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

2020-12-16 棟哥歷史

在古代北方草原產生了很多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比如匈奴、柔然、突厥、契丹、烏桓、鐵勒、鮮卑、蒙古等。

這些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

今天的中國人可能多數會感性地認為他們是中國人,少部分會認為他們不是。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發源於東北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建立清朝的滿族人,還有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他們是中國人嗎?

很明顯,他們都是中國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漢人的來源和組成。

漢人經常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是「炎黃子孫」並不是只有漢人,今天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是炎黃子孫。

秦漢時期是漢人形成的最重要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僅僅十多年後,漢朝就取代了秦朝。

漢朝持續四百年,成為亞歐大陸東部的主宰,所有漢朝子民都以漢朝為榮。漢朝影響深遠,即使漢朝滅亡後,原來漢朝統治範圍內的人也自稱漢人。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大地有很多小國和部落,分為兩種:一種是經過周天子分封的,如齊、晉、鄭等,另一種是沒有經過周天子分封的,而是夏、商的屬國和土著國家,比如杞國(杞人憂天)、越國、褒國(烽火戲諸侯的褒姒)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是他們的總稱。這些少數民族國家多數被吞併了,但是這些少數民族的人依然存在,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漢朝再次統一,他們由於生活在漢地,也逐漸變成了漢人。

也就是說漢朝統一的四百年其實把統治下的好多胡人也變成了漢人,從此,中原王朝總是以漢人為主體民族。

漢朝滅亡後,經歷了三國時期,西晉時期,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東晉漢人政權跑到了南方立足,北方由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統一。雖然北魏統治者是鮮卑人,但漢人依然是主體民族。

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創立者是漢人高歡,西魏的創立者是鮮卑人宇文泰。東魏雖然人多,但最終被西魏吞併。

後來宇文氏家族被漢人楊堅篡位,建立隋朝。隋唐時期,鮮卑人融入了漢族。整個南北朝時期,幾十個少數民族融入了漢族。

總之,漢人並不是從血統上來區分的,而是從文化認同上區分。漢人本來就是中華土著之一,只不過由於周朝文化發達,地位獨特,從而脫離了土著人,自稱華夏或漢人而已。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西周建立後,周朝統治者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都是屬於周天子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原人還是夷人,文明人還是野蠻人都是大周子民。

以後歷朝歷代也都繼承了周朝的觀點。皇帝認為不論漢人還是胡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3.從務實的角度來看,少數民族也必須是中國人。

今天的中國,漢人集中居住區只佔全國領土不到一半,而少數民族人口少,居住面積卻很大。而且新疆、內蒙等也都是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納入版圖的。我們怎麼能說古代的少數民族不是中國人?說「元清非中國」的可以歇一歇了。

歡迎關注,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古代為什麼對遊牧文明的記載很少?遊牧民族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很多人覺得,中國古代原本就是一個安靜的村落,西方人的到來打破了中國的平靜,所以李鴻章才說出這句話。但中國歷史哪裡是這樣呢?中華民族自古是多災多難,近代的大變局出現之前,古代社會是一個更殘酷的文明衝突和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來自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衝突。有一本書,叫做《草與禾》,作者是波音老師,這本書講的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和融合。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它在蒙古族心目中的地位與長江黃河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無可替代的。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烏蘭烏德自然風光02遊牧民族的搖籃匈奴是第一個見諸於中國史冊並於中原糾集了上千年的遊牧民族
  • 中國北方草原上,遊牧民族原來分為兩大族系,這次搞清了
    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遊牧民族,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名稱。漢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隋唐時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明朝又有滿族。是不是很亂?其實北方遊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
  •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除了鮮卑、羌族還有哪些?
    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牧民長期無固定住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設備相當簡陋,經營非常粗放,基本處於靠天養草和靠天養蓄的落後狀態。遊牧民族是指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遊牧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呢?
  • 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中國各朝代君王,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到南宋時期,才逐漸讓南方追上北方。 那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再向更南邊發展,其實是有些鞭長莫及的感覺。 你得知道,即使是在槍炮橫行的近現代,都沒有人能在東南亞的密林中討得好處。當年美國那麼強,還不是灰溜溜的走了?在古代,這裡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所謂的國力優勢,被最大程度的抵消。
  • 東漢末年沒有遊牧民族入侵,唐朝之後的遊牧民族卻越來越難打了?
    可惜的是因為苛政的原因,他的王朝並沒有持續多久,公元前202年的時候,劉邦就建立了漢朝,作為中國人心目當中著名的盛世王朝,他就將秦朝那個時候的軍工技藝完整的繼承了過來。所以每當遊牧民族想要侵犯漢朝的時候,他們都很難打敗漢朝,因為那個時候遊牧民族才第1次統一了北方的草原建立起一個帝國。相比於漢朝的封建文化,遊牧民族那個時候才進入奴隸制文明,而且他們也沒有冶煉技術,他們的武器十分的粗糙。
  • 北方草原曾產生很多遊牧民族,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堅持到今天?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大草原。這裡曾產生數十個強悍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等,不斷敲打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成功入主中原。古人有句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會強大一時,但最多幾十年就會陷入內亂和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
  • 阿爾泰山——北方遊牧民族的家園
    這裡是阿爾泰山,北方遊牧民族的家園。
  • 這裡是天堂草原 這裡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這裡是呼倫貝爾
    我想講的是,呼倫貝爾作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在中國歷史上所留下的印記。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這些遊牧民族的名字你是否耳熟能詳?他們都是在呼倫貝爾這個搖籃裡長大成人的,並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的青春時代。
  • 中國歷史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 內部利益矛盾
    然而規律還是有的,主要是兩種矛盾: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內部階級矛盾或利益分配矛盾。按《史記》記載,匈奴、突厥、鮮卑這些早期的北方遊牧民族也是炎黃子孫,只不過遷移到寒冷的北方,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與南方的農耕民族形成了幾乎完全不同的文明。應該說這種說法還是可信的。在長江黃河流域生活的先民,逐漸形成了蚩尤、炎帝、黃帝等幾個主要部落,在相互的徵戰中,敗落的部落往北邊逃跑遷徙。
  • 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眾多,最強王者是匈奴還是鮮卑
    而歷朝歷代,對中原大地為禍最深的當屬北方的遊牧民族。而自秦漢以來,北方蒙古草原上,先後被十餘個少數民族佔據,但其中影響最大,勢力最強的有七個,他們是哪七個呢?下面小編就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上帝之鞭首先是匈奴在戰國時期,開始崛起的匈奴人就已經是北方的燕、趙、秦等國的大敵。
  • 中國北方最活躍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不是匈奴!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因為中國的地形結構,東靠大海,西邊是吐蕃佔據的青藏高原,南面是百越佔據的叢林,北面則是流動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中只有北方的蠻族是以遊牧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來去如風的特性,也就是所謂流水的遊牧民族鐵打的漢。
  • 在歷史上曾濃墨重彩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後人都去哪了?
    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 古代草原上有這麼多的遊牧民族,為什麼很多都從歷史上消失了!
    千百年來,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都是作為農業民族的漢人王朝的最大困擾,民族生存的最大威脅,很不容易打敗了敵對的遊牧民族群體,又有新的遊牧民族群體誕生,之後又會成為漢人王朝和漢民族的最大威脅力量。歷史 到底嗜血 好戰的匈奴,突厥,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回紇等遊牧民族都是些什麼人,他們又來自何方呢?。。。以前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在草原上會有這麼多的民族?
  • 古代遊牧民族的男子髮型,為什麼他們沒有脫髮的困擾?
    2遊牧民族則完全沒有脫髮的困擾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要剃頭的。作為生活在中原邊緣地區的民族,他們一般會剃光頭頂中間的部分,留下旁邊鬢角後腦勺呈現出茂盛的樣子。3那麼,古代戰鬥民族到底為什麼要留這麼奇葩的髮型呢?就為了和漢人區別開來?當然不是。其實,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剃頭的,早期的遊牧民族都是「披髮」,即不剃頭也不梳什麼髮型,任由頭髮野蠻生長。
  • 探尋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文化基因
    【文明互鑑·中國考古走出去】     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曾在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匈奴、突厥、回鶻、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先後走上歷史舞臺,譜寫下人類文明進步的不朽篇章。
  • 明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為什麼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仍未解除?
    而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匯融合的地方。唐朝開放的民族政策,將很多來自北方的「歸化」人口安置於幽、薊、雲、朔等邊州。這就使得很多胡人漢化,漢人胡化。形成了一種兼具農耕和遊牧特徵的新的生態與文明。但是因為唐朝對藩鎮問題失去管控,導致了著名「安史之亂」就是從「河北三鎮」開始的,其中範陽指的就是幽州。
  • 呼倫貝爾草原:世界著名天然牧場,被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搖籃
    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佔據較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