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這一時期西方音樂、雕刻、戲曲、舞蹈等藝術在東南亞雖已產生影響,但較為有限,主要是在西班牙人殖民統治下的菲律賓。1582年法朗西斯肯教派的修士黑朗尼莫·德·阿吉拉在馬尼拉的修道院裡創辦了第一個音樂學校。1742年,大主教胡安·昂黑耳·羅德裡蓋斯在馬尼拉大教堂設立了一所音樂學院,名為「兒童音樂學院」。這類教堂音樂學院,帶來了西方音樂知識和西方樂器,小提琴、笛子、鋼琴、豎琴、吉他和其他樂器,或從歐洲,或從墨西哥傳入菲律賓。
在馬尼拉以南的拉斯皮涅斯天主教堂裡,至今仍保存著一架世界上最大的竹管大風琴,它是奧古斯丁派的牧師、音樂家迪埃戈在1816~1824年花了8年時間建造的。這架風琴深2米,高6米,寬4.6米,重達2.5噸。西方藝術中的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雕刻藝術也被引進了菲律賓。18世紀以前歐洲藝術對東南亞藝術的影響,主要是西班牙藝術對菲律賓繪畫的影響,如聖像和《聖經》故事畫。「由於那一時期的繪畫只有極少數保存到現在,因此,要重建那一時期的繪畫史,幾乎是不可能的。」
戲曲方面,菲律賓也受到了西班牙人的影響。1598年,第一次有記錄西方戲在宿霧上演,上演的是維散泰·普切寫的一個喜劇。17世紀末,馬尼拉還誕生了第一個戲院,即「喜劇院」。在舞蹈方面,菲律賓很多民間舞蹈,如「波耳卡」舞( lancers)、「雙人裡加敦」舞(rigodoncanosa)、「什錦」舞(surtido)等,也都是來自西班牙。歐洲人也把建築藝術主要是西方式的城鎮、私人住房、宮殿、城堡、商站和教堂建築藝術帶到了東南亞。
歐洲殖民者所建立的城市、市鎮以及堡壘等基本是歐式的,但還不能說是近代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馬六甲、馬尼拉和巴達維亞(雅加達)。17~18世紀這些城市中西方人聚居地區的城市風格類似於中世紀王侯的城堡或自治市。巴達維亞奇利旺(Ciliwang)河的入口處是荷蘭人統治和聚居的核心地區,位於舊市區北方,今稱舊巴達維亞街,建有總督寓所、作坊、庫房、軍械室、東印度委員會議事廳和第一教堂,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荷蘭式的建築物。
在馬六甲,葡萄牙人在原馬六甲蘇丹宮殿的遺址上重新建蓋了石頭堡壘,以此為核心,周圍分布著城堡、教堂、宗教教派總部、主教宅邸和市政大廳等;城市中央是小丘陵,上面建有石砌教堂、聖保羅塔和天主教修道院;聖保羅山的聖地牙哥古堡城門樓,高30多米,在牆壁上雕刻著許多當時葡萄牙人的圖案,至今保存完好。1641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後,荷蘭式建築物又大量出現,在今馬六甲河橋東岸的廣場四周的紅色建築物包括教堂都是荷蘭人於1641~1660年建造的。
在菲律賓,西班牙人遺留下歐洲中世紀式的古堡中最出名的是在宿霧的聖彼得古堡,建於1565年,整座古堡由石頭壘成,呈三角形,門樓高達10米,圍牆又厚又高,四周還有護城河。同時,殖民政府的官邸也採用了西班牙建築的風格最為著名的是1762年建成的馬卡拉南宮,它在1862年以後一直是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者的總督府,菲律賓獨立後又成為總統府。在馬尼拉以及其他人口眾多的城鎮裡,一些民居也建成具有西班牙特徵的平屋頂和「安達盧西亞式」的院子,富裕人家的石屋大都也仿照西班牙建築形式建造。
教堂是西班牙傳入的重要建築。這些教堂建築風格多種多樣,有愛奧尼亞式的、科林斯式的、希臘—羅馬式的,也有風行於中古歐洲的哥德式和西班牙巴洛克式的。許多教堂一直保存到現在。其中最為古老的有1599年建於馬尼拉的天主教奧古斯丁教堂。這座用大理石砌成的教堂,具有巴洛克藝術的那種華貴雍容的氣派,教堂內有奧古斯丁派風格的耶穌雕像和其他聖徒的雕像。
在17~18世紀,來到東南亞的西方人不是殖民主義徵服者、統治者,就是商人、傳教士,其目的是殖民徵服、商業貿易、掠奪和傳教,這些人本身並沒有近代科學素養,因此,還談不上把近代科學傳播到東南亞,事實上也沒有任何西方的科學著作在這一時期被翻譯為東南亞當地的語言,或者有任何東南亞人去歐洲學習了西方科學。但是,當時來東南亞的西方人確實掌握了比東南亞人更為先進的技術,他們把一些西方技術帶到了東南亞。比較突出的有造船技術、火器製造技術、印刷技術、醫學等。
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使用的船隻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地中海單層甲板大帆船。第二種是貨船,特別是荷蘭的飛船(Flut)。長度在30~40米,具有全封閉的隔艙,船體勻稱,其承重適合大批量的運輸第三種就是歐式武裝商船,是戰船和貨船的結合體,既用於載貨,也配有火炮。歐洲殖民者來到後,不僅在當地取材,還僱用大批的當地人,從而使得歐式造船技術逐漸從歐洲人那裡傳到東南亞。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橫行霸道,依靠的主要是「船堅炮利」,歐洲槍炮的威力引起東南亞各地統治者的廣泛興趣,他們開始向歐洲殖民者購買槍械。
16~18世紀,緬甸東籲王朝、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和越南封建王朝等一些強大的東南亞封建政權還以僱用、慫恿、迫使等方式讓歐洲人留在當地幫助其仿造武器,主要是製造大炮或火藥槍。由於歐洲殖民者禁止傳播生產和使用火器的知識,進入東南亞的歐洲人並不是專門的槍炮製造者,他們傳入的歐洲火器技術也是不完整的。因此,東南亞人並沒有能比較全面地掌握這些軍事技術也沒有能夠發展槍炮製造技術,即便到後來仍更願意向歐洲人購買,而不是自己製造。
今天的內容就說到這裡了,雖然文章看了會讓人沉迷,但是別忘了準時吃飯,抱著手機吃飯實在是個不好的習慣,總之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的同學,別忘了關注小編,小編每日都會發文哦!