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眾多,最強王者是匈奴還是鮮卑

2020-12-15 花辰月夕344

自夏啟建立夏朝之後,直至明清時期,這長達數千年的時光裡,中央王朝一直在與四方外敵作鬥爭。

早期四方外患被稱之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歷朝歷代,對中原大地為禍最深的當屬北方的遊牧民族。

而自秦漢以來,北方蒙古草原上,先後被十餘個少數民族佔據,但其中影響最大,勢力最強的有七個,他們是哪七個呢?

下面小編就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

上帝之鞭

首先是匈奴

在戰國時期,開始崛起的匈奴人就已經是北方的燕、趙、秦等國的大敵。

當時各國為了集中精力爭霸中原,同時為了抵抗北方匈奴,修建了長城,隨後秦始皇一統六國,更是將各國長城連接起來,隨後派大將蒙恬帥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河套一帶。

但秦朝滅亡後,匈奴出現了一個雄主,他就是冒頓單于,他一統四分五裂的匈奴各部,並開始向中原不斷用兵。

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率領的32萬大軍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若不是單于閼氏是漢人,只怕整個大漢都要分崩離析了。

而即使是後來被大漢王朝擊潰,被迫西遷的北匈奴殘兵敗將在遠遁歐洲之後,依舊可以打得歐洲各國生活不能自理,被他們稱之為上帝之鞭。

一代雄主檀石槐

在匈奴被漢軍擊潰後,鮮卑人趁虛而入,佔據了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

二世紀中葉,鮮卑一代雄主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將鮮卑打造成一個強橫的國家。

但這並不是鮮卑最鼎盛的時期,哪怕是其後的軻比能時期也一樣,在中央王朝認真對待時,他們依舊不敢輕舉妄動,這一點,他們比不上匈奴。

但後來恰逢魏晉南北朝亂世,鮮卑各族爭相南下中原,建立如:慕容諸燕、西秦、南涼、代等國,後來拓拔鮮卑更是一統北方,建立北魏政權,這時的鮮卑終於達到了歷史最巔峰。

柔然

柔然人比起上面那兩位仁兄就頗有不如了,在鮮卑人大規模南下之後,柔然人趁機佔據大半鮮卑故地。

柔然人的來援有多種說法,組成成分也很雜,但在南北朝時期對北魏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最後北魏聯結柔然的世仇丁零人兩面夾擊,大敗柔然,使其一蹶不振。

柔然因此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突厥

在柔然消亡之後,突厥人崛起了,他們不僅盡得鮮卑、柔然故地,還將勢力拓展到中亞,形成一個比匈奴還要地域寬廣的大帝國。

只是在他最強盛的時期,碰到了剋星了,長孫晟,一個不用帶兵打仗就能解決邊患的奇才。

威脅大隋帝國的突厥就這麼生生一分為二,雖然他們依舊強勢,但在大唐帝國建立後,他們的命運也就註定了。

契丹

契丹人在唐朝初年就步入歷史舞臺,但一直處於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狀態,直到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度。

而此時中原各地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各政權無暇北顧,使得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愈發強大。

整個北宋一朝,遼國都是大宋王朝最大的外敵。

女真

女真族是隋唐時期黑水靺鞨的後裔,北宋末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

他們最值得吹噓的戰績就是滅亡了遼國和北宋,佔據了中原北部地區。

而在金國滅亡之後,他們的後裔還再次建立了後金政權,並趁著明朝滅亡的機會打入關內,統一天下建立清朝。

蒙古

蒙古人據說是東胡後裔,一直被草原霸主奴役,後來出了位雄主鐵木真,一統蒙古各部,從而實力大增。

後來鐵木真的孫子忽必烈更是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先後滅了花剌子模、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等國。

而且蒙古人打到歐洲,再次打得歐洲各國生活不能自理。

而且蒙古後裔還打入印度,徵服了南亞。

只可惜東徵日本和南徵安南沒有成功,要不然就大快人心。

那麼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如果這七大民族放一起比試,誰更牛呢?

相關焦點

  •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的變遷史,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中國歷史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要學習中國歷史,那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古代北方存在過的那些遊牧民族。一般來說,在中國古代北方廣袤的草原上,曾經存在過數十個名氣比較大的遊牧民族(當然還有他們當時各自建立的國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匈奴、東胡、鮮卑、烏桓、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瓦剌、韃靼等等。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還分不清?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在我國的歷史上,漢人作為中原地區的掌權者一直以來都在和各方遊牧民族不斷抗爭,即使是在中原地區最興旺的漢唐兩朝,我們也在不斷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在不同的朝代中,困擾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也不同,而其中我們有所耳聞的一些民族不外乎就是蒙古、匈奴、鮮卑、契丹、突厥等等,但是要是問起他們之間的區別,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遊牧民族吧。匈奴作為第一個和我國大一統王朝纏纏綿綿的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熟知的遊牧民族。尤其是在嶽飛的滿江紅中,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終於搞懂了!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自此,中原漢人幾千年來都在致力於與邊境的遊牧民族作戰。在漫長的歷史中,這些遊牧民族有的被漢化融入了中華民族,有的則遷徙到了其他地方。事實上,遊牧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甚至還有一些遊牧民族成功入主中原。那麼這些遊牧民族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他們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最早對中原造成武裝威脅的遊牧民族恐怕就是匈奴了。
  •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除了鮮卑、羌族還有哪些?
    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牧民長期無固定住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設備相當簡陋,經營非常粗放,基本處於靠天養草和靠天養蓄的落後狀態。遊牧民族是指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遊牧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呢?
  • 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
    在古代北方草原產生了很多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比如匈奴、柔然、突厥、契丹、烏桓、鐵勒、鮮卑、蒙古等。這些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發源於東北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建立清朝的滿族人,還有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他們是中國人嗎?很明顯,他們都是中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1.漢人的來源和組成。
  • 中國北方最活躍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不是匈奴!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因為中國的地形結構,東靠大海,西邊是吐蕃佔據的青藏高原,南面是百越佔據的叢林,北面則是流動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中只有北方的蠻族是以遊牧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來去如風的特性,也就是所謂流水的遊牧民族鐵打的漢。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中國北方草原上,遊牧民族原來分為兩大族系,這次搞清了
    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遊牧民族,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名稱。漢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隋唐時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明朝又有滿族。是不是很亂?其實北方遊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烏蘭烏德自然風光02遊牧民族的搖籃匈奴是第一個見諸於中國史冊並於中原糾集了上千年的遊牧民族到了秦末漢初之際,匈奴的一代天驕冒頓單于東滅東胡,西敗月氏,向南佔領河南地(今天河套平原),向北收降丁零、堅昆等部,統一了蒙古高原,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遊牧帝國,至此,北方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由於匈奴的騎兵很強大,漢初不得不以和親政策示弱於匈奴。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高原到底有多少遊牧民族?
    前面我們講到的三個歷史上讓人想像不到的短命王朝,而在故事當中,有些配角一直圍繞著我們的主人公,似乎雙方一直糾纏在一起一樣,不管是秦之匈奴,還是漢之突厥,包括後面的契丹、女真等等,這些馬背上的民族被雄起的漢人大帝剿滅後,卻又一撥接一撥的誕生出另一個民族,雖然民族一直在改變,但他們的座右銘卻從未改變,那就是帝國主義亡我大漢民族之心不死。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古代匈奴剽悍如斯,如今為何銷聲匿跡,匈奴成了今天的哪個民族?
    據歷史記載,匈奴民族,指代的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很難看出,具體指代哪個民族並不知道,更像是一個統稱,先後700年的歷史,從開始出現到消失,儘管看似與中原地區打的難捨難分,但是千年以前是一家,千年以後還是一家,根據《匈奴史殘稿》記載,匈奴人是矮個子,但是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 攪亂中原的匈奴、鮮卑、氐、羌、羯等五族,最後都去哪了
    一、鮮卑 五胡之中,首先要聊的民族必然是鮮卑,因為在5個民族之中,鮮卑民族在民族融合方面做得最好。 據史書記載,鮮卑民族的龍興之地是大興安嶺,而且起源於東胡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在匈奴鼎盛之時,東胡部落城被打垮,因此鮮卑古老部落被迫進入鮮卑山地區,並且以山為名取名為鮮卑族。 後來匈奴被漢王朝打的分裂,因此鮮卑族擺脫控制,而且在公元91年趁機佔據了蒙古草原。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直圖謀中原北方遊牧民族為何不見蹤影
    縱觀中國歷史,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生活在貧瘠的不毛之地,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他們的土地不僅難以生長出糧食,生存完全要看著老天爺的心情,可草原上天災更是頻頻發生,讓他們一直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每年因飢餓和天災而死的人不計其數。
  • 在歷史上曾濃墨重彩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後人都去哪了?
    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 若鮮卑也選擇西遷,它是否會和匈奴、突厥一樣,建立強大的帝國?
    縱觀整個中國王朝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北方邊境從來沒有真正安穩過,北方遊牧民族總是對中原的大好江山垂涎三尺。 雖然說,除了蒙古族與滿族,其它遊牧民族始終都沒有徹底掌控過廣闊的中原大地,但是,也有不少遊牧民族曾經給中原王朝帶來過嚴重威脅,比如說,匈奴、鮮卑、突厥。 這三個遊牧民族在歷史上都曾經非常強大,多次在中原王朝邊境挑起戰火。而令人不解的是,匈奴、突厥戰敗之後,都選擇了西遷並在中亞等地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可是,鮮卑卻沒有西遷,自始至終都留在了中國境內。
  • 北方草原曾產生很多遊牧民族,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堅持到今天?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大草原。這裡曾產生數十個強悍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等,不斷敲打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成功入主中原。古人有句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會強大一時,但最多幾十年就會陷入內亂和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
  • 古代的匈奴是今天的什麼民族?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夏商周三代時期起,中華民族的先民就通過無數血緣部族的生長壯大,融匯聚合,逐漸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統一體。其中漢族人口數量最多,其他55個是少數民族。古代的少數民族可比現在的多,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個,比較有名的像匈奴、鮮卑、羌、柔然、党項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的匈奴是今天的什麼民族?說到古代匈奴,大家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
  • 古代的匈奴,是哪個民族的祖先,說出來大吃一驚
    匈奴這個詞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不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電影中,或者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都曾出現過匈奴這個詞。那時因為匈奴在我國的歷史上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我們來看看匈奴在我國歷史上什麼時候出現過。到東漢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領醢落尸逐鞮,率領部下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還是堅決不投降。公元87年,鮮卑大破北匈奴,北匈奴開始「大亂」 。公元89年,竇憲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後來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朝代。匈奴與鮮卑的後代鐵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權。
  • 我國的遊牧民族分為兩部分,一半習慣於西遷,另一半更想入主中原
    自古以來,我國便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即使漢民族本身其實也是由先秦時期的華夏族融合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形成。整體而言,以陰山~長城為界,一部中國古代史可以分為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農耕,北為遊牧。而正是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的最終融合,形成了今日之中國。農耕世界的歷史,便是我們常說的王朝史,史料詳實,為我們廣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