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為擺脫蘇我氏控制朝政立聖德太子
日本在中國秦漢以前,全國分為百餘個小國,部落族長一般稱為王。日本第一個女王卑彌呼即為倭奴闊女王,倭奴國國王稱王而不稱「天皇」,這可以後漢光武帝時,倭奴國王派使進貢,光武帝賜於金印「漢委奴國王」為證;後來倭奴國與狗奴國為爭奪地盤,進行了激烈的戰鬥,結果兩敗俱傷。卑彌呼女王死後,由卑彌呼的同族女子繼承王位,即日本第二個女王。由上所知,在推古天皇之前,日本並無正式女天皇,而只是女王而已,後來日本逐漸統一後,推古天皇,才真正稱得上日本的「第一位」女天皇。
推古天皇為日本第33代天皇。她生於公元553年,卒於公元628年3月15日。大和人。本名豐御食炊屋姬,諡號推古天皇。其父為欽明天皇,母為蘇我稻目,蘇我馬子的外甥女,崇俊天皇的妹妹。推古天皇因其母是蘇我稻目的女兒,故被蘇我氏推為敏達天皇的皇后。推古天皇於公元592年登基,時年38歲,在位36年。推古天皇在位時被稱為「飛鳥時代」,也稱為「推古時代」。早在推古天皇即位前,朝廷的鬥爭已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各種衝突也日趨激烈。敏達天皇即位後,物部氏和蘇我氏的鬥爭已進入爭奪朝廷控制權的較量。其鬥爭的核心問題是揚抑佛教和皇位繼承,其代表人物是物部守屋大連和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大臣。但由於蘇我氏始終掌握著朝廷的財政大權,又是皇室的外戚,所以處於有利的地位。物部氏自然不甘心失敗,還要竭盡全力一比高低。
「敏達天皇」不信佛法,而愛文史」,物部守屋得到天皇支持,燒掉了蘇我馬子建造的佛塔佛殿,扣押了僧尼。這時,國內瘡疥流行,天皇也感染了此病,只好同意蘇我馬子重新供佛。敏達天皇死後,「信佛法、尊神道」的用明天皇即位,蘇我馬子是天皇的親舅舅,佛教自然得到推崇。用明天皇也皈依了佛教。但用明天皇在位兩年便病死了,物部氏要立穴穗部皇子為皇,蘇我氏則要立豐御食炊屋姬為女皇。結果,穴穗部皇子和物部守屋都被蘇我馬子派兵圍殺,豐御食炊屋姬與馬子商議後,推戴泊瀨部皇子繼承了皇位,即為崇俊大皇。但是,蘇我馬子沒有料到,崇俊天皇對他的獨斷專行十分反感。一天,有人在朝廷獻上野豬,崇俊天皇指著野豬說:「什麼時候能殺掉我所討厭的人,就如同砍斷這頭野豬的脖頸一樣。」這話傳到蘇我馬子耳中,蘇我馬子便先下手為強,派東漢直駒殺掉崇俊天皇,然後又找藉口除掉了東漢直駒。於是蘇我馬子立敏達天皇的皇后,自己的外甥女豐御食炊屋姬為天皇,即為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是日本天皇譜系中的第一位女性天皇,她於公元592年登基時38歲。推古天皂政治賢明,不願讓蘇我氏玩弄朝政於掌上的局面再繼續下去,她於公元593年便立胞兄用明天皇的兒子廄戶豐聰耳皇子為太子,即為口本古代史上知名度甚高的聖德太子。聖德太子傳說出牛於馬廄,故名廄戶,出世即能言語,有聖人之智。他對佛教、儒教、道教及漢學都有造詣。立聖德阜子為太子的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避免與蘇我氏發生直接衝突,特意立廄戶皇子為攝政,朝中實權委其掌管,輔助天皇全面處理罔政。聖德太子初登政治舞臺時年僅19歲,但他自幼「博覽典箱,廣泛接觸過傳自中國、朝鮮的各種先進思想,故早就矢志藉助大陸的文明成果,推進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社會改革,解決王權與貴族分權勢力的矛盾。聖德太子在攝政期間,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一系列的政治、文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這是不容忽視的。
聖德太子曾有四位妻妾,其中有敏達、推古兩位天皇的女兒、孫女,還冇一位是蘇我馬子的女兒刀自古郎女。這不僅是蘇我馬子同意讓聖德太子攝政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太子企圖通過各種聯姻和利用親緣關係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種手段。當然,太子的改革離開了天皇與馬子的支持,改革也只能是一種空想。說起太子被稱為聖德,這裡還有一個傳說,據《日本書紀》記載,推古二十一年,太子出遊時,看到路旁躺著一位面黃肌瘦、飢餓難忍的流浪漢,太子問其姓名而不能回答,太子便親自端來飯菜給他吃,並脫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給他蓋上,請他好好安歇。第二天一大早,太子便打發人再前往探望。不料到了流浪漢身邊時,他已死在了路邊。太子聽說後,十分悲痛,傳令葬在當地。過了兒天之後,太子向隨從們說到:「那個流浪漢並不是凡人,一定是『真人』。」隨從們打開墳墓一看,果然屍骨已無,唯有疊好的衣服放在棺材上。太子取回衣服後,穿在身上和平常一樣。人們都說真是聖人才知道神仙的事啊!太子被稱為聖德,也許就由此而來吧!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