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貨商場到購物中心,深圳商業發展幾經迭代 已能滿足多元化消費

2020-12-20 廣州日報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快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從第一家商場誕生到如今購物中心鱗次櫛比,深圳商業發展歷經幾度迭代,商業業態已從單一的購物體驗,升級為能滿足多元化消費、探索人文藝術、傳播公益文化、凝聚特區創新精神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自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日起,深圳的商業便與特區同頻共振。早在上世紀80年代,百貨商場便在深圳興起。

提起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商業圈,就不得不提東門老街。作為深圳形成時間最早、最成熟和最具規模的商業旺區,由東門老街衍生的東門商業圈至今仍受到深圳市民和外來遊客的歡迎,以至於坊間有流傳「不來東門,就不算到過深圳」的說法。

「吃喝玩樂」於一體的購物中心成主流

如今,人們對「購物中心」耳熟能詳,但在大約20年前,購物中心可是「新鮮玩意兒」。

以萬象城、金光華廣場等為代表的購物中心,成了深圳本地精英的聚集地與外地遊客熱衷的觀光消費場所,掀起了深圳高端時尚的消費風潮。

此後,購物中心在深圳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深圳商業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2006年,深圳首家區域型購物中心招商花園城開始營業,標誌著深圳購物中心開始向「主題式」購物中心趨勢發展;同年開業的福田星河coco park是深圳唯一的公園情景式購物中心。隨後海岸城、益田假日廣場、KKmall等綜合性購物中心相繼出現,形成了核心商圈;2010年起,寶安、龍華、龍崗等區域購物中心開業,非核心商圈快速發展。

從百貨到購物中心,深圳商業發展從單一走向全面,餐飲、休閒、娛樂、觀光等業態不僅大大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而且使深圳零售商業內涵變得更為豐富。

賦予購物中心傳遞人文藝術和創新精神使命

相關數據顯示,2004-2019年,深圳購物中心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增商業總體量達到1000萬平方米,尤其在2013年之後,深圳每年超過10個購物中心開業。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世邦魏理仕發布的《2018-2019年度中國購物中心發展力報告》顯示,在國內消費持續活躍,居民需求持續升級的背景下,購物中心發展力繼續處於積極區間,業主對未來經營預期整體向好。

但隨著消費升級和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向多元化、個性化轉變,這也意味著購物中心不僅要能提供物質消費,還要能滿足文化、藝術、社交等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基於此,深圳商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迎來了新的篇章,購物中心逐漸發展成為個性化、人文化、多元化的創意展示平臺,為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增添了新的活力。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l就做了有益探索,賦予購物中心更多的商業功能和社會角色。

前不久,PAFC Mall與現代鋼琴製造業的奠基者施坦威聯合舉辦了城市芯動音樂會,讓消費者在購物之餘,停下腳步,聆聽一場世界音樂盛宴,體驗獨特的文化藝術,備受好評。這並不是PAFC Mall在人文藝術方面的首次嘗試,在全市復工復產期間,PAFC Mall先後開展「雲端市集」公益活動、「花開正當時」藝術活動,通過傳遞公益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商戶、農戶復工復產,亦通過商場內部的「AN+安雲藝術設計中心」等藝術空間匯聚多元體驗,用藝術的力量治癒人心,為城市重新帶來生機。

而PAFC Mall所在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則是世界最高辦公建築、華南第一高樓,以近600米的高度矗立於深圳CBD金融區,近年來更是以「青山綠水·平安未來」大型環保公益藝術行動、「雲端的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雲端的大英博物館·體驗館」等有影響力的公益、人文實踐推動著城市價值不斷攀升,更展現了獨特的視野和創新,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正向力量,成為深圳人文精神的新地標、發展創新的新象徵。

作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l的打造者,平安不動產亦在各一線城市打造地標級項目,以科技賦能空間資產及線下生態,同時導入國際頂尖的文化藝術資源,為城市注入了別具意蘊的人文魅力,為新時代的人民美好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城市地標的商業綜合體,PAFC Mall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深層次的體驗式消費,而且通過一系列的人文藝術、公益、創意活動,將購物中心的內涵加以延伸,打造成體現人文藝術內涵、凝聚創新精神的大舞臺,詮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彰顯深圳加快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風採,也為今後深圳商業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新思路。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深圳綜合體已飽和 海雅繽紛城或成購物中心發展拐點
    記者從深圳天虹商場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中秋節馬上到了,深圳各大天虹都在舉行優惠活動吸引客流,寶安的幾家天虹也不例外。創業天虹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周邊高檔樓盤密集的寶安中心區。記者看到,周末商場內客流很大,很多市民搭乘地鐵前來消費。   家住南山的鄧先生說,南山雖然和寶安交界,但南山的商業太發達了,即便是距離海雅繽紛城近也很少考慮到來寶安購物。
  • 對話磐基中心:廈門地標商業的多元化迭代之路
    商場、星級酒店、寫字樓三者之間的聯動,以及影城、戶外餐飲、露臺休閒區域,加上8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磐基中心從2009年落成之時,便成為福建省首座奢華購物中心。 十餘年的時間裡,磐基中心秉承「只為品質生活」理念,不斷進行完善、突破與創新。甚至於,外界對他的認知已經跟不上磐基中心自身變化與突破的步伐。
  • 全新挑戰下商場百貨該如何破局? 調整改造已迫在眉睫
    近年來,購物中心發展在我國方興未艾,各地購物中心的興建如火如荼,其生長的速度和規模驚人。眾所周知,購物中心對一個城市的商業環境改善、消費與休閒方式的提升、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經濟繁榮發展的貢獻等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標杆性。
  • 廣州多家百貨商場擁抱新零售 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
    受疫情衝擊,廣州的實體商場加速轉型升級,擁抱新零售,通過雲端經濟、藝術消費、夜間經濟等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此外,盲盒經濟、潮流玩具、新式茶飲等新消費模式的爆發也有力地帶動了各大購物中心的人氣,商場百貨業正朝著多業態、多場景、多流量的方向綜合發展。
  • 盤點小寨商圈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商業中心(組圖)
    以小寨十字為中心,東起西延路,沿西影路到翠華路,南至丈八東路,西到含光路,北靠南二環總面積為9.1平方公裡。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主要以自由商貿和時尚潮流百貨商場超市組成,人流量大,主要消費群體為各大院校學生。
  • 盤點解放碑商圈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商業中心(組圖)
    、英利國際購物中心、大都會廣場等大大小小近20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可以說是重慶的奢侈品聚集地。  (贏商網重慶站 6月24日綜合整理報導)解放碑商圈是重慶歷史最悠久的商圈,擁有重慶時代廣場(開業時間:2011-10、已籤約107個品牌)、金鷹購物中心、重慶百貨、新世紀百貨、王府井百貨、英利國際購物中心、大都會廣場等大大小小近20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可以說是重慶的奢侈品聚集地。
  • 郭增利:怎樣看待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化?
    記者:按照西方的零售業發展規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零售業的主流業態將由百貨轉變為購物中心。您是否認為中國的零售業正在經歷這種轉變?  郭增利:我覺得不是這個結論,百貨業不一定非要向購物中心轉變。外國人說中國沒有百貨商場,中國沒有零售商,原因是中國的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採用的是聯營模式。
  • 這9座購物中心 見證上海體驗式商業發展進階之路
    城市商業的創造者們又是如何在探索中創新前進,在前進中發現機會並把握未來商業浪潮的。   擁有「中華第一街——南京東路」的上海一直是中國商業發展的先行者,中國第一批百貨公司永安 (今永安百貨)、大新 (今第一百貨)、新新 (今食品一店)、先施(今時裝公司大樓)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引領中國百貨行業。
  • 全新挑戰下百貨商場如何破局?調整改造迫在眉睫
    全新挑戰下百貨商場如何破局?調整改造迫在眉睫來源:聯商網2017-04-07 09:11近年來,購物中心發展在我國方興未艾,各地購物中心的興建如火如荼,其生長的速度和規模驚人。眾所周知,購物中心對一個城市的商業環境改善、消費與休閒方式的提升、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經濟繁榮發展的貢獻等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標杆性。
  • 波瀾壯闊40年,回顧深圳商業發展!
    在羅湖發展如日中天之際,福田也不遑多讓。1985年1月18日,深南天虹商場開業。這家老商場創造了深圳乃至全國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個中外合資的商業零售企業;第一個在國內全面開架銷售的商場;第一個提出最低價格承諾的商場;第一個在經濟特區打出支持國貨,讓國貨佔領深圳市場的商場……在某種程度上,深南天虹見證了深圳商業發展的變遷。
  • 商業如何常青?深圳開業10年以上購物中心「煥新」啟示錄
    2002年深圳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深圳城市廣場(原中信城市廣場)開業,由此掀開深圳的購物中心時代。據贏商大數據統計,到2020年深圳存量購物中心(≥3萬㎡)總數量已達155個,已開業購物中心商業面積超過1000萬㎡。
  • 海雅集團:從百貨到購物中心 發力文旅產業
    編者按:疫情黑天鵝之下,迅速調整商業模式、延伸出多種新型消費、實現升級轉型……讓世界看到中國商業的適應性和創造力,證明了中國商業韌性十足。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商業的代表委員們也將為行業復甦和長遠發展建言獻策。贏商網通過解讀這些委員代表所在企業的產業布局和在不確定環境中的生存之道,窺見中國商業的韌性。
  • 百貨和購物中心
    百貨和購物中心差距逐漸拉大  新商場大量湧入,給以大商、丹尼斯等代表的傳統百貨商場帶來了空前的競爭壓力。  顯然,傳統單純的百貨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更難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購物中心和百貨,二者的經營模式在趨同。」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說。
  • 百貨商場頻頻改革 如何與購物中心完美結合?
    全業態發展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消費者對購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市場需要百貨商場除了原有的零售業態外,還增加餐飲、娛樂與休閒等更多功能。現在一二線城市,很多百貨店都出現了購物中心化的趨勢,其經營體量也越來越大。在核心商圈的百貨一般面積會成倍擴大,達到3萬平方米以上,如北京樂天銀泰百貨,營業面積達到了4萬多平方米。
  • 深圳購物中心冰火錄:有的商場半數空置
    儘管深圳購物中心已整體過剩,購物中心熱已開始冷卻,但在投資慣性下,2016年購物中心的擴軍仍停不下來。仲量聯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深圳優質購物中心建築面積為316萬平方米,數量超過40家(優質購物中心指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由國內或國際知名房企開發管理,有快時尚、輕奢品牌進入,定位中高端,租金髮展達到一定水平,出租率達90%以上的購物中心)。
  • 天虹商場高書林:現有模式的傳統百貨一定沒出路
    在跑馬圈地、規模求大的前十年,天虹商場曾以一年新開超過10家百貨門店的速度躋身全國規模最大、門店最多的連鎖百貨企業;截至目前,天虹商場在全國20個城市布局有66家大型百貨門店。而置身轉型時期,天虹商場又成為多元化布局、轉型全渠道零售道路上動作最快捷的「快手」。截至目前,天虹商場微信服務號粉絲數已達200萬,躋身全國微信服務號前十名。
  • 全新挑戰下百貨商場要如何破局?調整改造迫在眉睫
    近年來,購物中心發展在我國方興未艾,各地購物中心的興建如火如荼,其生長的速度和規模驚人。眾所周知,購物中心對一個城市的商業環境改善、消費與休閒方式的提升、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經濟繁榮發展的貢獻等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標杆性。
  • 百貨商場如何才能夠在轉型中獲得新的發展?
    滿足消費需求是商場的本質營造多元化購物體驗國內商場定位大都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現象,採用競爭性定位,其目標是競爭對手。如何在品牌度、品類面積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往往被忽視。商場的目標只考慮高、大、上,即使是重新調整,也僅僅是注重提高品牌檔次,提升單價,導致客流量流失嚴重。
  • 深圳百貨「老字號」 看海雅集團如何在商業地產領域攻城略地!
    近年來,進軍地產、開跨境電商,做020,深圳的百貨業很忙。經歷深圳三十年的零售風雲,這些仍然屹立在市場上,並且走向全國的百貨品牌們,在商業零售的道路上,是如何披荊斬棘,一路前行的呢?未來已來,贏商網深圳站獨家策劃「三十載風雲,深圳本土百貨轉型思考」系列報導,詳解這些知名品牌目前發展現狀以及其轉型方向。
  • 廣州百貨、購物中心消費觸底回暖
    2月27日,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據全市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行業的203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重點企業復工率已達90%,其中各大百貨、購物中心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一直堅持營業不閉店。為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提振市場信心,不少百貨商超購物中心均開展系列線上線下聯動的促消活動,活躍消費市場氛圍,隨著近日復工復產,消費市場可望實現觸底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