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北方遊牧民族的家園

2020-08-26 小巴依官方

這裡是阿爾泰山,北方遊牧民族的家園。

阿爾泰山上,眾多的小巴依牧場位於此處。每年春夏之交,初生的小羊迎來生命中重要的選拔賽。膘肥體健的,被打上耳標,作為冬季出欄的首選。半個月後,這些被選中的羔羊將進行一次盛大的轉場遷徙,他們的目的地,是幾百公裡外的夏牧場。

小巴依牧羊人,總是抓住季節的節拍,根據牧草的生長狀況,每年定期在草場上遷徙,把優質的牧草送給羊群。

跟著轉場的腳步,我們依稀聽到了高山上羊群的歡笑聲。

飛越鹽鹼地的戈壁草場,我們來到吉木乃,這裡的羊群尤其怕生,飛機飛過的地方,他們像涉世未深的孩子,好奇,恐懼,同時與飛機展開了一次競逐,一場羊機大戰實時上演。

遠在小巴依邊境牧場的羊群,此刻也在為它們加油助威。

九曲十八彎穿越整個牧場,羊群在此追逐水草。曾經,這裡只有邊防線的哨兵,單一的生活使這個地方異常孤冷,如今,羊群的加入,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奔騰的血液。

這裡,承載著邊境牧羊人全部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古代為什麼對遊牧文明的記載很少?遊牧民族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過程來自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衝突。有一本書,叫做《草與禾》,作者是波音老師,這本書講的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和融合。那農耕和遊牧兩個民族究竟有什麼不同呢?遊牧生活的演化在農耕和遊牧兩種生產方式出現之前,人類是靠什麼生存?大自然就是人類的糧倉,女的採集,男的狩獵,把植物摘回家,把動物獵回家。後來,人類對植物和動物的認識提高了,出去找不如自己養。
  • 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
    在古代北方草原產生了很多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比如匈奴、柔然、突厥、契丹、烏桓、鐵勒、鮮卑、蒙古等。這些遊牧民族是不是中國人?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發源於東北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建立清朝的滿族人,還有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他們是中國人嗎?很明顯,他們都是中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1.漢人的來源和組成。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被從中國趕走卻稱霸西方的四大遊牧民族
    此時,桀的兒子獯粥和桀的妃子們有染,害怕被商湯懲處,就帶領部分人逃到了北方草原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並很快發展成一個民族,即匈奴。他和亡父寡妻結婚的行為,從此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習俗。秦朝統一六國後,把遊牧民族擊退七百餘裡,並修建長城防範遊牧民族南下。遊牧民族要想南下掠奪,也必須走向統一。在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匈奴變得異常強大,曾經把漢高祖劉邦圍困在白登。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烏蘭烏德自然風光02遊牧民族的搖籃匈奴是第一個見諸於中國史冊並於中原糾集了上千年的遊牧民族到了秦末漢初之際,匈奴的一代天驕冒頓單于東滅東胡,西敗月氏,向南佔領河南地(今天河套平原),向北收降丁零、堅昆等部,統一了蒙古高原,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遊牧帝國,至此,北方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由於匈奴的騎兵很強大,漢初不得不以和親政策示弱於匈奴。
  • 一組遊牧民族的知識;內燃機和鐵路終結了遊牧帝國的戰略優勢
    一,遊牧民族,指「逐水草而居」,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二,有史可查最早的遊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分布於阿爾泰山以西西徐亞人,被稱為斯基泰人。
  • 漢民族統一了農耕地區,蒙古終結了遊牧民族,二者合一便是清朝
    1、漢民族統一農耕文明地區和中國範圍的最初確定在上三代時期,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本就是雜居的,「國」與「國」之間便是「披髮左衽」的戎狄和「斷髮紋身」的蠻夷。周武王滅商,聯合了原本臣屬於商朝的八百個「國」。
  • 中國北方最活躍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不是匈奴!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因為中國的地形結構,東靠大海,西邊是吐蕃佔據的青藏高原,南面是百越佔據的叢林,北面則是流動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中只有北方的蠻族是以遊牧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來去如風的特性,也就是所謂流水的遊牧民族鐵打的漢。
  • 【地理觀察】關於阿爾泰山你應該知道的地理知識
    阿爾泰山是個傳奇之地,今天是中俄蒙哈四國分界線,歷史上與各個北方大佬都有淵源,不僅是傳說中的突厥發源地,也是匈奴、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的根據地。喜馬拉雅運動使得山體沿襲北西向斷裂發生斷塊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眼下的阿爾泰山面貌。阿爾泰山堪稱典型的斷塊山。
  • 在歷史上曾濃墨重彩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後人都去哪了?
    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 阿爾泰遊牧民族文化遺存
    阿爾泰遊牧民族文化遺存古代阿爾泰遊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西伯利亞地區,以中俄蒙交界的阿爾泰山而得名。
  • 世界上除了匈奴後裔運動會,還有一個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
    ZiyaGoekalp(1876-1924)寫過一首名詩《圖蘭》,把圖蘭稱為突厥人的家園。或許圖蘭有廣義和狹義的用法,狹義就是指突厥語族的人。廣義則包括阿爾泰語系和烏拉爾語系的民族的人。芬蘭語言學家兼民族主義者Matthias Alexander Castrén氏,1840年代他在西伯利亞進行了數年的語言學調查,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芬蘭語和烏拉爾諸語的聯繫,並將烏拉爾語系和阿爾泰語系合併為一個大家庭就是圖蘭,他認為芬蘭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阿爾泰山是芬蘭民族的起源地」。匈牙利人面對歐洲當時盛行泛斯拉夫主義和泛日耳曼主義,於是也提出了圖蘭主義。
  • 明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為什麼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仍未解除?
    而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匯融合的地方。唐朝開放的民族政策,將很多來自北方的「歸化」人口安置於幽、薊、雲、朔等邊州。這就使得很多胡人漢化,漢人胡化。形成了一種兼具農耕和遊牧特徵的新的生態與文明。但是因為唐朝對藩鎮問題失去管控,導致了著名「安史之亂」就是從「河北三鎮」開始的,其中範陽指的就是幽州。
  •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除了鮮卑、羌族還有哪些?
    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牧民長期無固定住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設備相當簡陋,經營非常粗放,基本處於靠天養草和靠天養蓄的落後狀態。遊牧民族是指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遊牧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呢?
  • 我國的遊牧民族分為兩部分,一半習慣於西遷,另一半更想入主中原
    可是,遊牧世界的歷史,常常由於其本身文字的缺失而消失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換句話說,遊牧世界歷史的重建,其實依賴於中原王朝的記載。1、我國的遊牧世界我國狹義上的遊牧世界,指的就是我國北方的大漠南北,東起大興安嶺,西接阿爾泰山,南抵陰山~長城,北至西伯利亞,大體上便是今天的內外蒙古。廣義上的遊牧世界,則包括我國的東北地區,也包括漁獵民族。
  • 北方草原曾產生很多遊牧民族,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堅持到今天?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大草原。這裡曾產生數十個強悍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等,不斷敲打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成功入主中原。古人有句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會強大一時,但最多幾十年就會陷入內亂和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
  • 東漢末年沒有遊牧民族入侵,唐朝之後的遊牧民族卻越來越難打了?
    所以每當遊牧民族想要侵犯漢朝的時候,他們都很難打敗漢朝,因為那個時候遊牧民族才第1次統一了北方的草原建立起一個帝國。相比於漢朝的封建文化,遊牧民族那個時候才進入奴隸制文明,而且他們也沒有冶煉技術,他們的武器十分的粗糙。所以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被40萬匈奴精銳騎兵圍困的時候,匈奴騎兵不僅無法打敗劉邦,反而自己還傷亡慘重。
  • 這裡是天堂草原 這裡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這裡是呼倫貝爾
    我想講的是,呼倫貝爾作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在中國歷史上所留下的印記。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這些遊牧民族的名字你是否耳熟能詳?他們都是在呼倫貝爾這個搖籃裡長大成人的,並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的青春時代。
  • 中國北方草原上,遊牧民族原來分為兩大族系,這次搞清了
    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遊牧民族,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名稱。漢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隋唐時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明朝又有滿族。是不是很亂?其實北方遊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