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為什麼是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中國,遭拒絕

2020-12-23 貓粒子說

自從外國開始入侵中國後,中國多彩多樣的文化和文物吸引了眾多的國家,但是接下來卻是搶劫般的搬運,好比對敦煌莫高窟的荼毒,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在數天內被搬運一空,看完那段也有一點愧疚,生為中國人的愧疚:諾大的中國,竟然容不下幾卷經書!興許是當時的人們正在與苦難做鬥爭,文化保護意識還很薄弱。

當中國人對於文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的時候,甚至有人花高價從國外拍回來無償捐獻給國家。然而在大約100年前,卻發生一件令人疑惑的事情。當搶走中國一副名畫的英國,試圖將此畫還給中國時,我們卻拒絕了,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幅畫叫做《女史箴圖》,是東晉傑出的繪畫大師顧愷之根據西晉張華撰寫的文學作品《女史箴》繪畫而成。這幅畫還有一段故事,是關於西晉白痴皇帝司馬衷的醜皇后賈南風的事跡。賈南風可以算的上是中國歷史上醜女裡面能排得上名的,然而此人不僅貌醜,其心理也變態,因為司馬衷自小就是個弱智兒,被賈南風拿捏的特別厲害,而且極其善妒,在晉惠帝無法正常主持朝政期間,引起了八王之亂,導致了此後長達130年之久的五胡亂華。當時張華為了諷刺賈南風的胡作非為,便寫了這部《女史箴》以教育後宮女性賢良淑德,作品中記錄的皆是歷史上後宮女性賢良淑德的事跡。其中包含十二段。東晉時期顧愷之就將這十二個故事全部畫了下來,因而這套《女史箴圖》可以說是教育與藝術的結合體。所以其價值尤其高。

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史箴圖》進入到了清宮中,然而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被英國上尉詹森從故宮盜走,這幅畫從此流落海外。

1902年詹森將這幅畫以25萬英鎊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因為知道此畫的價值,所以倍加珍惜。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想要將此畫歸還中國,其實是帶有目的性的。

在戰爭爆發後,英國在歐洲戰場節節敗退,為了獲得中國的支援,將《女史箴圖》作為答謝之物,然而當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作戰,將日本的威脅解除後,英國卻提出,他們可以贈送中國一艘潛艇,但是這兩樣東西只能二選一。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中國在經濟、科技以及軍事方面的窘迫,所以在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後者,從而變相地承認《女史箴圖》留在英國的合法性。

看完只是感覺,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需要的都是強大,如此才能不受人隨意擺置。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中國最值錢文物,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英國:潛艇還是文物二選一
    二戰時期,英國為了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讓中國政府在潛水艇和文物裡頭二選一,當做禮物送給中國政府。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戰時期,急需潛艇以增強海上戰鬥力,於是中國政府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潛艇。雖說在一幅畫和一艘潛艇裡面選擇潛艇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幅畫也不是普通的文物,不然也不會拿來跟潛艇作比較,它是中國最值錢的文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錯過了英國這次歸還它的機會,現在要想看見它的真容還得到大英博物館去,而且去了也不一定看得到。
  • 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曾經有一塊形狀非常奇怪的石頭。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800多萬件藏品,鎮館之寶是羅塞塔石碑和帕特農神廟石雕。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部分來自英帝國鼎盛時期全世界的掠奪,部分來自私人捐贈,這裡收藏著上下幾千年全人類文明的精華。
  • 大英博物館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都是來自中國
    然而,故宮博物館的數十萬件文物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或者是中國考古學發現的,沒有一件是搶劫的西方文物,但世界其他博物館裡的文物或多或少都可見中國文物的身影。該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那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收藏家,在他去世前將過去幾十年的藏品超過71000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如果要集中管理這麼多的文物,他們只能建一個博物館,所以英國博物館就誕生了,在整個英國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藏品中,根據文物來源,分成了三個文物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一說到鎮館就肯定是價值連城,在這十件寶物中,中國的有三件。
  • 拒絕歸還搶來的文物,V&A、大英博物館憑什麼理直氣壯?
    比如據《英國電訊報》報導,中國遊客來倫敦必去的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2010年的時候館方高層就承認過,所藏中國文物除了正當交易所得之外,「可能」有一部分是從圓明園劫掠而來的,並且「歡迎中方學者一起研究調查」。不過如果確認是非法所得中國文物,是否會歸還這一點,他們都選擇了含糊其辭。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西洋篇——1.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62號和63號展廳是許多遊客進入博物館後的參觀首選,因為這裡展出著來自埃及的木乃伊,而且據說數量遠超過埃及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種類豐富,絕大部分被包裹完整並施以彩繪,但也有的被打開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氣之中。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這裡還藏有兒童和貓的木乃伊。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按理說文物存量也應該冠絕全球。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
  • 世界上藏品最豐富的倫敦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卻是來自中國和埃及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裡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十分罕見。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800多萬件,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攻略,你在裡面肯定會迷路,一整天的時間也看不完這些龐大數量的珍品。
  • 英國博物館拒絕歸還掠奪文物,「非法獲得」文物該還嗎?
    《英國電訊報》曾報導,英國博物館館方高層承認一批文物是當時從中國圓明園搶來的,並歡迎中方學者赴英一同研究調查這些文物。但就是否會歸還這些非法所得中國文物方面,他們統一都選擇了含糊其辭。如果說對中國的說法還稍微客氣一點,只是「巧妙地迴避了」我們提出歸還的這個話題,英國博物館方面對非洲國家方面提出的文物歸還要求可就沒這麼客氣了。
  • 希臘總統在中國隔空喊話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我們也有切膚之痛!
    命運三女神——埃爾金大理石雕(部分)大英博物館 藏01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盜」自希臘?資料顯示,埃爾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是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部分雕刻和建築殘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現存大英博物館,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館藏品之一,有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稱。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文|老馬談收藏我們知道世界上流傳著很多文物,大多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其中被西方媒體公認的世界四大著名的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於是西方媒體評論出來的,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院沒有上榜也情有可原。今天就有老馬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世界四大博物館麗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相比於中國故宮的國寶,你更喜歡哪一個?
  • 神秘非常的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中國文物獨佔三件!
    那麼跟隨我們先來了解下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英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
  • 大英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件件無價,最後一件來自中國!
    大英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件件無價,最後一件來自中國!1、神之右手。阿拉伯銅手大小如同真人的手掌,五指自然伸展,指關節褶皺刻畫精細,連同手背凸起的神經都分布的那樣合理。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2萬多件被掠奪的中國文物,卻未保管妥善!
    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包括世界各地許多文物、珍品及重要人物手稿,藏品豐富、種類繁多,在全世界博物館都屬罕見,由於空間限制,大約只有1%的有藏品能夠公開展出。因為戰爭搶劫、非法走私、移民攜帶等原因,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 如果非要在大英博物館選幾件「鎮館之寶」
    「探索文化| 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幾乎收藏有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文物,如果要細欣賞深琢磨,恐怕一輩子都看不完。
  • 大英博物館發推支持反種族歧視抗議,評論區高呼:先歸還文物!
    他在回復大英博物館的這條推文中寫道:「這些真是空洞的宣言。大英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拒絕永久歸還貝寧青銅器,1897年在一次(英國的)軍事行動中,數以萬計的奈及利亞人被殺,但這些(青銅器)卻作為勝利的紀念碑在(博物館內)展出。」另外一條推文中,希克斯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博物館。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認可和認同,層層篩選出「鎮館之寶」說顧愷之《女史箴圖》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英國人未必認同這些屬於「鎮館之寶」的藏品是如何成為「鎮館之寶」的?很難給出一個「為什麼」的解釋。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來自公眾對於一件藏品的認可和認同。
  • 大英博物館裡的極品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