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藝伎區,夜色中碰到真正的藝伎,遊客長槍短炮齊上陣

2020-12-12 旅行在陌路

京都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情,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花見小路」作為祇園最有名氣的一條街巷,自然遊客最是密集,街道儘是格子門窗的茶屋、餐廳等,這些茶屋裡,至今有藝伎、舞伎表演,這已經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文化,在日本,很多藝伎深愛自己的職業,一些具有較高文化和素養的家庭以女兒能進入藝伎這個行業驕傲。

據知,最開始從事藝伎的女性,多半是為了生計,被迫從事這一職業的,藝伎並非妓女,藝伎只賣藝不賣身,她們嚴格遵守著自己的「藝伎道」,但在今天,仍有一些日本女性加入藝伎行業。衹園作為京都最大的藝伎區,這裡聚集著大概有120個藝伎,供藝伎進出表演的茶屋大概有80餘家。

但由於這裡面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藝伎,藝伎雅而不俗,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也就意味著並非你有錢,你可以享受到她們的才藝表演和服務。

街巷之間可以看到很多穿著和服的藝伎擦肩而過,但有些是遊客所扮演的,而且還有很多是中國遊客,難道大多數人都遇上了假的藝伎?沒錯,如今在京都「藝伎體驗」已經成了熱門項目,這樣,遊客就不用想法設法地去偶遇藝伎,自己就可以體驗一把藝伎癮,同樣是和服和木屐鞋,但穿著她們的身上,那種風情和氣質一眼可辨,慢悠悠大步前行、沒事掏出手機自拍的,百分百是假藝伎。

但幸運的話,是可以碰到真正的藝伎,真藝伎在夜色中出現時,很遠就能聽到有人在喊,「快拍呀,出來啦」,然後就會看到很多人持著各種長槍短炮、手機,對一個人追著拍,甚至有遊客為了近距離地拍攝藝伎,會圍在藝伎的身前拍照,堵住了她們前進的道路。為了拍到和藝伎的合照,有外國遊客趁其不注意的時候走到藝伎的前面,拿手機直接自拍,大多數藝伎都是小碎步跑向自己的工作場所,這也是很多人拍藝伎都比較虛的原因。

京都祇園相關協會表示,由於部分遊客的不禮貌行為,決定即日起禁止遊客在「花見小路」的私人道路上拍照和攝像,除非取得相關人士許可,違例者將被罰款10000日元(大約666元人民幣),拍照違例罰款10000日元,這也算是重罰了,早之前因遊客拍攝阻路、大聲喧譁,京都人氣景點石塀小路等地也張貼了禁止攝影的指示,真的希望這個指示牌和中國人沒有關係。

相關焦點

  • 京都最大藝伎區:街頭偶遇藝妓,長槍短炮齊上陣,真是驚豔
    藝伎是日本傳統的演技職業,歷史悠久,最早誕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坂。 現在京都唯一的公園是日本最具風情的藝伎區,也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 最初的藝妓是男性,主要在妓院和娛樂場所表演舞蹈和樂器,進行生訂。藝伎作為日本最傳統的工作之一,至今為止一直受到外部的好奇心,但今天也有很多人不認識藝伎。 圖為在京都的茶館前,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師們「蹂躪」。白天唯一的園子並不怎麼容易見到真正的藝妓,通常是遊客扮演的「藝妓」,只是為了體驗和服拍照而拍照。
  • 日本京都最大藝伎區:街頭偶遇驚豔路人,攝影機長槍短炮齊上陣!
    你有看過藝伎表演嗎? 這個職業是日本的一種特色,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藝伎都是由男人扮演的,直到18世紀,才慢慢被女性代替。
  • 祇園:京都最大藝伎區,日本最風情旅遊勝地,遊客穿和服拍照
    在我看來,整個日本最具風情的地方只在祇園,它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19世紀初,是祇園最繁華的階段,藝伎多達三千多人。直到今天,這片區域依舊繁華,雖然規模遠不如從前,可仍舊是日本現代最著名的「花街」。整條街道百米餘長,兩旁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每間茶屋的門面各具特色,十分凸顯日本的招牌文化。但在這裡,會看見許多穿著和服的中國遊客於街巷中拍照,以年輕女孩和情侶最多,也有父母帶著子女的。在「花見小路」,放眼望去,道路兩旁的建築物儘是格子窗,配有植物點綴,環境十分清幽。
  • 日本最風情的一條小路:曾是京都最大藝伎區,遊客穿和服打卡
    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一條小街,無疑是花見小路。花見小路是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位於四條大街向西走100米處。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雖然不長,但並排著的擋有垂簾的茶屋卻深深吸引著大量遊客。人群中,穿著和服的中國遊客舉目可見。這條看似清幽卻十分熱鬧的小街可以說是祇園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 真實的日本藝伎:已是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卻只有數百人從業
    不過,傳統的建築風格並不是花間小路吸引遊客打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前來的遊客都帶著明確的目的性,他們希望能在這裡遇見江戶時代「閉關集權」而催生發展壯大的代表性人物,那種面色如瓷,烈焰紅唇的嫋娜歌舞町伎。和日本傳統的賣身女子「女郎」「遊女」不同,藝伎的真正身份其實是藝人,只賣藝不賣身,待客作藝才是她們的主要工作。因此,學習才藝是藝伎的終身必修課。據說,她們一般都是從10歲開始,要在5年的時間內完成文化、禮儀、語言到歌舞、琴瑟等課程的學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藝伎主要都是貧苦人家的女兒。
  • 真實的日本藝伎:已成為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只有數百人從業
    和日本傳統的賣身女子「女郎」「遊女」不同,藝伎的真正身份其實是藝人,只賣藝不賣身,待客作藝才是她們的主要工作。因此,學習才藝是藝伎的終身必修課。在這種模擬婚姻中,財大氣粗的高管或者財閥都可以爭做雛伎的「相公」,幫她支付藝伎館的大筆花費和購買日常所需,還得置辦酒席,邀請社會名流宣布自己成為某藝妓的「相公」,懇請大家多多關照。
  • 遇見平安時代的二條城,花見小路辨別藝伎等級
    從侍衛休息室,一路向內,才能走進德川幕府家族的核心休息區。在步行過去的時候,途徑了傳說中的鸝鳴地板,走在上面,會清晰的聽見地板發出尖利的吱吱聲音,也就是所謂的夜鶯啼叫般的聲響。據說,做此設計是以防夜間刺客入侵。
  • 京都最有名的藝伎區,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還有機會偶遇藝伎!
    白天你可以在茶室、餐廳裡消遣或者逛逛土特產商店,到了傍晚燈籠閃爍時,還經常會碰到行色匆匆的藝伎與你擦肩而過。這裡的街道和建築大多維持著舊時的樣貌,是感受京都古韻的好地方。窄而深的木製町屋結構很有特色,從正面看起來只有5、6米寬的房子,很可能深達20多米。
  • 日本藝伎街頭被圍追堵截,中國遊客:我只是留作紀念而已……
    其實,當代日本藝伎社會地位很高,她們的工作內容除了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興。下面,零距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藝伎,先來看個小短片吧~日本,現在已成為了許多中國遊客海外遊的首選。
  • 藝伎回憶錄,藝伎不是妓女
    說起藝伎,我們都知道是源於日本,也經常在一些抗日戰爭等戰爭題材影視作品中提及。但人們往往誤解。藝伎:是一種日本表演藝術職業,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藝伎回憶錄》就講訴了日本藝伎文化。影片前三分之一都是童年時候的千代,後面章子怡才真正出場。
  • 遊日本最有名的藝伎區——京都花見小路
    祇園是一個街區,位於八坂神社前、鴨川到東大路通之間的四條通沿街,白天你可以在茶室、餐廳裡消遣或者逛逛土特產商店,到了傍晚燈籠閃爍時,還經常會碰到行色匆匆的藝伎與你擦肩而過,因為這裡是京都最有名的藝伎區。當你換上一身和服,穿著木屐,走在花間小路,就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穿越了。花見小路通是日本京都市的一條南北向街道,北到三條通,南到安井北門通,長約1km,是經過祇園中心區的主要街道。
  • 藝伎不是妓女,日本藝伎文化的大本營在哪?這個地方叫祗園
    祇園實際上是京都的藝伎區,現在可以說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地區。白天,你可以找到7世紀的餐館和茶館。許多遊客喜歡在這裡放鬆,在路上散步。你也可以看到匆匆忙忙的藝伎。也許他們會和你擦肩而過。然而,這裡最生動的時間是在晚上。每天晚上,這裡的燈籠都會發出微弱的光。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對比以前總給人神秘又只可遠觀的形象,現在也許更是能好好了解一下藝伎文化的好機會!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對比以前總給人神秘又只可遠觀的形象,現在也許更是能好好了解一下藝伎文化的好機會!
  • 日本的藝伎有哪些規矩?
    在日本京都的二寧坂等老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匆匆走過的藝伎。不過,大部分街頭穿和服的女孩(特別是臉、頸沒有描白化妝的)基本都是體驗和服拍照的中韓遊客,真正的藝伎通常不會如此招搖(原因見下文)。不過,這些和服女子倒是給京都街頭增添了一抹日式風情。另外,這邊的藝伎表演行業也很火爆,外國遊客來了這裡基本都會看一場演出。
  • 藝伎與日本文化
    他著有《「粹」的構造》,把日本民族特殊性歸納為一個「粹」字,而「粹」的審美基礎在於男女關係。這種男女關係不同於「戀」,並不用認真而執迷的熱情來束縛人,而是一種割斷了束縛自他的情愛的「心不專一」。九鬼的母親當過藝伎,第二任妻子也是藝伎,正是對藝伎的切身感受與深入考察使他得出了這樣的日本文化論。
  • 京都,一日藝伎
    京都與東京不同,後者在二次大戰中被持續轟炸夷為平地,在一片焦土上重建起來的巨大現代化迷宮裡早已無處尋覓舊日本的蹤跡。而由於梁思成一紙書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卻守住了舊日日本的幽魂。在氖光燈眩目的光芒之後,在卡拉ok的歌舞昇平之外,在巨型購物商場的光怪陸離旁邊,有數不勝數香菸嫋嫋的廟宇和高深莫測的禪宗花園。默默旁觀歷史的櫻花樹依舊,曾經芳華的藝伎也艱難地存活至今。
  • 日本藝伎的真實隱秘生活【組圖】(全文)
    在日本,提起「女性的面孔」,你是否會聯想到化著濃妝的藝伎?藝伎如今的社會價值在於她的藝術性,而這個職業,正漸漸走向墳墓。Jodi Cobb是第一個被允許近距離接觸這個神秘行業的攝影師,隨著她的鏡頭,一探藝伎神秘的面紗。
  • 舊日日本的幽魂 在京都體驗一日藝伎
    京都與東京不同,後者在二次大戰中被持續轟炸夷為平地,在一片焦土上重建起來的巨大現代化迷宮裡早已無處尋覓舊日本的蹤跡。而由於梁思成一紙書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卻守住了舊日日本的幽魂。在氖光燈眩目的光芒之後,在卡拉ok的歌舞昇平之外,在巨型購物商場的光怪陸離旁邊,有數不勝數香菸嫋嫋的廟宇和高深莫測的禪宗花園。
  • 《藝伎回憶錄》|日本知名藝伎美麗而傳奇的一生
    二十世紀初,年僅九歲的小千代被無力撫養的父親賣到了京都祗園的一家藝伎館。小千代從此開始接受嚴格而正統的藝伎培訓。藝館的頭牌藝伎初桃,性情暴躁乖戾,恃寵而驕。又因嫉妒小千代有著一雙美麗而獨特的眼睛而處處針對她。小千代就這樣在藝館中渾渾噩噩地度日,直到十二歲那年的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