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張先生反映,去年8月份,他在位於章丘區雙山大街勤隆電器三樓的星豪健身俱樂部(以下簡稱「星豪健身」),辦理了一張健身卡併購買了私教課。但今年11月份自己想去鍛鍊時,卻發現星豪健身已經大門緊閉。目前和張先生一樣遇到相同問題的市民,已經自發組成了微信維權群。
新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該健身房隸屬的濟南碩健星豪健身服務有限公司,已經於今年11月4日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健身房關門,突然「暫停營業」
2019年暑期,市民張先生在章丘區雙山大街勤隆電器三樓的星豪健身,辦理了一張健身卡併購買了私教課。「當時是交了6000多元,費用裡面還包括健身私人教練的費用。」張先生說。
在星豪健身運動了近一年,體驗感覺還不錯的張先生也給自己孩子辦了一張會員卡。「今年8月底的樣子,花了3000多元給孩子也辦了這裡的私教課程。」但是張先生帶著孩子去星豪健身還沒鍛鍊幾次,孩子就生病住院了。
「最後一次去大概是9月中旬,因為後面隨著孩子生病住院加上自己工作忙,便一直沒空再去鍛鍊。」11月初,張先生忽然聽說星豪健身關門了,這才想著去看看。沒想到到了星豪健身門口,卻發現這裡已經是大門緊閉,門上僅張貼了一張落款星豪健身的通知,「健身朋友們:三樓健身房因內部調整,暫停營業。開業時間另行通知!謝謝配合!」 張先生隨後立即聯繫此前自己的私人教練,得到的回覆是,「等待通知,後期會另行安排。」
270餘名會員,30萬卡費誰退?
張先生發現,有著相似經歷的遠不止自己一人,前來討要說法的會員絡繹不絕。在會員們自行建立的微信群裡,有270餘名成員,大家以接龍的方式匯總自己的辦卡類型、剩餘金額等信息。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群已有273名會員。平均費用多在1200—1300元左右,健身卡的類型有終身卡、一年卡、三年卡、五年卡等等。經過大家反饋,費用涉及總金額達到了30餘萬元。
新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眾多維權市民提供的收據落款並不一致。有的為「濟南碩健星豪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有的則為「濟南寶沃達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為何同一家健身房收款卻有兩個名稱?在記者調查後進一步發現,濟南寶沃達健身服務有限公司在今年6月8日更名為濟南碩健星豪健身服務有限公司。並且在今年11月4日,該公司因通過登記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繫等原因,被濟南市章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新時報記者撥通了碩健星豪健身法人的聯繫電話,但是該電話已顯示暫停服務。據其他健身卡會員提供,此前星豪健身張貼的第一張通知上留有一個聯繫手機號碼,但當新時報記者撥通該手機後,這個顯示歸屬地為貴州的手機號碼依舊是暫停服務狀態。隨後新時報記者得知,張先生的私人教練告知他,健身房老闆已經「跑路」了。
律師:健身房「跑路」屬違約行為
對於此事,山東泉舜律師事務所鄭康康律師認為,健身房「跑路」可以視為其與消費者籤訂服務合同的違約行為。由於健身房現在已經無法繼續履行該服務合同,故消費者有權要求健身房賠償尚未提供服務費用的訴訟要求。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由於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健身房以經營不善、房租到期等原因停業的事情,近年來屢見不鮮,尤其眼下年關將至,一些商家捲款跑路的情況日益猖獗,致使許多無辜的消費者深受其害。新時報記者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類似健身、培訓等機構會員卡之前,首先查詢清楚該機構有無經營資質、社會信譽、存續能力等相關信息,確保自身經濟利益不受損害。
@濟南時報·新時報APP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