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最活躍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不是匈奴!

2020-12-16 歷史飛凡觀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因為中國的地形結構,東靠大海,西邊是吐蕃佔據的青藏高原,南面是百越佔據的叢林,北面則是流動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中只有北方的蠻族是以遊牧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來去如風的特性,也就是所謂流水的遊牧民族鐵打的漢。

春秋時期疆域

曾經有一個民族,他們崛起的比匈奴還要早,並且其後裔一直發展延續到了現代,可謂是陪伴漢民族時間最久的蠻族了,他就是東胡族。

東胡族或者說叫東胡部族聯盟,他們與濊末、肅慎並稱東北三大民族,濊末後來衍生出了扶餘等民族,建立了高句麗、百濟等政權,後來為唐高宗派大將薛仁貴所滅,而肅慎則衍生出了靺鞨、女真、滿洲等民族,建立了渤海、金、後金並且入關建立了清王朝。

不是我!我是肅慎人!

但是他們都比不上東胡部落的歷史輝煌,可以說東北亞地區,除了漢民族之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東胡族了。

在商朝時期(約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紀),就有東胡的活動記載。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在春秋戰國時期,東胡與燕趙兩國之間的軍事行動時而發生。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胡服騎射,擊敗了號稱擁有控弦之士二十萬人的東胡,東胡不得不遠走東北,在燕國的北方地區盤桓。

匈奴在冒頓單于之前,一直在中國北方盤踞,但是並不是十分厲害,與東胡一樣也被趙國收拾過,這時候東胡老大哥就過來收保護費,匈奴也只有咬牙給,要什麼給什麼。

到了冒頓單于上位之後,開始默默整軍備戰,但是對於東胡的要求一直繼續,直到冒頓單于覺得時機成熟,擊敗了東胡,並將東胡部落納入匈奴的管轄範圍之內,東胡因此一分為二,分別遷徙到烏桓山與鮮卑山居住,並以山為族名。

烏桓後來被曹操擊敗,其部眾隨魏國南遷內附,後來與鮮卑融合入漢族之中。

徵烏桓回程死了郭奉孝!若奉孝在。。。

而鮮卑族則在東漢時期由檀石槐統一諸部,並且大敗漢朝來襲的部隊,可惜檀石槐死後,他統一的鮮卑諸部分崩離析,發展出慕容部、段部、拓跋部、宇文部、禿髮部、乞伏部等六大部落,在五胡亂華時期進入中國北方建立了大小數個政權,並且一直發展延續到隋唐時期。

五胡亂華

慕容部因為入關之前在遼東地區發展,其先祖慕容廆繼位為鮮卑大都督,慕容廆之兄慕容吐谷渾與之不合,率部西遷建立吐谷渾部落並一直延續到唐朝時期。

慕容廆之後繼位的慕容皝自封為燕王,其後世子孫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政權,後來為北魏所滅。

而拓跋部則由拓跋珪建立代國,後來改名魏國,史稱北魏,在前秦政權被滅後基本統一中國北方。

北魏孝文帝

後來北魏政權一分為二分為東魏與西魏,朝政皆為權臣把持,東魏被鮮卑化的漢人高洋建立的北齊取代,則西魏則被同為宇文部的首領宇文泰所取代,宇文泰建立北周,北周隨後統一北方,後來由楊堅建立的隋所取代。

禿髮部則是拓跋部的別支後來發展出來的,建立過南涼政權,後來又歸到了拓跋部之中。

乞伏部也建立的西秦政權,十六國混戰之中被匈奴建立的胡夏所滅。

北朝時期,漢化的鮮卑人建立了政權,可是中原雖大,但是並不適合遊牧民族的習慣,那些喜歡來去如風的部落則在北方構成了柔然部落,並且建立汗國,《木蘭辭》中燕山胡騎說的就是柔然部落,一直到突厥部落興起,柔然部落才衰敗下來。

突厥興起之後,東胡諸部暫時陷入消沉,其部族衍生出來的庫莫奚、契丹、室韋正在默默舔舐傷口,等待時機。

在下契丹人蕭峰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其子耶律德光在947年攻入開封,改國號為遼,比趙匡胤在開封登基的時間早了13年,可惜遼國貴族在中原胡作非為,耶律德光不得不率部回到關外,並且死於撤退途中,隨行人員為了將他的遺體完整的帶回去,不得不將他做成了木乃伊,耶律德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做成木乃伊的帝王。

而庫莫奚族則是契丹的後族,其蕭氏基本都是契丹的皇后人選,一直隨著契丹發展,契丹後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所滅,一部分隨著宗室耶律大石西遷建立西遼,後來與當地民族同化,一部分為女真和漢族同化。

最後崛起的室韋則在金國後期統一蒙古草原,其首領鐵木真被稱為成吉思汗,建立了橫貫亞歐的蒙古大帝國,其孫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

東胡族文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元朝作為地方勢力北元還存在了一段時間,直到黃金家族後裔被火併,北元分裂成韃靼與瓦剌等部落,並且明朝也拉攏了朵顏三衛,後來滿洲也是對蒙古分而化之,女真葉赫部就是滿化的蒙古人,拉攏科爾沁部打擊喀爾喀部等等,從滿清建國一直到宣統退位,蒙古族人口竟然沒有什麼增長,始終維持在百萬左右,不得不說滿清政府也挺狠的。

明太祖朱元璋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眾多,最強王者是匈奴還是鮮卑
    而歷朝歷代,對中原大地為禍最深的當屬北方的遊牧民族。而自秦漢以來,北方蒙古草原上,先後被十餘個少數民族佔據,但其中影響最大,勢力最強的有七個,他們是哪七個呢?下面小編就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上帝之鞭首先是匈奴在戰國時期,開始崛起的匈奴人就已經是北方的燕、趙、秦等國的大敵。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還分不清?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在我國的歷史上,漢人作為中原地區的掌權者一直以來都在和各方遊牧民族不斷抗爭,即使是在中原地區最興旺的漢唐兩朝,我們也在不斷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在不同的朝代中,困擾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也不同,而其中我們有所耳聞的一些民族不外乎就是蒙古、匈奴、鮮卑、契丹、突厥等等,但是要是問起他們之間的區別,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遊牧民族吧。匈奴作為第一個和我國大一統王朝纏纏綿綿的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熟知的遊牧民族。尤其是在嶽飛的滿江紅中,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終於搞懂了!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自此,中原漢人幾千年來都在致力於與邊境的遊牧民族作戰。在漫長的歷史中,這些遊牧民族有的被漢化融入了中華民族,有的則遷徙到了其他地方。事實上,遊牧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甚至還有一些遊牧民族成功入主中原。那麼這些遊牧民族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他們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最早對中原造成武裝威脅的遊牧民族恐怕就是匈奴了。
  • 中國北方草原上,遊牧民族原來分為兩大族系,這次搞清了
    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遊牧民族,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名稱。漢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隋唐時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明朝又有滿族。是不是很亂?其實北方遊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
  • 匈奴是數一數二的遊牧民族,曾經大舉進犯漢朝,最終敗於文化底蘊
    蒙古和匈奴一直以來都是實力比較強的遊牧民族,他們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代表性比較強的遊牧民族。蒙元帝國的國家版圖就是他們實力強大的證明,不過他們為了四處徵戰就變成了半遊牧民族。不過匈奴的發展就要比蒙古差很多,歷史文獻上也沒有太多匈奴的發展歷史,後來匈奴還被中原的軍隊直接消滅了。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高原到底有多少遊牧民族?
    匈奴趁著大秦的長城兵團開始平叛的時候,再次不停的騷擾我北方大地,最風光的時候就是大漢帝國剛建立,冒頓單于圍困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的時候了,事後高祖劉邦服軟,開始和親示弱。匈奴越來越得意忘形。終於,我大漢民族韜光養晦休養生息多少載,到漢武帝的時候,終於要好好揍匈奴這個老王八犢子了。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色楞格河是外蒙古最大的和水量最充沛的一條河流。烏蘭烏德自然風光02遊牧民族的搖籃匈奴是第一個見諸於中國史冊並於中原糾集了上千年的遊牧民族
  •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的變遷史,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中國歷史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要學習中國歷史,那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古代北方存在過的那些遊牧民族。一般來說,在中國古代北方廣袤的草原上,曾經存在過數十個名氣比較大的遊牧民族(當然還有他們當時各自建立的國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匈奴、東胡、鮮卑、烏桓、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瓦剌、韃靼等等。
  • 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
    在古代北方草原產生了很多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比如匈奴、柔然、突厥、契丹、烏桓、鐵勒、鮮卑、蒙古等。這些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今天的中國人可能多數會感性地認為他們是中國人,少部分會認為他們不是。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發源於東北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建立清朝的滿族人,還有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他們是中國人嗎?很明顯,他們都是中國人。
  • 被從中國趕走卻稱霸西方的四大遊牧民族
    一,匈奴。據《史記》記載,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人。夏朝被商朝所滅後,末代君主夏桀被放逐到南巢,成為商朝的附庸,三年後死在那裡。此時,桀的兒子獯粥和桀的妃子們有染,害怕被商湯懲處,就帶領部分人逃到了北方草原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並很快發展成一個民族,即匈奴。他和亡父寡妻結婚的行為,從此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習俗。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除了鮮卑、羌族還有哪些?
    鮮卑名族起源,史學界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基本上認為鮮卑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轉化而來的。鮮卑族是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它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恆山和鮮卑山,均已山名作為族名,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和烏恆、匈奴相似。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究竟是什麼民族,如今在哪裡?
    其實,不管司馬遷講得對不對,匈奴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分支眾多的古老遊牧民族。匈奴與中國人的接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比較頻繁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周末年,匈奴中的犬戎襲擊了周王室,西周從此過渡到東周。而犬戎還佔據著西周王朝原來的地盤,也就是鎬京,位於如今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 歷史上中國的三大蠻族,都是遊牧民族,都以兇狠著稱!
    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第一匈奴匈奴,在我國最大的遊牧部落,那就是匈奴人。
  • 中國歷史上以兇狠著稱的三大蠻族,竟然全都是遊牧民族
    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第一匈奴 匈奴,在我國最大的遊牧部落,那就是匈奴人。
  • 如果他們還存在至今的話,中國就不會是五十六個民族了
    匈奴族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匈奴族原本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外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地區。公元前3世紀末,正當劉邦一統華夏,創建劉氏漢家王朝的時候,北方的冒頓單于東滅東胡,西逐月氏,南並樓煩、白羊王,北降丁零、渾庾,一統大漠南北,成為與漢朝相抗衡的北方大國。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
  • 在歷史上曾濃墨重彩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後人都去哪了?
    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 東漢末年沒有遊牧民族入侵,唐朝之後的遊牧民族卻越來越難打了?
    所以每當遊牧民族想要侵犯漢朝的時候,他們都很難打敗漢朝,因為那個時候遊牧民族才第1次統一了北方的草原建立起一個帝國。相比於漢朝的封建文化,遊牧民族那個時候才進入奴隸制文明,而且他們也沒有冶煉技術,他們的武器十分的粗糙。所以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被40萬匈奴精銳騎兵圍困的時候,匈奴騎兵不僅無法打敗劉邦,反而自己還傷亡慘重。
  • 中國古代南方有哪些民族,為何他們不像北方匈奴蒙古一樣侵擾中原
    華夏南方的這些南蠻民族,為何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樣對中原地區進行大規模侵擾呢?根本原因就是生活習慣不同。北方的匈奴也好,蒙古也罷,都是遊牧民族,他們是居無定所,以遊牧和搶掠為生,他們的特點是全民皆兵,靠天吃飯,當收成不好時,就當強盜來搶劫,搶劫的主要目標是中原,也就是華夏族,而且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軍隊清一色的騎兵,擅長快速突襲,然後搶了就換個地方繼續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