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梁實秋

2021-01-20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麥當勞乃MacDonald的譯音。麥,有人讀如馬,猶可說也。勞字胡為乎來哉?N與L不分,令人聽起來好彆扭。


牛肉餅夾圓麵包,在美國也有它的一段變遷史。一九二三年我到美國讀書,窮學生一個,真是「盤餐市遠無兼味」,尤其是午飯一頓,總是在校園附近一家小店吃牛肉餅夾麵包,但求果腹,不計其他。所謂牛肉餅,小小的薄薄的一片碎肉,在平底鍋上煎得兩面微焦,取一個圓麵包(所謂bun),橫剖為兩片,抹上牛油,再抹上一層蛋黃醬,把牛肉餅放上去,加兩小片飛薄的酸黃瓜。自己隨意塗上些微酸的芥末醬。這樣的東西,三口兩口便吃掉,很難填飽中國人的胃,不過價錢便宜,只要一角錢。名字叫做「漢堡格爾」(Hamburger),尚無什麼所謂「麥克唐諾」。說食無兼味,似嫌誇張,因為一個漢堡吃不飽,通常要至少找補一個三文治,三文治的花樣就多了,可以有火腿、肝腸、雞蛋等等之分,價錢也是一角。再加上一杯咖啡,每餐至少要兩角五,總算可以餬口了。



我不能忘記那個小店的老闆娘,她獨自應接顧客,老闆司廚,她很俏麗潑辣,但不幸有個名副其實的獅子鼻。客人叫一份漢堡,她就高喊一聲「Oneburger!」叫一份熱狗,她就高喊一聲「Onedog!」


三十年後我再去美國,那個獅子鼻早已不見了,漢堡依然是流行的快餐,而且以麥克唐納為其巨擘,自西徂東,無遠弗屆。門前一個大M字,那就是他的招牌,他的廣告語是「迄今已賣出幾億幾千萬個漢堡」。特大號的漢堡定名為BigMac(大麥克),內容特別豐富,有和麵包直徑一樣大的肉餅,而且是兩片,夾在三片麵包之中,裡面加上生菜、番茄、德國酸菜(Sauerkraut)、牛油蛋黃醬、酸黃瓜,堆起來高高厚厚,櫻桃小口很難一口咬將下去,這樣的豪華漢堡當年是難以想像的,現在價在三元左右。



久住在美國的人都非萬不得已不肯去吃麥克唐納。我卻對它頗有好感,因為它清潔、價廉、現做現賣。新鮮滾熱,而且簡便可口。我住在西雅圖,有時家裡只剩我和我的外孫在家吃午餐,自己懶得做飯,就由外孫騎腳踏車到附近一家「海爾飛」(Herfy)買三個大型肉餅麵包(Hefty),外孫年輕力壯要吃兩個。再加上兩分炸番薯條,開一個「坎白爾湯」罐頭,一頓午餐十分完美。不一定要「麥當勞」。


在美國平民化的食物到臺灣會造成轟動,勢有必至理有固然。我們的燒餅油條豆漿,永遠吃不厭,但是看看街邊炸油條打燒餅的師傅,他的裝束,他的渾身上下,他的一切設備,誰敢去光顧!我附近有一家新開的以北方麵食為號召的小食店,白案子照例設在門外,我親眼看見一位師傅打著赤膊一面和面一面擤鼻涕。


在臺北本來早有人制賣漢堡,我也嘗試過,我的評語是略為形似,具體而微。如今真的「麥當勞」來了,焉得不轟動。我們無需侈言東西文化之異同,就此小事一端,可以窺見優勝劣敗的道理。


摘自梁實秋《雅舍小品》


相關焦點

  • 吃貨梁實秋,一頓飯12個饅頭加三碗面,還愛吃麥當勞
    梁實秋事實上,梁實秋愛美食,是受了他的父親影響的。梁實秋父親名叫梁鹹熙,梁鹹熙最喜歡的飯店就是厚德福飯莊了,而且經常帶著梁實秋去那裡享用美食。貴為厚德福飯莊公子哥的梁實秋,自然是吃遍了飯莊的。可能是由於「先天條件」打下的美食基因,梁實秋深深愛上了美食。其他的文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要麼買幾本書。要麼去看看風景,梁實秋則不痛,他愛好單一,就是吃。至於其他,吃完吃飽後再說。不僅愛吃,梁實秋還很能吃。
  • 訪梁實秋故居隨感
    到臺北造訪梁實秋故居,是我近20年來的一個夙願。2019年5月下旬,我與老伴隨旅遊團飛臺灣。6月上旬某日我們在臺北,一清早坐地鐵趕到臺大,在傅斯年墓園默祭後,便尋訪到師大路附近的小巷——雲和街梁實秋故居。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四周圍著一個庭院,院內一株高大的麵包樹。大門兩旁是約2米出頭的大理石立柱,右側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層貼面的板牌,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
  • 風雨雅舍:梁實秋的重慶舊居
    一個細雨霏霏的秋日,與妻女來到重慶北碚,尋覓梁實秋的足跡。抗戰時期,梁實秋、梁漱溟、老舍等眾多文化名流曾薈萃於此,為北碚播下了文化的種子——在那深深的街巷裡,我們腳下踩著的可能就是梁實秋曾經走過的石板路,耳畔聽到的叫賣聲也許曾飄過老舍的窗前,蕩在林語堂的耳邊。 當時的北方已是一片秋意,而北碚卻依然綠意充盈,與我熟悉的北國風光迥異。
  • 在臺北訪梁實秋故居偶感
    到臺灣旅遊,造訪梁實秋故居,是我近十餘年來的一個心願。今年5月下旬我與內人隨團遊臺灣。6月上旬某日,一早趕到臺大,在傅斯年墓園默祭後,便尋訪到師大路附近的小巷——雲和街梁實秋故居。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4周圍著一個庭院,門旁約2米高的大理石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板,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
  • 梁實秋忘不掉的杭州味道
    他是梁實秋,浙江杭縣人,是個典型的「吃貨」,寫散文寫學術,更愛寫美食。梁實秋的母親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擅長製作杭州家常菜,因此他自幼吃慣杭州風味,而杭州魚丸即為其中之一種。梁實秋先生寫《雅舍談吃》是1984年,事隔七十年,除了來自母親之手的杭州魚丸,他對十二歲在杭州吃過的許多菜餚,仍然記憶深刻。
  • 梁實秋: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梁實秋是能窺見生活本真的人,是個真閒人,即便是在那個炮火連天的抗日時期。▲ 梁實秋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梁實秋被列入了黑名單。那夜,他寫下遺囑,逃往了開往天津的列車。後來輾轉多地,眼見許多親友被害,疾病亂行。直到他來到重慶,為戰時的後方編寫中小學教科書,生活才稍微安定了點。
  • 臺北梁實秋故居 麵包樹依然挺立(圖)
    臺北梁實秋故居 麵包樹依然挺立(圖)     梁實秋故居屬「和洋折衷」的房屋,他將客廳改為臥房,使參觀民眾一進到故居,就到了主人的房間。
  • 梁實秋:真正令人流連不忍離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憶青島》梁實秋與青島的情緣1930 赴青任教1930年春,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邀請梁實秋出任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任圖書館館長,梁實秋由此來青。工作之餘,梁實秋常常偕婦攜子到海邊去鏟沙、捉魚蟹、洗海水浴,或者到「第一公園」(今中山公園)和水族館觀光遊覽。
  • 梁實秋的一段短文,閒適恬淡,讀完令人忘憂
    下面介紹梁實秋的一段短文,閒適恬淡,讀完令人忘憂。《閒暇處才是生活》(節選)作者:梁實秋在忙碌與疲憊中,尋找心靈上的閒暇與自處,匆忙中,悠閒那麼可貴。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更是創造了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他一生樂觀曠達,風趣優雅,處世從容,似有唐人遺風。
  • 冰心和梁實秋相互悼念:終於知道對方還活著
    但冰心和梁實秋之間,生前都曾發表過悼念對方的文章,這可謂千古一絕了。梁實秋問:「您到美國修習什麼?」冰心回答:「文學。」然後反問:「您修習什麼?」梁答:「文學批評。」話就談不下去了。1923年8月,上海開往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輪船的甲板上,經許地山介紹,梁實秋認識了同是赴美留學的冰心。
  • 文壇大師梁實秋臺北雅舍成廢墟(組圖)
    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   中國臺灣網6月2日消息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一代文壇大師及教育家梁實秋,生前位於臺北市師大路的故居因房舍乏人修繕,梁實秋故居早已屋倒牆塌,淪為蚊蟲、跳蚤窩。  臺北市副議長陳錦祥昨天邀集臺北市文化局、臺灣師範大學會勘,因近幾年臺北市大安區房地產飆漲,附近老舊房舍紛紛改建成豪宅,讓宛如斷垣殘壁的梁實秋「雅舍」更顯落寞 。當地古莊裡長劉克男抱怨:「不論是古蹟或歷史建築,放著沒人管,不但看不出文化價值,而且還會變成環境衛生公害。」
  • 晚年梁實秋託人傳話冰心:我沒有變,冰心看了淚如雨下
    冰心給梁實秋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不容易親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感覺"。慢慢的接觸多了,梁實秋發現,冰心只是表面上對人有幾分矜持,實則與人為善,寬厚待人。他讚揚冰心:"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覺之敏銳,性情之細膩,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 冰心說,梁實秋能夠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程季淑的功勞要佔一半
    梁實秋信後,立刻打電話過去,立刻被程季淑珠圓玉潤、溫文爾雅的口音徵服(誰說聲音好聽的女生一定的醜女的),問她為什麼不回信,程季淑羞怯不語,請求見面,程季淑卻爽快地答應了。見面後,梁實秋愛上了程季淑的樸素大方,程季淑愛上了梁實秋的書生模樣,他們的戀愛拉開了序幕。
  • 梁實秋有詩才,視胡適為師長,但讀了胡適的《嘗試集》後,憤怒了
    新舊思想的並蓄兼收,使得梁實秋這個外表敦厚、斯斯文文的好學生,骨子裡卻住進了一個憤青。梁實秋回憶說,「我回來看到很有反感,覺得不該這樣作。」不久,這個同學因此患病死去,梁實秋生出了一種沉重的負疚感,「我當時感覺到大家只是一股憤怒不知向誰發洩,恨政府無能,恨官吏賣國,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的發洩了。在這股洪流中沒有人能保持冷靜,此之謂群眾心理。」
  • 賢妻程季淑:梁實秋的成功有她一半功勞,金婚前兩年卻被梯子砸死
    雖然程季淑從不去翻閱梁實秋的稿子,可是她很樂意去聽丈夫講述翻閱的內容,也正是因為此,梁實秋翻閱的經典著作,程季淑都十分熟悉。妻子的一番話,讓梁實秋警覺起來,後來,果然有人來做說客,希望借梁實秋的名聲為自己造勢,還在梁實秋生日的時候送禮物。
  • 梁實秋|人到中年,才芳烈,才馥鬱,才醇美豐厚
    教師節和梁實秋這個教師節,點讚,讀書……無法言說!!這本書入手很久了,太多的瑣事纏繞,沒能靜讀梁實秋!很久以來,都想看看梁實秋到底何許人也,能入先生雜文中!今天再無爽約刊首語的愧疚,再無推普展板的羈絆,教師節讀梁實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梁實秋,在冰心眼中「能說會道,下筆千言,諧而不俗」![咖啡]原來只知道他是「資本家的乏走狗」!不知道他也和沈從文,徐志摩,冰心等一樣,是民國不可多得的散文家,翻譯家,……!
  • 梁實秋:時間即生命
    每日一圖【上帝的調色板】夕陽把綠色的烏拉蓋草原染成了金黃色,青青旅行隊員拍攝《時間即生命》是現代作家梁實秋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梁實秋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
  • 青島、臺北訪梁實秋先生故居,雅舍氣韻猶在,與莎翁情緣讓人觸動
    青島梁實秋先生的故居現在已經成為民居,裡面是住人的,要觀看的話需要一些協調,我只在外面看了一看。青島是個人文情懷很濃烈的城市,即便是在外面看一看感覺也是非常不錯的,先生的《雅舍小品》是先生的文學巔峰之作,先生的房間都有雅舍的美稱,青島的故居即便已經是民居,這種雅舍的氣韻也還是有幾分的。
  • 梁實秋:與魯迅對罵8年,黃昏戀遭質疑後,他卻借用魯迅名言回應
    梁實秋與魯迅的爭論史稱「梁魯之爭」,而兩人最初的爭論則始於1927年,其起因則是梁實秋回國後發表的關於盧梭的論斷引發了魯迅不滿。而在魯迅這篇火藥味十足的批評文刊發前一月,梁實秋在《歲月》雜誌發表了專門針對魯迅的《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
  • 夜讀丨梁實秋:酸梅湯與糖葫蘆
    今晚為大家分享的是梁實秋的《酸梅湯與糖葫蘆》。酸梅湯與糖葫蘆梁實秋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各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別。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