。

  寧波大學與賴比瑞亞海事國際合辦海員培訓基地,與美國麻省理工合辦航運物流供應鏈管理集訓營,與北京交通大學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實習基地……集聚區搭建人才合作和引進平臺,讓學校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

海上絲路指數之港口指數發布現場。(包凌雁 攝)

  再進一步,方向何在

  《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顯示,2018年全球綜合實力前十位航運中心分別是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杜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東京、釜山。寧波舟山港雖然躋身國際航運中心行列,但與十大國際航運中心相比仍有差距,航運物流集聚區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差距,不僅體現在航運增值服務上,也體現在航運服務資源的集聚程度上。」寧波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張武軍認為。

  2018年,上海憑藉其快速發展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以及區域航運協同發展效應,排名躍升至第四位,緊追前三強。作為創新引領型航運中心,上海近年來開啟「一帶一路+自貿區+航運中心」深度融合戰略。「上海的發展路徑值得寧波借鑑。」張武軍認為,寧波要為推動中國航運服務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峰會暨國際海運年會上表示,中國航運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這意味著航運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如何深度挖掘港口和航運集聚區的潛能,為開放城市賦能?市交通運輸局副巡視員周昌林認為,寧波發展國際航運物流產業集聚區,拓展提升航運物流產業鏈,謀求政策創新,爭取口岸政策突破。「積極發展離岸金融、船舶保險、海上貨運險、保賠保險等業務,爭取先發優勢,與上海、南京、武漢等航運中心形成錯位競爭,特別與上海航運中心形成結構性互補。」

  五年之內,瞄準千億

  「計劃五年內打造成為千億級產業集聚區,著力推動國際航運要素集聚、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空間集中、功能融合發展,加快建成高質量的國際航運物流產業高地。」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

  航運物流企業集群效應更為明顯。引進世界200強的航運物流企業或國內100強航運物流企業寧波分公司及航運平臺型企業、航運服務機構5家至10家;培育寧波本土的龍頭型航運物流企業4家至5家;打造具有航運物流產業概念的、具有國內知名度的創客空間2個至3個。

  航運物流高端要素集聚明顯。航運金融產品規模500億元,其中航運保險金額100億元。船員國際勞務每年輸出量超過1萬人次;國際航運船舶登記註冊量爭取達到50艘。

  促進航運物流業與貿易、信息、金融等產業的聯動發展,基本建成國家航運交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航運市場年交易額達到500億元。

  對此,今年寧波將探索建立東部新城航運、金融、國貿「三大中心」抱團合作,搭建「三大中心」入駐企業信息溝通平臺,形成更有利於「三大中心」主導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今年的重要抓手就是繼續引進重點企業,培育先進業態,推廣創新模式,對重點航運物流企業和平臺,在產業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通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對航運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籌建航運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航運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從「海運港」起步,沿著百丈路來到現在的航運中心,城市向東,寧波航運物流業隨之迎來一次次跨越。如今,高達256.8米的環球航運廣場不僅是寧波最高建築,也是寧波航運的新高度。「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我們要加快發揮東部新城的區位優勢,優化航運物流企業空間布局,拓展特色航運樓宇建設,培育更多重點樓宇,打造東部新城航運服務CBD(中央商務區),切實增強寧波航運的國際競爭力。」市口岸辦負責人介紹。

  從航運中心,到航運服務CBD,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香港港口:高端航運服務業帶來新機遇
    轉型:進軍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對現代港口而言,「吞吐量」已不再是「金指標」,依託服務業,向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轉型,給香港帶來了一個蓬勃的港口新時代。2016年4月,香港成立海運港口局,負責制訂策略和政策,推動香港的高增值和專業航運服務業增長,促進人力培訓以及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 中國港口群集體轉型為全球港口發展賦能
    轉型:進軍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對現代港口而言,「吞吐量」已不再是「金指標」,依託服務業,向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轉型,給香港帶來了一個蓬勃的港口新時代。香港有著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法律體系,專業人才集中,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等高端服務業是香港港口發展的目標。」香港理工大學航運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冬說。
  • 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資源整合 爭取世界航運話語權
    日前,廣州發布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三年後廣州港的綜合實力、現代化建設水平走在全國港口前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突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並將以南沙港區為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加快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原標題: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是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昨日(9月22日),寧波市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在專家看來,儘管寧波舟山港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但離世界一流強港的目標還有不少路要走,「浙江自貿區擴區,為寧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強港帶來了新契機。
  • RCEP賦能新航運,三大賽道重塑「市北力量」
    從國家層面,籤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於城市而言,RCEP的籤署讓經濟外向型城市,擁有了更多配置要素的主動權,戰略地位愈加凸顯。作為「雙節點」城市的青島,正加速向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穩步邁進。作為膠州灣東岸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敏銳地抓住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風口。
  • 廈門港口抓住跨島機遇 航運駛入黃金水道
    今年,廈門港的目標為突破1000萬標箱的歷史大關。  可以看出,這種「大跨步」,在時間軸上,與跨島發展戰略的實施、與島外港區建設的推進時間表高度重合。廈門港口管理局介紹,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與港口的跨島發展,互為基礎、互為促進、互為支撐,以至於在未來的發展中,仍將保持著這樣的緊密關係。
  • 南沙港:「後起之秀」衝刺國際航運樞紐 開闢新航線、集聚航運資源...
    此外,南沙港雖也正大力發展各種新業態,但其倉儲服務、航運金融等業務的水準和國際知名度仍有待提升。不過,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規劃將為南沙港的國際化進程帶來新的機遇。受訪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南沙港應與灣區區域內其他港口協同,發揮各自優勢,互補短板,突出其以港航為龍頭的作用,集聚各港口航運資源。
  • 數字賦能生活服務業,值得買科技承辦「數位化轉型供需交流會」
    來源:時刻頭條11月27日,2020北京信息消費節「數字賦能生活服務業交流會」,在值得買科技總部成功舉辦。作為「豐臺區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行活動」的重要一環,此次交流會,在以新發地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北京花鄉花木集團、集美集團為代表的來自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方,和以有桐科技為代表的數位化服務供給方之間,搭建了一座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 全球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2020年11月18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報告(2019-2020)》,在介紹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貿易、運輸業基礎上,重點梳理了全球物流業、第三方船舶管理、船舶經紀、船舶登記、海事法律、船級社、航運金融等產業發展趨勢。
  • 廣東港口群大整合:廣州港集團 深圳港口集團牽頭
    而據南都記者了解,珠江港口群有多個主體,它們分屬於招商局港口、鹽田港集團、廣州港集團、廣東省航運集團、珠海港控股集團、東莞港務集團、汕頭港務集團、茂名港集團、惠州港務集團和中山港航集團。基本上形成了「一城一港」的狀況。    在這種建設模式下,區域港口出現了同質化競爭激烈、公共資源配置不優等問題,港口大而不強,現代港口物流、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較為緩慢。
  • 智慧航運在船舶與港口的完美對接中實現
    150多天的遠洋航行中,該船油耗低、裝箱量大、智能化程度高、適港性強等優勢充分顯現,體現了以「綠色航運、智慧航運」為發展理念的中遠海運強大的船舶建造能力和航線運營水平。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的智能裝卸控制系統,是以我國港口實際出發,基於堆場與岸線平行布置的情況下,由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華東電子三家企業共同自主研發完成。
  • 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城市有哪些機遇?來寧波這個論壇看看
    2018-06-13 19:5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洪宇翔 記者 王凱藝 張帆6月13日,2018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以下簡稱「海絲港口論壇」)在海絲古港「活化石」城市——浙江寧波召開。
  • 新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建設 我國沿海港口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作為第三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的主論壇之一,強港論壇·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報告(2020)發布會4日在杭州舉行。與會嘉賓以「硬核」「一流」等關鍵詞為核心,對港口發展進行了觀點分享和探討,為雙循環背景下港口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青島市委書記:青島是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
    同時,青島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起「高端製造業」攻勢,對傳統製造業的改造取得明顯成效,但想要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就需要青島通過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助力傳統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帶動城市產業結構發生調整。現代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求?如何伴隨市場升級調整產業方向?
  • 港股異動|港口航運股走強 貨櫃航運行業基本面改善
    格隆匯11月19日丨港口航運股繼續走強,東方海外國際(0316.HK)漲超10%領漲,海豐國際漲超4%,中國外運、太平洋航運等跟漲。因巴拿馬型船和超靈便型船運費上升,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周三錄得上漲。此外,機構認為,RCEP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出口強勢格局有望延續。從中長期看,港口航運等外向型產業或持續受益。
  • 港口航運公司股價水漲船高
    近來貨櫃業務顯著繁忙的景象,從港口航運企業披露的數據也可窺見一二: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增,有的企業還積極收購物流企業的貨櫃資產。市佔率達44%的貨櫃龍頭中集集團稱,公司的貨櫃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
  • 集團快訊 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2021賀新年·園區數位化賦能創新...
    2021年1月7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主辦、珍島集團協辦的「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2021賀新年·園區數位化賦能創新融合研討會」在錦榮國際大酒店順利召開。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提高議價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3
  • 依託國內最深入內陸深水海港連接世界 南京鼓樓區建設國際航運物流...
    南京市鼓樓區2018年航運服務業營業收入全年預計同比增長15%以上,航運服務業稅收預計同比增長12%以上,建設中的長江航運物流集聚區開始顯現集聚效應,都市城區的「新航海時代」正在到來。  600多年前,鄭和從南京下關啟航,通過海洋走向世界。如今,隨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建成,南京港成為中國最深入內陸的深水海港,成為長江流域江海聯運的主樞紐。
  • 3月28日青島市人民政府與山東省港口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建設...
    按照協議精神,雙方將根據青島市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實際需求,結合山東省港口集團資源整合優勢,在「推進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港航產業發展、推進綠色智慧港口建設、創新港口發展激勵政策」五個方面深入合作,助推青島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