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僅僅是為了將貧窮的阿拉伯農民驅離土地

2020-12-21 無名狂客

巴勒斯坦發生的事情開始在更遠的地方產生迴響。奧斯曼帝國拿撒勒市市長舒凱裡·阿薩利(Shukri al-Asali)公開反對貝魯特的土地缺席所有者伊萊亞斯·瑟索克(Elias Sursuq)把阿富拉(al-Fuleh)的土地賣給猶太民族基金會(Jewish National Fund)。那片土地位於海法和傑寧(Jenin)之間,是豐饒的伊茨雷埃勒山谷(Marj Ibn Amr valley)的一部分。而猶太民族基金會是1901年巴塞爾舉行的第五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上在赫茨爾的支持下成立的。阿薩利聲稱,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僅僅是為了將貧窮的阿拉伯農民驅離土地,建立他們自己的政府」。

在一封呈給伊斯坦堡的蘇丹的請願書中,購地者被稱為Zionist(猶太復國主義者)——這是這個術語在該語境中最早的記錄之一。1911年秋,這件事在奧斯曼帝國的議會中引起的激烈爭論被阿拉伯媒體廣泛報導。阿薩利拒絕執行驅逐令,但阿拉伯農民還是被趕走了,這為猶太定居點馬哈維亞(Merhavia)的建設鋪平了道路。土地轉讓是合法的,但它剝奪了佃農的生計——這是猶太人購地過程中令人恐懼的新事實。猶太復國主義者掌控土地的核心目的更是昭然若揭。

海法的伊萊亞斯·奧爾巴克(Elias Auerbach)博士在他1911年以英德雙語出版的猶太復國主義文選中寫道:「關於巴勒斯坦,有一些簡單的事實,儘管這些事實很明顯,但它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為共識。第一個事實是,巴勒斯坦不是無人之地。第二個事實是,這片土地的特徵,來自其人口中佔主導地位者……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的土地,要使它成為猶太人的土地,猶太人必須成為主要人口。」該書的部分內容被翻譯為阿拉伯語刊登在《巴勒斯坦報》上。

1913年6月,該報發起了一項運動,反對將貝特謝安(Beisan)的國有土地出售給猶太人,當地領導人還向蘇丹和貝魯特的瓦利(vali,總督)發送了電報。[84] 阿拉伯人注意到了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言行不一。1914年,時任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秘書長的納胡姆·索科洛夫告訴開羅的《莫卡塔姆》(al-Muqattam)日報,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不是作為外國殖民者,而是作為「重歸」故裡的人,並表達了與阿拉伯人拉近距離的願望。

然而,主張奧斯曼帝國各省自治的新政黨地方分權黨(Decentralization Party)領導人哈基·貝伊·阿茲姆(Haqqi Bey al-Azm)心存疑慮。他對此回應道: 恰恰相反……猶太人在語言、學校、商業、習俗以及整個經濟生活中完全將他們自己排除在阿拉伯人之外。他們還以同樣的方式與本土的政府隔絕,儘管還在享受它的保護,因此當地人認為他們是外來者。這也是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對猶太移民感到不滿的原因。猶太復國主義者不僅沒被這些嚇住,還堅持強調猶太人擴張給阿拉伯人帶來的好處,特別是在向外國聽眾發表演講的時候。

一名經濟學家宣稱:「我們定居點的數量越多,面積越大,能從中找到報酬可觀的工作的阿拉伯勞動者就越多。」但阿拉伯人的擔憂加劇了,因為他們的鄰居顯然在想方設法避開他們,而不是給他們提供工作。另外,猶太復國主義者呼籲以猶太勞工取代阿拉伯勞工,哪怕僱主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在1904年的第二次阿里亞[87](字面意思為「上升」或「移民潮」)開始後,這種論調更是甚囂塵上。這一撥抵達的猶太人裡,包括了經歷過大屠殺的俄國社會主義運動成員。出生在波蘭普翁斯克(Plonsk)的大衛·格林(David Gruen)便是其中之一,他後來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希伯來化的本-古裡安(Ben-Gurion)。

1906年,19歲的格林到達雅法,前往「定居點之母」——佩塔提克瓦。後來,他對在第一次阿里亞中建立的「老」定居點的生活表示失望,並寫道:「第一批定居者紛紛成了掮客和掌柜,他們利用自己同胞的希望做生意,靠出賣同族的年輕人來換取微薄的利潤。他們把被驅逐的偶像引入民族復興的聖殿,讓異族的工作褻瀆了家園。」「異族的工作」是指阿拉伯人的勞動。

本-古裡安日後想必會歡迎阿拉伯人的「仇恨」,因為它將迫使猶太農場主招收更加昂貴的猶太工人,推動猶太復國主義的願望實現。1910年,第一個合作社定居點代加尼亞(Degania)在約旦河匯入太巴列湖(加利利海)處的烏姆朱尼(Umm Juni)村建立。

相關焦點

  • 猶太人為什麼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建國?
    以色列在這塊名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國家,而巴勒斯坦人也聲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有關巴以衝突的是是非非,很難一言兩語道明白。小文只聚焦一個問題:為什麼猶太人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建國?01、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的前史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在《聖經·舊約》中,迦南意為「應許之地」。猶太人的祖先,是閃米特族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公元前20世紀前後,他們來到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 以色列佔了巴勒斯坦土地,為何近年來周邊國家不願幫巴勒斯坦了
    在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率先定居,成為這個地區最早的居民。到了公元13世紀,希伯來人來到了這裡,並在這裡先後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和以色列王國。此後這裡又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羅馬人統治,猶太人在進行了三次起義之後,全部離開了巴勒斯坦地區,開始了他們千年的漂泊生活。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巴勒斯坦國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之一,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分子。以色列作為二戰後才建立的國家,而且是猶太人的國度,可它為什麼能夠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從巴勒斯坦地區分走一份呢?歐洲和美洲的猶太人藉此,開始將大量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猶太人終於可以回到故鄉,這大大激勵了猶太人開展復國運動。 四十年代猶太人在歐洲被大屠殺,致使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區的活動空前絕後。這引起了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反對,不過當全世界的猶太人幾乎都聚集在巴勒斯坦後,復國運動似乎水到渠成。
  • 被滅千年的猶太人怎麼突然跑到巴勒斯坦去建國了
    耶路撒冷根據聖經《舊約》記載,公元前14世紀末,大概是咱們商朝那會兒,先知摩西帶著猶太人出走埃及,在「裸男」大衛的帶領下,來到了耶路撒冷這個地方,然後在山上修了座聖殿,被稱為第一聖殿,那個山就叫聖殿山,在今天就是一堆石頭。
  • 猶太人復國,英美為其提供3塊地方,為何他們偏偏選定巴勒斯坦?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事宜被英國提交至聯合國處理,此舉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然而因為政治需要,該事宜最終得到了以美英為代表的多數國家贊成。 因為信仰、文化和歷史的原因,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一同向以色列宣戰,於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此戰歷經15個月,最終以色列獲勝,大量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 第一次中東戰爭激發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以及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此後的半個世紀,中東爆發了多次戰爭,但戰爭打得越厲害,猶太人的軍事力量發展越好。
  • 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他們誰才是巴勒斯坦地區真正的原主人?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上已經爭鬥了很久很久,他們不僅用嘴,還用拳頭、用武器大動幹戈。 他們爭鬥的焦點只有一個:到底誰才應該是巴勒斯坦這片土地的主人?
  • 猶太人有很多選擇的建國之地,為什麼最終選在了巴勒斯坦?
    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一、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是英國人的殖民地,這裡離猶太人的「應許之地」巴勒斯坦非常近,而且西奈半島面積6萬多平方公裡,足夠猶太人建國之用。但是猶太復國主義精英考察之後認為,西奈半島雖然面積大,但是主要是沙漠,水源嚴重缺乏,沒有水源國家就不能發展,雖然英國人曾考慮將尼羅河水引過來,但是這也只是個許諾罷了,實現起來遙遙無期。
  • 為了對付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把加沙變成了監獄
    聯合國給猶太人分的比自己多,這就讓整個阿拉伯世界不樂意了,心想這地方以前都是我們的,現在一大半被猶太人拿走了,這個完全不能忍啊。但是聯合國畢竟也是按照人口的實際分布來劃分的,那些外來的猶太人怎麼就把一半的土地搞到手了呢?其實猶太人的手段還算是合理合法的,因為他們是買來的。
  • 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馬
    在巴勒斯坦,有不少人在繁育、訓練阿拉伯馬,有些是為了參加選美比賽(Halter Show或In Hand Horse Show),有些則是為了比拼速度賽(與國內馬業的落後局面不同,除了純血馬速度賽外,阿拉伯馬專項平地速度賽已在歐美、澳洲、中東等地開展多年,有很多人專門繁育、訓練參加速度賽的阿拉伯馬——譯者),還有很多僅僅是因為個人愛好而被精心照顧著。
  • 猶太人有四個區域可供建國,為何選擇了巴勒斯坦?
    二戰結束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空前高漲,並且得到了一些大國的支持,使得猶太人復國有了可能。但是早在公元1世紀,猶太王國就已經徹底滅亡,到二戰結束,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兩千年,這些猶太人要去哪裡復國呢?其實原本有四個熱門的建國地點,可以供猶太人選擇。第一個,巴勒斯坦地區。這塊土地位於地中海東岸,面積2.7萬平方公裡,屬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戰略意義極其重要。
  • 【阿拉伯馬專欄】巴勒斯坦人和他們的阿拉伯馬
    在巴勒斯坦,有不少人在繁育、訓練阿拉伯馬,有些是為了參加選美比賽(Halter Show或In Hand Horse Show),有些則是為了比拼速度賽(與國內馬業的落後局面不同,除了純血馬速度賽外,阿拉伯馬專項平地速度賽已在歐美、澳洲、中東等地開展多年,有很多人專門繁育、訓練參加速度賽的阿拉伯馬——譯者),還有很多僅僅是因為個人愛好而被精心照顧著。
  • 猶太人曾有機會在東北建國,為何最終卻在巴勒斯坦紮根,原來如此
    但多數人對於猶太族的認知和了解幾乎都來源於世界第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希特勒認為最至高無上的血統,日耳曼人才是最為珍貴的,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血液是低俗的,因此將猶太民族趕盡殺絕。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六百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黨手中。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猶太人也終於迎來了新生。但他們的民族受到重創。一時之間想重新站起來,難度也極大,猶太族迫切希望能找到一處遮風擋雨之地,建立自己的政權。
  • 猶太人立國之戰,以色列實際控制土地增加了多少?
    英國將巴以地區劃分為六大塊,自留地主要是三塊:A區、C區、D區。A區(太巴列湖區),包括胡拉谷地、約旦河、太巴列湖。太巴列湖面積170平方公裡,是方圓幾百公裡最大的淡水湖,太巴列湖區也是巴以地區生態最好的地方。太巴列湖區輻射範圍非常廣,在缺水的阿拉伯地區,英國人首先考慮的是水資源。
  • 巴勒斯坦曾經提出加入以色列,以色列為何拒絕了?
    在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開始著重發展經濟,為了防止戰爭的再次爆發聯合成立了聯合國,再加上各國之間保持的相對克制,世界基本趨於和平,但是仍然還有一些地區和國家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其中,中東是戰爭爆發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因為巴以之間的矛盾一直無法妥善的解決,導致以色列以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敵
  • 猶太人曾有機會在中國東北建國,為何最終卻在巴勒斯坦紮根,原來如此
    但多數人對於猶太族的認知和了解幾乎都來源於世界第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希特勒認為最至高無上的血統,日耳曼人才是最為珍貴的,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血液是低俗的,因此將猶太民族趕盡殺絕。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六百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黨手中。 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猶太人也終於迎來了新生。但他們的民族受到重創。
  • 猶太人為何無法同化阿拉伯半島,穆斯林軍隊所向披靡的秘密是什麼
    今天的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世界的中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這裡差點被猶太教所佔領。那麼問題來了,有著超高智商和超強文化的猶太人為何被後起的伊斯蘭教趕了出去呢?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地緣上是近鄰,在血緣上是近親,在宗教上又是傳承關係。
  • 一拾二閱|解讀世間離耶穌最近的地方,猶太人為何執迷不悟?
    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樞紐,對於國家政治、霸權領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公元前1200年猶太、阿拉伯、英國、埃及等的種族、領土問題紛爭不斷,直到英國統治結束,猶太人依然在爭取自己應有的生存權利,用他們的智慧和鮮血,以少數人對多數人,以弱勢對強勢,捍衛自己的領土
  • 明明有好幾處選擇,為什麼猶太人都不要,執意要在巴勒斯坦建國
    這部小說首次提出了通過移民來使猶太人獲得民族解放的理念,受到了全世界猶太人的熱烈追捧。西奧多·赫茨爾後來也被人們稱作「以色列國父」。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很快吸引了美國的注意。為了更好地利用猶太人這股能量,美國決定為猶太人復國出一份力。位處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面積有67萬平方公裡。儘管在幾十年前這塊地區剛剛被阿根廷佔領,但美國依然認為這是一塊無主之地。
  • 以色列與阿聯建交 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
    阿以兩國將在未來數周籤署協議,涉及投資、旅遊、直航、安全、互設使館等。根據美國白宮的報告,以色列將暫停對美國「中東和平新計劃」中提及的區域「實施主權」,將集中精力拓展與其他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加爾賈什也表示,以色列承諾凍結吞併巴勒斯坦土地是一個重要外交成就。阿聯呼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恢復直接談判。
  • 美國將支持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領土,中東會怎樣?
    為了控制中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就準備在阿拉伯國家打入一個釘子,制衡阿拉伯人!這個「釘子」就是——猶太人!英國人根據《聖經》中猶太復國的故事,把猶太人攆到了迦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