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養」你的實名手機卡 檢察官揭秘販賣「黑卡」利益鏈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有人在「養」你的實名手機卡

淮安洪澤:檢察官揭秘販賣「黑卡」利益鏈

汪彥 馬強

為了牟取利益,利用客戶到代辦點辦理業務機會,偷拍客戶的身份證照片,非法盜取公民信息數據,違規辦理手機SIM卡,並作為「商品」出售。經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日前一審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徐兵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6.5萬元;判處被告人李剛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零六個月,罰金4.5萬元;判處被告人成芹拘役二個月,緩刑四個月,罰金5500元。

詐騙案牽出神秘「賣卡人」

2018年5月,淮安警方辦理了一起電信詐騙案,被害人楊先生被犯罪分子以公司大額採購為名連續實施話術詐騙,被騙4.8萬元貨款。「當時,對方冒充採購方多次打來電話聯繫『生意』,使用的是淮安本地號碼,和我經常聯繫的一些客戶的號碼非常相似,我以為是本地客戶推薦的……」楊先生說道。

被害人報案後,警方迅速對案件展開初查,很快發現了詐騙人員的蹤跡。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警方竟從該案中意外發現了另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線索。「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於實施電信詐騙活動的手機號碼就是本地號碼,並且是犯罪嫌疑人從網上非法購買使用他人身份證辦理的實名SIM卡。」負責該案的民警說道。

據了解,辦案過程中,警方發現,在一些微信群、QQ群中,有一群被稱為「賣卡人」的特殊群體,他們專門從事實名手機SIM卡違規交易,為詐騙等犯罪活動提供「便利」,用於詐騙楊先生的兩個手機號碼,就是犯罪嫌疑人從網名為「白白」的神秘「賣卡人」處高價購得。

鑑於案件的複雜性,警方決定兵分兩路開展深入調查,一組負責調查詐騙,另外一組負責調查「黑卡」。經過3個月的縝密調查,同年11月,警方在泰州將非法從事手機SIM卡交易的犯罪嫌疑人李剛(「白白」)抓獲,並從其住處查獲大量尚未完成交易的移動、電信等手機卡號。

根據李剛的交代,警方很快又在無錫將提供SIM卡的另一「賣卡人」徐兵抓獲,並從其住處查獲了多達1700多張SIM卡非法交易記錄。

代辦點老闆偷拍資料辦卡

「我主要在微信群和QQ群發布求購消息,一些代辦點的老闆為了賺取差價會主動和我們聯繫……」徐兵交代。按照國家關於實行手機實名制的規定,一個用戶在同一家運營商辦理的有效卡限額為5張,由此一個身份證可以在三大運營商辦卡15張。手機實名制推行後,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分子為逃避打擊,高價收購手機卡作為實施詐騙等犯罪的作案工具,嗅出商機的徐兵開始主動在網上發布「收卡」信息,並與一些經營移動、聯通代辦業務的老闆聯繫,讓對方幫忙搞一些實名卡。詐騙楊先生的那兩張卡就是徐兵從通過微信認識的代辦點老闆成芹那兒收來的。

「客戶到代辦點辦理業務時,只要對方不注意,我就把照片和身份證信息留下來,藉助這些信息再辦幾張卡留著,算上充在卡裡的話費,加個幾十塊錢,就可以賣給『收卡人』了。」當得知自己的行為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後,成芹後悔不已。

據查,自2018年初至案發,成芹非法盜取公民信息數據,違規辦理實名SIM卡並出售給李剛、徐兵等職業「收卡人」,先後賣出近200張卡。

「黑卡」販賣利益巨大

「手機SIM卡實名制後,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分子為逃避打擊,以高價非法收購實名制SIM卡,使得類似盜銷SIM卡犯罪活動日益猖獗,逐漸產生新的利益鏈條,由此引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多種次生犯罪。」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檢察長韓少芹談到該案時說。

據韓少芹介紹,網上非法買賣實名手機SIM卡被稱為「黑卡」交易,不法分子獲得「黑卡」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與移動、電信等通訊公司的「內鬼」勾結,利用「虛擬閱讀」等黑客軟體,篡改讀卡器與設備之間驅動協議,避開二代身份證讀取設備,自動生成虛擬身份信息替代真實信息,從而非法辦理大量本需實名制認證的手機SIM卡;第二種則是通過少數經營手機充值等代辦服務的個體工商戶,利用客戶到代辦點辦理業務的機會,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偷拍客戶的身份證照片,非法盜取公民信息數據,違規辦理實名SIM卡。

據了解,在手機SIM卡灰色產業鏈條中,有一種被稱為「養卡人」的特殊群體。養卡人通過貓池(一種類似多卡多待手機的電子設備,市場上多流行4G+8埠或4G+16埠,分別可使用8張卡或16張卡)定期繳納話費,保證號碼始終處於正常狀態。「養卡人」除了將實名卡用於買賣交易外,還從外賣訂餐平臺、電商、App、金融平臺推出的優惠政策漏洞中獲利。

2018年1月,一度引起網上熱議的「拼多多薅羊毛」事件,就是因電商平臺充值話費業務存在重大軟體漏洞,大量養卡人藉助「貓池集中薅羊毛」方式,通過大量手機「黑卡」同時註冊作業,批量盜取優惠券,再通過手機話費、Q幣等方式,短時間迅速轉移和變現,由此導致「拼多多」在一天內損失近千萬元。

目前,針對手機SIM卡「灰色產業」犯罪暴露出的監管不嚴等問題,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已主動聯合工信、公安等職能部門,加大對買賣手機SIM卡等新型網絡犯罪打擊力度,重點嚴懲身份證賣家、實名卡賣家、養卡人等犯罪群體。同時,該院通過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積極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嚴格杜絕違規辦理「黑卡」等行為,堅決清除「黑卡」滋生土壤,斬斷市場需求。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焦點

  • 遼寧治理「黑卡」:手機卡沒實名登記不能補卡
    手機卡沒實名登記 丟了不能補卡  登記條件:身份證、密碼及1至3個月繳費發票 全省重點清理「一證辦5卡」  「我可以為您做一張和他人一樣的手機卡,您可以聽到他人通話,收到他人的簡訊……」、「恭喜您,您的手機被XX節目抽取為幸運觀眾……」相信很多人都收到過類似詐騙簡訊,而這些信息的源頭
  • 4萬餘張手機「黑卡」如何流向境外
    該店自2019年5月以來,違法收集全國各地公民個人信息,在系統裡開卡,激活後販賣至柬埔寨金邊、菲律賓等地。這些「黑卡」主要被電信詐騙、賭博集團等犯罪團夥使用。  警方經偵查發現,李群利用營業廳老闆身份作掩護,利用通信商系統開卡權限的工作便利,單獨成立工作室,專門從事通過非法手段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後製作手機卡銷售境外的「黑卡」產業。
  • 手機SIM卡已強制實名 不記名黑卡依然「好賣得很」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焦哲文/攝記者暗訪不記名卡銷售火爆,誰在買?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南京市丹鳳街的越時空通信廣場,這家市場號稱江蘇最大。記者在營業大廳轉了一圈,隨機走到一家經營戶櫃檯前詢問有無手機卡銷售。老闆立即「本能」地詢問:「你要實名的還是不實名的?」
  • 揭秘「手機黑卡」產業鏈:羊毛黨怎麼拿到許多手機號-虎嗅網
    需求產生供給,據《IT時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羊毛黨」猖獗的背後,一條養手機卡、註冊帳號、代收簡訊驗證碼、薅羊毛的黑卡產業鏈已經形成。據業內人士不完全估計,至少每年給相關產業帶來40億的損失。同時,儘管工信部要求到2017年6月30日之前,全部實現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但依然有很多「假實名制」的手機卡在黑卡市場內流轉,其中虛擬運營商發放的手機卡和物聯網卡是黑卡的重災區。
  • 一張手機卡牽出百萬詐騙案……
    他要求楊女士拿出身份證,隨後利用手機的NFC功能讀取了身份信息,並拍攝了楊女士的人臉照片,隨後將上述身份信息、照片上傳到了某通訊公司的辦理網絡中,不到5分鐘,一張綁定楊女士實名身份信息的電話卡就辦理出來了,隨後盧某就將新辦理的卡插入贈送的電話手錶,自此楊女士的女兒拿到了心儀已久的電話手錶,可以開始正常的撥打電話了。事情到這似乎已經圓滿結束了,沒曾想,就是這次辦卡導致了後續一樁200萬元的詐騙案。
  • 羊毛黨大揭秘:一億手機黑卡在手,半年擼垮上市公司
    手機黑卡:網際網路黑產的「原油」如果說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那手機黑卡就是網際網路黑產的「原油」。隨著國家對手機號實名制的大力推行,不少網際網路公司以手機號註冊的帳號為身份認證體系的基石,找回密碼、身份認證、修改密碼、大額支付等等,均需要手機號的參與。一旦手機號這個「基石」出了問題,無論你的風控體系如何完善,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
  • 實名製成「偽實名」? 網上可買到已實名註冊的電話卡
    在×豬旅行集市上,這款商品的詳情頁頭圖為「手機嘿卡 不記名 免註冊 插卡即用 簡訊 註冊 通話」。在商品詳情部分,以圖片的形式提供了一微信號引導買家加為好友。不記名?免註冊?那手機卡還能用嗎?根據工信部的規定,不實名的電話卡將被停機。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 當心不法分子趁機偷辦「黑卡」
    近日,福建省仙遊縣檢察院就受理了這樣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手段辦理出來的一張電話卡,最終導致群眾被騙近200萬元。不用擔心孩子們沉迷於手機遊戲等不良習慣,只要通過佩戴手錶就能達到隨時與家長聯繫的目的,因此近年來市面上針對兒童群體推出的電話手錶大受家長們歡迎。但是根據我國相關管理政策,電話手錶中插入的電話卡均需實名登記。
  • 中國移動非實名手機卡不辦理實名登記 6月30日將被停機
    不過雖然如此,網友認為中國移動想要真正實現實名認證,還有以下幾點難處:1、一些手機卡雖然是實名認證,但不是手機卡持有人本人。據網友曝料,自己在開戶的時候,用了移動的工作人員身份證而不是自己的身份證。另一些網友也表示自己的手機卡綁定的身份證並不輸於自己。這樣理論上也是實名認證,但是並沒有達到手機卡實名認證的目的。2、實名登記將影響到一批「黑卡」。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大陸在用的智慧型手機和功能機超過12億臺,其中不少的手機還是雙卡的,這意味著許多手機用戶有不止一張手機卡。當然,這些手機卡不一定都經過了實名認證。
  • 170號段淪為黑卡集聚地 買卡不需身份證
    據《勞動報》報導,看到「170」打頭的電話你會接嗎?很多用戶或許選擇直接掛斷,因為多半是推銷甚至詐騙電話。這也折射出虛擬運營商試行兩年的尷尬:黑卡、養卡等問題不斷湧現。記者獲悉,首批虛擬運營商相關政策及商用規則將於近期出臺,而其中,衡量是否合格的最關鍵條件之一便是實名制管理。
  • 無身份證仍能買到移動、聯通手機「黑卡」
    圖為「賣卡阿姨」沿街兜售「黑卡」。  圖為記者沒用身份證購買到的「黑卡」。  電話「黑卡」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並常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行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
  • 「起底手機「黑卡:一張賣100多 線上線下都有
    記者在太升南路走訪買實名「黑卡」,賽格廣場一家商鋪老闆稱,「移動150元(每張),(電話卡)有(登記)名字但不是你的。」但該店鋪後來拒絕售賣:「不熟悉的人不賣。」  一位街頭流動女商販告訴記者,「移動賣150元一張。」
  • 手機號"黑卡"新套路 實名卡叫價150元一張
    上述事件引發全國高度關注,涉案的虛擬運營商170、171手機號段成為電信詐騙的代名詞。對此,工信部表示將把手機實名製作為對虛擬運營商的一票否決項。11月7日,工信部發文要求在2016年底前實現100%手機實名制。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電話「黑卡」銷售更隱秘,出現了新的套路。
  • 記者調查發現,網上可買到已實名註冊的電話卡
    在×豬旅行集市上,這款商品的詳情頁頭圖為「手機嘿卡不記名免註冊插卡即用簡訊註冊通話」。在商品詳情部分,以圖片的形式提供了一微信號引導買家加為好友。不記名?免註冊?那手機卡還能用嗎?根據工信部的規定,不實名的電話卡將被停機。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 用大數據扒一扒手機黑卡
    【用來大批量養手機黑卡的貓池】比如早在2016年12月《21世紀經濟報導》就曾經報導過:中國移動搞愛流量平臺活動被一批手機黑卡薅羊毛,一個月被薅走了8.2萬G的流量,損失400多萬元。[2]這就是手機黑卡,這些卡大多數沒有實名登記,由一種叫「貓池」的設備批量養著,並且經常被人用於鑽各種空子薅各種羊毛獲利,有時還涉嫌違法犯罪。另外還有一部分的手機黑卡利用大家不想要洩漏自己手機號碼的心理,搭建在線接碼網站幫助大家接收在各種平臺上註冊、登錄時所需要的驗證碼,通過接碼費或者網站廣告費獲利。
  • 高價購買實名手機卡 註冊微信「養號」出售牟利
    市民梁某通過網絡,從不法人員手中大量收購他人實名登記的手機卡,然後用這些卡註冊微信號,再僱人「養號」,並將「養好」的微信號出售,四五年間牟利18萬餘元。梁某被指控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罰金。
  • 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打掉的僅是「冰山一角」
    警方經分析研判,發現任職於海口某知名企業的員工田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田某可能持有大量手機黑卡並為下遊犯罪提供幫助。9月29日,海口警方出動警力對田某進行抓捕,一舉搗毀其架設在海口市海甸三西路某小區家中的卡商工作室,現場扣押1.6萬餘張聯通手機卡及大量電子設備。
  • 用手機「黑卡」註冊帳號 上千億元流入非法產業鏈(3)
    新華社照片,廣州,2018年8月31日用手機「黑卡」註冊帳號 上千億元流入非法產業鏈圖為廣東潮州警方繳獲的部分非實名手機卡(7月4日攝)。非實名手機卡「十張零售、百張批發」,時間越久、功能越多的微信號越值錢,註冊「殭屍帳號」每年在網絡平臺上套利超千億元……在這背後,是一條手機黑卡違法犯罪產業鏈。手機卡實名制實行了這麼多年,這些黑卡是如何流入市場的?利用黑卡獲取的巨額利益又流向了何方?
  • 2毛換15元優惠券 手機黑卡1年薅走網際網路公司40億
    需求產生供給,據《IT時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羊毛黨」猖獗的背後,一條養手機卡、註冊帳號、代收簡訊驗證碼、薅羊毛的黑卡產業鏈已經形成。據業內人士不完全估計,至少每年給相關產業帶來40億的損失。同時,儘管工信部要求到2017年6月30日之前,全部實現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但依然有很多「假實名制」的手機卡在黑卡市場內流轉,其中虛擬運營商發放的手機卡和物聯網卡是黑卡的重災區。
  • 辦卡領電話手錶,一市民被騙兩百萬
    業務員免費上門辦電話卡,以信號不好為由,二次採集人臉信息,就這樣偷偷辦出手機卡。無獨有偶,二手車行經營者,謊稱可代辦高額信用卡,以「0元購車」騙取信任,結果讓客戶背上了巨額貸款。要想不被「黑」卡,除了時刻提防個人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不貪小便宜,切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