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近距離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

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雙千億」的決心。其強調,未來達到千億規模之後,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

「千億」底層邏輯日漸清晰

去年9月,三盛集團正式設立「雙總部」之時,提出「2022年全力衝擊雙千億」的目標,即規模千億、資產千億。

9月25日,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在三盛集團上海總部與多家媒體進行交流。《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即使是在行業融資收緊的情況下,對於「雙千億」目標,馮勁義仍顯得信心十足,直言三盛地產「成為一家千億房企的底層邏輯已經日漸清晰了」。

「我們還是堅定地認為2022年能夠實現雙千億的目標。」馮勁義表示,三盛集團持續向地產平臺三盛控股(2183.HK)注資,今年底應該會達到800多億近900億的資產規模。到2021年上半年,三盛地產總資產超千億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他表示:「我們對三盛控股的規劃是長遠的,也有做大做強的決心。經過2年多的調整,資產結構不斷完善,我們有信心打好這張對接資本市場的牌。」

至於銷售規模,今年1-7月份三盛新增約400萬方土儲,加上原有的300萬方存量,今年下半年預計新增大概在650萬方,到年底整個土儲基本達到1000萬方。同時,最近一年,三盛的單項目平均開盤周期是6.5個月。「按照這樣的去化(速度)和三盛自己的運營效率,明年700、800億的規模應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2022年實現千億銷售目標在當下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馮勁義表示。

信心亦有部分來自行業,馮勁義判斷,行業高速發展增加了市場對改善類產品的需求,這是一個未來的剛性增量。加上城市化的進展,他說:「這個行業未來可能還有15年左右的發展期,基本上維持在十幾萬億的規模還是有可能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的房產開發領域之外,三盛地產也規劃了一些新的成長曲線。目前,物業管理板塊已有明確的分拆上市計劃。

馮勁義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精細化管理和盈利水平的逐步提升,目前三盛的物業板塊「已經開始走上康莊大道」。他說:「券商已經全部進場,差不多應該是在25倍到30倍市盈率。不出意外的話,預計明年6月30日能夠上市。」

其進一步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三盛旗下伯恩物業的規模在福建當地主要物業公司中位居前列,並很早就開始做了規模性增長。伯恩物業目前合同籤約面積1億平方米,在管面積已超5000萬平方米,其中1000萬平方米來自三盛地產、超4000萬平方米是託管第三方物業,合同面積大概8000萬方,今年的利潤應該在一點幾個億。馮勁義強調:「這一利潤水平完全是實打實的,沒有做過任何的包裝。」

「伯恩物業由於管理規模相對較大,只要把精細度提升一下,整個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馮勁義透露,若新組建的經營團隊發力,伯恩物業的盈利空間是非常大的。他說:「我們現在合同籤了約1億平方米,也在陸續交房,3——5年的增長能看得到。」

40%靠長三角、定位TOP30-50

為實現「雙千億」,三盛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土地市場,馮勁義表示,三盛堅持「多緯度拿地」,遵循「433戰略」的拿地方式,即40%的土地由產業園區帶動獲取、30%來自收併購、30%來自招拍掛,基本上不拿地王;在收併購方面,三盛秉持非常開放的合作姿態,合作房企也是多種類型,有錢沒地、有地沒錢、有錢有地、沒錢沒地但有資源的,三盛都會考慮合作。這一年多時間,三盛已與十幾家房企達成友好合作。

對於區域拓展,馮勁義說:「我們布局的核心標準有兩個——一跟人走(人口聚集城市)、二跟人流走(人口遷徙目的地)。」其稱,三盛將繼續圍繞人口線、人口的聚集區如成渝、西安、鄭州、武漢這些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及周邊重點布局。同時,圍繞著城市化的方向,抓住沿海、華東、長三角的發展機會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契機,找準投資範圍。

從戰略布局來看,長三角的市場份額在內部佔比逐步提升。馮勁義透露,三盛堅定看好長三角市場,未來40%業務會布局於此。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末,三盛總土儲中有25%位於福建省,此外江蘇省、山東省土儲建面各佔17%;而截至2020年7月底,公司新增土儲中長三角城市佔比高達44%,較去年同期的佔比增加了18個百分點,其中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佔30%和14%,結構明顯轉變。

與此同時,三盛也愈發重視精細化管理、強調風險控制。

「房地產的未來可能就是精細化管理。」馮勁義認為,房地產在往實業化方向走,這與「房住不炒」的政策有關,房地產本身的金融屬性慢慢會降低,更多的會是居住屬性、功能屬性。而作為一家從製造業起家的房企,他認為:「管理精細化一直就在三盛的基因中。」馮勁義透露,目前公司已形成6大產品體系,打造產品的目標是「物有所值」,市場滿意度已達到約80%。同時,通過貨比三家、集中採購制度、最低價中標等方式,相比多家主流房企所開發的同層次競品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對於擴張過程中的風險管控,馮勁義認為,財務安全最關鍵的就是現金流。其稱,在三盛,現金流能否覆蓋短期債務,這是安全底限。對於近期行業頗為關注的「三條紅線」,馮勁義直言:「不要對房地產調控(放鬆)抱任何幻想,三道紅線是長期趨勢。」三盛上半年淨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下,安全度足夠。作為中型房企,三盛會抓住、利用好窗口期,迅速地調整一些金融計劃,取得一些變化。

其次在管理機制方面,更多的還是靠體系化的管理。對於所開發的項目,三盛在拿地前就將所有風險排查清楚,將區域、集團、項目這三級管理的責、權、利劃分清楚,集團基本上可以控制整個項目90%以上的風險。剩餘的10%風險,分別是區域佔到8%,負責解決一些報建等落地性的問題;項目運營過程當中解決2%的風險。此外,三盛還加強培訓,令組織中承擔每一個職能的員工都可以形成標準化的語言體系,進一步規避風險。

而在傳統的ROE(股東回報率)和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之外,三盛還提出了一個更為極致的指標——自有資金回報率。所謂「自有資金」,是在整個項目獲得銷售許可之前所投入的所有資金,其中既包括本金、也包括了來自金融機構的融資、以及其他股東的投入。在馮勁義看來,自有資金回報率比ROE和ROIC更直觀,更代表整個任務的明確程度,最能反映整個項目的周轉、項目的槓桿、項目的利潤、項目最後的結算等各方面。

「自有資金回報率,可以拿來考核區域總裁和各個項目總經理。」馮勁義指出,自有資金的高收益,也為三盛地產在收併購領域積累良好口碑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高收益還大大增加了跟投機制的威力,確保職業經理人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提高積極性。「公司內部的激勵機制、事業大平臺財富共同體,包括我們對自有資金回報率的測算、合作模式多樣化……可能就是我們在這一輪當中能夠跑贏別人的優勢。」馮勁義說。

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對於千億之後的更大規模,三盛顯得十分謹慎。馮勁義強調,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未來的定位可能也就是在30強到50強之間,基本上規模也就是在1000億或者會略微增長一點。

「我們也不會做到再大。除非有突發性事件,比如整個股權結構、合作方式等等可能發生很大變化。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焦點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 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原標題:總裁近距離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雙千億」的決心。其強調,未來達到千億規模之後,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
  • 原合生創展地產總裁馮勁義入職三盛集團 擔任地產總裁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建)今天(5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合生創展和三盛集團內部人士處獲悉,任職不到一年的原合生創展地產總裁馮勁義於今日正式入職三盛集團,擔任三盛集團地產總裁。據三盛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正是三盛戰略布局全面轉向上海的關鍵節點,馮勁義已在華東區域深耕多年。入職三盛後,馮勁義將成為集團實現「銷售千億」與「資產千億」的「雙千億」公司戰略一個不可或缺的堅實助力。「據了解,馮勁義在合生一直做得很好,不知道為何離職。」一位合生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 三盛地產馮勁義長三角「首秀」落子常州,「圍獵」江蘇衝擊雙千億
    自今年5月份,馮勁義加盟三盛地產集團(簡稱「三盛地產」)出任地產總裁之時,業界便猜測,這位上海的熟面孔必將為三盛地產深耕長三角局面繼續開疆拓土,三個月後,果然一語中的。8月16日,三盛地產現身在江蘇常州土拍現場,以4.58億元拿下了其在常州的首個地塊。這也是馮勁義在長三角市場的「首秀」。
  • 馮勁義等職業經理人「下嫁」三盛集團 地產平臺逆勢提速暗藏隱憂
    近期,隨著地產圈明星職業經理人馮勁義從合生創展「出走」,正式加盟三盛集團擔任地產總裁,市場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這家長期徘徊在行業TOP50之外的企業身上。或是為了改變這一頹勢,今年伊始,林榮濱在企業微信發布的新年賀詞中提到:2019年地產板塊要繼續做大做強區域,要繼續實現精準高效拿地;在籤約收入、回款上要同比實現翻倍增長。」然而,在2019年規模房企紛紛提出「降速」目標之時,三盛集團卻逆勢展開一系列動作,這未免使業界感到意外。
  • 馮勁義等職業經理人「下嫁」三盛集團,地產平臺逆勢提速暗藏隱憂
    在房企「減檔」降速的大環境下,閩系出身的三盛集團公司(簡稱「三盛集團」)卻在此時機下,展現出向規模發力的一面。近日,伴隨著原合生創展總裁馮勁義正式加盟三盛集團,也使這家中型房企再次成為市場的聚焦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多位知名經理人的加盟,以及其上市平臺解禁期的到來,三盛集團或將開啟新一輪擴張。
  • 獨家對話|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用年輕的心堅守不變的熱愛
    來源: 風財訊編者按:房地產連結的產業、從業者眾多,影響群眾生活面廣,在疫情深刻觸動地產行業的背景下,這個「正青春」的行業,如何「不畏難」而上?風財訊【青年團·不畏難】特邀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關鍵詞-極致而為(作者|王婷婷 來源|鳳凰網房產·風財訊)2020年的疫情
  • 林榮濱的信心:三盛集團從容面對「紅線」,規模財務雙優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三盛集團設立「福州上海雙總部」,既是其全國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有利於規模的穩健擴大。作為「閩系房企」的一員,三盛集團積極發揮「愛拼敢贏」的閩系精神,在城市布局和銷售規模不斷取得突破。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實現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三盛集團和旗下地產上市板塊三盛控股均保持了速度與安全、品質與規模的平衡,致力於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 馮勁義:深耕長三角 三盛地產將入駐三盛集團上海總部
    各位三盛同仁、關心與關注三盛的朋友們:9月16日,我們將入駐三盛集團上海總部,迎來屬於三盛的「上海」時代,在這個「向上同行」的企業發展重大時刻,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受。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虹橋商務區更是未來影響中國的企業聚集地,越來越多優秀企業從全國匯聚於此,搏浪向前,百舸爭流,我們迎來了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歷史機遇。時代滄海澎湃,三盛始終在場,在林榮濱董事長的帶領下,三盛已經走過風華正茂的三十年,更根植下具有三盛特色的「極致」基因。
  • 按捺不住的新閩系 地產百強將只剩一家三盛
    在房地產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三盛地產取得了高於行業增速的成績,其潛力不容小覷。值得注意的是,有著製造業基因的三盛地產是業內公認的「非典型閩系房企」。始終強調「穩健發展」、「有質量增長」的三盛地產打破了人們對於閩系房企「激進」、「冒進」的固有看法,堪稱是行業的一股清流。這份穩健源於三盛事業的起點——製造業。
  • 林榮濱的信心:三盛集團從容面對「紅線」,規模財務雙優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三盛集團設立「福州上海雙總部」,既是其全國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有利於規模的穩健擴大。作為「閩系房企」的一員,三盛集團積極發揮「愛拼敢贏」的閩系精神,在城市布局和銷售規模不斷取得突破。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實現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三盛集團和旗下地產上市板塊三盛控股均保持了速度與安全、品質與規模的平衡,致力於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 馮勁義:深耕長三角 三盛地產將入駐三盛集團上海總部
    各位三盛同仁、關心與關注三盛的朋友們:9月16日,我們將入駐三盛集團上海總部,迎來屬於三盛的「上海」時代,在這個「向上同行」的企業發展重大時刻,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受。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虹橋商務區更是未來影響中國的企業聚集地,越來越多優秀企業從全國匯聚於此,搏浪向前,百舸爭流,我們迎來了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歷史機遇。時代滄海澎湃,三盛始終在場,在林榮濱董事長的帶領下,三盛已經走過風華正茂的三十年,更根植下具有三盛特色的「極致」基因。
  • 「扭虧為盈」三盛控股:千億路漫漫
    去年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標誌著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利好政策加持下,泛長三角區域房地產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搜狐-焦點地產新聞特別策劃「聚焦都市圈·搶灘長三角」系列,通過梳理房企長三角耕耘史,發現它們在這片藍海裡的探索、功過及機遇把握情況。是為第六篇,「扭虧為盈」 三盛控股。
  • 入滬一周年 三盛集團的發展之道
    2009年,三盛啟動全國化戰略布局,2012年,首進江蘇,於揚州核心區打造當地首個城市綜合體三盛國際廣場,開始拓展商業地產版圖。2018年,三盛集團提出「專注中國家庭頭等大事」的企業使命,戰略升級為「以地產為主業,適度多元化發展」,聚焦六大國家核心戰略區域,深耕與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本質密切相關的居住、教育、健康、科技智造產業。
  • 向上同行,三盛集團上海總部正式揭幕
    三盛集團入駐上海總部醒獅點睛及剪彩儀式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三盛控股總裁、三盛集團執行董事程璇,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三盛集團副總裁梁川,三盛地產集團常務副總裁馮輝明,三盛資本總裁王建輝等領導出席入駐儀式並為上海總部剪彩
  • 三盛集團入滬「周年考」:地產平臺業績大增 債務壓力成擴張隱患
    對於旗下地產板塊上市公司三盛控股(2183.HK)而言,2020年上半年,不僅營收猛增28倍至近16億元,歸母溢利也扭虧為盈,這樣的中期業績不可謂不亮眼。由於借殼上市,三盛控股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三盛集團的資產注入。
  • 三盛控股:林榮濱"螞蟻搬家"
    7月29日在暫停交易後,三盛控股發布公告稱,7月22日至8月21日,公司股票處於禁止買賣期,而上述交易將構成公司董事進行證券交易,不符合港交所相關規定。由此,這筆收購只能暫時擱置,8月24日重啟。將近一個月的暫停之後,這筆收購其他條款基本沒有變化,不過,收購價較之前上浮0.08億港元。
  • 三盛集團「AB面」:衝擊雙千億 旗下項目頻觸違規紅線
    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對此直言,上海「現在對於中小企業進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對中小企業是打分制,「有可能你分都沒打得夠,所以想拿一塊地的話還真的是不太容易」。除此之外,上海土地市場絕對價格仍然較高,房企操盤能力、控制成本的能力等也將受到考驗。儘管目前未進入「朝思暮想」的上海市場,但三盛集團似乎已在布局長三角市場。
  • 三盛集團:遷址上海一年,並未萬事大吉
    一晃,距離三盛集團高調轟烈地設立上海總部至今,已經一年有餘——確切地說,是十四個月過去了。「遷都」滬上,借全國金融中心的前沿政策和國際效應,實現戰略升級和規模擴張,這在房企中本不是鮮事,閩系尤喜。剛落腳上海時,三盛集團地產總裁馮勁義曾代表公司描繪願景,表示要深耕長三角,未來在此區域的份額佔比要達到40%。但其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全國共71個地產項目中,仍以其「老家」的佔多半——36個都集中在福建省。長三角的數量雖緊隨其後,也有18個,佔比達到了25%以上,但其中基本都在丹陽、太倉、瑞安這樣的縣級市,以及武進、越城、海門這樣的市轄區。
  • 三盛地產登「2020年315房地產違規銷售榜」,上榜理由讓人大跌眼鏡
    運營商財經網訊2020年315晚會即將來臨,運營商財經網推出了「2020年315房地產違規銷售榜」,三盛地產上榜,結果讓人意外。今年6月23日,濟南市城市管理局與濟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濟綜執處字(2020)第77號」顯示,濟南三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擅自以意向金及首付款的方式收取預訂款性質的費用,違法《山東省商品房銷售條例》第四十六條,被處以罰款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