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化石揭開亞洲最古老森林之謎

2020-12-12 騰訊網

撰文:MAYA WEI-HAAS

新杭森林的小樹可能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沼澤環境中,如上圖所示。

圖片提供: DEMING WANG

從粘土礦牆上探出頭來的小樹化石最初看起來並不惹眼。但隨著更多細長化石的出現,古植物學家王德明和秦敏(音譯)漸漸意識到,他們身處一片古老的森林之中。

在中國安徽省新杭鎮附近發現的這些樹木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3.65億年前,佔地至少25公頃,大約相當於47個美式足球場那麼大。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報告稱,它迄今為止是亞洲發現的最古老的森林。

這些史前樹木與棕櫚樹相似,樹幹無枝,樹冠多葉,像杆子一樣筆直生長,與我們現在所見的分枝較多的樹木有所不同。它們的根系異常發達,為石炭紀沼澤森林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並逐漸演化成為今天開採的大部分煤炭。

「這就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原因,」Christopher Berry說道,他是研究森林生長的古植物學家。「這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我們第一次在這片森林中看到的這樣的根狀結構。」

追蹤古老的莖稈

2016年,秦敏和王德明例行視察粘土礦時發現了新杭森林的第一塊化石,當時他們正在礦場的外牆上搜尋古老生命的痕跡。尋找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多塊植物莖化石,其中許多保存完好。

這些古老的植物屬於一種名為石松類(lycopsids)的植物群,它們大都像杆子一樣筆直地向上生長。新杭鎮發現的古樹一開始是單株莖,葉子很窄,一旦成年,它就會分裂出一個下垂的樹冠,每個樹冠上都長有一個充滿孢子的圓錐體。

新杭發現的這片古森林的特點是樹木像杆子一樣筆直向上生長,它們的莖上長有狹窄的葉子。一旦成熟,樹頂就會分裂成下垂的樹冠,樹冠上還會結出一個充滿孢子的圓錐體。

圖片提供:DEMING WANG

這片森林的確切環境還有待研究,為了找出更多線索,有必要對沉積物進行進一步分析,Berry說道。目前看來,這些樹很可能生長在曾經經常被洪水淹沒的沿海沼澤中。

很可能有過一場洪水,攜帶了大量泥沙,樹木很快被沉積物掩埋了。雖然更多的樹苗最終生根發芽,但洪水很快再度襲來,又將它們淹沒。有些樹木的樹幹部分腐爛了,之後灌滿了沉積物,而其他部分,比如樹根,則礦化成了黑色的化石,與周圍的淺色巖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臨沂大學的秦敏在一封電子郵件表示,這些發現給「我們提供了一本關於那個世界的歷史書」。

雖然古森林很廣闊,但以現代標準來看,這些樹可能相對粗短。研究小組根據樹幹的厚度估計這些樹大多不到3米高。

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在於,許多細長的樹幹在石化過程中斷裂,所以很難確定它們的高度。保守估計大概在1.5米到1.8米左右,Patricia Gensel說道,她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專門研究泥盆紀時期(4.16億到3.59億年前)的植物。

「這片森林的高度可能與我們的身高差不多,」她說。

樹木發展史上的創新

新杭的古森林可以追溯到樹木發展史上的一個變革時期,當時樹木正在迅速創造新的方法,以便能在不同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在泥盆紀早期,植物群大都匍匐在地面上。如果你能回到大約4.16億年前,「就會踩在所有植物之上漫步,」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的古植物學家Ellen Currano說道。

「森林的進化,」她說,「是地球歷史上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事件之一。」

圖中的化石為我們呈現了新杭古森林中樹木的分枝根,在當時來說這樣的根系是比較發達的。後來這些樹木的根系隨環境發生了變化,這樣才能在石炭紀的潮溼環境中茁壯成長。

攝影: DEMING WANG

在整個泥盆紀,植物們找到了變得高大的方法,水分開始在莖部上下傳送,長出更寬的葉子來進行光合作用,發展出支撐樹幹的結構,等等。它們開始向更高的天空伸展。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森林是位於紐約州北部卡茨基爾山脈的吉爾博亞化石森林(Gilboa fossil forest),距今有3.85億年。

但要想長得更高,樹木還需要更好的紮根方式,而新杭的樹木恰好有著驚人的發達根系,這也是研究人員如此興奮的原因。

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Svalbard)也有一處類似的石松林,它比新杭森林要早2000萬年,那裡的樹長著球根狀,周圍還有小根,Berry說道。相比之下,數百萬年後在沼澤中佔統治地位的新杭樹的巨大近親,通常有一種被稱為根座的根,它會分裂成若干支根,周圍環繞著微小的細根。

這種分枝結構為早期樹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最終幫助它們達到新的高度。

「它將改寫石松類植物的進化史,」Gensel說道。

煤炭的源起

這樣類型的分枝根中含有空腔,能幫助氧氣到達植物的末端,這樣一來,它們在充滿水的沼澤中也能茁壯成長。這標誌著未來世界人口的一個轉折點,Berry說道。

沼澤地森林出現大面積激增,它們從古老的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體內。當這些小樹林裡的樹木死亡時,它們會堆積在潮溼的沼澤地底部,因為缺氧,其腐爛速度也會減緩。最終,這個富含碳的系統變成了今天世界各地開採的厚煤層。

通過燃燒煤炭,現代人將古老的碳重新排放到我們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也因此飆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現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而亂砍濫伐森林和毀林鋪路的現象仍有發生,這無異於切斷二氧化碳的吸收源,勢必會加劇氣候問題,」Berry說道。

綜上所述,我們在維持大氣平衡方面是十分依賴植物,她說:「沒有植物,地球真的會變熱,我們也會陷入困境。」

(譯者:陌上花開)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亞洲最古老化石森林現身
    月8日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論文,描述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亞洲泥盆紀最大森林。該泥盆紀森林由25萬平方米的石松樹化石組成,發現於中國安徽省新杭鎮附近。化石林比紐約中央車站還大,也是亞洲最早的森林。 泥盆紀是4.19億年前至3.59億年前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以提塔利克魚最為人所知。提塔利克魚是生活在3.75億年前的淡水生物,被認為是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之間的過渡動物,目前已滅絕。雖然泥盆紀被稱為「魚的時代」,但也見證了植物的進化進程。
  • 快訊:在廣德市發現亞洲最古老化石森林!
    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臨沂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8月8日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論文,描述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亞洲泥盆紀最大森林。該泥盆紀森林由25萬平方米的石松樹化石組成,發現於中國安徽省廣德市新杭鎮附近。化石林比紐約中央車站還大,也是亞洲最早的森林。
  • 揭開湖北神農架野人之謎(圖片)
    野人——是世界四大謎之一。
  • 亞洲最古老化石森林——北京大學王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科研成果入選...
    近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亞洲最古老、泥盆紀面積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森林最早出現在泥盆紀,之後遍布陸地並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環境。然而,泥盆紀森林的記錄極其罕見,直到最近幾年,研究人員才從歐美發現了個別化石產地。相比而言,石炭紀晚期的熱帶沼澤森林全球廣布,有數百個產地,主體植物是石松類的高大喬木。
  • 揭開銀杏家世之謎—新聞—科學網
    人們喜歡在銀杏大道上拍攝美麗的照片,卻鮮有人知曉銀杏樹的演化歷史,更少有人知是我國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化石,以及最古老和現生銀杏之間的過渡形態化石。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志炎就參與了這兩項研究。
  • 3.85億年,全球最古老森林化石現身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古生物· 3.85億年前的全球最古老森林化石現身
  • 泉州考古揭開古人類「唐山過臺灣」之謎
    泉州考古揭開古人類「唐山過臺灣」之謎 時間:2002-05-24 16:49   來源:   福建泉州考古學者劉志成、林少川等人發現的一件沉睡在臺灣海峽海底數萬年的古人類化石,由廈門大學考古專家蔡保全副教授鑑定,並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振標研究員和中科院資深院士賈蘭坡教授確認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24日獲悉,中國科學家在雲南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奇異東生魚」。該化石距今約4.09億年,將四足動物支系的演化歷史前推了1000萬年。
  • 中國最可怕的原始森林——神農架野人之謎
    神農架向來以神秘著稱,其中一直有著野人以及各種怪物的傳聞,可以說是中國最可怕的原始森林。神農架野人之謎至今還在困擾世人,現在還有很多探險家去神農架尋找野人。不僅僅是野人出沒,據傳裡面還有一些沒有滅絕的史前生物,只不過和野人一樣,沒有切實的證據。
  • 科學家發現亞洲最古老沙雞化石 揭示600萬年前青藏高原生態
    乾旱臨夏鳥化石(左)與基於CT掃描數據的乾旱臨夏鳥彩色圖像(右)。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團隊在臨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層發現一件距今約600萬至900萬年的沙雞化石,是目前已知亞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且具有關聯骨骼的沙雞化石,為了解當今中國沙雞特別是西藏地區沙雞的演化、青藏特有的高原生態系統及特有物種提供了關鍵證據。
  • 美紐約州現世界最古老化石森林 可追溯到3.8億年前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美國紐約州的一個砂巖採石場中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化石森林,這將為樹木如何改變地球提供新的研究依據。據報導,在開羅鎮上發現的這片森林跨越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乃至更遠的地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3.86億年前。它是迄今為止僅有的三個已知泥盆紀化石森林之一,比位於紐約州吉爾伯亞(Gilboa)的已知最古老化石森林還要早200到300萬年。卡迪夫大學地球與海洋科學學院的克裡斯·貝裡說:「這些化石森林非常稀有。」
  •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答案今天揭曉了!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是如何生長的?今天(2月8日)上午,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7年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評選結果,來自中科院、北京自然博物館、西北大學等科研院所與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
  • 湖北神龍架之謎——紅毛野人出沒之地
    紅毛野人的出沒之地農架林區現為湖北省所轄,總面積達3250平方千米,林地佔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其山脈由西南向東北延伸,主峰「神農頂」海拔3105米,為華中最高峰。紅毛野人之謎野人是世界四大謎之一,「野人」這個稱呼原是民間習語。
  • 澎湖海域發現臺灣地區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圖片來源: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華夏經緯網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古生物研究有重大發現,臺、日、澳學者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 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2月將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陽光過道展出。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頭皮屑!距今1.25億年,揭開古生物進化之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來自愛爾蘭的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磅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見到的最為古老的頭皮屑!據分析研究,這片頭皮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25億年,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頭皮屑。同時,這片頭皮屑也為古生物學家帶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難題…這片頭皮屑被發現於化石當中,不錯,它正是恐龍的頭皮屑,來自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羽毛之中。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表示,被研究的化石中恐龍細胞保存的極其完好,並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級角蛋白纖維水平細節!對了解恐龍羽毛是如何脫落皮膚有著巨大的影響。
  • 探索古動物化石之謎,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之旅
    白蓮洞曾是類人猿群居的洞穴,發掘後建成了如今的博物館,裡面陣列的有類人猿化石和古動物化石。之前的文章陳述了關於古人類時器時代的進化,今天就去探索古動物化石之迷。,也有解說員做生動講解,現場有些小朋友也聽得津津有味,對這些古動物化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真龍化石之謎
    與心愛的人一起看化石,這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啊!但是沒想到免費博物館居然收費,害得他花了兩千大洋,肉疼!  「我覺得這事不對頭,」排隊時,糊塗大偵探對聰明小姐說,「從來就沒發現過真龍化石,現在突然出現,一定是個騙局!」  終於進入展廳,參觀的人群像是黏稠的蜂蜜,被巨大的真龍化石分成兩股,緩緩地流向出口。人們舉著手機、相機對著化石拍照,閃光燈亮成一片。
  • 一塊奇異的石頭,揭開中國人起源之謎
    直到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許昌縣開始挖掘,發現了「許昌人」化石,從而推翻了中國人來自非洲的學說。在許昌縣有一個小山村叫靈井村,距許昌舊縣城10公裡。靈井因在衛靈公廟遺址內有一古井而得名,歷史中有記載,千百年間,靈井水源豐盛,人傑地靈,然而,幾百年之後,滄海桑田,靈井就剩下一個很小的池塘。
  • 尼斯湖水怪之謎揭開,可能是巨型鰻魚,網友:竟然還在研究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謎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奇異。然而,這個未解之謎似乎要被揭開了,答案當然不是水怪……據悉,奧塔哥大學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在尼斯湖採集水樣分析動植物DNA,想從其中揭示水怪身份。
  •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距今幾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夠順利出土,而我們能夠找到的距今最久遠的人類化石也只有幾百萬年,就連人類之前的地球霸主——恐龍,也留下了不少的化石,而人類的祖先究竟在哪裡?對此,科學家們給出了三種解釋。一是,化石的形成需要依靠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