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世紀偉人、感受傳統戲曲文化、體驗鄉村田園生活……11月7日至8日,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感知廣安行」活動舉行,留學生們通過實地參觀、探訪,近距離感受廣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傳統文化魅力和鄉村旅遊的無限活力。
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主辦,旨在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對外講好廣安發展故事,充分展示廣安「四張名片」的魅力,進一步擴大廣安的知名度。兩天時間,來自西華師範大學的「一帶一路」國家10名留學生賞美景、品美食,他們紛紛表示:「廣安很好玩,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再來!」
偉人故裡探尋紅色基因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11月7日上午10點,剛從南充趕過來的10名留學生馬不停蹄,懷著對世紀偉人鄧小平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之情,首先來到鄧小平故裡景區,在鄧小平銅像前深情鞠躬、瞻仰偉人風採。
隨後,留學生們參觀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和鄧小平舊居等景點,詳細了解鄧小平為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
來自奈及利亞、22歲的留學生王子雖然才來中國學習一年時間,但他已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鄧小平是一代偉人,在我的國家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很尊重和佩服他。」王子告訴記者,他很喜歡歷史,通過現場參觀和聆聽介紹,他了解到鄧小平為中國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回到學校後,他將在圖書館借閱鄧小平的相關書籍,希望對這位世紀偉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偉人故裡行,華鎣山上遊。在華鎣山遊擊隊紀念館,留學生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和一張張歷史照片,對華鎣山遊擊隊與國民黨反動軍警和地方武裝頑強抗爭的英勇事跡有了初步的了解。當他們得知「江姐」江竹筠面對敵人的酷刑,自始至終沒有吐露一句情報,最終被敵人殘忍殺害時,留學生們肅然起敬,對這些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雖然天氣稍顯寒冷,但絲毫不影響留學生們的熱情。在「雙槍老太婆」塑像前,觀賞著雲霧繚繞的大山,感受著華鎣山紅色土地的氣息,留學生們紛紛拍照留念。「華鎣山很壯觀,我今天學到了很多知識,有機會一定會再來。」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遊勇說。
傳統曲藝激情碰撞英文說唱
傳統曲藝與英文說唱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月7日下午,留學生們走進嶽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感受中國傳統曲藝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才藝展示給大家。
「渠江水呀彎又長,滔滔不絕入長江。今日開船去打廣,險灘惡浪往前闖。嘿囉嘿囉吆,嘿囉嘿囉吆……」非物質文化遺產「渠江號子」的表演,充分展現了渠江船工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下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拼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引得留學生陣陣掌聲。
「樹上的喜鵲叫喳喳,嶽池的小姑要出嫁,本來是個大好事,卻偏偏氣壞了爹和媽……」嶽池縣文化館副館長羅捷表演的四川清音《小姑出嫁》,曲調輕柔婉轉、唱腔細膩圓潤,讓留學生們眼前一亮。
隨後,笛子演奏《牧民新歌》、金錢板《秀才過溝》、竹琴《兩把菜刀》等傳統文化節目接連上演,留學生們掌聲不斷。
欣賞完嶽池曲藝文化節目,留學生們直呼不過癮,來自赤道幾內亞的留學生艾森派克和奈及利亞的留學生王子一起表演了一段英文說唱,他們打著節拍、搖晃腦袋,激情表演「燃爆」全場。這場傳統曲藝文化與英文說唱的激情碰撞,掀起了全場的最高潮。
表演結束後,留學生們意猶未盡,紛紛上臺親身體驗,他們拿著金錢板、竹琴、笛子等樂器,現場向演出老師請教。
來自孟加拉國的陳軒對金錢板情有獨鍾,在老師的指導下,他打得有模有樣。「金錢板和我們國家的獨弦琴很相似,不同的是金錢板有唱詞,節奏輕快、音調獨特,這很吸引我。」陳軒說。
農家田園感受「詩和遠方」
「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走進嶽池農家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留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了寧靜淡雅的田園生活。
青青草坪、白色房車、遠山近水,一幅風和日麗的美景映入眼帘。來到位於白廟鎮鄭家村的風日美汽車露營公園,留學生們迫不及待進入房車參觀。
「這裡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秦文杰說,中國的鄉村很美,以後還會約朋友們一起來體驗。
「在竹子上作畫,實在太神奇了!」11月8日下午,留學生們來到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振興示範區,在武勝竹絲畫簾展館,他們被竹絲畫簾的精美工藝所吸引。「製作工藝很複雜,畫也很好看,了不起!」來自孟加拉國的沙哈布了解到竹絲畫簾製作要經過10多道工序時,他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
「媽媽,你看,這裡太漂亮了!」在三溪鎮朝門院子,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阿里忍不住打開手機,與母親視頻通話分享美景,他高興地說:「中國的農村讓我大開眼界。」
在這裡,留學生們品嘗了農家自釀米酒、豆花、涼粉等,體驗了油坊等川東傳統手工藝製作過程。大家一路看、一路拍照,深深感受到了武勝獨特的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
短短兩天行程,留學生們流連忘返,他們紛紛表示,廣安是座獨具魅力的城市,廣安人民也很熱情好客,有機會他們一定會再來。(嶽池記者站 範聰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俊帆 文/圖)
編輯: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