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中常見的篇蓄和棟樹,它象徵著什麼,我們來聊一聊
導讀:山野中常見的篇蓄和棟樹,它象徵著什麼,我們來聊一聊。附中操場的白蠟樹蔭下分布著由野牛草和篇蓄組成的密集的草坪。野牛草是嫩黃的綠,而篇蓄是濃鬱的綠,兩者鑲嵌在一起相得益彰。昨天早晨看刺兒菜的時候就看到繭蓄的花蕾膨大了。正好昨天沒有帶相機,今天過來補拍刺兒菜的照片,正好順便看看篇蓄花開了沒有。很遺憾,它們似乎刻意為難我,只是零零星星地開了幾朵讓我看。哈哈,「看花隨緣」,這句話是多么正確啊。
儘管如此,我還是樂此不疲地趴在草地上好好研究起來。想要從蒿蓄身上找到花朵是一件費心的事情。若你不多加觀察,很可能連它們的花期過了都還沒反應過來。它們開洋紅色的微型花朵。若用放大鏡仔細端詳,也是5瓣的小花,花裡面也是應有盡有,真可謂「五臟俱全」。和平常所見的「花兒」們相比,你甚至有拒絕承認它是花朵的衝動。但是大自然的確又是這麼神奇,它把花兒訂製得比較嬌小的同時,賦予了其他花朵無法比擬的精緻。
從萹蓄身上,可以很容易看出蓼科植物共有的一個特徵一膜 質託葉鞘這同時也是 最為分類學教學津津樂道的一個特徵。這個結構位於葉子長出來的地方即葉柄的基部,也是莖分節的所在。萹蓄是非常容易得到的蓼科植物,它的膜質託葉鞘也非常明顯,所以把萹蓄作為教材其實也還是不錯的選擇。
萹蓄是蓼家裡五短身材的一個,一般也就20釐米。萹蓄也是群居性植物,春夏間若有一-大片萹蓄,所能營造的綠油油絕對是一道清新的風景線。篇蓄的葉片長橢圓形,表面光滑,質感非常好。人們曾在夏天赤著腳踩在一大片篇蓄幼苗上, 絲絲滑滑的,倍感清涼,於是給它賦了一個名字「清涼草」。
在津河邊發現楝樹純屬偶然,和發現毛櫻桃的經過如此相似,我在津河邊拍巴天酸模的花和果實,被楝樹的氣味吸引,抬頭就看見了掩藏在角落裡的它。楝樹在北方較少,應該也是最近幾年才漸漸引過來的。和它的南方兄弟一樣,楝樹依然綻開著淡淡顏色的花,一如地淺淺笑著。楝樹的花很有特點,它們白色的花瓣一般為5瓣,相當於雄蕊的部分形成了一個紫色的雄蕊管,雌蕊則在這個管子裡裝著。
棟樹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一甚至 可以說,我們的童年是在神樹的陪伴下度過的。小時候家附近很多這種樹,到了春夏之間就會開紫色和白色的小花,花有一種淡淡的香味,或者是別的氣味,根據不同人的腹覺敏感程度而有不同。對於楝樹的花,我有一種不能忘 卻的不喜,因為每到開花時候就有一種小飛蟲爆發。 這種小飛蟲總是繞在你的周圍經久不去。老人們說,這種蟲子會帶來疾病……可是小孩子到底還是記憶清淺的動物,等到楝樹的果實長成,我們早把小飛蟲的故事拋到腦後了。果實長成的季節,是我們瘋玩的季節。楝樹的果實不能吃,但卻是遊戲的上好材料。楝樹的果實為長橢圓形,像棗或者小型的橄欖。我們爬上樹,擼下來大把大把的楝樹果實,或者直接用來扔人,或者作為彈弓的子彈,展開小隊之間的鏖戰。質硬的果實打在腦袋上有清脆的撞擊聲,雖然疼,可更多的是爛漫的笑聲。棟樹的果實成熟後,外層的果肉並不算貧瘠,這成為蝙蝠的大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樹下被啃得參差不齊的白色果核。
從那時候開始, 我的腦袋裡似乎就存下了這樣一個書籤: 棟樹只在南方有,北方是沒有棟樹的。人總是容易有這樣的狀態,輕信自己的成見,並且頑固地擁有它。我的這個成見直到去年在天津的南翠屏公園看到引種的楝樹才被打破,當在南開的角落再看到它時,驚異程度不亞於當年發現阿拉伯婆婆納。楝樹又叫苦楝,諧音「苦戀」,是三大愛情樹木之一。這三大愛情樹木,基本代表了人類感情的三中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