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廬山魅力非凡,等你來揭秘

2020-12-15 小於同學愛旅遊

廬山是一個具有著神秘色彩的著名旅遊勝地,在小的時候背古詩時,大家一定都有接觸過不少讚美廬山的詩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千古名句讓人對廬山產生極大的好奇心,一座山為何可以讓這麼多文人墨客讚美有加。廬山的真面目等你來揭秘,廬山魅力非凡,這些美景不能錯過!

五老峰

五老峰是廬山頂峰最重要的美景,這一名字十分確切地表述出這一美景的景象,廬山絕頂五峰並列,就像是五位老人並排坐在了一起。這五座山峰各具特色,奇石抓人眼球,極險的山勢讓人望而生畏。山頂壯觀的美景讓人心情立馬變得開闊起來,但是在遊玩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問題。

三疊泉

沒有來三疊泉可不算是來到過廬山了,三疊泉不同於其他常見的瀑布,這一特殊的瀑布分為三個部分,因廬山度獨特的地勢,瀑布出現三疊,第一疊瀑布垂直向下,而第二疊瀑布出現轉彎,第三疊瀑布飛流直下,壯觀的美景真不愧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誇讚。

錦繡谷

作為廬山中的一絕,錦繡谷可是非常受人歡迎的景點,不少朋友就是衝著錦繡谷而來,為了觀賞到錦繡谷中的峭壁崢壑,大家在規劃路線時廢了不少心思。事實上,錦繡谷中不僅有著奇石,還有著繁花似錦,若是幸運的話還可能看到調皮可愛的小猴子在這裡蕩鞦韆,大家可不要隨意逗弄它們,避免發生意外。

花徑

很多朋友認為在花徑最重要的就是看花,確實這裡有著豔麗迷人的花叢,並且應地勢較高,花兒們開放的時間也要別山下晚很多,「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不是說假的。在花徑不僅僅能看花,還可以看水,形如提琴的花徑湖中有曲橋直往湖心島,一路上的景色可不一般,最適合喜歡拍照的朋友了。

含鄱口

含鄱口是廬山觀日的最佳場所,擁有著天然的「觀景臺」,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有著一個天然的大豁口,正對著鄱陽湖,像是一張大嘴吸著湖水一般。在含鄱口這裡可以看到太陽緩緩升起,像鏡子一樣的鄱陽湖在清晨微微露出一些光,然後太陽才慢慢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金臺隨感: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七絕《題西林壁》。神宗元豐七年(1084)春,蘇軾進入廬山遊覽,先後寫了《初入廬山五言絕句》(三首)《瀑布亭》《廬山二勝》(兩首)《贈總長老》等七首詩,之後方寫出《題西林壁》。   《初入廬山》的第一首詩: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 讓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廬山原來位於江西九江!
    廬山廬山這個名字,它是這樣來的:最早關於廬山名稱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其中,「敷淺原」就是廬山別名;此外,廬山還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別名。而最早以「廬山」之名被寫進史書的則是司馬遷的《史記》:「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
  • 蘇軾,為何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大約千年前,有一位47歲的中年官員,在前往河南汝州的路上,途經廬山,望著巍峨廬山在眼前展開,心中感慨不已。『01』景色幽美,旅途莫測廬山自古風景幽美,山石林密密麻麻,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身在其中很容易迷路。蘇軾當時寫下這首詩,一方面是描述自然風景的曲折通幽,另一方面更是借景抒情。
  • 人文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九江的酒店到廬山大約20分鐘,先到廬山北山門(從九江過來的都是從北門進),下車購買廬山景區門票,然後去二樓等司機過來接,36公裡的
  • 科學網—不識廬山真面目
    總而言之,幾千年來,廬山已經深深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童年美好的記憶,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是與廬山無關的。這也是人與自然相依為命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吧。 與此相似,當一個外鄉人偶爾來到廬山,在此落腳,時間不用多久,廬山也將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記憶。至於那些名人,廬山會更加永久地記住他們的名字。
  • 來識廬山真面目旅遊之四
    以李白巜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來引領我遊山美景之嚮導,以蘇式巜西懷壁記》中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來引導我認識廬山的文化和政治內含。廬山之前稱匡廬,相傳西周有一名姓匡的人進山求仙修道,成正果飛身為仙而取名匡廬,後趙匡胤得天下建宋,有避匡取名廬山,其實真叫廬山還是司馬遷注巜史記》中佳句: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所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門票沒買夠?
    有網友統計,逛遍廬山所有景點需花1792元。(10月6日  京華時報 ) 花180元買了一張廬山「通票」,以為能夠識得「廬山真面目」,沒想到的卻是「就好像案板上的一塊肉,進了景區被你割一塊,我分割一塊,一塊一塊地割來割去。」結果是要花1792元,才能識得「真面目」,只是「真面目」太猙獰了。 「通票」,顧名思義,該是「一通百通」,能夠玩遍廬山所有景點,可為何不行?
  • 旅遊話題:廬山,常言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廬山其實是一座真山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不識廬山真面目」這句話這句話,估計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一句成語更不知道這個廬山指的是什麼。其實這個廬山是真有其山,它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內,這句話是源自蘇軾的「題西林壁」是一首古詩描述的就是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起來感受廬山的美景!
    廬山風景名勝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九江市南36公裡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裡,東西寬約20公裡。景區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 為識廬山真面目
    《到廬山看老別墅》 方方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宋丁丁讀方方的《到廬山看老別墅》,本渴望能從她溫潤的筆觸裡體味夏都的魅力,從書中掬一捧清涼,沁入心脾。縱然它們在中國的土地上顯得十分另類,但它們卻被有著深厚而悠長中國古典文化的廬山所接受所包容。這便使得廬山成為了一座格外有意思的山巒。廬山上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屋,最初的居民大多是傳教士。他們雖然是西方殖民侵略、宗教侵略的十字軍,卻因歷史的錯位成長為中國早期現代化運動的同道者和參與者。傳教士們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他們堅定不移地宣傳他們的宗教,有時真不能不讓人心生欽佩。
  • 廬山,讓無數國人寒心,網友:不識廬山真面目!
    每天給大家更新不一樣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攻略。我們國家的佔地面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正因如此,我國的地貌形勢也非常複雜多樣化。這就造就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些年來旅遊資源不斷的被開發。各地的旅遊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其中就出現了很多讓人詫異的場景。
  • 不識廬山真面目……
    外地出差和幾個「新」朋友聊天老張:你是洛陽的?我:是小王:洛陽好景點多,龍門、關林、白馬寺我都去過。我:嗯小李:你經常去嗎?我:……說實在話我去過,是好多年年前去的。龍門石窟那時候不要門票,可以近距離接觸「大佛」,也抱過「大佛」的腿,據說能抱住「大佛」的腿,且兩手能碰到就能幸福一生。我當時沒碰到,但目前為止還算是幸福的。
  • 不到廬山西林寺,不識廬山真面目
    就是偶爾會感到好奇,廬山到底是什麼形狀,遠近高低各不同,很想一探究竟。 公元1084年,蘇東坡由黃州改遷汝州,任命還是八品閒職團練副使,故而不急於報到,就來到廬山遊覽,停留將近一月。這如同現在的公務員,平時沒有機會休假,只能利用工作調動的間隙。蘇東坡倒不是因為公務繁忙,而是因為任職命令中明確要求「本州安置」,即不得隨意離開任職地,含有軟禁流放的意思。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見識過真正的廬山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廬山最好的寫照。因為廬山隱匿在雲霧繚繞之中,像一個裹在白紗中的少女,遠遠望去,只能看到雲山霧罩,而其真面目不得而知。要想了解廬山的真實,需歷經跋涉,攀援而上,走進她的身旁,才能揭開面紗,一睹芳容。下面便來隨小編看一下吧!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美麗的廬山我來了
    它們時而散得很快,被風一吹,立即毫無規律地飛舞著,盤旋著;時而又抱得很緊,牢牢地簇擁在一起,任憑風怎麼吹也吹不開。一瞬之間竟不知有多少變化。我又轉過頭,遙望另一種云:它們自山谷嫋嫋騰起,又緩緩升起,始終是淡如煙,薄如紗,卻不會讓風吹散,我以為這種美麗的景色只有在夢境中才能看到,沒想到現實也存在,景色美麗到了極致。
  • 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嗖地一下時間不知不覺到了11月份寒潮也漸漸來臨全國各地即將都被冷空氣包圍小夥伴們還想不想出去玩呢卡紗出門玩耍是不會輕易被氣候給影響的而我最近想去旅遊的地方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廬山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
  • 【棲·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北宋】蘇軾《題西林壁》  釋義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時路過江西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激發了詩人的逸興壯思,寫下多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為其中一首。
  • 用典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時路過江西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激發了詩人的逸興壯思,寫下多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為其中一首。這既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詩。詩人不是抽象地議論,而是緊扣遊山談體會,深入淺出地闡釋哲理。
  • 不識廬山真面目,中國人要買票,卻對外國人免費,令人氣憤!
    國內景區門票價格高一向是惹人非議,特別是一些名山大川,雖然風景秀麗但那是天然形成的,卻被圍起來要收取價格不菲的門票,今天咱們來聊聊中華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廬山,它竟然不收外國人門票,而中國人卻依然收費,景區這樣的舉動實在讓人看不起廬山的真面目了,是不是有點崇洋媚外?
  • 識得廬山真面目!看三大畫家筆下廬山,氣象萬
    識得廬山真面目!看三大畫家筆下廬山,氣象萬千文/華勇關於廬山,文人墨客從來不吝惜筆墨展開詠嘆,無論是「疑是銀河落九天」,還是「遠近高低各不同」,都能看出廬山本身的奇崛。廬山一向以奇、秀、險、雄的景致聞名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