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越來越好,任何想吃的、愛吃的都可以隨時吃敞開吃。然而,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人也變「富態」了。
看看自己和周圍人,許多人都成了「棗核」、「蘋果」、「鴨梨」等等之類的體形,毫無美感可言,且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許多相關疾病也接踵而來。早在1997年,肥胖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了疾病,為了健康和美而瘦身勢在必行。
01
為什麼推薦低碳飲食?
其實,所有的減肥方法都是要將身體裡面儲存的脂肪物質轉移出去。
想要抑制肥胖,一方面需要降低身體的能量攝入,另一方面加速體內能量的代謝,這是最健康、最有效、最安全的辦法。通過飲食調節能量攝入量,讓身體不再過多攝入能量,是減脂大計的第一步。
推薦大家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簡稱低碳飲食。
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物裡的能量來源有三大部分: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這三部分裡面碳水化合物的日常攝入量又是最多的,平均佔到了總能量攝入的大約65%左右,所以控制碳水化合物在每天的飲食中的比例,就會很好的控制體重。
所謂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ow carbohydrate diet,LCD),是通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從而限制熱量攝入,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消耗,以替代原有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熱量的一種飲食結構。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可以避免更多的血糖生成,而身體需要消耗的能量直接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耗中獲得。隨著脂肪的消耗,可以看到腰圍、臀圍甚至全身脂肪較為明顯的減少趨勢,對於「蘋果」、「鴨梨」身材非常有效。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曾在2014年發表一項研究報告:對於減輕體重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言,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比限制脂肪攝入量更有效。
《時代周刊》也才能專門發表一篇封面文章《TIME: Eat Butter. Scientists Labeled Fat the Enemy. Why They Were Wrong.》。意思就是說脂肪並不是我們的敵人,科學家們都錯了。與其限制脂肪,不如限制糖(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低碳水飲食時,很多人一開始會有點不適應,因為習慣吃米麵了,一旦缺了就好像少點什麼似的,其實這只是我們頭腦中的慣性思維罷了。我們可以逐步降低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改變感覺上的變化,比如多吃蔬菜,大幅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並多喝水,以滿足膳食纖維吸水膨脹的特性,形成滿滿的飽腹感,減少對饅頭米飯的依賴。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注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的膳食攝入,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能量供給,又能重新找回失控的體形。
02
低碳水需要專業指導下進行
低碳水飲食因為行之有效而頗受歡迎。這種飲食方式,除了幫助減重,還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低碳水的飲食方式也是一種非均衡飲食方法,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低碳水1-2周內,由於碳水化合物被嚴格限制攝入,體內的糖原被完全消耗。可能會引起頭暈、虛弱無力。長期只吃極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食物中缺少膳食纖維對腸道的刺激,可能導致便秘。長期缺乏血糖供能還可能會使大腦記憶力減退甚至變笨。
總體來說,我們的身體是離不開碳水化合物的,它是新陳代謝主要的熱量來源。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就會迷茫了。碳水化合物使我們發胖,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吃,好矛盾啊。
其實呢,同樣是碳水化合物,有些會使你發胖,有些不會。這要看它們的GI值。
Glycemic Index(簡稱GI)叫做血糖生成指數,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GI值小於50時可以食用,大於70時減肥人群應謹慎食用或禁止食用。
GI值高的食物,血糖升高快,胰島素分泌也快,多,所以脂肪的儲存也多。這類食物往往比較精細,比如白米飯、麵包、糕點、麵條等,比較容易消化。
而GI值低的食物,血糖升高慢,胰島素分泌慢一些,消化時間更長一些,一邊消化一邊為身體提供熱量,所以脂肪儲存相對少一些,如各種水果、蔬菜、粗糧糙米等。
所以,我們腸道低碳飲食並不是完全摒棄碳水化合物,而且是選那些低GI的食物。拒絕精緻的米麵食品、美味糕心,選擇那些燕麥穀物等優質碳水,就可以讓你擁有勻稱完美的體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