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加坡華人生活:佛繫到罰款管控,口罩難買,食品限供

2020-12-06 鈦媒體APP

新加坡關停所有非必要公共場所

文 | 三言財經,作者|DorAemon

4月21日,新加坡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11例,累計確診9125例。這也是繼4月20日單日新增病例1426例後,新加坡單日新增再次破千。

目前,可能大部分人對新加坡疫情發展了解不多,或者並沒有特別關注。

年初時候,新加坡也曾因總統李顯龍的一段演講被解讀為採取「佛系抗疫」而備受爭議。當時,李顯龍判斷,新冠病毒只是感染性高,致死率較低,並不是那麼恐怖;基於此,新加坡可能在某個節點不再採取隔離控制措施,轉而要求輕症患者通過家庭醫生和社區診所治療,將醫療資源集中於治療重症患者。

但是新加坡的所謂「佛系抗疫」,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早在今年1月3日,新加坡就已經在樟宜機場設置體溫檢測,主要針對從武漢入境的人員。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新加坡於1月28日對有武漢旅行史人員實施14天居家隔離;29日徹底禁止武漢地區入境新加坡。

這一系列措施下,新加坡疫情一度得以有效控制。

通過新加坡疫情趨勢圖可以看出,一直到3月中旬前,新加坡確診病例都處於低位,單日新增一般不超過兩位數,甚至有時還實現了0新增。

但是,新加坡的防控效果沒能保持到最後,進入3月後,新加坡全國出現多起聚集性疫情,確診病例呈指數型增長。

4月初,新加坡實施了被稱作「斷路器」的封國措施,要求除了特殊行業外,全國實行在家辦公、學校停課;餐飲業僅提供外賣服務,禁止堂食等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華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呢?

三言財經採訪了一個新加坡籍的當地華人家庭,通過一家三口人在疫情下的生活,了解新加坡目前的生活、工作狀況。

戶外活動場所也被禁止使用

軍先生、青女士和Marisa是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將近30年的華人家庭,他們向三言財經講述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新加坡。

疫情初期:經歷過國內的恐慌,新加坡「佛系」抗疫更有安全感

今年1月初,武漢疫情剛爆發時,Marisa一家人恰好在國內探親,並計劃和在中國的親戚們一起團圓過年。這是他們旅居海外多年以來,幾乎是每年必做的傳統項目。

然而,隨著1月23日武漢封城,繼而全國開始史無前例的封閉抗疫,Marisa一家人也迫不得已在國內過了一次「宅春節」。

當時中國疫情發展情況令Marisa母親青女士感到緊張,看著武漢病例數與日俱增,疫情全國蔓延,每個人其實心裡都發慌。

而且,當時新加坡雖然是除中國外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但相比武漢以及全國其他地區,新加坡區區幾十例還並不令人感到太過於恐怖。而且這些確診病例絕大多數都是境外輸入,青女士認為政府防控得當,新加坡應該比國內更安全。

1月底,在國內「煎熬」大半個月的Marisa一家人終於等到了返回新加坡的日子。不過,回到新加坡後,卻發現可能在中國呆著反而更好。

「當時我們回去後,才發現新加坡的狀態和國內完全不一樣。」青女士說。

當時,新加坡不提倡老百姓外出佩戴口罩,而且並不停止舉辦人員密集的大型活動。這讓在國內體驗過一段疫情肆虐緊迫感的青女士一家人感到憂心。

「也可能是國內氣氛太緊張,不讓出門,出去就得戴口罩什麼的,弄的我們回到新加坡後有些害怕」。青女士回憶道。

而Marisa則判斷當時新加坡這種政策,可能是出於醫療物資需要優先供給給最需要的人群。「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全國可能不如北京一半大。這種情況下,哪怕只確診幾例都是需要警惕的」。Marisa稱,如果醫務人員都無法保證醫療物資供應,新加坡恐怕經不起這樣的瘟疫。

疫情爆發期:內心充滿Fear,盼著「封國」

3月起,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並且看到恢復正常生活的曙光。青女士一家人也覺得危機可能已經過去,畢竟新加坡很長時間以來,雖然有零星病例增長,但是整體還是可控的。

誰也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如同魔鬼一般,開始迅速在新加坡爆發。進入3月後,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開始逐漸增高。

「那段時間,情況感覺有點像國內初期了」,Marisa對三言財經說,「大概就是3月初起,新加坡每日病例增長都是逐日刷新紀錄這種。以前每天增長個2、3例,後來發展到十幾例」。

「當時政府、媒體報告說多數病例都是境外輸入,這意思可能是說讓我們安心,就是新加坡還沒有嚴重社區傳播。」青女士描述,「但新加坡就這麼大點地方,無論是境外還是本地,我感覺區別不大,每天新增的越來越多,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小國來說其實很危險了」。

伴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大規模爆發,新加坡壓力也越來越嚴重。政府開始逐步要求全國國民保持社交距離,「餐廳、娛樂場所也逐漸的開始搞『社交距離』了,政府要求這些地方減少聚集,排隊都要離遠一點這種」Marisa說。

但是情況越來越糟糕,根據3月23日新加坡衛生部的統計數據,90%的患者在入境時均呈無症狀狀態。這也導致了新加坡出現很多確診病例但是源頭並不清楚的情況。

「內心充滿Fear」,Marisa如是說,「我不知道武漢最開始那段時間人們是什麼樣的心理,但是我個人覺得,3月份的新加坡人也和武漢人差不多。」

4月1日,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0例;而且隨著疫情發展,新加坡也出臺強制性政策,要求國民外出必須佩戴口罩。

採訪中,青女士告訴三言財經,目前,新加坡對於外出不戴口罩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罰款50新幣,第三次則罰款150新幣。

4月3日,鑑於疫情發展情況緊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再次發表演講,宣布將於4月7日起實施為期一個月的全國「封閉」措施。

只有圖中八種工作可不受隔離措施限制

該措施也被稱作「斷路器」,即4月7日起,除了銀行、診所、超市、餐廳以及公共運輸等基本服務外,其他所有工作場所關閉一個月;其餘非必要工作場所工作人員都實施在家辦公措施;所有大、中、小學、學前教育中心以及託兒中心都關閉,所有學生在家學習。

「我們一家人盼著封閉很久了」。

宅生活:安全感增加,但口罩難買,部分食品限量供應

新加坡開始全面封閉後,Marisa一家在近幾個月以來,第一次感到一絲安心:終於不用抱著恐懼感去上班了。

宅在家的日子和以往其實差別並不大。白天,父親和母親以及Marisa分別在自己房間的電腦前辦公。除了偶爾交流幾句還有噼裡啪啦敲鍵盤的聲音外,房間裡安靜的就好像平時所有人都外出工作一樣。

「在家辦公反而比以前更忙,我每天要處理非常多的事情,光接收郵件都顧不過來」,Marisa對三言財經表示。

青女士在新加坡一所學校教中文,孩子們開始在家上網課。這對於青女士來說壓力也非常大,每天都要為第二天上課的課件做準備,「在學校時候,弄電腦這些事情不會的話還可以問問同事,現在每天都得自己做,不會的問題求助起來也比較費勁」,青女士說。

一家人只有在下班後,用晚餐時一起聊聊天。談一談當天的工作,或者說一說自己對新加坡目前狀況的看法。偶爾吃完飯大家還會一起看電視,不過大多數時候,晚飯後大家都是各回各屋。

戶外椅子也被貼標示禁止使用

「我本身就是那種『宅女』,所以很久不出門我也不覺得怎麼樣。但是以前每逢周末,會和朋友去喝一杯什麼的,現在去不了還蠻難受的」。對於不出門社交,Marisa並不是特別在意。

為了減少出門次數,青女士一家人每周採購一次。

首先,要出門採購,口罩就是大問題。雖然新加坡要求國民出門必須佩戴口罩,但是市場上口罩難求。

起初,政府表示會給每家按期免費發放口罩,但截止目前為止,青女士一家只領到一次免費口罩。而且這種口罩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醫用口罩,是可多次使用的布制口罩。

疫情爆發後,新加坡出現搶購口罩情況,口罩要麼沒貨,要麼價格非常貴。所以,每當需要外出購物時,青女士只能重複使用僅有的幾個口罩,回家時再通過噴灑消毒液或者加熱等方式消毒。

其次,採購生活必需品,也存在搶不到的情況。青女士稱,整體上每天家人吃的用的是能買到的,政府針對部分食品採取限購措施。例如,蔬菜每人30元新幣封頂,雞蛋每人不可購買超過30顆。

除此之外,米、面每天不定時上貨,賣完為止。這類食品,就需要儘早購買,經常性會被搶購一空。

全封閉後確診病例仍然暴漲,新加坡需強化防疫措施

在採訪中,青女士和Marisa均比較贊同新加坡針對新冠疫情的防控手段。Marisa認為,病毒是一種「一視同仁」的生物,無論人們是窮是富,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的措施證明,在疫苗研發出來以前,只有通過嚴格的隔離措施才能遏制病毒蔓延。

不過,Marisa也透露道,新加坡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存在「歧視」心理,認為新冠病毒是中國大陸帶給全球的災難,但持這種觀點的僅佔少數。

「李顯龍最開始說封閉期到5月,但是現在確診病例數暴增,我估計封閉措施可能要更嚴」。Marisa一家人都認為應該將封閉期延長或者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

樟宜機場2020年4月和2019年4月照片對比,目前已空無一人

當前,新加坡以及東南亞恐成為新冠疫情新的爆發點。而東南亞諸國由於發展原因,醫療條件和醫療資源均較差。如果新冠病毒在東南亞爆發,或將造成比歐美更嚴重的災難。

「我心裡充滿恐懼,但是恐懼也能夠讓大家正視病毒,做好防護,人類必勝!」Marisa說。

相關焦點

  • 華人戴口罩被法國警方罰款?真相是這樣的
    烏龍事件全球疫情爆發,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也不容樂觀,截至當地時間8日上午,已有約1020例確診病例,16例死亡病例,病毒傳播已經遍及法國所有大區甚至個別海外省份。對法國政府"沒得病不建議戴口罩"的倡議表示不放心,很多華人自覺的在公共場所戴上口罩。
  • 瑞士進入「非常狀態」一周,當地華人:戴口罩不再被笑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瑞士已於一周前宣布進入「非常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傳播。17日起,瑞士境內所有學校、娛樂場所被勒令關閉,四方邊境實施嚴格的管控。在日內瓦居住的一名華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如今戴口罩不再被過度關注,對待疫情當地人亦愈發重視,身邊的朋友不再調侃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一波「流感」而已。
  • 活在陡然升級的美國疫情下:囤糧還囤槍 華人買光了口罩消毒液
    在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華州,一位中國居民剛剛去了趟槍店。他告訴矽星人,倒不是處於對安全的擔心,而是一直想買,這次和幾個朋友一起下手了。槍店老闆面對槍店中異常多的華人都傻了,問他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突然要買槍。
  • 義大利華人講述抗疫故事:我在米蘭免費發口罩
    事實上,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疫情依然非常嚴重。倫巴第大區在2月份就封鎖了部分疫情區,在3月10日全國封鎖後進入全面封鎖狀態。而作為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的疫情也備受關注。封鎖後米蘭疫情如何、普通人防疫面臨哪些難題,新京報記者連線了義大利米蘭的華人芳芳(化名),聽她講述對當地疫情的觀察。芳芳自小便生活在米蘭,目前在米蘭開了一家綜合醫療診所,主打牙科。
  • 香港特區政府:違反限聚令及口罩令等罰款增至5000港幣 下周五生效
    來源:央視原標題:香港特區政府:違反限聚令及口罩令等罰款增至5000港幣 下周五生效香港特區政府將提高有關違反「限聚令」、「口罩令」、不遵從「強制檢測令」的定額罰款金額,由2000元港幣增至5000元港幣
  • 新加坡規定:首次出門不戴口罩罰300新元,再犯罰款1000新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疫情蔓延之際,新加坡就民眾出門「戴口罩」加強管控。據亞洲新聞臺報導,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聯合主席黃循財14日在視頻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除個別情況外,新加坡市民出門時必須戴上口罩。
  • 義大利華人講述:有人出門買酒被罰款400歐,結果出現「陽臺文藝復興」
    她表示,現在義大利政府出臺禁足令,隨著疫情而變,有一段時間甚至一天一換,現在沒有正當理由出門會被罰款。有人出門買酒被罰了400歐,引起熱議。但同時,禁足在家的人也想盡辦法豐富自己的生活,以至於出現「陽臺文藝復興」。
  • 疫情下,如今在美國生活是什麼樣?別擔心,我們其實挺好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有的同學反應自己本來沒多大事,但是和家裡人聊完就好想下一秒美國的完蛋了。所以,疫情之下的美國留學生、華人們生活如何呢?美國老百姓缺口罩嗎?對於普通人,非醫療一線的民眾來說,不缺口罩。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宅在家裡,除非買一些生活必須品,否則不出門,因此口罩的消耗量非常小。
  • 疫情下的加拿大華人:生活鬱悶無趣,不敢回國怕途中被感染
    而作為美國的鄰居加拿大,雖然目前確診數不超過7000僅有6000餘例,但因距離美國太近,不由得讓人擔心疫情是否會在加拿大大規模爆發。今天,「留學生講述疫情下的加拿大生活」成為社交媒體關注熱點,西方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確診病例數屬於相對較少的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百分百的安全。在加拿大生活的華人、留學生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呢?
  • 美媒:紐約兒童口罩難買 華人父母改造成人口罩或越洋郵購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市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市府歸功於口罩普及,成人一次性口罩隨處可見,價格下跌逾十倍,但兒童口罩仍難買到,除了價格偏高,口罩質量也難保障,不少華人家長動手改裝成人口罩或越洋郵購
  • 華人講述義大利疫情:封城前車票被搶光 最嚴重地區仍很少人戴口罩
    即便如此,在疫情爆發初期,民眾依舊不願意戴口罩。喝咖啡、逛商場、朋友閒聊,一切生活照舊。義大利人十分崇尚「自由」,疫情當下,這股勁似乎用到了戴不戴口罩這件事情上。【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齊魯晚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7位華人講述海外「戰疫」:美國人屯槍 德國戴口罩會被歧視
    在全球大流行病之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有何遭遇,如何應對?他們所在國家具體情況又有何不同?燃財經對話7個疫情嚴重國家的華人,從他們眼中我們看到,世界各地從最開始的不重視到「嚴防死守」、從最開始的不在意防護到買不到口罩、從最開始的漫不經心到囤積物資甚至買槍、從最開始的心存僥倖到倉惶出逃……每個國家的文化和制度不同,每個國家都做出了自己的防護選擇,這是一場需要全世界一起面對的大型災難。
  • 給滯留在摩同胞、在摩華人的隔離生活全指南|摩洛哥新冠疫情
    前言:摩洛哥暫定居家隔離期從3月20日開始到4月20日結束,期間只允許每戶一人出門採購並需隨身攜帶出行證,否則罰款甚至刑罰。近日有犯罪分子街頭搶劫,好在很快就被警方逮捕。建議各位華人華僑安守家中,以下介紹足不出戶怎麼訂購蔬菜、水果、肉類、雜貨,怎麼買煤氣和交水電費電話帳單。
  • 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最後還是崩了!當地華人細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通過陸路和海路從馬來西亞入境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公民將不受影響。 我的觀察: 3月上旬,由於疫情在韓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暴發,新加坡的輸入型病例大幅增加。政府在3月13日宣布加強入境管控的措施,相信是為了減少輸入性病例。
  • 新加坡規定:首次出門不戴口罩罰1500元 再犯罰款5000元
    原標題:新加坡規定:首次出門不戴口罩罰1500元 再犯罰款5000元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聯合主席黃循財14日在視頻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近日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快速上升,為了阻斷社區傳播,政府要求除了2歲以下嬰幼兒、正在戶外進行劇烈運動者外
  • 移民彈丸小國的華人很緊張,新加坡前期疫情好,第二波為何嚴重?
    新加坡第一波疫情防控,被西方樹「典範」,能否躲過第二波疫情?在東南亞以華人為主小國新加坡,一直以來以富裕發達而聞名,也成為國人移民的理想之地。近年來,通過媒體資料看到,很多富人以及娛樂圈的名人都移民新加坡。
  • 非法進口新鮮蔬菜水果和加工食品 新加坡一進口商被罰款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0月7日,新加坡食品局發布消息,CCL Impex (S) Pte Ltd 公司因非法進口新鮮蔬菜水果和加工食品,被罰款3600美元。   2019年9月,新加坡食品局在CCL Impex (S) Pte Ltd 公司從馬來西亞進口的貨物中發現了387.5公斤未申報或申報不足的新鮮水果和蔬菜以及506.7公斤未申報的加工食品。目前非法貨物已被沒收。   新加坡食品局表示,非法進口來源不明的食品會造成食品安全風險,所有進口新加坡的食品都須符合食品局的要求及食品安全標準。
  • 美國口罩有價無市,不少華人開始微商買口罩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牙韓翔1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正開始全面擴散,衛生用品在美國也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早前有人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美國口罩充足,沃爾瑪售賣2.97美元20片的口罩。網絡上流傳的圖片顯示美國沃爾瑪超市的口罩充足。美國亞特蘭大博士在讀的張亮對界面新聞說,沃爾瑪的這款低價口罩,2個月前他已經在官網看到過開始售賣的消息,但他每次查詢該口罩,線上一直顯示缺貨(out of stock),線下也無貨。
  • 疫情期間,美國買口罩方法匯總及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願疫情早日結束!本文的目的不是鼓勵大家去囤積口罩,希望給買不到口罩的讀者一些參考,同時有些讀者有口罩卻沒有正確使用口罩,文末給了一些建議。寫在前面大家好,我是Jeremy。隨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進一步蔓延,「口罩」已經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硬通貨。當然對於口罩在抗「疫」過程中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國內外、不同文化中還存在爭議。
  • 境外疫情不斷升級歐洲華人回國難
    隨著境外疫情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華人擇返回國內。但由於各地管控措施升級和很多國際航班暫停等限制,很多人面臨回國難的困境。中轉航班22個小時,她全程穿著防護服,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病毒感染風險,她沒有摘下口罩用餐、滴水未進。在像「歐洲黨回國群」這樣的微信群裡,不斷有人分享回國經驗和更新航班機場限制措施。從西班牙、德國、法國回程的留學生們密切關注航班和政策動向,擔心轉機被拒、航班被臨時取消。群裡的熱心人士不斷更新注意事項,「目前臺北新加坡不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