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阿里的新動物成員總算揭開了面紗——犀牛智造,官方宣布它是公司第一個「新製造」服務平臺,由天貓和淘寶首席總裁蔣凡親自掛帥。此外,阿里的新製造樣板。
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市宣布建成投產。據官網介紹,阿里最先對服裝業開展了新製造的探索。犀牛智造是一個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智能化製造服務平臺,涉及到雲計算技術,IoT,人工智慧技術技術,其精英團隊80%是技術工程師。
三年前,馬雲就構想出了新製造的能力,「從五分鐘生產製造2000件同一商品,到五分鐘生產製造2000件不一樣商品」,智能化、人性化、按需定製是新製造的三大規範。
犀牛智造廠便是阿里新製造的樣版:根據物聯網技術的合理布局,每一塊面料都是有自身的標誌;生產流水線也可以獨立運作;創新蛛網式起吊,全自動分辨生產流水線忙碌水平,整體規劃線路到較空的部位;優化算法得出面料使用率最大的裁剪計劃方案。據了解,與其他生產廠家對比,「犀牛智造」能夠將供貨時間減少75%,庫存量降低30%,需水量甚至可降低50%。犀牛工廠高度智能化,能接納大量人性化、微型化的訂單信息,同時也可以維持高效率和低成本。
阿里系的「新製造」發展戰略緊隨內部循環系統的腳步,協助中小型製造業轉型發展,並進一步與顧客需求相連接,與近期的1688與淘寶特價版全面打通,需求端與供給端信息內容配對,協議全透明且按需生產製造直接送貨,有益於減少供應鏈管理的庫存量,減輕中低檔製造業盲目跟風擴大的庫存量消化吸收壓力。
對服裝製造業等勞動密集領域來講,生產能力向人工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遷移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而「小批量生產訂製,迅速供貨」的生產模式能夠打造出高附加值,是中國服裝製造業的發展前景。
和服裝行業不一樣的是,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犀牛智造最先要處理的應該是實用性問題,要覆蓋大量的工廠,同時也可以相互擴展阿里雲的業務。阿里做工廠,優點並不是對服裝領域的深層次探索,而在以需求為導向性的供給端,藉助阿里的電子商務平臺,能夠從顧客的需求中找到機會,影響全產業鏈的生產能力,這也是阿里改造供給端的底氣所在。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