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紅利」湧現上海下個10年看虹橋

2020-12-20 新民周刊

長三角一體化「紅利」湧現上海下個10年看虹橋

日期:2019-07-10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在這片規劃面積8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虹橋「十年磨一劍」,從一片農田到高端CBD,從人氣低谷到總部集群,從承接小會展到永不落幕的「進博會」,這張氣勢磅礴的未來藍圖,正在從一紙文書變為現實。

撰稿|知藍


  彼時,藉助改革開放春風,浦東成世界翹楚。

  如今,虹橋商務區也正憑長三角一體化紅利效應,成為騰飛的「新外灘」。

  十年前,陸家嘴高樓林立,崛地而起,領銜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邁進了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十年後,上海向西縱深,大虹橋以「高速發展」的姿態,全力以赴,拼搏進取,奔跑在新一輪巨變的快車道上,為打造輻射全球聚變新中心,砥礪前行。

  在這片規劃面積8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虹橋「十年磨一劍」,從一片農田到高端CBD,從人氣低谷到總部集群,從承接小會展到永不落幕的「進博會」,充分發揮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功能,持續規劃開發建設,將區位優勢真正變為現實發展優勢,迎來萬商雲集、生機勃勃的蓬勃景象。

  大虹橋集航空、高鐵、地鐵等8種交通方式,輕鬆掌控長三角及全國各大城市,聯動東亞,輻射全球;目前,區內企業2.5萬餘家,其中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企業上萬家,佔總數42%,總部經濟凸顯,內資總部類及上市公司209家,外資總部類企業79家。承接進博會「6+365天」的溢出效應,「買全球、賣全球」的購物新地標,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建設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提供了有力砝碼。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對虹橋商務區明確了新的定位,要致力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提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能級,建設國際化的中央商務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形成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樞紐功能。5月14日,李強書記也明確虹橋商務區要結合規劃綱要,勇當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排頭兵、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主力軍、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踐行者。

  許昆林副市長強調,虹橋商務區要認真學習領會、反反覆覆學習李強書記調研重要講話精神,學深悟透,貫徹落實。要對標國際最好水平,去競爭,拉長板,補短板。要高水平、高標準來做好規劃,再提升、再優化,做深做細。按新的定位來規劃。有所為有所不為,放眼全球,對標世界一流水平,有舍有得。切實提高規划水平,地上地下規劃建設要一次做到位。要深化改革,制度創新,大膽探索,敢於突破。要在長三角一體化制度創新上做先行者、探索著、踐行者。要全力辦好進口博覽會,全面貫徹落實李強書記調研講話精神,勇當持續辦好進口博覽會的主力軍。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學院陳宏民教授認為,所謂「時勢造英雄」,大虹橋作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角色,正在城市區域融合、圈層打造、集聚效應的大潮中,抒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交通興大虹橋:浦西快車道上的「新外灘」


  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在上海視察時提出,上海要「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此後,上海城市基礎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邁入新千年,根據新一輪總體規劃,上海對內輻射扇面初現雛形,大虹橋藉助「一城兩場」的發展契機,開啟了大膽設想、規劃及開發。

  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催生了「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上海市規劃部門認為,此舉將重新確定虹橋的功能定位,虹橋有望成為上海聯繫長三角的輻射中心,與浦東核心區「一體兩翼」,帶來上海空間和功能結構的徹底改變,共同構成啞鈴形的向外、向內輻射功能軸。

  2007年,時任上海市領導的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提出了「服務上海和長三角的特色商務商貿區」概念;200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開發大虹橋的戰略決策,掀開了嶄新篇章。

  2009年7月份,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成立,據第一批虹橋人回憶,當時整個商務區只有兩個人,辦公地點在空港1弄228號,由於當時虹橋處於「開荒期」,沒有一條完整的路,方圓幾公裡全是大片農田,部分地方還堆滿了建築類渣土。正是在這一艱苦初創期,虹橋開發藉助樞紐力量完成了第一輪轉變。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為樞紐的一個保障項目能源管溝工程,頒發了第一個施工許可證。」規劃處負責人回憶道,在虹橋商務區的助推下,2010年7月1日,上海虹橋火車站正式開站,上海虹橋站和南京站同時對開首列動車,滬寧城際鐵路的開通,更是拿下了世界上「標準最高、裡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三大王牌。

  據上海虹橋站工作人員回憶,當時滬寧城際一天運送旅客並不多,僅有兩三萬,偌大的候車室顯得十分冷清。但這種景象僅僅持續不到一年,就隨著京滬、杭甬、滬昆等高鐵線路的開通,實現了客流的幾何式增長。

  以虹橋高鐵站為起點,45分鐘到杭州,67分鐘到南京,2小時21分鐘到合肥……兩小時把長三角都市圈「一網打盡」。在臨近的虹橋機場,更以兩小時飛行距離為半徑,全覆蓋中亞乃至全球主要都市圈。截至2018年年底,虹橋站共發送旅客3.71億人。2019年2月2日客發達33.57萬人,再創虹橋站開站歷史新高。

  大交通的集聚和輻射效應,也為總部經濟開了第一扇「窗戶」。2010年臨近元旦,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由空港搬遷至申虹路的新辦公樓,在當時電腦設備仍在調試的情況下,商務區的工作人員連夜奮戰,趕在元旦之前,頒發了當年最後一個房屋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為今後大批知名企業入駐打下了堅實基礎。

  至此,一個86平方公裡的「全新虹橋」,在西上海迅速崛起,以虹橋交通樞紐區域為中心,涉及上海長寧、閔行、青浦、嘉定四個區。大虹橋恍若浦西發展快車道上的新引擎,正在開足馬力,煥發新生。

  當年媒體曾這樣描述:當時浦東開發的「聲東擊西」,並未給浦西帶來動能,但大虹橋的提出,是上海發展的又一大手筆,將可能深遠改變上海的發展格局,成為驅動上海發展的又一個「輪子」。

  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所所長楊建文認為,大虹橋之所以得到「青睞」,不僅因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更重要的是以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優貿易、全配套、崇人文的發展理念,對標最高標準、最高要求、最高水平,形成世界一流的商務區框架。


浦西邊上的「陸家嘴」:大片農田變裝高端CBD



  走出上海虹橋站,按照指引在地道中穿梭,就會看到一個嶄新明亮的商圈——2015年年底全面開業的虹橋天地商業廣場,這個九年前一舉競得核心區一期的首幅地塊,如今成長為了大虹橋購物、商務、休閒為一體的「新地標」。

  「2010年底拿地時周邊剛拆遷完,土地都沒有整平,2011年虹橋天地作為區域首個項目開工。有的租戶前來看房時,辦公樓都還沒有封頂,無法看清樓盤的現況,只能根據地理位置來判斷。」

  中國新天地商業總監陳純告訴《新民周刊》,虹橋天地作為虹橋商務區第一個落地的項目,為了打破人氣冷清的尷尬現狀,在商務區的決策推動下,決定從辦公招商入手,那時人們對「虹橋商務區」的概念知之甚少,普遍認為機場距離市區較遠,且CBD一般僅存在於市區,投資熱情並不高。

  當時,與虹橋天地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世界500強羅氏診斷,有意向從淮海路搬遷至虹橋商務區,但內部意見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認可整個區域的發展潛力,另一方則擔憂人員流失率等客觀問題。在經歷一年的談判周期,虹橋商務區根據總體部署與前瞻眼光,聯合開發商為首批入駐企業「開小灶」、打造員工餐廳、開通白領班車路線,不僅最終達成了合作,還留住了人才,實現了業務迅猛增長。

  一個好的開端之後,2011年12月30日,麗寶虹橋麗寶廣場項目動土奠基,標誌著商務區首家臺灣企業正式進入大虹橋。2016年,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主體項目高效推進,在「堅守理念、堅守標準、堅守質量」原則下,虹橋商務區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核心區31個地塊352棟樓宇,年底實現338棟結構封頂,建築總面積500多萬平方米。

  一年後,虹橋商務區迎來入駐企業的井噴,其中包括殼牌石油、長江實業、萬科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總部類企業以及知名長三角總部企業。總部在虹橋、生產基地在長三角,已成為商務區布局一大特色。

  紅星美凱龍新總部繼羅氏、殼牌、阿里巴巴之後落戶虹橋富力中心,董事長車建新正是看中了虹橋商務區處於長三角的咽喉要地,又聯繫亞太的區位優勢。「我們遷址的終極目標是瞄準全球70億人口,未來5年計劃吃世界的蛋糕,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更是通向世界『登機口』的長遠規劃。」

  在富力集團董事長李思廉看來,上海是一個世界級的城市,虹橋商務區多種優勢疊加,機遇前所未有。許多企業付出「孟母三遷」的努力,只為進入「強者叢林」與世界最優秀的企業比鄰,才能發現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未來,這是多方共贏的選擇。

  此外,虹橋商務區為積極打造以「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參與引領的電商集聚中心,推動電商中心、電商協會聯盟等有形平臺建設,提供物流、倉儲、展示、線下體驗、交易、服務等有關電商業務,進一步將商務區建設成全國乃至全球電商的制高點。

  今年5月10日,位於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的阿里中心正式開業,以其智慧、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與虹橋商務區深度契合,上海阿里中心虹橋智慧產業園更獲評虹橋商務區首批特色園區,引進相關企業41家。

  虹橋商務區經過十年的發展,儼然成為了浦西「陸家嘴」,公開數據顯示,虹橋商務區核心區重點區域4.7平方公裡地塊已總體建成,其中1平方公裡為國家會展中心,3.7平方公裡範圍內的352棟樓宇中,封頂率達98.2%。仲量聯行數據顯示,目前虹橋商務區租金和售價水平僅為陸家嘴CBD的一半左右,未來價值增長空間可觀。


國際貿易「生態圈」: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5年前,上海信訪辦收到了一封建議信,來信建議上海舉辦「中國進口交易會」,與2018年11月份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真有點不謀而合。

  近年來,世界出現了「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新形勢下,中國必須堅持出口導向與內需導向雙向互動,將虹橋商務區設定為進博會主場,正是基於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成功探索。

  2018年11月5日,從天空鳥瞰,坐落在虹橋商務區的國家會展中心,如同一棵閃著銀光的巨型「四葉草」,備受世界矚目與期待。這一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此舉辦。在過去的一年裡,「四葉草」一共承接了111場展會及活動,平均3天就有一場,佔整個上海一年總展覽面積的三分之一。

  但在2015年,「四葉草」竣工後的第一年,國家會展中心的名氣並不高,那時,一年才承接各類展會及活動38個,與世人目光聚焦的進博會無法比擬:130多個國家、3000多家企業籤約參展,超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

  為主動承接進口博覽會輻射和溢出效應,進博會所在的虹橋商務區,在開幕前半年就積極推進商務區10+X功能性平臺打造,抓住進博會重大契機,為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添磚加瓦」。

  虹橋進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虹橋海外貿易中心、長三角城市發展中心等,作為虹橋商務區平臺生態圈的具體承載對象,正借著長三角1到2小時交通圈的區位優勢,充分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走上了加速度的「快車道」。

  虹橋麗寶廣場設立的「虹橋海外貿易中心」作為平臺生態圈裡的「明星」,其海外貿易及投資服務機構、組織聚集地的「精準定位」令世界矚目。據麗寶房產公司總經理陳志鴻說:「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分為歐洲、一帶一路、亞太三大主題區域,將吸引來自各個國家、地區超過60家商務代表和涉外貿易企業入駐,超過2000位外籍商務人士在虹橋麗寶廣場辦公。」

  作為「6+365天」進口博覽會功能輻射承接主平臺,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也已然成為普通市民無門檻「買買買」的最大彩蛋。交易中心參照奧特萊斯模式按功能布局、按品類分區銷售,布局設置進口商品銷售區、跨境電商區、功能服務區、配套服務區。商家以專營店、品牌店、特賣店形式入駐展示銷售,既方便消費購物,也便於監管。

  2018年10月,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第三批65家客商集體籤署了入駐協議,成功將全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落地「6天+365天」平臺。「未來,這些平臺將形成國際與國內企業洽談合作,普通消費者、採購商參觀、體驗購物的窗口。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此外,商務區還積極推進虹橋展覽貿易窗口式服務中心、長三角經濟社會共同體虹橋指數發布中心、教醫養長三角同城化實踐中心、新一代通信網絡應用示範平臺、智慧能源與智慧辦示範平臺等平臺建設,在長三角城市群共同打造的「會商旅文體示範區聯動平臺」之上,最大程度實現各界之間的聯動。

  根據中央政策部署,進博會今後每年都要舉辦,虹橋商務區職責重大,不僅要承擔後勤保障,而且要落實「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持續放大「溢出效應」。

  近日,具有領頭雁作用的首批15家特色園區(樓宇)經商務區管委會認定後出爐,引導招商和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其中,中駿總部園藉助商務區大交通、大商務、大會展的戰略定位,吸引了唯品會、九牧王等20多家總部入駐。

  正榮商務港借力長三角一體化商務區的戰略橋頭堡作用,已入駐有歐普照明、工商銀行等13家上市企業。「不過,評定不搞終生制,我們對園區樓宇設置了嚴格的考核標準,認定後不達標的照樣撤牌,以不斷提升授牌的含金量、引領度。」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商務發展處趙俊說。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進口博覽會將在聚焦全球目光的同時,大幅提升大虹橋的區位價值,帶動區域配套升級,形成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領域促進,推動大虹橋從上海走向世界,進一步提高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輻射服務能級。

  站在全面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大背景下,虹橋商務區要加快成為上海「買全球」「賣全球」核心區域的步伐,力爭到2020年,將虹橋商務區打造成為世界名品集聚橋頭堡、長三角區域消費新地標、創建品質消費服務示範區。


未來藍圖:長三角一體化下的「虹橋效應」


  虹橋商務區,規劃之初,就肩負著多重使命。伴隨著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政策紅利,基於服務上海總體發展路徑和城市定位,這張氣勢磅礴的未來藍圖,正在從一紙文書變為現實。

  在這個大背景下,虹橋作為世界輻射的箭頭,不僅是國際貿易平臺,更是世界展示的窗口,如何用好這把「劍」,接軌長三角,促進要素與資源雙向、多向流動?非常關鍵。上海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認為,從地理區位上講,虹橋北依江蘇蘇州,南承浙江嘉興,是當之無愧的「泛長三角心臟」,大虹橋「展翅」,意味著「泛長三角心臟」起搏。

  從區位條件上看,虹橋比浦東更容易接軌長三角。「大交通」是發展基礎,也是資源匯集的條件,「大商務」和「大會展」都是在此基礎上確立的。而長三角地區融入上海願望強烈,希望能利用好上海的城市品牌價值,加速產業轉移。預計2019年,江浙滬GDP總量將超過19萬億元,根據經濟容量發展趨勢,將虹橋定位成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功能區,非常契合。

  上海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閔師林在學習貫徹李強書記講話精神工作安排中強調,要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明確好虹橋定位,推動高端商務、會展、交通深度融合,以國際化的胸懷和膽略,拉長板,補短板,提升服務帶動長三角加速發展,站高望遠,創新務實,對標對表,在原有基礎上,積極探索,只爭朝夕。

  虹橋商務區致力於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已與長三角17個主要城市廣泛建立和深化全面合作,建設了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長三角電商中心、長三角會商旅文體示範區聯動平臺等一批功能性平臺。

  著眼更高要求,商務區還將進一步深化與長三角城市的戰略合作與發展聯動,助推長三角共同市場的打造,為長三角企業對接全球經濟體提供便捷可靠的窗口和渠道服務。發揮綜合交通一體化優勢和5G信息網絡優勢,積極開展長三角跨域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等試驗應用,發揮商務區示範引領作用。優化產業規劃,全力打造高端化、專業化的現代服務業集聚高地。聚焦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培育創新經濟,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持續加強對重點產業的引導和支持。促進產業聯動、鼓勵企業互動、支持人員走動。探索深化面向長三角的產業數據匯集、互聯、共享和應用,逐步建立相關指數發布平臺。在智慧財產權服務、商標註冊、商事登記等方面,設立面向長三角的公共服務窗口。完善產業聯動平臺,探索產業聯盟、產業基金等促進產業內部聯動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舉措,支持長三角企業服務中心作用發揮。建設長三角高端商務活動集聚區。

  閔師林還指出,下一步要抓緊對接各有關部門,爭取三項建議儘快落實。一是進一步提升戰略定位,讓一體化發展儘早儘快顯現;二是進一步實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政策措施,把虹橋商務區打造成國際開放樞紐;三是優化區域規劃,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虹橋地區產城融合發展。據了解,今年已確定的總控計劃,進博會的77項任務及其它納入計劃的各項工作和任務必須按照責任分解、節點目標、確保安全和質量,有序推進,堅持抓早、抓實、抓出成效。

  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學院教授陳宏民看來,虹橋十年來形成的集聚效應,十分強大,但在繼續培育集聚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擴散效應。比如,產業優勢要主動與周邊地區協同,信息優勢要通過平臺與周邊共享,管理人才機制更要積極為周邊地區賦能,尤其是長三角的城市群乃至整個江浙皖三省。只有兼具集聚和擴散,才能真正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未來十年,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作為進博會的東道主、上海的示範區、國際的登機口,虹橋商務區正以一騎絕塵的姿態,為帶動上海在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協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卓越鉑爾曼酒店開業
    2019年4月25日,「卓越時代 幸會鉑爾曼」長三角一體化城市運營發展模式論壇暨上海卓越鉑爾曼大酒店開業盛典隆重舉行,來自卓越集團、雅高集團、上海及環滬各地的政府部門嘉賓、VIP業主等貴賓300餘人共同見證了高光時刻,聚焦長三角,聚力一體化,以卓越的遠見,賦能城市的未來。
  • 上海虹橋主城片區單元規劃獲批,將推動與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交通圈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習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從地理位置看,虹橋主城片區與上海另外三個主城片區(寶山、閔行、川沙)分別位於北、西南和東南相比,位於正西,是上海的西大門,也更接近長三角核心地帶的中心位置,有虹橋機場這個世界級交通樞紐,同時離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也最近(區內的徐涇鎮屬於青浦區,已包含在示範區內)。」
  • 長三角地區渭南商會總會(籌)攜手企業精英奔赴上海虹橋商務區考察
    2020年12月16日,寒風刺骨,外出的人們都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包裹的嚴嚴實實,卻有一群人,他們不畏嚴寒,從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各地匯聚到上海虹橋商務區考察,這就是長三角地區渭南商會總會籌備處和十多位民營企業家,他們立足合作共贏的理念,和商務區各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
  •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蘇州高新區城市形象展在上海虹橋高鐵站開幕
    10月19日下午,伴隨著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青年笛子演奏家龐海源的笛子獨奏《姑蘇行》優美動人的曲調,「繡美山水 智匯高新」蘇州高新區城市形象展開幕儀式在上海虹橋高鐵站如期舉行,極具江南水鄉韻味的音樂與蘇州高新區清新亮麗的展廳相映襯,格外富有詩意,吸引了中外旅客紛紛駐足觀賞
  • 長三角一體化!太倉將成為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一年多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搶抓機遇中乘風破浪,在真抓實幹中勇往直前,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的一體化貢獻了「太倉力量」。8月22日上午,平時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太倉吳芸女士乘坐C3798次列車從上海虹橋站到太倉南站。「全程27分鐘,車費16元,省時省錢更省心!
  • ...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如何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
    原標題:國際範和江南風並存 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如何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一體化發展的全新畫卷,正在長三角的
  • 星空獨家︱從散裝江蘇看長三角一體化
    2018年,國務院把長三角一體化從學術概念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戰略。 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正式啟動,上海青浦區、蘇州吳江區和嘉興嘉善縣共約2300平方公裡的區域作為示範區(如下圖),這其中選了5個鎮共約660平方公裡作為先行啟動區。
  • 超級紅利加持,誰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後浪」借勢騰飛?
    文件指出,要加快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且上海、寧波等長三角城市群的戶籍準入年限互認政策被提上議程。 4月底,《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布。《規劃》明確,到 2025 年,長江三角洲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形成,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上海、寧波等中心城市之間享受1—1.5 小時客運服務。 最為關鍵的是,《規劃》中提到的「滬甬跨海通道」,將滬甬車程縮短至1小時內。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和滬蘇同城化,蘇州加速對接上海
    作為緊鄰上海的長三角城市,蘇州正加快對接上海。11月20日下午,長三角一體化蘇州赴上海對接說明會、蘇州城市推介會在上海舉行。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表示,長期以來,蘇州的發展得益於緊鄰上海的獨特區位優勢,得益於上海的輻射帶動。
  • 長三角現代農業一體化提速上海聯合蘇浙皖啟動「大閘蟹雲拼節」
    制定區域一體化產業標準,出臺長三角蟹農升級計劃,建立優質大閘蟹行業聯盟……小螃蟹,牽動著長三角農業一體化的大布局。9月16日,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和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農業主管部門指導下,首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節在上海開幕。
  • 早讀社丨長三角一體化紅利最大的城市 原來是它
    這三個地方獲浙江首批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都是哪裡浙江是服務外包大省,服務外包產業規模、種類不斷增加,質量、效益不斷提升。首批被認定為浙江省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的都有哪些地方?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江蘇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活動。10:01至10:02,南京市將鳴響防空警報,機動車、火車、船舶鳴笛致哀,路上行人和公共場所的人員,也將同時就地默哀一分鐘。
  • 嘉興上海一體化規劃將發布 關注長三角區域龍頭
    據澎湃新聞消息,浙江嘉興已與上海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編制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於6月20日發布。目前,通蘇嘉甬鐵路基本線型已確定,滬乍杭鐵路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城際通勤方面,將重點推進嘉興至上海松江城際軌道建設。
  • 2025年,2035年,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格局是這樣
    交匯點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指導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其中提到,到2025年,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形成,對外運輸大通道、城際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網高效聯通,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鐵路密度達到507公裡/萬平方公裡,省際公路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密度達500
  • 《人民日報》今天頭版聚焦長三角一體化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規劃綱要實施一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如何加強互動合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哪些進展?
  • 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安徽步伐」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之後,本報記者來到氣勢如虹的江淮大地,感受按下一體化發展「快進鍵」的安徽「步伐」。作為長三角的重要一「角」,作為全國新興的工業和科技大省,安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以項目化帶動一體化的產業合作,是安徽共舞長三角的觸角與核心之一。「在南京生活,在來安上班。」
  • 什麼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對青浦有怎麼樣的影響?
    ,城市群清晰可見,圖片@上海市測繪院)(江蘇·蘇州,圖片@李忱)根據國家最新區域發展規劃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範圍示意圖,資料來源:《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長三角一體化最新動態
    (來源:伴公汀、上海發布)看點07長三角金融業發展聯盟籤約成立10月22日,由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牽頭舉辦的第十四屆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洽談會(以下簡稱「上海金洽會」)在上海開幕。(來源:中證網)看點08長三角投資公司揭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10月23日上午,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朱家角古鎮,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舉行公司成立揭牌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出席並為公司成立揭牌。
  • 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某鎮不屬於上海,卻已經融入上海
    長三角城市群的一體化目前已經越來越明顯,其中一個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就是,一個蘇州市的鎮,與上海關係密切,其密切的關係,甚至比上海市自己的鎮更近。蘇州的花橋鎮是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它不屬於上海,卻已經融入了上海。
  • 企業名稱可使用「長三角」字樣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統一企業準入...
    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施本允 記者劉浩)10月9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統一企業登記標準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公布實施。《實施意見》以統一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內容,使企業能夠在一體化進程中充分享受到制度變革帶來的紅利。
  • 碧水煙波蕩界河——一體化下的長三角生態綠色協奏曲
    新華社上海8月25日電 題:碧水煙波蕩界河——一體化下的長三角生態綠色協奏曲新華社記者元蕩湖,上海市和江蘇省的交界,過去處於「三不管」地帶,水質堪憂,如今正成為一體化治「綠」、一把尺「聯防」流動的生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