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粵西湛江人,祖先是福建移民,煲湯確實在我們這裡很盛行。我們這兒有廣東老火湯,但更多的是一種「快湯」,如豬雜湯、牛肉湯、雜魚湯、沙蟲湯、沙螺湯等,煲得久一點的一般是燉盅,如地膽頭老鴨、五指毛桃燉雞、茯苓排骨等。我們湛江煲湯,不喜歡像北方一樣燉得爛爛的,軟軟的,我們這講究湯清,原汁原味原形。一碗湯配一碗飯,就是一頓早餐或午餐了。蘸味也很簡單,就是生抽加蒜子,或是鹽加一點湯。
為什麼愛喝湯?我個人理解有三個原因。
一是湛江比較傳統。煲中藥或是煲涼茶作為養生之道,已深入人心,從而推廣到用煲湯來食補食療。老火湯裡面的食材(如肉和骨)有時會棄而不食,北方朋友會覺得可惜,但我們視之為「藥渣」呵呵呵。不過,「快湯」裡的食材都是可以吃的,是送飯的喔!
二是湛江天氣溼熱,夏季長。夏天幾乎佔半年時間,氣壓低,易出汗,消耗大。為了滋補、養胃和消化,喝湯最合適,補水補油補鹽補肉補菜,再配上一碗飯,一次性全補了。我爸以前做小生意時,最喜歡煲一大鍋豬肉青菜湯,再煲一鍋飯,全家七八口人一整天吃這個,營養也夠了,關鍵是快捷簡單。
三是一種集體共享的精神。我們這講究「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一家十幾口人,幾條魚幾隻螺幾塊肉怎麼分?特別是窮的時候,食材真的很有限!煲一大鍋湯最合適,都有得喝有得吃,一家子坐埋一起分享,其樂融融,享天倫之樂,這種感覺是不是更好呢?
我們湛江也承襲了廣東人飯前飲湯的習俗,加上魚類眾多的自然環境,培養出半島人愛喝海魚湯的習慣。魚湯有多種,最好喝的還是雜魚仔湯。雜魚仔,「仔」指的是小魚,「雜」說的是魚種類多。生活在淺灣的小魚小蝦,難登大雅之堂,卻被老百姓熬製成一道美味。做法很簡單,不用放鹽和油,將魚仔開膛破肚,清洗乾淨後直接放在砂鍋中熬製即可。
晚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院中,一小鍋雜魚仔湯,一鍋粥,炒碟蝦仔,一碟新鮮綠葉蔬菜,讓一天的辛苦和疲憊煙消雲散,一家人盡享天倫之樂。
關於湛江人喝湯的習慣,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