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2020-12-25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董淑雲):近日,深圳一男子上班途中突發心梗倒地,路人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並使用附近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展開施救,經過搶救,他慢慢恢復心跳和呼吸,轉危為安。正確的心肺復甦為這名男子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機會,而在「黃金4分鐘」正確使用AED則更大程度提高了搶救成功概率。

不少網友評論說「幸好有AED,也幸好有人會用」「大城市的優勢」,拯救瀕死的人,AED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最近,「全國首個AED法規落地杭州」、「深圳已在全市安裝3500臺AED」等話題也頻登熱榜。那麼,被稱為「急救神器」的AED在全國各地配置情況如何,到底夠不夠用?

約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約為54.4萬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而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舊首位且呈上升趨勢,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1990~2017年中國城鄉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變化,圖源《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

很多心臟性猝死發生在醫院外的場所,主要有公共運動場所、交通樞紐(如地鐵站、火車站)、購物中心等,且患者生存率極低,而如果4分鐘內得到有效的心肺復甦,50%的患者就可以脫離險境,這就是常說的「黃金4分鐘」。

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研究表明,在1分鐘內實施CPR,3~5分鐘內進行AED除顫,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可達到50%~70%。

AED作為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應該像滅火器一樣得到重視和廣泛配置。據《中國AED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2020)》,目前,高度自動化的AED操作便捷,非專業人員接受培訓後使用,極少發生差錯,能解決醫務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對院外心臟驟停患者進行有效救治的難題。

全國各地AED配置情況如何?

推廣普及AED,國家層面正在發力,《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提到,要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AED的配備標準,每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北京地鐵1、2、13號線的車站已經完成AED配置,今年年底前北京7條地鐵共105站將全部配置AED,到2022年底前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一線工作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80%。

深圳已經採購5500臺AED,3500臺AED完成安裝;上海全市有超過1600臺AED;南京、徐州也已實現AED在地鐵交通的全覆蓋;杭州更是率先為AED配置提供立法保障,致力解決AED「不願用、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預計3年內對全市30%的常住人口進行AED使用和相關急救技能培訓。

雖然不少城市已在重點公共場所推廣AED的配置和使用,但在青海、西藏等地AED設點數量非常少,我國仍然存在AED投放不平衡、不充分、不規範的問題。

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平均每10萬人中,日本擁有986臺、法國180臺、英國146臺,北京擁有5臺、上海擁有10臺,可見我國中心城市AED的配置數量、分布密度和覆蓋範圍與這些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因此也有專家建議,以「每10萬人配置100-200臺AED」為標準,統一制定所在地區AED投放數量標準。

學會使用AED 給生命更多可能

配置了AED,民眾會不會規範使用AED、如何提高急救普及率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其實,AED可以說是急救設備中的「傻瓜機」,使用起來只需要四步:第一步打開電源,第二步接上電線,第三步按照機器上的示意圖將兩個電極片貼到右胸上方和左胸下方,第四步,按下按鈕進行電擊。全程儀器都有語音提示,屏幕上也有圖示幫助非專業人士快速操作。

加快AED的普及和培訓,讓更多的人會用、敢用AED,我國也有法律保障。中國紅十字會救助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周榮斌介紹,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184條明確提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緊急關頭,讓更多人會用、敢用,AED才能更好地發揮「救命神器」的作用,搶回「黃金4分鐘」才更有希望。

編輯:董淑雲責任編輯:劉亮

相關焦點

  • 「救命神器」AED在惠州公共場所投放,大亞灣有兩臺!
    前段時間球王馬拉度納突然去世去世的原因是心臟驟停導致的猝死作為危及性命的一大"殺手",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分鐘,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都會下降10%,有一種儀器被稱作救命神器,那就是被俗稱AED的自動體外除顫儀,現在很多大城市在公共場所都會配備它
  • 我國每分鐘就有3人喪命心臟性猝死
    我國每分鐘就有3人喪命心臟性猝死 2019-12-09 13:22:08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陳姝 | 字號: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的人數近50~100萬,平均每分鐘就有3人因心臟疾病在發病1小時內死亡,而搶救成功率卻不到10%。近年來,猝死現象越來越頻繁,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而其罪魁禍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飲暴食、吃得太油膩、經常喝飲料、長時間不喝水、抽菸等等,這些都是猝死的誘因。媒體、IT、醫生、警察、明星、網絡店主等一些高壓力行業的從業者,也成為猝死的高危人群。
  • 太原地鐵2號線23個站點「救命神器AED」全覆蓋
    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是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被稱為「救命神器」。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次把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急救設備AED列為年度10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山西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白冰介紹,「今後我們將把每一個AED配置點作為普及應急救護知識的培訓點、宣傳站,形成有效應急救援機制。」白冰說,希望能讓更多民眾成為能救、敢救、敢用和會用AED的紅十字救護員,真正讓「救命神器」發揮作用。
  • 救命神器AED你也能用!
    我蘇特報專稿 記者/曹勇 陳軍  編輯/木圭    27日,藝人高以翔錄製節目時不幸去世,醫院最終宣布其死因為心源性猝死這一悲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心源性猝死」的關注。   數據顯示,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因此,心臟驟停救援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在這「黃金4分鐘」內,一種名為自動體外除顫器(下稱「AED」)的急救設備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成都100臺救命神器AED點位公布!
    面對生命的消逝很多人遺憾但是對於「猝死」又有人了解多少呢?在中國,每年約有54.4萬人死於心臟驟停引發的猝死。對於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每延遲急救1分鐘,成功率就下降10%;在心臟停跳10分鐘後,搶救的成功率幾乎為0!
  • 永遠別對能救命的東西說不,女大學生100秒救回一條命
    在這條新聞的跟評中,仍有不少人在詢問,哪裡可以找到AED設備?其實,AED在很多場合都有配置,此前的宣傳也不可謂不多。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的英文縮寫,它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並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由於AED對救助心臟驟停引起的心臟性猝死有較好的作用,因此也被譽為「救命神器」。
  •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今天就請120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專家手把手教你掌握AED的技能,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心源性猝死 救援抓住「黃金4分鐘」    在了解AED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心臟驟停。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導致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而死亡。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們又稱猝死。
  • 「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 杭州立法
    AED是搶救心博驟停患者的關鍵設備,由於操作簡易,又被稱之為「傻瓜版」的救命神器。若能在患者病發後的4分鐘內使用AED,將有機會將患者的生存機率提升至90%以上。今年以來,多地政府出臺措施,要求提高AED在公眾場所的配置數量。
  • 百度地圖上線「AED地圖」 按圖搜索救命神器
    據了解,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的簡稱,是一種可攜式的急救醫療設備,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非專業人員也可用其進行電擊除顫。不少人已經了解CPR(心臟復甦)和人工呼吸對於急救的作用,但對於AED尚缺乏認識,實際上以CPR配合AED使用是當今醫學界認定的搶救心臟呼吸驟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搶救手段,除顫每推遲1分鐘,存活率降低7%-10%。
  • 關鍵時候能救命!成都AED配置點位公布
    關鍵時候能救命!……面對生命的消逝很多人遺憾但是對於「猝死」又了解多少——在中國,每年約有54.4萬人死於心臟驟停引發的猝死。對於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每延遲急救1分鐘,成功率就下降10%;在心臟停跳10分鐘後,搶救的成功率幾乎為0!猝死常見誘發因素有:吸菸、喝酒、熬夜、情緒波動、劇烈運動、久坐不動、暴飲暴食、用力排便……如何預防?1.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夜間切勿劇烈運動。
  • 「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 杭州立法 破解「不能救...
    AED是搶救心博驟停患者的關鍵設備,由於操作簡易,又被稱之為「傻瓜版」的救命神器。若能在患者病發後的4分鐘內使用AED,將有機會將患者的生存機率提升至90%以上。據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19 概要》顯示,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54.4 萬例,發生率為5% (年發生率 1.8%),全因死亡率為7.4%。
  • 山西太原地鐵集中投放「救命神器」AED 23個站點全覆蓋
    山西太原地鐵集中投放「救命神器」AED 23個站點全覆蓋 2020-12-15 15:56:25吳瓊 攝  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是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被稱為「救命神器」。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次把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急救設備AED列為年度10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AED不僅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證,更是提升城市防範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指標。」
  • 45歲男銷售地鐵站猝死,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引發熱議
    至於是否有配備計劃,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而研究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多一種施救手段,往往也會讓病人多一分生的希望。
  • 新配置的AED立功了!男子心臟驟停,13分鐘2次電除顫成功救援
    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陳婷 唐詩)13分鐘或許只是你刷刷手機就溜走的時間,但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塗先生來說,那是由死到生的距離。12月14日,塗先生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甦施救,剛剛在附近「安家」一個月的救命神器AED也發揮作用。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命懸一線!
  • 兩臺AED設備「救命神器」放置在長沙火車站和凱德廣場
    首批「救命神器」亮相公共場所 兩臺AED設備分別放置在長沙火車站和凱德廣場 有「救命神器」之稱的AED設備。記者 匡春林攝 「有人突發心臟驟停倒地,急需救助。」不過這並非真實現場,而是由志願者精心準備的以「黃金四分鐘生命爭奪戰」為主題的應急救護快閃活動。該活動也意味著「生命課堂」系列公益項目在長沙正式啟動,其中,由「心喚醒」基金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落地項目捐贈的首批兩臺AED設備,首次正式亮相長沙公共場所。
  • 「救命神器」AED離我們有多遠?五大難題亟待解決
    「救命神器」AED離我們有多遠?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54餘萬人因心臟驟停而猝死,由於無法預料的突然性心臟驟停,帶來的是較高的死亡率,而「救命神器」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最有效的手段。不少專業人士均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安裝AED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證,公共場所應布設AED急救設備,「很多心臟驟停是可以挽回的」。
  • 警惕心臟性猝死,多個民主黨派建議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置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次會議期間,包括民進中央、農工黨中央、致公黨中央在內的多個民主黨派對心臟性猝死問題予以關注,並擬提交有關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置的提案。民進中央指出,頻發猝死意外的事件背後,凸顯了公眾對心臟性猝死認知不足、急救知識和技能匱乏、國內公共場所急救設施配備不完善等問題,加快建立公共場所心臟性猝死急救體系迫在眉睫。
  • 太原火車南站配備可攜式AED自助體外除顫儀
    現在,從太原火車南站乘火車出行的旅客,如果有人候車時突發心臟驟停倒地,太原火車南站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熟練操作「救命神器」——AED自助體外除顫儀,進行緊急搶救。  12月20日,記者來到太原火車南站二層候車大廳,看見一角擺放著一個約1.4米高、寫著「自助體外除顫儀」的白色柜子,柜子上面還有「現場急救流程圖」「AED操作步驟」。太原火車南站辦公室工作人員白哲告訴記者:「這是AED自助體外除顫儀放置櫃。」他還拿出一臺可攜式AED自助體外除顫儀給記者演示了操作方法。
  • 深圳公共場所已安裝3500臺AED,配備一鍵查詢導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記者今日(12月7日)從深圳市急救中心獲悉,目前,深圳已在公共場所安裝完畢3500臺「救命神器」AED,並配備「AED導航」系統可進行一鍵查詢。據深圳市急救中心介紹,2017年,深圳啟動公眾場所配備AED計劃。
  • 69臺「救命神器」投用重慶近一年 好多市民還不知道這是什麼
    經過檢查,該遊客去世的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實際上,2019年5月12日起,重慶就在主城投放了多臺可以搶救心源性猝死的神器「AED」,但記者走訪發現,投放近一年,仍舊有不少市民忽略了身邊的這個「救命神器」。大部分市民不知道是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