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這句話越來越形容廬山了,外國人免費我國人收費

2020-12-15 華仔腳印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文章,隨著我國人民的經濟發展,我國遊客出國旅行越來越多,而來我國旅行的外國遊客也是越來越多,但是我國有這麼一個景區,對我國人收取門票,卻對外國人免費,意思就是,不賺外國人的錢,使勁的宰國人腰包,這不僅讓遊客不滿,就連廣大的網友都覺得不公平。

它就是位於江西九江市的廬山,說起廬山它還是比較有名的一個5A級景區,又被稱為匡山,同樣是一個極大的森林公園,擁有302平方千米的自然風光,而且到了夏天還是一個最佳避暑勝地,但是它的種種行為讓人聽到就厭煩,而且還決定了外國免費,我國人收費。

原因是什麼呢?聽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人到此旅遊,在今年的5月份至2019年的年底,國外的遊客憑藉一張身份證即可進入,而我國人需要購買門票,雖然不是免費,它給你打了五折,廬山作為我國十大名山之一,就連不想吐槽的網友都開始紛紛議論了。

有一位網友說道,廬山絕對是我去過最坑的景區,而如今坑上加坑,雖說現在名山,購票進去之後也許還有個收電瓶車的錢,但是廬山可不一樣,從大景點進去之後,裡面還有一堆小景點個個圍起來收費,不過現在雖然整頓過了憑一張門票即可,但是又給外國人免費?那我國遊客的錢去討好外國遊客嗎?我國遊客的消費能力比不上外國遊客?

我國的遊客去到哪裡,哪裡就會蓬蓽生輝,就連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國遊客的消費能力不比外國的遊客差,而且就算這一年時間給外國遊客免費又有什麼意義?免費也許會有幾個人來,但是變回收費了人家就會經常光顧?說實在的,只要價格親民,景區的服務設施跟得上時代就不怕外國遊客不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這句話越來越適合現在的廬山了,這是不是應該還要立個牌匾?上面刻幾個字呢?你對廬山這種做法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不識廬山真面目,中國人要買票,卻對外國人免費,令人氣憤!
    國內景區門票價格高一向是惹人非議,特別是一些名山大川,雖然風景秀麗但那是天然形成的,卻被圍起來要收取價格不菲的門票,今天咱們來聊聊中華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廬山,它竟然不收外國人門票,而中國人卻依然收費,景區這樣的舉動實在讓人看不起廬山的真面目了,是不是有點崇洋媚外?
  • 廬山,讓無數國人寒心,網友:不識廬山真面目!
    每天給大家更新不一樣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攻略。我們國家的佔地面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正因如此,我國的地貌形勢也非常複雜多樣化。這就造就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些年來旅遊資源不斷的被開發。各地的旅遊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其中就出現了很多讓人詫異的場景。
  • 旅遊話題:廬山,常言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廬山其實是一座真山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不識廬山真面目」這句話這句話,估計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一句成語更不知道這個廬山指的是什麼。其實這個廬山是真有其山,它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內,這句話是源自蘇軾的「題西林壁」是一首古詩描述的就是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門票沒買夠?
    有網友統計,逛遍廬山所有景點需花1792元。(10月6日  京華時報 ) 花180元買了一張廬山「通票」,以為能夠識得「廬山真面目」,沒想到的卻是「就好像案板上的一塊肉,進了景區被你割一塊,我分割一塊,一塊一塊地割來割去。」結果是要花1792元,才能識得「真面目」,只是「真面目」太猙獰了。 「通票」,顧名思義,該是「一通百通」,能夠玩遍廬山所有景點,可為何不行?
  • 人民日報金臺隨感:不識廬山真面目
    詩人遊山的步履並未到此止步,最後他與總長老同遊西林,蘇軾對《題西林壁》一詩這樣評說:「僕廬山詩盡於此矣。」(見《東坡志林》卷一)。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是詩人遊遍廬山之後,方能寫出的詩篇。這首詩,是對廬山全貌的概括,也可謂對生活的感悟。只有當詩人真正開始了解廬山的真面目之時,才曉知自己不識廬山的千奇百態,峰嶺變幻,奧妙莫測。
  • 蘇軾,為何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大約千年前,有一位47歲的中年官員,在前往河南汝州的路上,途經廬山,望著巍峨廬山在眼前展開,心中感慨不已。『01』景色幽美,旅途莫測廬山自古風景幽美,山石林密密麻麻,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身在其中很容易迷路。蘇軾當時寫下這首詩,一方面是描述自然風景的曲折通幽,另一方面更是借景抒情。
  • 讓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廬山原來位於江西九江!
    廬山而大部分人是從蘇軾的這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中得知廬山的,這句詩來自《題西林壁》,全文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是蘇軾被貶路上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蘇軾在這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
  • 科學網—不識廬山真面目
    凡是到過九江的人都會欣喜地發現,在這座小城的任何地方,抬頭就能看見廬山清麗婀娜的身影(今天高樓崛起,擋住視線,另當別論)。我小的時候,無論陰晴昏曉,還是春夏秋冬,廬山的巍巍山峰總是精心裝扮,以俏麗的姿容出現在人們面前:或是莊重靜穆,浴著燦爛的霞光;或是變幻成一座座孤島,在漫天雲霧中出沒;有時乾脆躲在撲朔迷離的雲海裡,忽隱忽現。
  • 人文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盤山路轉了396個彎車程40分鐘,坐在司機旁的我好像在漂移又像是在坐過山車。看到在綠蔭叢之中一棟棟彩色的房子出現了,這就是著名的廬山別墅群。在海拔近1200米的山頂上,各式各樣的別墅十分耀眼,大概有將近600棟不同風格的建築,有中式的、英式的、美式的...
  • 廬山「票中票」遭吐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門票沒買夠?
    記者調查發現,時隔一年,廬山「票中票」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物價局負責人楊則峰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美廬別墅」、「廬山會議舊址以及另有19處不屬於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管轄的自然景觀都要額外收費(包括三疊泉、大口瀑布)。  有遊客自嘲「就好像案板上的一塊肉,進了景區被你割一塊,我割一塊,一塊一塊地割來割去。」
  • 「不識廬山真面目」這首詩的真面目我們真的認識麼?奇趣而崎嶇
    在蘇軾的詩中,最為後世所熟知的,莫過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隨著這首詩的流傳,「廬山真面目」也成為了市井熟語。那麼這首《題西林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對蘇軾來說,「廬山真面目」不僅是一個感官命題,更是一個人生的哲學命題,蘇軾不僅要探究廬山的真面目,更要託物言志,用廬山的詩來探究人生的真面目。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美麗的廬山我來了
    真有幸,我在五老峰上就親眼看到了那晨霧一般的雲。我坐在石凳上,偶一抬頭,呀!頭頂上竟有那麼多雲在飄動。它們時而散得很快,被風一吹,立即毫無規律地飛舞著,盤旋著;時而又抱得很緊,牢牢地簇擁在一起,任憑風怎麼吹也吹不開。一瞬之間竟不知有多少變化。
  • 厲害了中國廬山,只對中國人5折門票,外國人免費
    厲害了中國廬山,只對中國人5折門票,外國人免費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國,在發展的歷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遺產」,特別是一些風景秀麗的景區和建築,每當到了旅遊旺季,許多人趁著周末、假期就想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遊旺季走到哪裡幾乎都是人山人海,特別是一些相對比較著名一點的景區,更是如此,但是即便如此,每年還是會有許許多多的人選擇在旺季出行,這大概就和人愛湊熱鬧的性格分不開的
  •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我:是小王:洛陽好景點多,龍門、關林、白馬寺我都去過。我:嗯小李:你經常去嗎?我:……說實在話我去過,是好多年年前去的。我當時沒碰到,但目前為止還算是幸福的。白馬寺是「搞對象」時騎自行車去的,感覺就一個字:累。關林是歸葬關羽首級的地方。它邊上有一個豫西最大的市場,目前搬遷了。我是在買東西的時候路過,沒有進去過。作為洛陽 本地人沒有他們「了解」洛陽確實挺令人遺憾的。用蘇軾的一句話安慰一下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起來感受廬山的美景!
    廬山風景名勝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九江市南36公裡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裡,東西寬約20公裡。景區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 不識廬山真面目?廬山魅力非凡,等你來揭秘
    廬山是一個具有著神秘色彩的著名旅遊勝地,在小的時候背古詩時,大家一定都有接觸過不少讚美廬山的詩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千古名句讓人對廬山產生極大的好奇心,一座山為何可以讓這麼多文人墨客讚美有加。
  • 國內最「坑」的景區,國人去玩需要買票,外國人卻免費玩!
    國內最「坑」的景區,國人去玩需要買票,外國人卻免費玩!,這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有一個景區,國人去玩需要買票,外國人卻免費玩。廬山美景而對於這個景區大家肯定也都不陌生,就是在江西的廬山,而且對於廬山古代詩人都有很高的評價,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可見廬山有其神秘之處,而這個景點也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這遊玩
  • 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嗖地一下時間不知不覺到了11月份寒潮也漸漸來臨全國各地即將都被冷空氣包圍小夥伴們還想不想出去玩呢卡紗出門玩耍是不會輕易被氣候給影響的而我最近想去旅遊的地方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廬山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三)
    好山好水好風光,廬山腳下的居民是幸福的。鎮日處於喧囂都市的我們,便沒有那個福分。當然,每一種生活都有過膩的時候,我們羨慕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羨慕我們。生活本來就是各有各的羨慕,無法丈量出一個好壞。有所得必然有所失,有所失也必然有所得。得失之間,難以定論。一個人只要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論是失去還是得到都算是幸福的。
  • 【棲·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北宋】蘇軾《題西林壁》  釋義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時路過江西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激發了詩人的逸興壯思,寫下多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為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