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子彈打光後,能不能撿敵人的槍繼續戰鬥?老兵:不怕死就去

2020-12-14 環球火力點

戰場上子彈打光了怎麼辦?在二戰時期,大多數主力槍械都是栓動或半自動步槍,這個問題還沒有那麼突出。但到了現代戰場上,如果遇到戰況激烈時,一梭子步槍子彈可能分分鐘就被打光了。而一般情況下,一名士兵單次行動攜帶的彈匣數量最多也就5~6個。那這樣看來,戰場上打光子彈的情況的確需要引起重視。因此有網友就提問了:如果子彈打光後,可以隨意拾取掉落在戰場上的武器,繼續投入戰鬥嗎?

在許多影視劇作品、槍戰遊戲中,撿槍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那麼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常見嗎?對此,參加過伊拉克戰爭的美國陸軍老兵羅納德·福克斯曾公開指出:可以撿,只要你不怕死。

原因之一:來自友方的火力。

在城市、叢林等遮蔽物較多的戰場上,視覺嚴重受限,很多有經驗的老兵都學會一種特殊技能——聽聲辨位。這個聲音,指的就是槍聲。只要槍聲一響,就能捕捉到敵人的方位,進而向槍響處發動空襲、炮擊。可以想像,某支單獨作戰的小隊一旦在戰場上拾取了敵方的武器用來交戰,很可能鬧出烏龍事件。

當然話說回來,一般在戰場上都配備有單兵電臺,友軍之間聯繫緊密,誤擊的情況還是很少會發生的。

原因二:負荷超重。

和遊戲中不同的是,在戰場上子彈耗盡後,即便短時間內得不到補給,你也不能隨意將自己的武器丟掉。這個時候,你如果繼續拾取敵人的武器,會導致負重超標。長途行軍中,這一點很可能是致命的。

原因三:用不慣。

即便是身體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如果不經過系統訓練,對任何武器都不可能做到「上手就能用」。在特種部隊中,學習使用外軍武器就成為一項必修課。

原因四:無槍可撿。

現代戰場上,若戰友犧牲後,如果沒能力帶走他的遺體,也要儘可能把他身上的武器、彈藥、私人物品全部帶走,謹防落入敵手。

實際上,在如今的戰場上,彈藥打光的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首先,全自動步槍的射速雖然很快,但想要保證足夠的射擊精度,並達到節約彈藥的目的,絕大多數情況都會採用點射。其次,每一支作戰小分隊,通常都會安排一名身強力壯的隊友,背負更多的彈藥以防不時之需。再次,現代戰爭的投送手段豐富多樣,運輸一些彈藥還是相對簡單的,即便陷入敵方的包圍圈,也能採用空投的方式進行定點補給。

所以說,排除某些極端情況,在戰場上很少會出現子彈耗盡的尷尬局面。至於拾取敵人的武器繼續戰鬥,更是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被子彈打中後能活多久?上過戰場的老兵:別再被電視劇忽悠了
    說到戰爭那肯定就不能少了子彈了,在戰場上士兵會用上很多發子彈。子彈對士兵打仗來說就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在電視劇中我們也看見過,士兵拿著槍要對敵人進行射擊,但是不幸的是這名士兵又被背後的敵人給打了一槍。
  • 在戰場上,能用隊友的遺體擋子彈嗎?97歲老兵的說法值得深思
    導語:在戰場上,能用隊友的遺體擋子彈嗎?97歲老兵的說法值得深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目前為止所爆發的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一場戰爭。有的人或許會有疑問,在戰場上,能用戰友的遺體擋子彈嗎?下面我們就通過一位抗戰老兵的事跡來告訴大家答案。這名老兵名叫賈善明,參軍的時候只有16歲。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我們有很多的熱血好男兒都不願意家園受此大難,因此紛紛參軍,將鬼子趕出我們的國家。當時的賈善明就是這麼一個熱血好男兒,他瞞著父母偷偷的來到了軍隊當中,為抗日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在真實的戰場上,中彈之後有何後果?被槍擊中後還能繼續戰鬥嗎?
    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在劇中中彈之後繼續站起來戰鬥,許多的國產電視都是這樣,即便是身中數彈,仍能夠與日軍正面對抗,甚至有些人都不受中彈影響。那麼,真正的戰場上,中彈之後有何後果?還能站起來繼續作戰嗎?視作品具有一定的誇大和藝術加工的特性,主角即便是中彈,也絲毫不影響他繼續戰鬥,其實這在現實中完全是不可能的。在真實的戰場上,士兵一旦被子彈擊中之後,基本上就失去了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立馬斃命。
  • 美國大兵戰場帶子彈比解放軍多?單兵攜子彈數量有啥講究?
    我們看戰爭題材的影視資料,有時會看到戰場上打得正嗨呢,槍裡子彈打光了。而也有一種情況就是槍裡的子彈仿佛永遠也打不完一樣。長大後我們知道了,電視裡都是騙人的,真正在戰場上持槍打仗,攜帶多少子彈那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絕不是永遠也打不完,或者上戰場就沒子彈了。
  • 現實中人被子彈擊中能活多久?戰場老兵:別被神劇忽悠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戰爭劇都非常的偏愛,小編同樣也是如此,每當有空餘的時間就會選一部精良的戰爭片追劇,既然是戰爭片自然會對戰場有著清晰的拍攝,而無論哪一部戰爭片都會出現中彈的劇情,但是中彈之後的劇情就非常的狗血了,依然能夠奮勇殺敵,甚至即便中彈幾十發仍然可以繼續戰爭,難道這些都是事實嗎?
  • 抗戰時,打死一名日軍原來需要這麼多子彈,難怪老兵痛罵抗戰神劇
    每當看到這樣劇情,筆者總是笑笑,這顯然是對抗戰先烈以及健在老兵的最大不敬。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很多老兵接受了記者採訪,其中不少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90歲老兵李文仲說:「中國士兵裝備比日軍差,八路軍士兵條件更加差,很多人沒有槍,得從日本鬼子手裡搶,搶到槍也沒用,沒有子彈啊……」新四軍老戰士孔城說:「一次我們集中數倍於日軍的兵力,攻打一處日軍據點,這裡面是後勤部隊。原本大家認為很快結束戰鬥,結果這幾百人的日軍,在遭到猛烈襲擊後,很快尋找隱蔽點,形成交叉火力掩護進行反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 有人初次上戰場就犧牲了,而有人卻能「百戰餘生」,經驗還是運氣
    上了戰場,除了自身的本事能保住命,有時候運氣真的很重要。現代戰爭不比拼武藝,大多都是一顆「花生米」的事,如果運氣差點,即使你是百戰老兵也得玩完。有人說,老兵就比新兵活得長久,這沒錯!從概率上看,一場低烈度的戰鬥打下來,老兵的傷亡率總比新兵低。這就是老兵們的戰場經驗,也可以說潛意識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沒經歷過戰爭洗禮的新兵蛋子難以企及的本領。而戰場上的經驗和潛意識的慣性操作都是保命的良藥!所以老兵的存活機率更大!
  • 93歲抗美援朝老兵崔洪濱親述70年前的烽火記憶: 一袋炒麵,堅守陣地...
    ,一個陣地能守10天20天,敵人每天上來你要打他下去。」趕赴朝鮮戰場後,崔洪濱很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我們先到了『三八線』附近,時刻守備著。」「敵人一上來就打,一個陣地能守10天20天,敵人每天上來你要打他下去。」崔洪濱前後共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四次戰役。在打第二次戰役的時候,崔洪濱一度與死神擦肩而過。「敵人跑到山頂上來,對著我掃射,就把我的背包給打上了。」
  • 現實中人被子彈打中後,究竟能活多久?老兵:別被抗日神劇騙了
    戰場上刀槍無眼,一個將領和小兵的存活率其實差不了太多,所以那位老亭長才會感慨說:「古戰場上常覆三軍」,實在是一種深刻的無奈。古戰場如此,熱兵器時代更甚,在現在戰爭中士兵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下一秒。01事實上,戰爭從來都沒有離我們遠去過。
  • 刺激戰場:沒用的東西別撿了,背包裡的物品決定你今晚能不能吃雞
    相信在玩刺激戰場的時候大家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背包容量總是不夠用,如果是一級二級背包的話小編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三級包,大家背包容量還不夠的話,那肯定是沒用的東西裝太多了!那麼背包裡都應該放哪些東西呢?
  • 上戰場能用戰友的屍體擋子彈嗎?如果這麼做,後果有多嚴重!
    上戰場能用戰友的屍體擋子彈嗎?如果這麼做,後果有多嚴重!雖然在戰場上用來阻擋子彈的裝備有很多種,比如防彈衣、頭盔等,但沒有哪個士兵會真的穿著防彈衣用身體去對抗子彈。當敵人的子彈射來的時候,幾乎所有士兵的第一反應都是躲避或者是掩護。那麼此時,是否能用同伴的身體擋住子彈呢?多年戰爭的老兵告訴你,這樣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大家都知道,子彈之所以能殺人,主要和兩個效應有關,一個是阻止效應,一個是空洞效應。阻止效應是指子彈擊中人體時的衝擊力。
  • 現實裡人中彈後還能活多久?老兵冷笑一句:別再被影視劇忽悠了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抗日戰爭是他們永遠無法忘懷的一段經歷,所以每當抗戰片播出後,他們就會成為忠實的劇迷。當我們在看抗戰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一個士兵身中數槍,但是他一直沒有倒地,反而愈戰愈勇,最後帶領著軍隊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 戰場上,鋼盔完全擋不住子彈,為啥各國士兵打仗的時候還要戴
    熱兵器登上戰場之後,盔甲也沒啥用了。二戰的時候,美國大兵裝備齊全,頭上戴著一個套著漁網的鋼盔。可不要小看這個頭盔,據不完全統計,美軍裝備了頭盔之後,至少救了7萬人的性命。但是,在很多神劇中,我國的神槍手直接一槍擊斃戴著鋼盔的日軍。有頭盔還能爆頭?這靠譜嗎?這個還挺靠譜。因為在戰場上,鋼盔完全擋不住子彈。什麼?
  • 「我沒有上戰場,但我去朝鮮戰場上修飛機場了……」
    曾在朝鮮修過機場的抗美援朝老兵崔俊說:「年輕時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參加工作後是一絲不苟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今上了歲數,則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對於91歲的崔俊來說,曾經的烽火歲月讓他更加懂得「沒有國哪有家」的道理。
  • 為了愛情放棄團長職務去農場的神槍手,曾二次戰鬥射殺敵人202人
    他在心裡默念老兵傳授的射擊要領,沉著扣動扳機,由於過人的臂力以及沉穩的心境,他開第一槍就打中了靶子,接著第二槍又打了個四環。這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讓他興奮不已,排長和老兵們也給予他鼓勵。從此,魏來國對射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利用戰鬥間隙刻苦練習。魏來國是一個幹什麼事都較真的人,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較真。」
  • 拳打毛瑟98,腳踢三八大蓋,什麼槍這麼牛?
    但實話實說,在二戰戰場上,98k輸給了M1加蘭德,小日本的三八大蓋,更是手下敗將。它使用導氣結構,利用火藥氣體推動槍機,完成開鎖、拋殼和上彈。射速高達到40~50發/分,普通士兵也能在一分鐘裡打出30發子彈。你啥也不用管,只須瞄準敵人,不斷扣動扳機就行了,啪啪啪啪~~,直到「叮~」聲響起。換彈夾,繼續走起!8發漏夾裝彈速度很快,缺點是彈容量還是少了點,另外中途不能裝填。
  • 逼死狼牙山五壯士的日本老兵,特意來中國謝罪?
    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枝,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其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 李家角和任角村戰鬥(十三)最後的突圍和肉搏戰
    那是因為經過了八個多小時的苦戰,我軍的子彈打光了!這時候我們也沒有一味等死,更沒有如某些活絡部隊一樣,屈辱地放下武器投降,我們仍然在盡一切可能抵抗!我軍英勇的戰士們,除了拿起大刀和紅纓槍,甚至是石頭磚塊抵抗以外,我們還有戰士冒著生危險,爬到開闊地的敵人屍體上,想解下日軍的子彈袋來用。
  • 抗戰老兵:一生難忘犧牲戰友和慘烈戰場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
    回憶戰場,在廣州番禺的家中,97歲的梁漢周感嘆說:「日本人的武器先進,我們的裝備落後,很難打,太慘烈了。」  第一次上戰場,梁漢周和機槍手、班長爬上一個山頭,站起來偵察敵情的班長立刻被對面山頭上的日軍用機槍打死。他試著把班長手裡的槍和彈藥拿下來,「可怎麼拉也拉不開,班長的右手死死地握著槍。」他說。激戰中,他對著機槍手大喊,但沒有回應,一看,機槍手也已倒下。
  • 新時代,跟著統帥的腳步一起重溫松骨峰戰鬥
    在志願軍英勇頑強的阻擊下,西線聯合國軍的南逃之敵與北上援敵雖只相隔1千米,彼此都能望見對方的軍旗,卻始終跨不過三所裡、龍源裡和松骨峰,最終被我志願軍分割殲滅。1950年11月30日拂曉,松骨峰戰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的。堅守松骨峰的志願軍某軍第335團1營3連的勇士們,憑藉數量不多的迫擊炮與機槍,以及手中的步槍和刺刀,打退了敵人一輪又一輪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