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地卻有過一段令人痛心的歷史

2020-12-11 歷史戰爭

中華文明延綿數千年未曾斷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包容性。在人類的歷史長河當中,誕生出許多世界性的偉大文明,而中華文明在當中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體量最大的,然而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幾經磨難,最終卻脫穎而出,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絕的文明,憑藉的就是它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特性。比如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而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是外來宗教,它們以強大的力量來到中國,影響了中國,卻也被中國改變,而其中最好的代表是佛教。關於這一點,錢穆先生在《東西文化之再探討》中寫道:「中國人虛心接受,抑且發揚光大,使流布中國之佛教哲理繼續精深化,而有青出於藍之譽,經歷600多年,到初唐盛時,印度佛教哲理完全中國化,消融和會與中國傳統文化之內,體現了中國人驚人的虛心了解與深細調和之偉大能力」。

歷史證明,尊重文化,文化也會給予反饋。中華文明對待佛教以開放包容的態度,並藉此創造出古代精彩燦爛的佛教文化,比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古代佛教文化結合中華文化所產生的文化結晶,它是先人留給後人的寶貴的文化財產。只是遺憾的是,在發現這份文化遺產的過程當中,發生了太多讓中國人感到痛心與遺憾的事情。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中記載:「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又因後世當中「漠」與「莫」相同,因此世人稱為「莫高窟」。由於在古代時的許多朝代當中佛教都非常盛行,甚至受到皇帝崇拜,因此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都曾出資對莫高窟進行修繕和增添,直到宋元時期,由於佛教地位的下降,莫高窟也逐漸衰落,被歷史所掩蓋。

清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二十世紀的元年,一位道士誤打誤撞打開了一座石窟,在裡面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莫高窟藏經洞。

發現莫高窟藏經洞的是一位叫做王圓籙的道士,他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道士,入道修行更多是為了在亂世當中尋口飯吃。當王圓籙偶然間打開一座石窟時,眼前的景象讓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復,他在裡面發現了大量洞窟,洞窟的牆壁上有許多精妙絕倫的壁畫和佛像,不過王圓籙是一位道士,對這些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只知道自己可能是找到一處古代的佛教聖地。為了將洞窟的一部分改為道觀,王圓籙對莫高窟進行了清掃,而就是在清掃的過程當中,王圓籙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藏經洞裡是數不盡的文物,裡面存有五萬多卷古代書卷,不僅包括佛經,還有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獻。即使王圓籙文化程度不高,他也知道自己面前這些文物的重要性,因此他連忙找到當地鄉紳,達成統一意見,將此事上報,並且保護好這些書卷壁畫。

然而殘酷的是,當時的清政府已經腐敗至極,中央應對各種問題已經精疲力盡,對於遠方的一處文化發現根本無暇他顧,而地方的官員愚蠢黑暗,不僅不重視莫高窟,還將艱難批下來的保護經費盡數剋扣貪汙。在這種情況下,王圓籙進行了努力,籌集經費對莫高窟進行簡單的修繕和保護。只是王圓籙終究只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道士,面對蜂擁而至的貪婪者,王圓籙迷失了。據《莫高窟史話》載,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日本人奧登堡各花數百兩白銀就從王圓籙手中竊取上萬件珍貴的莫高窟文物,從莫高窟中發現的珍品很大一部分通過王圓籙之手流失到海外,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王圓籙是一位可悲的人物,他是一位愚昧但不壞的人,但他卻背負著整個時代的可悲,餘秋雨就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評價王圓籙說道:「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瀉,但是……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齣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丑。」

可是傷害莫高窟的又何止王圓籙,在1921年,白俄一支殘軍被押往甘肅敦煌,當地政府竟然以保護安全為由將他們關押在莫高窟當中,而且並未對他們的行為有所約束。在莫高窟當中,這些野蠻的白俄士兵對莫高窟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破壞,他們將門窗當成柴火,對泥塑蹂躪摧殘,在莫高窟裡的絕世珍寶上留下了難以抹除的恥辱印跡。

而現在,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和進步,人民和政府終於意識到莫高窟的偉大和重要,並對它進行保護。在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代政府對敦煌莫高窟高度重視,並與國外敦煌莫高窟研究單位聯合對它進行保護,同時努力的使流失海外的敦煌莫高窟珍品回到祖國。

敦煌莫高窟擁有無法估量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它踏過歷史長河,向人們訴說著西域各民族國家的交流,那些精妙絕倫的壁畫,見證著古代佛教文化的興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創造性。中華文明是偉大的,然而敦煌莫高窟的發現歷程,飽含血與淚,它向我們訴說著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而我們作為後人所應該做的,就是記住這段歷史,保護好人類史上的奇蹟——敦煌莫高窟。

參考資料:

《東西文化之再探討》 錢穆

《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

《莫高窟史話》

《文化苦旅》餘秋雨

《莫高窟: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見證佛教的榮光與世界文化遺產
    有人認為敦煌莫高窟非凡的藝術就是大乘佛教所描繪的淨土世界的一部分。歷史上莫高窟所在的敦煌是文化、傳統與商品交流的城鎮,包括絲綢、金銀珠寶和語言的交流。受佛教教義的薰陶,該遺址成為了和平、和諧、容忍與敬仰的典範,莫高窟的中國佛教藝術極大地豐富了燦爛的佛教及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 敦煌莫高窟,你所不了解的一段悲慘歷史內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俗稱為「千佛洞」。它的歷史可追述至前秦時期,歷經一千多年的興建,兩千年的歷史傳承。使得莫高窟成為世界上所存在的規模最為宏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 敦煌莫高窟的世界文化藝術價值
    史書記載,在公元284年,有號稱「敦煌菩薩」的竺法護等高僧在敦煌首次翻譯佛經,這也是敦煌教授佛教的時間。位於敦煌東南鳴沙山東的莫高窟,在1700多米的長斷崖上,迄今保存了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2000多身彩塑。張大千1941年到1943年到敦煌去,別人問他到敦煌去幹什麼,他說宋代的我都看過,我要到敦煌去看六朝和隋唐的壁畫。
  • 莫高窟:敦煌的茫茫戈壁上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代表!
    文/高登權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的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現存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文化。我們知道,敦煌的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和山西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莫高窟,名字的含義為沙漠的高處,是僧侶修行和居住的場所。敦煌的悠久歷史,與莫高窟的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繫。莫高窟的1000多個人物畫像,為敦煌歷史的解讀提供了不少的依據。
  • 敦煌石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敦煌石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3窟 元 金剛力士    被人們尊稱為"敦煌守護神"的常書鴻,二十年代是法國巴黎頗有名氣的畫家,一次在巴黎街頭看到敦煌畫冊激動不已,於是一九四二年回國並任敦煌研究院首任所長,為保護敦煌石窟藝術奉獻了畢生精力
  • 走進敦煌莫高窟,看石窟藝術背後的歷史故事
    轉到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層的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漢代,此地是轄六縣的敦煌郡。東漢人應劭稱:「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一「繁盛大地」以其擁有的舉世無雙的石窟藝術、藏經文物而成為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 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佛教藝術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開始鑿洞的時間是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其具有的藝術特色是將建築、繪畫和雕刻藝術融於一體的綜合藝術還吸收和加入了西域及外來的藝術手法。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莫高窟通俗的被叫為千佛洞,它是在敦煌城東南25千米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開鑿的,它整體長度大概是1600米,一共有上下5層,最高地方可能是50米。根據唐代碑文的記載,莫高窟開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唐朝時期大力擴建它,到武則天時期的時候,已經一共修建了1000多佛龕,所以它當時又被叫做 「千佛洞」。
  •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敦煌西南西千佛洞的十九個洞窟和安西萬佛峽的二十九個洞窟,都是莫高窟藝術的分支。
  •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在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儘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這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 印度有個佛教石窟,比敦煌莫高窟還古老,大多數中國遊客卻不知道
    就算沒有去過莫高窟參觀旅遊,也肯定聽說過敦煌莫高窟的大名,是我國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遺蹟之一。可實際上,在印度中部,竟然還有一個比莫高窟還要古老的佛教石窟遺蹟,大多數中國遊客卻並不知道。「阿旃陀石窟」現存29個洞窟,每一個洞窟內都有大量珍貴的佛教壁畫與佛像造像,令人震撼,就連我們大家熟悉的唐僧玄奘
  • 絲綢之路的明珠,佛教藝術的寶庫,莫高窟的美景舉世無雙
    提到莫高窟大家應該不陌生,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課本上,我們都經常可以看到莫高窟的身影。莫高窟的景色絕無僅有,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莫高窟的美。佛教石窟藝術並非中國獨有,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卻譜寫著整個佛教藝術術史上最壯闊輝煌的一頁。
  • 洛杉磯籌備敦煌莫高窟展覽 述說佛教中國化歷史
    洛杉磯籌備敦煌莫高窟展覽 述說佛教中國化歷史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回到日本後,他開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募集資金,還通過民間捐款的形式募集資金,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得以成立。平山鬱夫常常率領學生到敦煌觀摩學習敦煌藝術,並要求學習東洋繪畫的學生必須去敦煌學習過才能畢業。
  • 敦煌藝術展開講 聽"敦煌的女兒"講莫高窟及其文化價值
    1998年,她成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期間致力於敦煌文物保護數十載,守護國寶半個世紀,直到滿頭白髮,因此被譽為「敦煌的女兒」。2009年,她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莫高窟藝術,是延續千年創作的具有突出價值的優秀藝術成果,融匯了中國和西域,漢族和多民族藝術風格,形成了發展脈絡清晰,又自成特色的敦煌藝術體系。
  • 敦煌莫高窟:留存於世的千年文化藝術,戈壁黃沙中歷史悠久的文物
    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每年4月底至11月底這一段時間,正是敦煌的旅遊旺季,很多中外遊客蜂擁而至趕到聞名於世的敦煌,而隨著遊客的逐年大量增加,敦煌環境承載力也一再受到極限,到達敦煌之前,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很多人將之比喻為中國的羅浮宮,但其1600多年的歷史遠比塞納河北岸的羅浮宮還要悠久,現如今莫高窟在危崖上保存著735個洞窟和石窟寺,大大小小佛像2400
  • 中國石窟藝術之最——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 敦煌莫高窟,西北必遊景點,人類藝術的殿堂!
    即使破損不堪,可是誰也無法否認莫高窟是當之無愧的人類藝術之殿堂!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僧人樂尊路經三危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 敦煌莫高窟,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簷5個,以及數千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 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畫有著怎樣的歷史?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不僅是表面上的石窟,其實還是一個巨大的壁畫走廊。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