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被列入「黑名單」的461名韓國文化、藝術界人士9日集體向首爾地方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訴訟,訴訟對象正是韓國政府、總統樸槿惠及其親信,起訴目的是向主導制定「黑名單」的政府及個人追究法律責任。韓國《中央日報》9日說,「為了民主社會律師聯合」當天舉行記者會稱,不少藝術家被列入「黑名單」,其人格、私生活等基本權利被侵害。
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早前向媒體公開一份涉及9473人的「黑名單」文件。名單上文化、藝術界人士要麼參與敦促政府廢除「世越」號試行令籤名活動,要麼支持在野黨推選的總統候選人。名單曝光後,引起極大震動,文化、藝術界人士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國會給出說法,他們懷疑政府、執政黨就是「幕後黑手」,目的是幹預、操縱文化藝術活動。今年2月7日,「親信門」獨立檢察組經查認為樸槿惠政府在文藝界制定「黑名單」打壓異己確屬事實,逮捕並起訴涉嫌下令並主持制定「黑名單」的前總統府秘書室長金淇春、前體育文化觀光部長官趙允璇。
報導說,本次原告461人中,有的因「黑名單」遭到審查,有的因列入名單被有意排除在政府支援文化項目之外。代理律師金俊鉉表示,製作「黑名單」本身就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是一種犯罪行為,此次提起集體訴訟的目的是為今後政府和公共機構不再進行類似非法搜集民間信息的行為。參加集體訴訟者每人求償100萬韓元(約合6000元人民幣)。
韓國《國民日報》9日說,此次被集體訴訟的對象除了樸槿惠等人,還有文化藝術委員會、電影振興委員會和文化產業振興院等半官方機構。
此外,原定9日進行的獨檢組對樸槿惠的面對面調查最終無果而終,為此青瓦臺和獨檢組互相指責。韓聯社說,就樸槿惠方面以獨檢組洩露調查信息為由推遲當面調查日期,獨檢組發言人李圭喆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強烈不滿,批評樸槿惠單方面通報推遲調查日期。李圭喆強調,《獨檢法》第12條規定可以公開調查日期,但獨檢組尊重總統方面的意見,並未向媒體公開或洩露信息。
而青瓦臺一名負責人9日辯解說,青瓦臺並不抵制面對面調查,雙方將繼續就此進行協調。分析認為,樸槿惠今後會找各種理由繼續拒絕接受面對面司法調查。韓國《東亞日報》9日說,樸槿惠方面的反擊如今越來越露骨,他們以媒體報導調查樸槿惠的日期為由拒絕調查。雖然韓國憲法第84條規定,總統除發生內亂或外患罪外在職期間可以不接受刑事訴訟,但樸槿惠上月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願意接受調查」。樸槿惠拒絕檢方和憲法法院的出庭要求後,再拒絕出庭要求,這很不正常。
韓國《亞洲經濟》9日稱,前憲法法院院長樸漢徹今年初卸任後,樸槿惠彈劾案目前由8名法官負責審理,而代行院長職權的法官李貞美3月中旬將卸任,屆時彈劾案由7名法官審判,如其中兩名以上(包括兩名)法官反對,彈劾案將被駁回。如果憲法法院在3月13日之後做出判決,彈劾案被駁回的可能性將增大,判決的公正性也將受影響。8日,共同民主黨黨首秋美愛、國民之黨黨首樸智元、正義黨黨首沈相奵在國會舉行會晤,集體發聲,要求憲法法院加快彈劾案審判速度。在野三黨還要求代總統黃教安延長調查期限,允許獨檢組進入青瓦臺搜查。執政黨自由韓國黨(原新國家黨)則表示,在野黨的有關言論是「政治煽動」,在野黨催促憲法法院審判的言行將影響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