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大典,粟裕親自帶一副科長參加,此人有何特殊身份?

2020-12-11 大大大紅袍子

1949開國大典上,軍區司令粟裕率團出徵,除王建安、陳士渠等人外,還有一個很不顯眼的小角色。這位年僅24歲的主席堪稱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人,而他的職位更是只有副科長,也是代表團中最低的職位。那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特殊的身份,能讓粟裕將軍親自帶他去參加開國大典,還登上天安門城樓?

事實上,這位24歲的小將,雖然年齡不大,但因其大名鼎鼎的神槍手而出名,更創造了一人一槍,擊斃數百敵人的壯舉,他的名字叫魏來國。在16歲時,魏來國加入了家鄉的石島大隊,在解放龍鬚島、俚島等幾十場戰役中,他的射擊才能逐漸顯露出來,並幫助部隊立下了汗馬功勞,不久便被提升為排長。

自日本投降以來,山東的偽軍還掀起了一股風浪,用手中的武器欺壓百姓,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那時魏來國也跟著參加了消滅這些偽軍的戰鬥,在此期間他率領一排士兵和敵人展開遊擊。短短四十多天,他就帶領部下打散了17個連,擊潰了敵人,僅他一個連就殺死了一百多個敵人。

之後,國民党進攻膠東即墨,魏來國率領一個連隊奉命堅守,但由於敵軍人數眾多,難以守住。對於這一點,他迅速制定了戰略,命令士兵們駐守陣地,自己則手持狙擊槍衝出了戰壕。而且在後來的戰鬥中,魏來國用手中的狙擊槍擊斃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據戰士們統計,魏來國打出了120發子彈,擊殺的敵人達到110個!

需要注意的是,魏來國這個數據達到了每1.09發子彈的數量,而且這個數據直接打破了當時芬蘭神槍手西蒙海耶所保持的每1.3發子彈就能殺死一個敵人的世界狙擊之王的記錄!由此可以看出,魏來國的神槍頭銜絕不是浪得虛名。

因此,憑藉著不菲的戰績和鼎鼎大名,魏來國將在眾多青年幹部中脫穎而出,獲得跟隨粟裕將軍參加開國大典的機會。而且對軍隊裡有這樣的人才,粟裕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展出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及1949年開國大典珍貴文物
    嘉賓觀看展覽本次展覽展出的重磅展品包括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百萬雄師下江南」,石魯的「轉戰陝北」,葉淺予的「北平解放」,何香凝的「萬古長青」,司徒傑的「白求恩全身像」,潘鶴的「翻身農民」等經典美術作品和1949年開國大典時升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毛澤東主席使用的話筒、大典上使用的禮炮、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燈籠等,以及與「新中國成立」相關的珍貴文物、文獻,再配以開國大典的影音資料,集中展示了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不朽史詩,生動見證了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受閱部隊為何統一使用「三八大蓋」?
    新中國開國大典中的閱兵式,歷時兩個半小時,受閱部隊共1.64萬餘人,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這次閱兵是我國現代閱兵式的藍本。
  • 時隔70年,病房裡的那位老人說:能為開國大典奏樂是一生榮光
    躺在病床上的汪奇老人聽力不太好,溝通時必須在耳邊大聲說話,時常記憶也會模糊,但回憶起70年前開國大典的場景,他清楚地記得每一個細節。「我當時是從部隊文工隊選過去的,但到大典那天才知道是要為開國大典演奏,心裡特別激動。」他說。老人今年90歲,他有一個特別的身份——1949年開國大典演奏國歌和樂曲的小號手。「當時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之後,我們奏響了國歌,第一個音符就是小號聲部發出來的。」
  •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2011-09-14 11:06 來源:www.mingrenmingyan.org 作者:
  • 他是沒參加開國大典的元勳,有三個雅號,其中一個是「駱駝」
    不過在舉行開國典禮的時候,有一些開國元勳未能參加,比如葉帥、林帥,他們是因為不在北京。而這位元勳在北京,卻未能參加,當時引起很多人質疑——他就是任弼時,有三個雅號,其中一個是「駱駝」。我們且從他的婚姻和雅號說起。
  • 他參加過開國大典 「逢十」國慶刻錄人生精彩瞬間
    1949年:他們作為學生一起參加開國大典,見證偉大時刻    1949年,張以龍18歲,在北京一中讀高二。「當時,華北大學正在招生,我報名成功,成為藝術系音樂專業的一名學生。」就這樣,毫無音樂基礎的張以龍和大提琴結緣,成為一名大提琴手。與此同時,還在上女子職業學校的路歌,也得到了華北大學招生的消息。
  • 此人是洪門黑幫老大,卻能在開國大典上天安門,最後還葬在八寶山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並且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在開國大典上面,當時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都是為新中國成立作出過卓越貢獻的人,有一個人他就站在了毛主席的身邊,這個人叫做司徒美堂。
  • 新聞資料:開國大典時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閱兵式列入開國大典1949年7月,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將閱兵式作為開國大典的三項內容之一新政協籌備會議在6月15日開始開會,7月7日過後,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 大紅燈籠是日本人設計的 開國大典背後事首度公開
    在國慶前夕,央視《藝術人生》欄目請來了一群特殊的嘉賓,他們全是1949年10月1日當天參加開國大典的文藝工作者,這些年過花甲的老人激動地講述開國大典當天的盛況,記者採訪了他們當中的三位,今年已經95歲高齡、當年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裝飾設計、參與者張目老人;開國大典標語的書寫者鍾靈;負責開國大典禮花施放的負責人張貴文。
  • 新中國第二任後勤部長,是來自湖南的開國大將,他是誰?
    正所謂,帶兵打仗,糧草先行,後勤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在後勤部的開國將軍中,誰是開國大將呢?答案是黃克誠。1949年10月1日,我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首任總後勤部部長是楊立三,而黃克誠就是後勤部第二任部長。 如果楊立三將軍不去世,至少也是開國上將,新中國成立後,楊立三擔任了五年後勤部部長,不幸的是他在1954年因患腦癌去世。
  • 開國大典上八個大紅燈籠的由來
    當代人對燈籠最深刻的印象,自然是1949年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天安門城樓上所掛的八盞大紅紗燈籠。這八盞大紅紗燈,每盞直徑與高度均超過了兩米——只有這種大型的紗燈,才能與城樓高大的氣勢相匹配。……1949年9月,黨中央把舉行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的布置工作交給了華北軍區。軍區宣傳部部長張致祥把這個任務下達給以小野(澤亙)、森茂為主要創作力量的軍區文工團舞美隊。……小野和森茂滿懷激情地畫了幾十張草圖,最後把最滿意的一份設計圖交上去,轉呈周總理審批。很快,草圖被批准了。然而要實現方案又是何等不易。僅僅那8個宮燈,每個足有10立方米大,跑遍北京城也找不到。
  •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親歷」開國大典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親歷」開國大典 2019年08月14日 14: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開國大典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每門禮炮有3個炮手,主要訓練裝填、發射、退彈殼三個動作,必須在3秒鐘內完成。54門禮炮齊射一次限定在4秒半完成,這是因為毛主席按電鈕升國旗、軍樂隊奏國歌,時間是兩分零5秒。在這個時間內要鳴放28響禮炮,同步進行。 10月1日。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上空升起,樂隊高奏國歌時,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響了。
  • 他,開國大典上的臺灣高山族代表
    ——題記戳視頻,看田富達的傳奇故事田富達:開國大典上的臺灣高山族代表 1949年8月,華北軍大臺灣隊中的少數民族學員被召集在一起,傳達了一封中央的來信,內容是臺盟作為新政協會議的參加單位,將有5個代表名額。
  • 國博新展「屹立東方」:有第一面五星紅旗,也有《開國大典》
    展覽現場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開國大典上使用的禮炮、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紅色宮燈、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使用的話筒、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印章、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片、油畫《開國大典》、國畫《北平解放》、雕塑《白求恩全身像》……展覽通過從館藏中精心挑選的優秀油畫、國畫和雕塑作品,全景式地向觀眾展示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艱難曲折和苦難輝煌
  • 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布置與樂隊指揮,兩度入黨的軍中文化名人
    他在文化屆中的貢獻則是應對文化外交而提議組建東方歌舞團,後參加舉世矚目的歌舞史詩《東方紅》領導小組。他就是曾兩度入黨的軍中文化名人張致祥。張致祥,1909年10月~2009年12月18日,原名管亞強,江蘇常州人。
  • 走進開國大典國宴的法庫「桃山白」
    日前,《瀋陽日報》報導了有著300多年悠久歷史的瀋陽老字號——法庫桃山白酒,它曾入選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開國大典的國宴用酒。有一句話叫做「美酒之地,必有甘泉,泉甘而酒美」。法庫縣桃山村水質甘甜爽口,清澈透明的水源,是釀酒的上等佳水。此外,法庫的地理組成叫做「三山一水六分田」,這裡一直是農業縣,當地盛產糧食,包括一些雜糧。特別適合釀酒。這一切,成就了桃山白酒窖香濃鬱、醇厚綿甜,回味悠長的百年佳釀。
  •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開國大典文物 帶人重溫盛景
    13幅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及24件/套新中國成立相關文物,展示了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不朽史詩。1949年開國大典時在天安門城樓懸掛過的紅燈籠、第一面五星紅旗等文物還與影像資料一起為觀眾「還原」了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進入國家博物館一號中央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