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定義的國際化表達與中國式思考

2021-02-22 博物院雜誌

英文單詞museum來源於希臘語的「mouseion」,意思是繆斯所在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掌管科學與藝術。在西方古典文化中,這一概念意味著熱愛知識而冥思,也是知識的象徵。

在西方,博物館的雛形出現很早。公元前284年,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託勒密曾在亞歷山大城建立亞歷山大裡亞博學院。據史料記載,博學院內部設有檔案室、圖書館、收藏室等,保藏並陳列了亞歷山大大帝多年在歐、亞、非三大洲徵集的稀世珍寶和藝術品。除了亞歷山大裡亞博學院,許多神廟建築也都承擔著收藏文物與藝術品的功能。

14—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引發了人們對希臘、羅馬時代古典文化的嚮往。整個歐洲都興起了研究、訪尋、收藏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遺產的風氣。許多歐洲國家的王室和貴族都專門組織了徵集、收藏古代文物和藝術品的活動。與此同時,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來自亞洲、非洲甚至是美洲的自然標本和藝術作品也進入了歐洲收藏家的視野。收藏範圍的拓展,藏品數量的增加,都為近代博物館的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1682年,世界上第一個具有近代博物館特徵的博物館——英國阿什莫林藝術和考古博物館向公眾開放。18世紀以來的工業革命給博物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展現科技發展成果的科學博物館應運而生。博物館在傳播科學知識、教育社會公眾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大,至20世紀初期,博物館教育機構的定位逐步被各國學界所接受。

成立於1946年的國際博協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專業組織。成立70多年來,其章程對博物館的定義已經進行了7次修訂,形成了8個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定義來自2007年第21屆國際博協大會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通過的《章程》:「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並向大眾開放。它為教育、研究、欣賞之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證。」從2007年至今,這個定義一直是國際博物館學界公認的科學定義。

各國的博物館定義大都是結合本國實際制定並通過法令、規章確認的,對博物館性質、功能的界定各具特色和創意。在此,我們列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四個較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定義。

美國博物館協會於1962年將博物館定義為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為組織臨時性展覽,該機構應享有免交聯邦和州所得稅的待遇,向社會開放,由代表社會利益的機構進行管理,為社會的利益而保存、保護、研究、闡釋、收集和陳列具有教育和欣賞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價值的標本,包括藝術品、科學標本(有機物和無機物)、歷史遺物和工業技術製成品。

英國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理事會則將博物館定義為:「為公眾的利益而收集、記錄、保護、陳列、闡釋物質證據及相關信息的機構。」

法國於2011年6月重新編修了《遺產法典》,該法典條款L410-1載:「依據本法令規定,博物館是以為符合公眾利益為前提,保存與陳列永久性收藏,並以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為目的的場所。」

日本於2011年8月重新修訂了《博物館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本法所稱『博物館』是指由地方政府、一般註冊協會或基金會、宗教法人或由內閣命令設立的其他法人[由行政機關通則法法令(1999年法律第103號令)第2條第1項規定的獨立行政機關除外。同樣情形也適用於第29條]設立並根據本法第二章的規定註冊的機構[屬於《社會教育法》規定的公民的公眾廳以及《圖書館法》(1950年法律第118號令)規定的圖書館除外]。設立這些機構的目的在於收集、保管(含培育)、展示歷史、藝術、民俗、產業、自然科學等有關的資料,在考慮到教育性的情況下,向一般公眾開放,為提高國民修養、調查、研究、娛樂等開展必要的事業,同時對所收集、保存的資料進行調查研究。」

縱觀國際博協和諸多國家對博物館定義的總體情況,以下基本特徵值得關注。

一是特別注重博物館的價值觀,對博物館的宗旨、目的和使命以及自身存在的意義尤其是職責、作用和功能等,往往給予了特別強調,譬如「為社會及社會發展服務」等。

二是鮮明表達、凸顯博物館的公共性、開放性和非營利性,強調其為公共利益而存在,面向公眾全方位開放,對社會、民眾負責任地保存、傳承有價值的文化和自然物證,並特別突出自身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常設(永久性)機構屬性。

三是反映博物館的工作範疇和工作方法,譬如對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見證物進行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等。

四是國際組織和各國關於博物館的定義既有共性、聯繫又有各自的差異和特色。國際博協的定義更趨於原則、抽象,以求取「最大公約數」的方式,集中反映了博物館的社會宗旨、非營利屬性和工作範疇、行為模式。而各個國家的博物館定義則彰顯了本國國情下的不同關注點。

五是國際博協的博物館定義在普世性和簡潔化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和不足。一方面,關於博物館「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宗旨性描述,過於偏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性,致使博物館缺失了區別於圖書館、文化館、科學中心等同類公共機構的個性特徵;另一方面,關於工作範疇、行為模式的表述,既對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共同面對的文化多樣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環境保護的嚴峻性等問題缺乏足夠的關注,也未對「網際網路+」時代博物館所需面對的文化載體、知識傳播、公眾服務的新趨勢、新樣態等做出與時俱進的關切與回應。

相關焦點

  • 博物館定義大盤點 新時代博物館定義再思考
    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下,受到文化政策、經濟發展、信息科技多元文化運動等方面的影響,亞太地區博物館的內涵也正發生變化。在新時代,博物館定義應如何擴大及深化其意涵,使博物館對社會產生積極與多元的作用?2019年國際博協將在日本京都召開會議,討論修改博物館定義問題。在此背景下,開展一次對博物館定義思考的研討會就提上了日程。
  • 一位館長的深度思考:博物館定義及未來發展
    關於博物館定義和未來發展的若干思考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魏峻摘要:博物館定義內涵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如博物館的定位、功能、非營利性等,雖然在各國有關博物館定義中普通提及,但具體表述因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等差異而體現出各自側重和特色。
  • 新的「博物館定義」來了!中國博物館的未來發展之路
    關於博物館定義和未來發展的若干思考作 者|魏 峻摘要:博物館定義內涵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如博物館的定位、功能、非營利性等,雖然在各國有關博物館定義中普通提及,但具體表述因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等差異而體現出各自側重和特色。
  • 引介/評述|博物館的新定義即將出爐,回顧博物館定義的歷史
    為博物館制定能夠被普遍認可的定義的努力主要是博物館國際組織產生之後的事。——嚴建強,梁曉豔.博物館(MUSEUM)的定義及其理解[J].中國博物館,2001(01)附:中國博物館界的行動:2017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辦「博物館與博物館學——新時代博物館定義的再思考」國際研討會2019年3月29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常州博物館、《中國博物館》編輯部承辦的「新時代博物館定義研究」學術研討會於3月29日在常州博物館召開。
  • 未來,博物館要如何定義?
    與此同時,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現有的博物館定義卻似乎已經不能反映目前博物館所遇的挑戰、前景和責任。對此,國際博協邀請協會成員與其他相關成員共同參與,以制定一個全新的、更符合當下的博物館定義。博物館定義應明確博物館的目的,以及博物館在21世紀應對可持續的、道德的、政治的、社會的和文化的挑戰及所承擔責任的價值基礎。博物館定義應保留博物館收集、保護、記錄、研究、展覽的功能以及傳播藏品和其它文化遺產證據的多種方式的獨特、明確和必要性的統一,即便當前的術語可能不盡一致。博物館定義應承認自然危機的急迫性以及制定和實施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緊迫性。
  • 結構思考力復盤:—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達 有力
    《結構思考力》的作者是李忠秋老師,這本書內容深入淺出,舉例詳實,可操作性非常強,只要看過一遍就可以上手。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寫文章還是演講、回報,做ppt,都可以讓你思維清晰,表達有力。What—什麼是結構思考力 強調「先總後分」的思考過程結構思考 是人類思維 領域的基本規律,內化為思考,外化為表達 金字塔結構是有效訓練工具縱向結構的特點:對下一層次觀點的概括橫向結構的特點:每組各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橫向與縱向相結合 的立體化思維:橫向結構總體分析問題,
  • NO.5 博物館學筆記|博物館的定義
    ②17世紀英國牛津阿什莫爾博物館建立,Museum才成為博物館的通用名稱。③19世紀中期以來,到過西方的中國人開始接觸外國博物館,他們把Museum譯成博物館(博物院)。自此以後,博物館之稱逐漸通行於中國。2.定義(1)國際博協會①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 誠意之作 「501五糧液」重新定義高端白酒價值表達
    來源:金融界網站時間鐫刻的誠意之作 「501五糧液」重新定義高端白酒價值表達 「501五糧液,明池釀造,明池之前沒有窖!」限定501車間、限定窖池、限定匠人的超高端產品「501五糧液」概念版在五糧液1218大會現場亮相。
  • 博物館直播大熱的冷思考
    「在家雲遊博物館」「雲春遊」等博物館直播活動應接不暇。在博物館直播大熱的同時,博物館人也應該稍作冷靜,思考一下這種新現象,以期在未來博物館發展中能夠更好地利用這種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網絡直播與傳統的展廳講解不同,即使是在展廳實拍的直播,在講解展品的選擇及語言表達方式上都要有所改變。日常積累是博物館主播的必備條件。直播本身就沒有一定模式,沒有固定臺詞,沒有彩排,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主播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及廣博的知識,很難應付「刁鑽」的網友。
  • 研究|美術博物館的教育維度思考
    此定義明確了教育作為博物館目的之首,是整個美術博物館的基本使命。事實上,不以教育為背景的研究恐怕會喪失自己的社會價值,同樣,不以研究為基礎的教育也會喪失自身的創新和革命性力量,變得無營養和重複。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教育部門已經成立了80多年,公教部負責人溫迪·伍恩同樣也是博物館的副館長,可見其教育部門的分量和地位。
  • 關於博物館「網際網路+」跨界融合的幾點思考
    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讓各行各業都似乎看到了像文藝復興般的光芒,而博物館在「網際網路+」大背景下也將萌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博物館應熱情主動張開懷抱,擁抱「網際網路+」,思考跨界融合、創新發展背景下博物館或將邁入一種新業態,這也應是博物館人對「網際網路+」跨界融合進一步思考的初衷。
  • ICOM京都大會即將啟幕 安來順前瞻話談「博物館新定義」
    今年3月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等機構主辦的「新時代博物館定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召開,會後不久,博物館頭條有幸專訪了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安主席對本次京都大會及「博物館定義」相關話題做了前瞻性思考,與我們進行了一場簡短的專業性對話,以下為訪談實錄: 訪談視頻 採訪實錄 在9月份的時候將有一個比較龐大的中國博物館代表團到京都去參加大會
  • 49個國家登上《巔峰之夜》,中國電視如何國際化表達
    以此為鑑,透過這場《巔峰之夜》背後的製作故事,會給中國綜藝節目製作以怎樣的啟示?中國節目距離國際化表達,還有多遠?而Fremantle作為全球最大的視聽內容創意及發行公司之一,在中國還會有哪些布局?開啟中國電視國際化表達之路歷經四個月的「瘋狂」籌備,4月19日,第一期《巔峰之夜》如期播出。由於豆瓣並未開分,小娛無從得知其真實的評分情況。
  • 博物館定義的目標和問題
    總體而言,四十多年來,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核心一直保持不變,其展示的世界已跟不上時代步伐,與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現實有所脫節。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已經深刻地改變,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世界的非殖民化讓發展中國家看到了未來,也印證了阿道戴維( Adotevi )的觀點,即通過文化可以直接融合。
  • 新時代下,博物館應該如何定義?
    9月7日,來自各國的博物館代表對「新的博物館定義」內容,及提交大會表決的程序,進行了激烈地討論。最終,70.41%的投票代表同意推遲對「新的博物館定義」進行投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國際博協多次微調了對博物館定義的陳述,目前定義博物館是「非營利性機構」,該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
  • 重新定義國際化生活方式|居縵合·北京,與世界同頻
    如今「國際化的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和流行標籤,成為諸多高淨值人士的日常。那什麼才是國際化的生活方式?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不絕於耳,包羅萬象。縵合·北京重新定義國際化生活方式縵合·北京代表著全球獨一無二、極致而獨特的高端生活方式,通過整合設計、自然、文化和服務、打造全球高淨值人群的生活嚮往。在這裡,生活可以有無限可能性;在這裡,無時差與世界同頻。
  • 在大英博物館,凝視與思考整個世界
    我時常感到,那些六邊形蜂巢般的房間在大英博物館就是一個個展廳,文字符號則化身為定義了一件件藏品物質屬性的複雜編碼。物與物之間無窮關聯、排序的可能性,讓這些藏品有了無數種敘述的可能性。正如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所說,大英博物館最珍貴的傳統之一,就是那種物與物之間「跨越時間、空間和人,建立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的強大力量。
  • 再次定義新賽道 添可發布「會思考的智能料理機食萬」
    添可首款智能美食烹飪新品「會思考的智能料理機食萬」發布,開啟高端智能生活電器品類新突破。添可品牌創始人錢東奇、品牌代言人鍾漢良、《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共同揭秘如何烹飪一道「靈魂」美食,成為發布會一大亮點。
  • 國際知名酒企齊聚談國際化路徑 產區價值成核心表達
    19日下午,一場以「產區引領下的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在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山西省呂梁市舉行,除中國白酒,世界其他五大蒸餾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龍舌蘭的代表及海外諸多國家酒企負責人、經銷商代表、酒文化專家悉數到場。一場以「產區引領下的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在山西省呂梁市舉行。
  • kidsland詮釋體驗式玩具零售4大高度:互動式、陪伴式,一站式、國際化
    實際上,巨大的體驗投入只是這次玩具零售業變革的表象,而真正的內涵在於,凱知樂多年營銷國際品牌累積的經驗及來自對中國玩具行業的洞察,與FAO Schwarz百年品牌經驗整合併優化升級,其「互動式、陪伴式,一站式、國際化」四位一體的體驗式理念才是中國線下玩具零售業變革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