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茶語:茶禪一味之雅味和況味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資料圖)

打禪七時,在行香、坐禪的間隙,都要喝一杯茶,茶與禪似乎發生了一點聯繫,於是便漸有「茶禪一味」的說法。但是,禪堂裡的茶絕無半點風花雪月,大家在與腿疼廝捱,在與煩惱、妄念鬥爭,在與昏沉抗衡。正是在這種激烈的廝殺中,漸漸有點禪味。這種禪味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是在一番劇痛之後,漸漸才有那麼一點。

世人所傳的「茶禪一味」多是一種被文學化的意境:老松之下,童子煮茶,自己撫琴清吟,以天地為茶舍,以北鬥為茶勺,以萬象為侶,引清泉為知音。松風,茶銚,懸泉,飛瀑……茶,暗香悠遠,沁人心脾;人,孤高清遠,不染纖塵。於是,在謐靜的山中,伴著幽幽的琴聲,夾雜著木魚的聲聲點點,茶的幽香從遠處傳來,襲入鼻腔,仿佛心靈得到一番淨化。「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品茶者手捧茶杯,注目翩翩下墜的茶芽,品味香甜苦澀諸味,便有一種空靈玄妙深遠的意境。空留餘味,迴蕩,迴蕩……

在禪堂裡喝茶,首先是一種現實的需要,因為整日坐禪、行香,極易上火,於是便需喝茶來清火、醒腦。泡茶、分杯、倒茶的工作,由專門護七的法師和居士承擔。茶具亦極為樸素、簡單,泡茶用大銅壺,茶杯是粗磁的,杯壁極厚,不易打碎,落在地上會發出清脆的響聲,襯託禪堂的寧靜。

禪堂經常稱為「選佛場」,即為從我們這些凡夫中選出佛來的場所;或者稱為「大冶洪爐」,我們將自己的身心交給禪堂,經受痛苦的煎熬,規矩的約束,禪機棒喝的鍛鍊,最後能夠戰勝自己的身心障礙而脫胎換骨。閉上雙眼,真誠地面對自己,疲倦地拖著這具屍體,心靈深處莫名的煩躁。對於初修者來說,腿疼無疑是最大的痛苦,以前聽說有些師父為了鍛鍊腿功,用磨石壓著自己的雙腿,直至昏過去,聽起來有點自我折磨。可是,人要戰勝自己,必須要有勇狠之心,這樣才能戰勝那麼一點的我執。有時實在痛不欲生,乾脆睜開雙眼,瞧著不遠處的香,希望它早點燃完……

這時,你不會有一種品茶的心態,不會管它是什麼茶,更不會有閒心閒情欣賞茶具。靜靜地拿著茶杯,等候行茶者來到面前。一切都在無言中,行茶者丁字步站立,緩緩地倒茶,雙方都專注於茶水的傾注與入杯。當茶湯滾過唇舌咽喉進入肺腑時,一股清流注入燥熱的身心中,頓得清涼,頓解身心的疲倦,一位勇士又回到戰場了。當下的味道,該是「茶禪一味」了!

相關焦點

  • 以平常心喝茶 可進入「茶禪一味」
    (圖片來源:資料圖)當然,我們可以更將「茶禪一味」之說追索到大唐時代。唐代轟動一時的禪宗公案「趙州吃茶去」,正是「茶禪一味」的早期表現。《五燈會元》卷四趙州從諗禪師條下有言:「師問新到:『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阿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
  • 茶中帶禪、茶禪一味!
    中國禪茶文化精神概括為「正、清、和、雅」。「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品茶如參禪。
  • 茶禪行道:茶禪一味!
    經常聽到說:「茶禪一味 」或「禪茶一味 」,是茶意禪味還是禪意茶味? 真正的「禪味」不僅僅是坐禪之後飲茶來說,真正意義上的禪味是無時無處不在的,也就是古德所說的:「青青翠竹,儘是真如。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 當今世界三大飲品之首,浙江天台山最能詮釋「茶禪一味」文化特色
    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於僧家,以禪論道,以茶會友,說明禪宗與茶道文化的淵源極深,而浙江天台山則是最能詮釋「茶禪一味」這一無窮奧妙的境界。在名山古剎之巔,清冽泉水之側,品上一杯香茗,那種感覺是不是像神仙一樣?
  • 穿書女主文,被迫茶言茶語未婚妻vs鑑茶大師男主!
    穿書女主文,被迫茶言茶語未婚妻vs鑑茶大師男主!穿到一本熱門男頻小說中男主的未婚妻,未婚妻是個高級綠茶,步步為營才牽上和男主的婚約,原以為從此便是人生贏家,不料男主紀南荀是個鑑茶專家,早就識破她的伎倆,把她玩弄於鼓掌之中。最後,婚當然也是沒有結成的。江徽羽向來是個缺心眼的大直女,哪裡HOLD得住這麼了不得的人設,索性當條鹹魚吃好喝好靜待婚約解除。
  • 振源號大掌柜茶藝大師韓薔講述:茶禪一味的來由
    韓薔女士帶領她的團隊秉承「以生為本」、「以師為導」的傳播茶技理念,運用「寓教於理、寓教於情、寓教於樂」的傳播方法,通過「茶道概述」、「茶道之源」、「茶葉品質」、「茶道實踐」、「茶道技術」、「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茶道與文學藝術」、「茶道與健康生活」、「茶道與寓言故事」等內容的傳播茶技,引領大家沿著中國茶道的歷史軌跡,領略因茶而生的豐厚文化;在「擇器選水、高衝低斟」的實踐中,體驗茶道技術之精要妙趣;
  • 解析《秋天的況味》
    《秋天的況味》這是一篇用詞精煉,語言優美的散文。接著,作者又將秋天之美深化,突出表現初秋之美。文中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句,突出了初秋美的特點。「初秋的溫和,如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燻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秋天的溫和、沉醉、成熟、韻律。
  • 時光印記,民國大佬們的茶言茶語,其中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
    民國大佬多愛茶,咱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茶言茶語。 20世紀20年代末他在廣州任教時,工作之餘常到茶館喝茶,以茶會友,「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談。
  • 百味人生:茶禪一味
    試想,一葉小小青毫,從枝丫樹梢嫩嫩初冒尖尖,清淺青翠欲滴之時,被少女玉手輕輕採摘,然後經過反覆炒焙晾曬,歷經一道道工序,最後變成或舒展或捲曲的暗青淺灰模樣,儼然失卻了昔日的青翠。但是一旦經水衝洗浸泡,似乎瞬間曾經採摘的青春,曾經萎縮的歲月,曾經歷練的稚嫩,曾經薰陶的清苦,曾經暗淡的時光,就在這一盞青碧中浮沉暈染,清香純粹清逸釅釅醇厚。一杯清苦沾唇潤喉入心,滿懷清冽回味悠然。
  • 【茶禪一味】「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
    「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佛教在中國興起以後,由於坐禪需要,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並為茶文化在中國和全世界傳播作出重要貢獻,其核心是「茶禪一味」的理念
  • 相會無我,茶禪一味
    經數次改進與再實踐,於1990年12月18日進行了首屆國際無我茶會。茶會由陸羽茶藝中心主辦,在臺灣十方禪林舉行,題名為「中日韓佛堂茶會」。由於佛堂茶會是設在清淨的佛堂,茶會力求空靈、茶禪一味的精神,帶有宗教色彩,因此,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為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會就演變成無我茶會。
  • ...這篇文章教你如何運用營銷心理學流利說出各種「茶言茶語」
    人們只覺得電視劇裡看到的綠茶婊做作腹黑,殊不知她們的每句「茶言茶語」,都是對營銷心理學的熟練應用。先來說第一招,零行動風險。這句話裡,就只是在問對方為什麼這麼早走這件事,沒有「你」和「我」。而換作茶言茶語,就會變為「你怎麼不等我呀?是不開心嘛?」既說明了早走這件事,還順帶關心了對方,而且這種表達方式,非常自然地就把自己裝了進去,讓對方無形中被籠罩在「我好像跟你很親」的氛圍裡。
  • 新雅年菜系列 給你濃濃年味
    很多人都知道,新雅年菜系列是滬上有品質保證的新春年菜,「老字號出品」加十足的創意,讓新雅年菜從問世以來就溫暖了千家萬戶的新春佳節。今年,新雅更是出品了40餘款年菜禮盒及單品,囊括生鮮家宴、精緻點心、進口海鮮、繽紛堅果等各類食品。  琳琅滿目的年菜挑花了眼?別急,我們選擇了四類最常見的家庭和場景組合,讓新雅大廚來告訴你吃什麼、怎麼吃。
  • 茶言茶語 喝茶的愜意享受心情說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茶言茶語 喝茶的愜意享受心情說說 喝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還能夠沉澱我們的內心。在這個匆忙的世間,停下腳步坐下來,靜下心品品茶,能夠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平和。今天小編將喝茶的愜意享受心情說說分享給你,一起來看看吧!
  • 第七屆江西「林恩」杯茶言茶語詩歌大賽徵稿啦
    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健康生態中國,促進中國茶詩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茶、詩、遠方」都市新生活的引領者、全產業鏈自主經營與全球供應鏈協同、旗下創有「林恩」「春蕾」等自主品牌、每天向全球供應500萬杯好茶的江西林恩茶業有限公司,再次聯手江西省作家協會,舉辦第七屆江西「
  • 「茶禪一味·蝶變西塞山——網紅大V走進妙西」活動圓滿舉辦
    5月12日,由吳興區委網信辦、吳興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共同主辦,吳興區網絡文化協會承辦,吳興區融媒體中心、南太湖網協辦的「茶禪一味·蝶變西塞山——網紅大V走進妙西」採風活動舉行。
  • 郭敬明茶言茶語:不要因為我而不喜歡鄧倫
    人家只是說不喜歡你郭敬明所以不太想去看這部電影,沒說不喜歡鄧倫,郭敬明這樣說話是不是有點綁架名聲來炒作的嫌疑網友5:閉嘴吧雖然郭敬明茶言茶語,但是根據電影的預告,看著質感還不錯,你會因為郭敬明不去看電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 臺灣茶藝泰鬥範增平來衡參悟「茶禪一味」
    先後深入參訪大陸各省市產茶區及臺灣的茶園,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個城市公開演講和表演茶藝,曾應邀前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港澳等地講學,開班授徒。幾十年來,範增平不遺餘力地從事茶文化研究發展。
  • 茶禪一味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宋代茶文化的重要內涵
    茶在佛教中的發展,由自然藥用到佛門禮儀,再演化為寺院口常生活的一部分,最深層的原因在十茶一與禪在精神觀念上的一致性,如茶道具有修煉身心的作用,這和佛教的參禪極為相似;禪宗講究「自悟」及「平常心」,茶木世俗之物,茶事活動本身也很平常,但是要達到高深的境界還是需要悟性的,趙州和尚「吃茶去」的日頭禪即是茶禪相通的最好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