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國慶: 為什麼歷史上法國國慶日總是發生流血事件?

2021-02-23 國家人文歷史


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局部)

文 | 貓斯圖

國家人文歷史·新媒體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繼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發生爆炸襲擊之後,這一次國慶節又不太平。法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尼斯發生了一場恐怖襲擊。根據警方最新的報導,一名突尼西亞裔的尼斯當地居民駕駛白色貨車衝撞射擊,導致近百名當地居民和遊客死亡。一個好端端普天同慶的國慶節反而變成了一個血腥國慶節。

血腥的7月14號,這在法國歷史似乎並不讓人意外。

按照我們歷史課本上的解釋,法國國慶節來自於攻佔巴士底獄的紀念日。1879年7月14號,巴黎的市民攻陷了象徵著皇家權威和壓迫資產階級自由的標誌——巴士底監獄。那一幅名畫《攻佔巴士底獄》也成為了人們紀念法國大革命的標誌性藝術品之一。


羅拜耳《攻佔巴士底獄》

 

可是這個巴士底監獄究竟代表著怎麼樣的皇家壓迫還真是談不上。當時起義軍之所以想要攻佔巴士底獄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麼強的號召力和標誌性,而是因為當時的起義軍手裡沒有兵器了。起義開始後的7月12日到13日,巴黎市民把全市的槍店和兵工廠的武器全部拿空,仍然不能夠做到人手一槍。緊接著,他們又洗劫了榮軍院裡的兵器庫,有了槍枝卻沒有彈藥。有好事者表示「巴士底獄裡面儲藏著大量的火藥和鉛彈」,他們這才下定決心衝進巴士底獄。至於解救裡面被皇家關押的政治犯則只是順便的好事。

可是當起義軍攻陷巴士底獄之後,他們發現裡面只有7個犯人(其中有一個色情作家,兩個精神病患者,三個偽造犯),說好的政治犯一個都沒有。不過這並不重要,大革命要的就是一個氣氛。公民兵搶下了巴士底獄的控制權、搞定了院內的火藥之後,就開始胡攪蠻纏。原本他們要將投降的典獄長洛奈侯爵送到市政廳去參加公民審判。然而在路途中人們實在是覺得不夠洩憤,就把俘虜半道上砍了頭——下手的還是一個屠夫。

可以說後來法國在國慶節期間經常爆發的各種騷亂和叛變,就是在國慶節的誕生裡埋下了禍根。

在人們攻陷巴士底獄之後,7月14日這個「巴士底日」成為了激進改革派的最愛。可是其中不必要的流血衝突讓保守派實在看不下去,於是他們就創造了一個更為和平的紀念日。1790年7月14號,法國的第一屆聯盟節開辦。人們從巴士底獄一路遊行到巴黎戰神廣場,載歌載舞、燃放煙花,用和平的方式慶祝自己獲得了這個國家的自由和法制。按照現在法國官方的說法,如今的7月14日國慶節實際上慶祝的既是「巴士底日」又是這個「聯盟節日」。

 

可是和平熱烈的聯盟節也並沒有持續很久。所謂的聯盟節只辦了3年,人們被大革命掀起來的狂熱情緒很快就被羅伯斯庇爾等激進改革派所利用。聯盟節單純而美好的初衷被拋諸腦後,羅伯斯庇爾在法國大殺特殺。主張把聯盟節定為國慶日的溫和派被激進的雅各賓派到處追殺,法國的國慶節又開始陷入了一陣血雨腥風當中。


巴士底獄油畫

等到1880年溫和的共和派重新登上法國政壇指點江山,他們終於找到機會將自己最喜歡的7月14日(其實是為了紀念聯盟節)定為國慶節。可法國的這個國慶節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地方政府的歡迎。「一戰」之前有很多外省拒絕參加慶祝7月14日的國家節日,這也使這個國慶節顯得非常尷尬。那麼7月14日的國慶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法蘭西民族共同記憶,並且在後來引發越來越多的騷亂的呢?這就要說到「一戰」了。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將自己心愛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割讓給了德國。巴黎協和廣場的八尊城市女神雕像中代表阿爾薩斯首府斯特拉斯堡的雕像甚至還被罩上了一層黑紗。然而「一戰」勝利之後,這一塊區域又被返還給了法國。法國政府特別有意在1919年7月14日舉辦了一場勝利大閱兵以慶祝法蘭西民族忍辱負重幾十年最後反敗為勝的輝煌戰績。借著這一場喜事,7月14日才算在法國人心中紮下了根,從「溫和派的國慶節」變成了「全民族的國慶節」。

然而,即使是進入了新紀元,法國國慶節也依然不太平。

1955年7月14日,一顆炸彈在法國殖民地摩洛哥首府卡薩布蘭卡一家擁擠的咖啡店門口爆炸。隨後8名摩洛哥人提刀持槍在卡薩布蘭卡打砸搶燒,造成至少50人喪生。這一次事件的起因是摩洛哥人越發高漲的民族情緒。雖說隨後法國軍隊立即派裝甲部隊進行鎮壓,可反殖民浪潮並不會因為一次鎮壓被攔住。1956年3月,摩洛哥還是以這次恐怖襲擊為先導獨立了。


法國國慶節圖景

摩洛哥人之所以選擇法國國慶節這一天起事,主要原因就是法國國慶節的節日氣氛特別濃。比起歐洲其他國家的溫吞水國慶節,法國國慶更具有公民氣質。法國市民都很樂於參加這一場世俗的節日,走上街頭參加遊行、觀看煙花、品嘗美食。正是在這樣安靜祥和的氣氛當中搞出一些不和諧的音調才能夠使這些別有計劃的人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給法國政府一個難堪也是他們的一場政治豪賭。

 

21世紀,伴隨著大量進入歐洲的難民,法國社會治安變得越來越差,國慶節也似乎變得越來越危險。

2002年的國慶節,法國時任總統席哈克在凱旋門檢閱部隊時被人群當中突然衝出的一名男子射擊。所幸這名恐怖分子的槍法不準,沒有射中。否則在國慶閱兵時被恐怖分子開槍打死,這席哈克可就成為發達國家第一人了。

2005年的國慶騷亂就更加無語。當時英國剛剛申辦成功2012年奧運會,很多左翼青年走上街頭焚燒車輛,使英國的國際形象和社會治安大降了一個檔次。英吉利海峽這邊的席哈克在國慶節接受採訪,說法國人熱情好客,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當天巴黎就發生了嚴重的騷亂:巴黎街頭有約200輛汽車在騷亂中被點燃,年輕人在巴黎郊區甚至築起街壘與警察對射,導致警察受傷、教堂被燒毀。


法國國慶節時的恐怖襲擊

2008年和2009年的國慶節也不太平。當年7月13日到7月14日晚間,全法都各有300多輛汽車被燒毀。當時法國才實施武器、爆竹限購的措施,但仍然不能阻止這些瘋狂的傢伙們表達自己的訴求。

早年間惹事的年輕人往往是一些左翼分子。他們希望國家能夠對年輕人、對弱勢群體提供更多援助和關注,選在國慶節這一天惹事也是為了把影響最大化。而最近這些年,找茬的卻多是一些右翼分子。他們覺得法國政府接納了過多的外國移民,嚴重影響了土生土長法國人的生活質量。正如前文所說,這些人平時的言論不一定有人關注,但是在國慶節眾目睽睽之下搞個大新聞,就很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法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的譴責並不能阻止他們,法國政府的妥協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

但至於這一次,尼斯的騷亂則明顯帶有濃烈的恐怖主義色彩。這就不是法國人自己內部的問題了,牽扯到歐洲與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即使我們覺得法國人辦事有點不靠譜,也應該堅定地站在他們這一邊。

 

【 國家人文歷史 】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這幾天長江洪水刷了屏,武漢全城看海。這不禁讓人想起1931年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大洪水,武漢也是重災區。當時南京政府發表聲明,全國16個省內8000萬人受災,災難中的生活被紀錄了下來。洪水下,生活還在繼續,中國人用超乎尋常的韌性捱過所有的災難,重整山河。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女記者,也是陳納德的妻子,在上海灘名噪一時。她是在白宮工作的華裔第一人,1972年,被選為全美7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從甘迺迪到柯林頓,先後8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鄧小平曾自豪地說:「全世界只有一個!」她就是陳香梅!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興衰背後: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

2016年6月中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兩國軍隊忽然在邊境地區爆發衝突,導致多人死傷。光看標題還以為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誰想到居然是同為伊斯蘭教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呢?其實兩國早已埋下千年恩怨.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相關焦點

  •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相關:法國尼斯襲擊事件最新傷亡人數統計匯總 恐襲現場圖片/現場視頻法國尼斯遭襲最新消息:巴黎降半旗表哀悼法國國慶日尼斯遇襲  卡車上找到大量槍枝、炸藥,襲擊者在交火中斃命  07:47  衝撞人群的白色卡車。  當地時間14日晚間,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國慶日焰火表演,突發一輛白色卡車衝撞人群的惡性襲擊事件。來自法國當地電視頻道iTele援引地方檢察院的消息稱,碾壓事件造成至少60人死亡,另有大量無辜人員受傷。
  • 法國國慶日傳統:消防隊員在國慶舞會中最受寵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14日報導,為紀念法國大革命的開始,香榭麗舍大道7月14日有國慶閱兵,各市鎮舉行煙火慶典,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全國各地消防隊員的國慶舞會。然而在舞會上,最常被邀請跳舞或是照相的,不是美麗的少女,而是消防隊員。
  • 血染尼斯蔚藍海岸,為何受傷的總是法國?
    當地時間14日晚,法國海濱城市尼斯在舉行國慶日慶祝活動時發生卡車襲擊事件。
  •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本文力圖梳理第三共和國前期法國政府復興共和傳統的歷史背景與過程,並闡釋這一文化傳統對第三共和國的穩固所產生的歷史作用。一、傳統的發明:國歌與國慶日的誕生隨著1875年憲法法案通過和1879年茹爾·格雷維當選為共和國總統,第三共和國在政治制度層面上真正得到了確立。
  • 法國國慶日是什麼時候?法國國慶日的來源及慶祝活動介紹
    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在法國,每年國慶節的閱兵式是慶典活動的重頭戲。
  • 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這是繼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被血洗,2015年11月13日法蘭西球場和巴塔克蘭劇院連環恐襲之後,法國遭遇的第三起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法國呢? 情報系統失靈  在整個歐盟國家內,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是德國,與美國關係最緊密是英國,然而遭遇恐怖襲擊最多的反而是法國這樣一個共和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
  • 法國國慶日當天 一男子地鐵揮刀稱「殺光天主教徒」
    據香港東網7月17日報導,法國一名男子於當地時間14日法國國慶日在地鐵內揮刀,他自稱是穆斯林,要殺死所有天主教徒。男子先被乘客制服,隨後到場的法國警方將他逮捕。而在國慶日前夕,首都巴黎多處發生騷亂,134輛汽車遭縱火,9名警員或消防員受傷,警方拘捕了237人。 據報導,事發於當日下午約1時,該名23歲來自埃及的男子伊馬德(Emad F.)
  • 法國國慶日遭遇慘烈恐襲 人群被碾軋震驚世界
    國慶日成喋血日  當地時間14日晚近23時,法國南部海濱度假城市尼斯剛放完國慶煙火,著名的沿海大街「英國人散步大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突然,一輛白色卡車從機場方向向市中心衝來。由於當時大道已經禁止車輛通行,慶祝的人們完全沒有防備。卡車一路碾軋,沿途留下很多屍體,成百上千人恐慌逃命。卡車橫衝直撞兩公裡後才停下,司機被警察擊斃。
  • 「黃馬甲」大鬧法國國慶日
    7月14日,法國警察在抗議者點燃的火堆旁警戒。7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國慶閱兵式上檢閱部隊。7月14日,法國國慶閱兵式上的坦克隊列。7月14日,一位與「黃馬甲」運動有關的抗議者躺在香榭麗舍大街的護欄上。7月14日,法國PAF特技飛行隊在巴黎上空畫出法國國旗。7月14日,「鋼鐵俠」出現在艾菲爾鐵塔附近。這位法國發明家兼企業家踩著渦輪發動機驅動的飛行踏板,在慶祝國慶日的巴黎上空「放飛自我」。
  • 法國國慶來臨之際,從羅浮宮與館藏珍品中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 獄,推翻了君主政權。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 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這一天的夜晚成為歡樂的海洋,法國的標誌艾菲爾鐵塔為火樹銀花所映襯。人們通常認為,法國國慶日的正式確定是1789年,其實不然。
  • 跟上我的節奏,法國國慶日一起來狂歡!
    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日,每年這一天,法國人都會沉浸在狂歡的喜悅中。首都巴黎更是成為慶典的海洋。在公布答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然而,法國國慶節最開始並不是為了紀念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事件,7月14日事實上指的是法國的「聯盟節」。
  • 為什麼要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此文講清了「由來」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是10月1日。然而,如果問:「國慶日」是怎樣確定的?為什麼要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可能很多人都不甚了解。●為什麼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既然上述兩種說法中,關於新中國宣告成立的日期都不是10月1日,那麼10月1日又是怎麼被定為「國慶日」的呢?應該指出,在舉行開國大典之際,新中國的領導人還沒有考慮「國慶」一事。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政協委員馬敘倫。
  • 國慶節放假安排 德國國慶日
    國慶節放假安排 德國國慶日1990年10月3日,冷戰以來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統一,因此10月3日,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作為國慶節的來歷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按照1990年統一以來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所以,儘管是逢五逢十之際,首都柏林沒有舉辦隆重莊嚴的慶典不算奇怪。全國放假一天。
  • 法國尼斯國慶日遭恐襲_鳳凰網
    歐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近兩年來在歐洲本土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尤其以法國受害最嚴重。從去年巴黎恐怖襲擊以來,法國政府延長了緊急狀態的時間,防止在歐洲杯期間遭遇恐怖襲擊。歐洲杯剛剛結束,無論法國政府還是公眾也算是長舒一口氣,卻沒想到在慶祝國慶的喜慶日子裡,又一次遭遇嚴重的恐怖襲擊。2016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法國尼斯發生恐襲事件,目前為止造成至少84人死亡。
  • 尼斯襲擊事件冷思考:法國為何防不住恐襲
    新華社記者應強 張曼 張雪飛14日夜晚,法國南部旅遊城市尼斯發生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一輛卡車衝入觀看國慶煙火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50餘人受傷。「法國正處於戰爭之中」,法國總統奧朗德8個月前的這句話在2016年的法國國慶日不幸再次得到驗證。極端分子令人髮指的行為、選擇的襲擊時機和地點、造成的巨大傷害都顯示,這是一起典型的恐怖襲擊事件。去年巴黎恐襲以來法國就一直處於國家緊急狀態,警戒狀態維持在最高水平。那麼法國為什麼沒能防範恐怖性質的襲擊再次發生呢?
  • 法國:煙花迎國慶(2)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7月15日 (外代二線)(10)法國:煙花迎國慶 7月14日,在法國巴黎,慶祝國慶日的煙花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綻放。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7月15日 (外代二線)(1)法國:煙花迎國慶 7月14日,在法國巴黎,慶祝國慶日的煙花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綻放。
  • 組圖:法國迎來國慶日
    7月14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國慶日閱兵式上,法國空軍「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從凱旋門上空飛過。  7月1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慶日閱兵式上,法國空軍飛機從凱旋門上空飛過。當天,法國首都巴黎舉行閱兵式慶祝國慶日。1789年7月14日,法國革命者攻佔位於巴黎的巴士底獄。這一天成為法國國慶日。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 為什麼國慶節選在了10月1日?
    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國慶日定在了10月1日呢?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因為這天舉行了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不知大夥有沒有想過,很多國家的國慶日其實都不是宣布的那天,比如法國的國慶日是7月14日,這是用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 取消閱兵式,不對外開放,保持社交距離,今年的法國國慶日將怎麼慶祝?
    說到法國國慶節,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歷史: 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 外媒:法國縮減國慶日紀念活動規模 閱兵改在廣場
    原標題:外媒:法國縮減國慶日紀念活動規模 閱兵改在廣場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據路透社巴黎7月14日報導,法國當地時間周二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國慶日慶祝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鑑於新冠疫情仍在歐洲蔓延,坦克和軍隊沒有出現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參加閱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