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渝煦 雲南中醫
本公眾號由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雲南中醫」進行關注。
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同樣喝一杯冷飲,有的人喝了什麼事沒有,有的人一喝就容易拉肚子;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下,張三身體健康,李四卻隔三差五生病。其實,每個人的體質千差萬別,中醫裡將人體的體質主要分為9種,其中3種體質是「病毒」的最愛!
九種體質特徵
✪ 平和質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平素患病較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 氣虛質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溼邪。
✪ 陽虛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風、 寒、溼邪。
✪ 陰虛質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鼻微幹,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 痰溼質
總體特徵:痰溼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溼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消渴、中風、胸痺等病。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 溼熱質
總體特徵: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溼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對夏末秋初溼熱氣候,溼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 瘀血質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不耐受寒邪。
✪ 氣鬱質
總體特徵:氣機鬱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 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髒躁、梅核氣、及鬱證等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 特稟質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心理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
常見表現: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發病傾向適應能力:易患過敏性、遺傳性、胎傳性疾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體病相關
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和疾病有明顯的相關性,體質類型影響發病的傾向性。
體質與正氣密切相關,疾病的發生以正氣為主導,正氣的盛衰取決於體質的強弱。由於個體的體質差異,對各種病邪有不同的反應性和易感性,既病之後,其發病的傾向性也不同。
體質因素貫穿於疾病的整個過程中,是制約和 影響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基本要素。
不同體質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高危體質類型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什麼體質易感受外邪疫毒?
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
調體防病
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可調。體質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可變性,通過幹預調整其偏頗,體現體質可調性。
通過中醫體質辨識,可根據體質特徵辯體施治,辯體施護,從改善體質偏頗入手,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生活行為指導、養生保健指導、醫療幹預及養生和個性化的順勢健康管理服務,從而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化。
辨體調治,強調不僅要治人的「病」,更要重視治病了的「人」。有利於治病求本和未病先防。
✪ 氣虛質如何調體防病
調體原則:培補元氣,補氣健脾。補氣不忘理氣、補氣不忘養血。
飲食調養:小米、糯米、扁豆、紅薯、胡蘿蔔、雞蛋、豆腐、雞肉。
藥物調養:人參、大棗、黃芪、白朮、山藥。
✪ 陽虛質如何調體防病
調體原則:補腎溫陽,益火之源。佐以養陰,兼顧脾胃,溫陽不忘通陽、溫陽不忘利水。
飲食調養:可選性質溫熱的羊肉、牛肉、豬肚、刀豆、核桃、慄子、茴香等。補五臟,有補腎強壯的作用。在飲食習慣上,要特別注意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
運動調養:陽虛之體,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動則生陽。
居處調養:陽虛之體,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在冬季,應避寒就溫,在春夏季節,借自然界之陽氣培補陽氣,可做日光浴。不要貪涼。多與別人交談,多聽激揚、高亢、豪邁的音樂來進行日常調節。
藥物調養:常用中藥可選用鹿茸、海狗腎、冬蟲夏草、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菟絲子、沙苑子、懷牛膝、芡實、覆盆子、仙茅、仙靈脾、丁香等。如鹿茸,可以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能改善睡眠和飲食,緩解疲勞,降低血壓。
✪ 特稟質如何調體防病
調體原則:調和氣血。
飲食調養:飲食上多吃補腎的堅果,如核桃、花生、開心果、板慄、松子等。避免服食海鮮、香椿、羊肉、鴨肉等發物。
運動養生:生活中要加強身體鍛鍊,順應四時變化,以適寒溫。儘量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塵蟎、花粉、油漆等。
專家簡介
何渝煦
簡介: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擅長診治:運用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治未病思想對慢性疲勞症候群、脾胃功能失調、失眠等亞健康狀態以及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泌尿繫結石等腎臟疾病進行診治、中醫調養和健康管理。對中醫膏方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運用經驗。
原標題:《@這三類人,再不調理體質,病毒愛你愛不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