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不看臉」,Soul 的靈魂匹配靠譜嗎?

2020-12-13 i黑馬

作者/蘆依

以我長達一年的用戶體驗來看,Soul 想要解決的「每一個孤獨靈魂」的問題。

Soul,你可能還沒有聽說過的一個社交APP,完成社交的方式不是及時通訊、不是,而是「穿越漫長遙遠的時空,碰撞另一個靈魂。」

上面這句話,摘自 Soul 的產品文案。

簡言之,在 Soul 上社交的人絕對「不看臉」 。「靈魂」一說或許不可信,但大多數人都曾幻想過擁有一位靈魂伴侶,雙方的感情聯結是基於共同的興趣、三觀和審美。產品調性、UI設計到產品功能,Soul 都試圖在營造一個重視心靈與興趣的社區,主張「不看臉」。

這個「不看臉」的社交平臺,甚至把 Soulmate(靈魂伴侶)這個英文單詞設置成一個隱藏元素,每一個註冊了 Soul 的用戶,都會參與到一個帶有遊戲屬性的環節:隨著匹配出的用戶一對一聊天時長的增加,8個字母會逐一點亮,最終點亮Soulmate圖標,開通二人的共同主頁。

當微信以近10.4億的用戶基數封鎖了熟人關係鏈,當子彈簡訊以橫空出世的姿態發起挑戰又曇花一現,當陌陌以近7億美元收購探探壟斷了行業地位......巨頭獨大,不斷湧現的新嘗試也不過是牛刀小試。

在陌生人社交的領域裡,已經很久沒有令人興奮的故事了。

主張靈魂社交的 Soul,成了陌生人社交賽道上跑出來的一匹黑馬。小眾、卻已擁有大量忠實粉絲,甚至,一度在平臺因用戶數量激增而宕機的夜晚,被心焦的用戶送上了微博熱搜。

APP Soul取自「靈魂」之意,主打「不看臉」的匿名化社區和精準的人格匹配。在這裡每個人都是Souler,只可以選擇系統提供的頭像;無論是發帖還是回帖,都由系統隨機生成名字。Soul小心繞開了熟人關係圈和LBS服務,讓海內外的中國用戶都能在這裡擁有一片精神領地。

在Soul裡,用戶可通過星球和廣場兩種途徑和他人建立聯繫 。在星球中,每個人的暱稱都會在一顆幽藍的星球中循環滾動,用戶可自行選擇聊天對象。要想尋求新鮮感,用戶還可嘗試系統的語音匹配功能。

如果你只是個「佛系」用戶,也可以在廣場縱覽別人的狀態,和感興趣的人產生聯繫。

Soul 平臺上,交流門檻被降得很低,可以和對方直接對話,既不需要像微信QQ那樣要添加好友,也不需要像探探需要雙方右滑才能匹配。

左圖為星球與「最匹配」用戶;右圖為兩種匹配途徑(來源於Soul截圖)

一級市場的社交產品,往往會面臨兩個考驗:如何增加用戶留存和使用時長。據了解,Soul 正選擇從社區運營和互動方式兩方面發力。

在社區運營上,Soul的廣場如同大型匿名朋友圈,有海量信息流;官方每日都會置頂一些話題,帶來討論度;官方每日推送的文案,也用時下的流行話題切中用戶心理,引發用戶共鳴。

在互動方式上,Soul一直在不斷迭代新的玩法。從拍攝濾鏡特效、狀態互動、共創音頻互動,再到推出語音匹配功能,近一個月更新的私聊小卡片則可以幫助用戶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

Soul重要功能迭代圖(繪製:鈦媒體編輯蘆依)

如果說「匿名化」只是讓用戶在隱私堪憂的時代,找到了一個安全樹洞,Soul的人格匹配機制才是它能異軍突起的原因。

當前,微信牢牢地圈住了熟人關係鏈條、探探通過位置定位彌補了陌生人社交的距離痛點,陌陌則踩著社交和直播的風火輪賺的盆滿缽滿。 比起前人們「栽樹」的經驗,諸如Soul這樣的新生代社交產品,正在敏銳地捕捉95後,甚至是00後的心理需求——他們需要被認同,又渴望保持特立獨行。既想沉醉於自我的精神世界,又渴望與外部世界產生聯結。

在此基礎上,基於算法和大數據的匹配機制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陌生人的匹配效率,讓用戶更容易找到有相同話題的聊天對象。

在Soul上,「有趣的靈魂」是最常被提及的一個標籤。用戶會驚奇地發現,在首次登錄時,他們要先完成一個心理測試。依據心理測試的結果,用戶會被劃分到不同的星球,該結果也將被用來測算用戶之間的匹配度。

左圖為心理測試分配星球;右圖為聊天雙方的匹配度(來源於Soul截圖)

據藍洞商業的報導,在Soul之後,類星球概念的產品層出不窮。以前社交產品靠運營、靠關係鏈分發,算法賦予大數據人格,這被視作一種新的分發機制。

因為都通過心理測試的結果尋求匹配對象,社交APP如故和Soul有著相似的基因。據如故官方簡介,平臺的心理測試題由社會心理學家團隊一手打造,用36項篩選條件加以輔助,希望為用戶找到「最match」的人。可是,Soul的用戶基數不斷壯大,如故卻並沒有讓用戶「一見如故」,反而走向了停擺的境地。

究其原因,是因為soul和如故採取了兩種不同的運營路徑。Soul看重線上社區的運營,通過提升社區的內容質量,為用戶營造一個精神園地,也讓用戶更容易在社區裡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但是,如故更加鼓勵線上關係轉移到線下,因此上線了諸如lifestyle(生活方式)、一起戀愛吧、一起來閒聊等多個模塊的線下活動。

但是那些逃離真實生活的年輕人,是會選擇繼續在網絡上尋求精神寄託,還是願意把關係回歸線下呢?恐怕這兩款產品的現狀,已經道出了年輕人的選擇。

無論是基調還是匹配機制,Soul都可謂是小而美的先鋒派,但這種匹配機制目前只停留在了最基礎的階段。恰如一些Souler的吐槽,「說是最匹配的卻一點都聊不來,匹配值低的卻相談甚歡。」更多的用戶是通過社區的內容,自行尋找到具有相同審美和品位的人。算法匹配目前只不過是「花架子」,是否尋的到soulmate還是要靠用戶自身慧眼尋人。

「單純以測試結果來匹配並不靠譜,人本來就很難被定義。真正吸引人的還是這個公共的大朋友圈。」

用戶「飛鴻踏雪泥」對鈦媒體表示,「 人怎麼可能被這麼點問題定義和分類呢?決定一個人的是經歷和層次 。」

用戶「去有玫瑰的目的地」則向鈦媒體回憶起了和朋友的討論,

「如果想要匹配更精準,按照用戶的瀏覽習慣和發帖關鍵詞或許更好。我現在不太相信系統的匹配,只會對廣場裡我感興趣的人主動出擊。」

通過在廣場上與感興趣的用戶建立聯繫,她已經交到了好幾位朋友,並且在計劃著線下見面。

為了提升陌生人社交的效率,Soul還新增了小標籤功能。用戶可以給自己添加小標籤,系統則會優先推薦具有相似標籤的人,這也體現了Soul在向精準匹配更進一步。

「不看臉」的陌生人社交機制,對平臺內容嚴格的把控,讓Soul在社交軟體中成為了清流。但這種匿名化社交,因為排除掉了「顏值」、「身份」等外在因素,對社區內容和交流內容本身是否有趣,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Soul平臺的「廣場」模塊,相當於所有用戶的開放式匿名朋友圈。因為當前的微信朋友圈已經不是私人領地,所以很多用戶更願意將自己的感想態度、旅行拍攝、生活瑣事等記錄在Soul上,Soul成為他們精神世界的一片自留地。

但是另一方面,「不需關注就可私聊」的設定雖降低了溝通成本,重複低質量的交流內容卻讓渴望深入交流的用戶感覺到倦怠。 這不僅是Soul的難題,也是所有陌生人社交軟體的通病。

「我覺得在Soul上,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是在做無意義的交流,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總是要先進行查戶口般的自我介紹。如果一直碰到很好的交流對象還好,如果都是短暫交流,重複的次數多了就會讓人很倦怠,」用戶「飛鴻踏雪泥」向鈦媒體分享了他的交友體會。

通過與一些打算離開Soul的用戶們溝通,鈦媒體發現,「找不到Soulmate,重複式的尬聊」構成了用戶離開的主要原因。

一旦真的有幸找到了 Soulmate,兩個人建立親密關係,Soul的使命達成後,平臺對他們還具有吸引力嗎?

在用戶點亮soulmate圖標、開通共同空間以後,一部分人會繼續留在平臺上「秀恩愛」或者深入溝通,經營著雙方的共同主頁。也有一部分人選擇離開頻頻出bug的平臺,轉身回到微信的懷抱。畢竟一段真實的關係,只有回到熟人關係圈中,才算是真正接了地氣。

代際變化催生了新的社交需求。追求格調和高品質的新生代成長起來,讓社交賽道上的玩家們抖擻起了精神。靈魂社交的故事還將繼續,但毫無疑問,更多社交新鮮事將次第展開。

相關焦點

  • Soul 的「不看臉」社交零零後,這個「靈魂匹配」的故事可以講多久?
    以我長達一年的用戶體驗來看,Soul 想要解決的 " 每一個孤獨靈魂 " 的問題。Soul,你可能還沒有聽說過的一個社交 APP,完成社交的方式不是及時通訊、不是,而是 " 穿越漫長遙遠的時空,碰撞另一個靈魂。"上面這句話,摘自 Soul 的產品文案。
  • 不看臉的Soul,真的能拯救「靈魂」?
    為了解決"年輕人"的孤獨問題,網際網路大廠們也是絞盡腦汁,紛紛開始往社交細分領域布局尋找突破口。但是社交似乎越來越難做,用戶的需求更加多元,在顏值看膩了之後,"靈魂"格外吸引人,而soul就是一款主打"靈魂"的社交軟體。一個在十年前還不被我們熟知的「陌生人社交市場」已被孕育成了一塊"超級大蛋糕"。
  • soul APP 實現靈魂勾搭了嗎?
    看臉的時代,靈魂勾搭更誘人。一、產品概述1.產品信息2.產品特色「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是soul的潛在slogan,以簡單的性格測試以及更多深度測試為基礎,弱化了看臉的現實社交本質,匹配同樣追逐靈魂相近
  • Soul產品分析報告:「不看臉」的靈魂社交是新一代的社交選擇?
    虛擬商品有可用于贈送好友的「禮物」,也有類似QQ秀的「超萌捏臉」;功能特權則包括「靈魂匹配」、「語音匹配」和「戀愛鈴」三方面的匹配特權,如下圖:相比其他基本只關注外表的顏值社交應用,Soul主打的不看臉靈魂社交更能滿足用戶個性化與高質量的交友需求。但由於Soul不看臉只看靈魂的設定,若用戶想發展現實的好友甚至戀愛關係,往往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通過聊天培養感情,因此對於Soul的用戶來說,戀愛交友不是絕對的優先需求。
  • Soul產品思考:定位在靈魂交友有市場前景嗎?
    你認為soul定位在靈魂交友有市場前景嗎?會不會格局太小?需要打破原來的產品定位嗎?回答:首先先明確問題答案:有市場,不會格局太小,不需要打破原來的市場定位。
  • 醜聞不斷,用戶出逃,soul的「靈魂」社交不香了
    文/黃宇Soul在誕生之初,憑藉"聲音社交、靈魂匹配"的獨特定位和玩法,以及"跟隨靈魂找到你"的文藝口號,俘獲了不少年輕用戶。然而,隨著最近APP"崩了"的話題短暫湧上微博熱搜,底下關於soul的評價卻幾乎都是差評。
  • Soul:「孤獨星球」式的新世代社交樣本
    就像這個軟體的slogan:「跟隨靈魂找到你」,主打「靈魂社交」,弱化顏值,將虛擬與現實完全剝離割裂開;通過做測試題來區分不同「星球」的用戶,從而實現匹配;不用用戶上傳的照片,而用系統虛擬圖片做頭像…soul實現社交動作的動作,一開始就和市面上絕大部分社交軟體不一樣。在soul裡,你不必扮演誰或者成為誰。因為沒有人知道你究竟是誰,擁有怎樣的外形條件,擁有怎樣的背景和社會地位。
  • soul語音匹配,4分鐘讓女生叫老公
    soul這個軟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標語是:尋找靈魂伴侶。聽起來就很文藝,很走心。 熊導去玩了幾天後,發現了這個軟體也非常適合脫單。語音聊天功能,只要方法得當,4分鐘就能讓女生叫老公。 接下來熊導教大家soul的玩法,兄弟們認真學習。
  • Soul:陌生人的靈魂體驗報告
    四、產品分析4.1 產品簡介產品名稱:soul產品類型:社交應用平臺產品slogan:跟隨靈魂找到你產品定位:一億年輕人的交流樂園產品介紹:一個專注年輕人的網絡社交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完成30秒的「靈魂測試」,來找到心靈相通的小夥伴。
  • SOUL APP:最快速度找到靈魂伴侶的方法,你get了嗎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soulmate。在快餐時代,人們都急於求成,想要快速達到目的的同時,也急於解決心靈的空虛。然而,生活中的面具示人,普通的社交軟體中的約炮橫行,都使人們無法滿足這一需求。人們想要認識真正懂自己的人,真正三觀契合的朋友或伴侶。
  • soul產品信息功能點評析:如何提高社交效率?
    工作、學習焦慮嗎?看看大家都做了什麼好玩的事緩解一下心情吧。一個人呆著無聊嗎?進來找有趣的人聊聊天吧。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嗎?來找souler談談心吧。上面這些內容充斥了soul的廣場,可以說由於廣場上滿足了用戶對於感情、生活相關的內容消費。內容的作用機制1.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近幾年,各家紛紛開始往社交細分領域布局尋找突破口,從以話題、興趣為主題的社區社交類產品到直接「看臉翻牌」匹配的顏值類社交產品數不勝數。(據統計,在2019年國內市面上出現過的社交產品就達150多款)那麼,如果說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線上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就一定是必需品嗎?陌生人社交產品有直接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有提高人們交友的效率嗎?
  • Soul App:陌生人社交市場的靈魂回音谷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當前,熟人社交市場可以說已經被微信一統天下,用戶習慣已經充分養成。但陌生人社交市場不一樣,群雄割據的時代,各大產品都有自己著重的發力點,比如顏值社交、語音社交、匹配社交、遊戲社交等等。市場尚未飽和,每家產品都面臨著自己的機遇和挑戰。
  • 我用過的幾款社交app的非專業測評(之一:聊唄)
    因為常年混跡在一些社交app中,因此大部分人都叫我社交小哥,emmmm,即便雖然大部分app並不能留住我。所以,我今天打算給大家做一個社交app的測評,跟大家分享下我玩過的一些社交app。一次性寫完篇幅太大了,所以今天就先分享兩個:主打熟人社交的聊唄,主打陌生人社交的soul。
  • 陌生人社交:探探、soul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這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中國社交網絡的使用率超過了90%,幾乎所有網民都在使用微信、微博、QQ等各類社交軟體。然而,熟人社交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日益增長的社交需求,於是陌生人社交平臺在90後及00後群體中悄然盛行。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對探探、soul這兩款產品進行了分析。
  • 深度|社交平臺Soul,拿什麼拯救你的靈魂?
    「可能是Soul運營吧,社交網絡鑑黃師、網絡暴力受害者、槓精關懷接線員、24小時脫髮選手了解一下?」對此,紫金財經小編也很迷:Soul這是經歷太多陰暗面黑化了,才會如此不放過Uki? 自2016年推出後,Soul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19年因增速驚人而被投資人和外界所熟知。
  • Soul運營合伙人被批捕,這種軟體上找的對象,究竟靠不靠譜
    不知什麼時候,社交類軟體Soul忽然火了起來,我在初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半年前和兄弟在一起,他掏出手機聊個不停,我也就在這時候接觸到了soul。Soul的界面很受年輕人喜歡,並且其便捷的聊天方式,也避免了非要主動加人才能聊天的困境,在網上曾聽不少人說自己的對象就是在soul上找的,那麼類似這樣的找對象的社交軟體,真的靠譜嗎?我接觸soul時間並不長,直到今天新聞出來,說soul的運營合伙人涉嫌惡意打擊同行被批捕,soul這才再次進入我的視野。
  • 愛TA,就來soul為TA捏個臉吧
    當然,如果仔細看咪蒙的文章,你就會發現,咪蒙的文章一直都是十分消極的毒雞湯。這類文章也一直在這些內心不平衡的女人和男人之間傳播很廣。對於這些平凡的人,這些話語多多少少都能寫到心裡。引起共鳴。但是憤青歸憤青,看不慣的事情很多,如此犀利的抨擊,終歸還是不好的。
  • Soul APP產品分析:陌生人社交的新生代攪局者
    人們的擇偶觀和交友形式是社會發展的產物,PC時代QQ代表的「網戀」到移動網際網路附近的人代表的「約」就已經是一次變遷,「有趣的靈魂太少」正是人們擇偶觀逐漸轉變的共鳴跡象。如果把滿足陌生人荷爾蒙需求比作一次相親,顏值決定了兩個人看不看得對眼,而內在要素配對決定了能不能「對味兒」。
  • 金錢社交替代靈魂社交,用戶出逃,Soul未來還能走多遠?
    筆者注意到,作為近兩年來新興社交勢力,打著靈魂社交的Soul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的青睞。一位95後女性朋友曾經一度著迷Soul,揚言要在上面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然而沒過多久,便從手機上卸載了Soul,理由似乎頗具典型性:哪裡有什麼靈魂伴侶,除了想要你金錢的人,剩下就是想睡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