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吃不厭

2020-12-21 澎湃新聞

梁實秋: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吃不厭

2020-08-05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燒餅油條是我們中國人的標準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份、不分階級、不分老少,大概都歡喜食用。我生長在北平,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不,叫油炸鬼,不叫油條。有人說,油炸鬼是油炸檜之訛,大家痛恨秦檜,所以名之為油炸檜以洩憤,這種說法恐怕是源自南方,因為北方讀音鬼與檜不同,為什麼叫油鬼,沒人知道。在比較富裕的大家庭裡,只有做父親的才有資格偶然以餛飩、雞絲麵或羊肉餡包子作早點,只有做祖父母的才有資格常以燕窩湯、蓮子羹或哈什瑪之類作早點,像我們這些「民族幼苗」,便只有燒餅油條來果腹了。說來奇怪,我對於燒餅油條從無反感,天天吃也不厭,我清早起來,就有一大簸籮燒餅油鬼在桌上等著我。

現在臺灣的燒餅油條,我以前在北平還沒見過。我所知道的燒餅,有螺絲轉兒、芝麻醬燒餅、馬蹄兒、驢蹄兒幾種,油鬼有麻花兒、甜油兔、炸餅兒幾種。螺絲轉兒夾麻花兒是一絕,掰開螺絲轉兒,夾進麻花兒,用手一按,咔吱一聲麻花兒碎了,這一聲響就很有意思,如今我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有一天和齊如山先生談起,他也很感慨,他嫌此地油條不夠脆,有一次他請炸油條的人給他特別炸焦,「我加倍給你錢」,那個炸油條的人好像是前一夜沒睡好覺(事實上凡是炸油條、烙燒餅的人都是睡眠不足),一翻白眼說:「你有錢?我不伺候!」回鍋油條、老油條也不是味道,焦硬有餘,酥脆不足。至於燒餅,螺絲轉兒好像久已不見了,因為專門製售螺絲轉兒的粥鋪早已絕跡了。所謂粥鋪,是專賣甜漿粥的一種小店,甜漿粥是一種稀稀的粗糧米湯,其味特殊。北平城裡的人不知道喝豆漿,常是一碗甜漿粥一套螺絲轉兒,但是這也得到粥鋪去趁熱享用才好吃。我到十四歲以後才喝到豆漿,我相信我父母一輩子也沒有喝過豆漿。我們家裡吃燒餅油條,嘴幹了就喝大壺的茶,難得有一次喝到甜漿粥。後來我到了上海,才看到細細長長的那種燒餅,以及菱形的燒餅,而且油條長長的也不適於夾在燒餅裡。

火腿、雞蛋、牛油麵包作為標準的早點,當然也很好,但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接受了這種異俗。我心裡懷念的仍是燒餅油條。和我有同嗜的人相當不少。海外羈旅,對於家鄉土物率多念念不忘。有一位華裔美籍的學人,每次到臺灣來都要帶一二百副燒餅油條回到美國去,存在冰櫃裡,逐日檢取一副放在烤箱或電鍋裡一烤,便覺得美不可言。誰不知道燒餅油條只是脂肪、澱粉,從營養學來看,不構成一份平衡的食品。但是多年習慣,對此不能忘情。在紐約曾有人招待我到一家中國餐館進早點,座無虛席,都是燒餅油條客,那油條一根根的都很結棍,韌性很強。但是大家覺得這是家鄉味,聊勝於無。做油條的師傅,說不定曾經付過二兩黃金才學到如此這般的手藝,又有一位返國觀光的遊子,住在臺北一家觀光旅館裡,晨起第一樁事就是外出尋找燒餅油條,遍尋無著,返回旅舍問服務小姐,服務小姐登時蛾眉一聳說:「這是觀光區域,怎會有這種東西,你要向偏僻街道、小巷去找。」鬧哄了一陣,興趣已無,乖乖地到附設餐廳裡去吃火腿、雞蛋、麵包了事。

有人看我天天吃燒餅油條,就問我:「你不嫌髒?」我沒想到這個問題。據這位關心的人說,要注意燒餅裡有沒有老鼠屎。第二天我打開燒餅先檢查,哇,一顆不大不小像一顆萬應錠似的黑黑的東西赫然在焉後。用手一捻,碎了。若是不當心,入口一咬,必定牙磣,也許不當心會咽了下去。想起來好怕,「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粥」,這話不假,從此我存了戒心。看看那個豆漿店,小小一間門面,案板油鍋都放在行人道上,滿地是油漬汙泥,一袋袋的麵粉堆在一旁像沙包一樣,陰溝裡老鼠橫行。再看看那打燒餅、炸油條的人,頭髮蓬鬆,上身只有灰白背心,腳上一雙拖鞋,說不定嘴裡還叼著一根紙菸。在這種情況之下,要使老鼠屎不混進燒餅裡去,著實很難。好在不是一個燒餅裡必定輪配到一橛老鼠屎,難得遇見一回,所以戒心維持了一陣也就解嚴了。

也曾經有過觀光級的豆漿店出現,在那裡有峨高冠的廚師,有穿制服的侍者,有裝潢,有燈飾,筷子有紙包著,豆漿碗下有盤託著,餐巾用過就換,而不是一塊毛巾大家用,像郵局漿糊旁邊附設的小塊毛巾那樣的又髒又粘。如果你帶外賓進去吃早點,可以不至於臉紅。但是偶爾觀光一次是可以的,誰也不能天天去觀光,誰也不能常跑遠路去圖一飽。於是這打腫臉充胖子的局面維持不下去了,燒餅油條依然是在行人道邊烏煙瘴氣的環境裡苟延殘喘。而且我感覺到吃燒餅油條的同志也越來越少了。

推薦閱讀:《雅舍談吃》《雅舍小品》

現代出版社

《雅舍小品》收錄《雅舍小品》初版及續集、三集、四集的小品精華。

《雅舍談吃》共收錄86篇談吃小品文,分為「雅舍談吃」和「食話實說」兩部分。「雅舍談吃」收錄了《雅舍談吃》初版及「雅舍」系列散文中寫南北吃食的內容,「食話實說」收錄了「雅舍」系列散文中與吃有關的經典篇章。

關鍵詞 >> 北京,梁實秋,油條,早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記憶兒時的早餐-豆漿油條
    清晨,與師哥在永和豆漿用早餐,兩份油條和甜豆漿,一碟醬肉包,豆漿的砂糖是放在碗底的,需攪拌一下再喝,一口甜甜的豆漿進入口中,讓你又一次回到了童年的記憶裡,永和的豆漿永遠是兒時的味道,,其他地方也難尋到,所以很是鍾愛,記憶中,童年的早餐永遠是豆漿油條
  • 燒餅包油條,家鄉的早餐滋味
    ■ 毛慶明燒餅包油條,是我童年最常吃的早餐。餅是普通的芝麻燒餅,擀成薄薄的兩個巴掌大的橢圓形,刷上一層香油,一層蜂蜜水,再撒上細密的白芝麻,貼在碳爐的爐壁上烘烤得焦香四溢。油條也是普通的油條,手擀的面,切成長條,兩兩相擰,在大油鍋裡炸至酥脆。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匆匆背上書包,問母親要9分錢,6分錢買個燒餅,3分錢買根油條,剛出爐的燒餅和剛出鍋的油條都是滾燙的,拎著炸油條大筷子的老阿姨,騰出一隻手從一張碧綠的新鮮荷葉上撕下扇形一角遞給我,我隔著新鮮荷葉將燒餅包住油條捏緊,邊吃邊快步往學校走。
  • 南陽人的早餐,怎麼也繞不開1根油條!所以到底哪家強?
    和油條類似,剛出鍋的油饃頭,熱氣透過表層的油光,裹上麵粉的麥香和植物油的清香,直往人鼻腔裡鑽。咬一口,內部的蜂窩狀小孔,飄散出一縷縷熱煙,嫋嫋娜娜地。油條在咱南陽是這樣吃的,別的地方又不一樣了,吃法千奇百怪。一根油條一碗粥,再來一點醬油,這是杭州早餐的古早味。
  • 永遠吃不厭的中式早餐,附詳細做法
    小姿最近有些犯懶早餐就用麵包+牛奶打發了剛吃了三天,這胃啊就開始抗議了要說早餐,還是咱中式的吃著更順口說起早餐最喜歡的還是中式的喝杯豆漿吃碗粥熱乎又溫暖相信有好多小夥們也和小姿是一樣的所以特推出這一期百吃不厭的中式早餐系列讓咱們的中國胃大飽口福吧
  •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油條雖然平凡,卻符合人類基因裡對碳水和脂肪的呼喚。所以,即便油條總被說「不健康」,但它在早餐界「扛把子」的地位從未動搖。目錄01 | 油條為什麼能成為全民早餐?雖然油條普通,但不分階級、不分老少都喜歡。梁實秋曾經寫到過,在他那樣比較富裕的大家庭裡,孩子們每天早晨也只是用燒餅油條來果腹,但天天吃也不厭。油條,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長得似乎都差不多。細長條,兩根擰在一起。不過在一些地方,油條別具特色。
  • 早餐吃點啥?太湖龍之夢老童家豆漿油條燒餅,有滋有味有故事!
    早餐吃點啥?西餐OR中式?龍小編猜想傳統的豆漿油條燒餅茶葉蛋是很多人早餐最愛為讓遊客在度假途中享用到這幾味中華傳統美食龍之夢鑽石酒店也推出了傳統中式早點△鑽石酒店27樓自助餐廳豆漿燒餅油條實景圖近日,鑽石酒店27樓自助餐廳在精選多道食材,多番改良製作工藝後全新推出「燒餅、老童家豆漿、老底子油條
  • 志說北京——慈禧為何愛吃肉末燒餅
    胡麻又名亞麻,可用來煉油,胡麻油可直接飲用,味道很香,但有苦味(如今精煉的胡麻油已無苦味,但香味也減少了),很多人認為胡麻就是芝麻的一種,其實不對,胡麻果實呈球形,而芝麻果實呈長角形,兩種植物完全不同。胡餅究竟怎麼做,最早記載見北魏酈道元的《齊民要術·餅法》中「作髓餅法」,說:「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
  • 早餐怎麼吃,豆花和豆漿吃鹹的還是甜的,搭配油條還是燒餅啊!
    在老家的早餐基本都是粥和一些包子或者餅的搭配,在外面上班的時候就很少煮粥了,因為需要煮的時間特別久。豆漿、豆花、油條、燒餅、麻球,互相搭配著,最近早上起得都特別晚,去吃早餐的選擇就少了,老闆豆漿油條,沒有豆漿!老闆豆漿燒餅,沒有燒餅!都買完啦!
  • 燒餅、油條的「完美搭檔」,00後很多不知道,吃過的也大都奔三了
    但是現在生活在南方,好多兒時愛吃的麵食,像包子,油條,大燒餅等大都要到特定的地方才能買到。而且還總感覺不是那么正宗。像包子油條這些,這邊還有的賣,但是那種兒時常吃到的吊爐大燒餅再也沒吃到過了。說起燒餅和油條,不得不提起一種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它和包子、油條是「絕配」,90後的專屬記憶,吃過的大多都奔三了。它就是胡辣湯。
  • 麥當勞|梁實秋
    N與L不分,令人聽起來好彆扭。牛肉餅夾圓麵包,在美國也有它的一段變遷史。一九二三年我到美國讀書,窮學生一個,真是「盤餐市遠無兼味」,尤其是午飯一頓,總是在校園附近一家小店吃牛肉餅夾麵包,但求果腹,不計其他。
  • 金華:仙橋這家燒餅油條店為何成網紅
    原標題:仙橋這家燒餅油條店為何成網紅 近年來,經常可以看到婺城市民的朋友圈在曬一家金華仙橋的燒餅油條店,去這家店吃早餐,排隊是「家常便飯」,少則幾分鐘,多則一個小時。除市區不少人趕去這家店吃燒餅油條外,還有從義烏、永康等地特意趕來的,更神奇的據說還有市民買了帶去香港吃。這家燒餅店為何總要排隊,憑什麼成為網紅?
  • 「油炸鬼」 是不是油條?
    比如早餐,一是漸漸西化,牛奶麵包取代豆漿油條,成了主角;二是漸漸不便,從早晨下樓就能買到剛炸好的、新煮開的,變成要麼就提前買好食材早晨加熱,要麼就得叫外賣吃些「溫吞料理」。老一輩上了歲數的人,經常就嘮叨起來:我們小時候早晨吃的是燒餅焦圈油炸鬼,喝的是豆漿豆汁豆腐腦,你看看現在。如果忍不住問一句「油炸鬼是不是油條啊」?
  • 灣區中式早餐攻略 | 假日的早上,我只想吃個燒餅油條煎餅果子,來碗豆漿豆腐腦小米粥
    你若跟著灣區小分隊的文章混久了,在灣區吃一頓靠譜的中餐並不難;但校門口的煎餅攤,家樓下的包子鋪,夜市的麻辣燙大排檔,早市霧霾裡的燒餅油條豆腐腦,中式早餐那種熟悉的煙火氣,真的很難尋。周末早點菜單蠻豐盛的,有二十幾種特色:豆漿、油條、燒餅、燒餅夾肉、小籠包、水煎包、蛋餅、煎餅果子、甜/鹹飯糰、牛肉卷餅... ...基本上涵蓋了北方常見早點,除了豆腐腦。
  • 杭州這些人氣早餐店 你都打過卡了嗎?靠賣燒餅油條有人買下兩三套房!
    又喜歡吃什麼當早餐?是傳統的燒餅、油條、豆漿、糯米飯糰,還是西式的咖啡、牛奶麵包?還有一大問題是,好吃的早餐在哪裡? 我們跑了N家早餐店,畫了這張共有幾十家店的杭州美味早餐不完全地圖,如果你有私藏的美味早餐店,也請告訴我們啊。燒餅油條說起杭州人的早餐,燒餅油條絕對是主流。
  • 夜讀|「油炸鬼」到底是不是油條
    比如早餐,一是漸漸西化,牛奶麵包取代豆漿油條,成了主角;二是漸漸不便,從早晨下樓就能買到剛炸好的、新煮開的,變成要麼就提前買好食材早晨加熱,要麼就得叫外賣吃些「溫吞料理」。老一輩上了歲數的人,經常就嘮叨起來:我們小時候早晨吃的是燒餅焦圈油炸鬼,喝的是豆漿豆汁豆腐腦,你看看現在。如果忍不住問一句「油炸鬼是不是油條啊」?
  • 桃源眷村:這家號稱燒餅油條界Hermès的餐廳究竟有多好吃?
    「火遍上海灘,比鄰LV,網紅們為吃上一口甘願排隊兩小時。」作為杭城初代早餐網紅店之一,想當初桃源眷村剛開進杭州的時候著實製造過一波熱潮。自從國大店開了之後更加方便覓食了,廚房是開放式的,所以師傅做點心的手法,你能看得清清楚楚。
  • 他們曾輾轉上海餘姚,最終把燒餅油條留在了慈谿.
    在慈谿金一路上,各色早餐店不算少,但是有一家,人潮絕對稱得上是絡繹不絕。一盞小燈泡照在門前古老而明亮。店裡的早餐有豆漿、油條、燒餅、豆腐花和粢飯。不管是忙綠的工作日還是清閒的早晨,慈谿人最愛的莫過於一個燒餅油條配上一碗老式熱豆漿。
  • 鍋貼煎包雞蛋餅 燒餅油條和豆漿 朝暉的朋友 這三家早餐店別錯過
    老底子造型的油條燒餅金蓮早餐就在慧斐小吃旁邊,當然,兩家店賣的早餐也不一樣。金蓮早餐在育才巷開了18年,老闆告訴我,他姓金,老闆娘名字裡有個「蓮」字,所以起了這麼個名字。油條2元一根,炸得金黃酥脆。我問老闆,炸油條有沒有訣竅,老闆一邊說:「你不要來採訪,我們就這麼點人手,生意太好了也沒啥意思,又忙不過來。」一邊告訴我:「炸油條啊,關鍵是油要清,油一老,油條就沒味道。你看看我家的油,每天都換,多少清。」
  • 當年惠民路上的燒餅油條店原來搬到這兒了!
    福緣居的滷大腸、陳八兩的手擀麵、永津早餐的豆漿油條、高泉小吃的牛肉煎包羊雜湯……還有那家總是營業到晚上12點才關門,惠民路上唯一的深夜麵館源興麵館,無論哪一家拎出來,都能叫老杭州人憶起當年的煙火。2017年,惠民路加入浩浩蕩蕩的改造大軍後,不少讓人惦念的美食都跟著店鋪轉移陣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